长春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高二语文

一、选择题(共2题,共 10分)

1、下列句子中,不含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

A. 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

B. 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C. 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D. 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

 

2、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九宾,古代外交上最隆重的礼节,由傧者九人依次传呼接引宾客上殿。它原是周天子专用,到了战国时代,周朝衰微,诸侯称霸,“九宾”也为诸侯所用,演变为诸侯国接见外来使节的一种最高外交礼节了。

B.“笞刑”,又叫杖刑,用荆条或竹板拷打犯人的背、腿、臀。

C.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汉武帝起开始有年号,此后每个皇帝即位都要改元,并以年号纪年。“永元中”“阳嘉元年”“永和初”“赵惠文王十六年”都是用的年号纪年。

D.东汉班固所写的《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记载自汉高祖元年(前206)到王莽地皇四年(23)共229年的历史,行文结构严谨,语言精炼,对后世的史学和文学有较大的影响。

二、现代文阅读(共1题,共 5分)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中华文化强大的包容性确保了中华文化强大的生命力。在尊重差异的前提下,尚中贵和,以人为本,注重教化,不断提高人的道德修养。因为只有“异”,才有“和”;只有多“异”共处,才能求同存异、共同发展,合成一个丰富多彩而不失自我的整体。只有不断创造“和”,凝聚共识,才是思想文化健康发展之路;也只有高举“和”的大旗,才能赢得更多的文化认同,才能获得更为强大的生命力。

  “和”所追求的是“普遍和谐”。身与心、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地域与地域、民族与民族、国家与国家、文明与文明等之间的不适与冲突需要调和,使之达到和谐的状态。只有修心养性,养成健康的心理,克制欲望,诚实笃厚,才能达到从个人和谐到家庭和谐,从社区和谐到区域和谐,从国家和谐到世界和谐。在当今各类冲突不断的形势下,要构建和谐世界,实现真正的全人类的福祉,中华文化中“和”的思想无疑是取之不尽的思想源泉。

中华文化向来注重协和万邦,讲信修睦,主张以博大胸怀与邻为善,反对妄自尊大,反对恃强凌弱。通过丝绸之路,中国与各国在互利共赢、相互理解、真诚合作、和平安宁的前提下保持着友好往来和密切联系。孔子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而中国是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力量,也是建立和平稳定与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的积极倡导者。中国以充分的文化自信在坚持弘扬优秀文化传统的基础上走相互尊重、忍让宽容、和睦相处、携手共进、互利共赢的和平发展之路,竭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而“一带一路”的提出,是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顺应国际潮流而对世界展示“和”理念的集中表达,也是21世纪的中国在继承古代丝绸之路精神的前提下所履行的时代使命和历史责任,得到了国际社会的普遍赞同和支持。以“和”为中心的中华文化以旺盛的生命力展示着自己独特的魅力,当今世界各地出现的中国文化热,表明中华文化在新时期的空前传播,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华文化对世界和平的贡献将愈来愈大。

(节选自《中国社会科学报》2018年2月)

1根据前两段,简要分析“和”的作用。

2结合全文,概括中华文化的特点。

3根据材料简要谈谈如何构建“和”。

三、名句名篇默写(共6题,共 30分)

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黄庭坚的《登快阁》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道出了作者内心的期盼——想过一种了无心机的归隐生活。

(2)鲍照的《拟行路难》(其四)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将其悲愤难忍、跌宕起伏的情绪表现得淋漓尽致。

(3)在《临安春雨初霁》中爱国诗人陆游写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面上看是写书品茗闲适恬静的生活,实际暗含诗人有志难为的无限感慨和牢骚。

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荀子在《劝学》中说,君子需要通过广泛学习不断反省来提升自己的两个句子是:  

(2)《庄子·逍遥游》中以朝菌蟪蛄为例来说明小年一词的两句是:  

(3)《阿房宫赋》中以璀璨晶亮的明星来比喻纷纷打开的妆镜,既贴切又形象。将喻体置放在前,先予以人鲜明的画面,令人惊奇,再出现本体,解释原因,使读者印象更为强烈得语句是:  

(4)《离骚》中表明自己即使佩带芳草和玉佩,但是自己光明纯洁的品质没有亏损的两句是:  

(5)《离骚》中表明自己所处的社会本来就是善于投机取巧,违背规矩的现状的两句是:  

 

6、补写出下面句子的空白处。

(1)《逍遥游》中写宋荣子看淡了世间的荣辱,不会因为外界的评价而改变自己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逍遥游》中表明算是真正逍遥游的句子是“若夫乘天地之正,___________,以游无穷者”。

(3)《陈情表》中“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_____________________,”四句,写出了祖母刘氏的处境艰难。

(4)苏轼用“___________,不辞长做岭南人”两句表现了对荔枝的喜爱之情。

(5)《项脊轩志》中写夜晚居室美景的句子是“三五之夜,明月半墙,___________,风移影动,___________”。

7、补写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归去来兮辞》中诗歌正文照应小序中“皆口腹自役”的一句是__________

(2)《滕王阁序》中描写山光水色,被人誉为“写尽九月之景”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3)庄子《逍遥游》中写宋荣子看淡了世间的荣辱,不会因为外界的评价而更加奋勉或沮丧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补写下列句中的空缺部分。

(1)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一诗中,和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的“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意境相似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以乐景写哀情可以使哀伤的情感表达得更出色,《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中使用这一手法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赤壁赋》中 两句唱出了诗人在饮酒后思念君主,但无奈路途遥远无法顾及自己,自己对国事也无能为力的幽怨与惆怅。

(2)《论语》中表示见到有长处的人善于学习,见到有缺点的人善于自省的句子是:  

(3)《阿房宫赋》中     两句,以反问的强烈语气,表达了对秦统治者疯狂掠夺财富和大肆挥霍的暴行的不满。

(4)《离骚》中作者用比喻手法说自己因才能出众而招致小人嫉妒诽谤的句子是:  

(5)庄周《逍遥游》引用《齐谐》中的话,说明大鹏迁往南海的时候,   凭借着六月的大风才能离去。

(6)《陈情表》结尾李密借用典故表达自己以死报答君主的忠贞之情的句子是  

 

四、诗歌鉴赏(共1题,共 5分)

10、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落梅[注]

刘克庄

一片能教一断肠,可堪平砌更堆墙。

飘如迁客来过岭,坠似骚人去赴湘。

乱点莓苔多莫数,偶粘衣袖久犹香。

东风谬掌花权柄,却忌孤高不主张。

[注]这首诗写于诗人任建阳(今属福建)令时。当时的当权者嫉贤妒能、排斥异已,诗人和一些正义之士备受排挤。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篇写落梅铺满台阶又堆上墙头,衰败的景象既令人感伤,又引发后文的联想。

B.颔联将仕途坎坷的迁客骚人比作落梅,表达了对其遭遇的深切同情。

C.“乱点莓苔”写落梅与莓苔之类为伍的凄凉,“多莫数”则表现出对其不幸命运的无限叹惋。

D.全诗通过对梅花品格及遭遇的描写,透露出诗人的感慨,引人深思。

【2】诗的尾联有哪些含意?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五、文言文阅读(共1题,共 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越国以远   鄙:把……当作边邑

B. 行李之往来   行李:外交使节

C. 而夕设版焉   济:救助

D. 失其所,不知   与:结交,亲附

2下列句子中“以”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以乱易整,不武

A. 敢以烦执事

B. 阙秦以利晋

C. 斧斤以时入山林

D. 谈笑以死

3下列对选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夜,缒而出”交代烛之武出城的时间和方式,暗示了郑国被围的严峻形势。

B. 烛之武善于利用矛盾,晓之以理,诱之以利,说服秦伯退兵,成功解除危机。

C. 晋文公毅然决定撤军,说明他有清醒的头脑、理智的判断和坚持正义的品质。

D. 选段记事完整,情节生动,文字简洁精练,有很强的表现力,堪称叙事典范。

4翻译下面句子。

(1)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2)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六、作文(共1题,共 5分)

12、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①《南方周末》2019年新年致辞:每一个这样的你都是英雄。

②中华民族是崇尚英雄、成就英雄、英雄辈出的民族。(习近平)

③无论是《天龙八部》的北宋抗辽,抑或是《射雕英雄传》抗金,还是《倚天屠龙记》抗元,金庸先生都向我们呈现了一位又一位为国为民的“侠之大者”。英雄,必是为民造福,爱护百姓之人,当为世钦仰,后人追慕。 

④《烈火英雄》致敬消防英雄,收获无数的掌声和泪水。导演陈国辉表示:“消防英雄也是和你我一样的普通人,他们热爱生活,敬畏生命,背后也有深爱他们的家人,但他们依然为了保护大家,不惜牺牲生命舍弃小家,他们应该被更多人记住。时光容易遗忘,我们用电影抵抗遗忘。”

对此,你有怎样的体验和思考?结合上述材料,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论述性文章。要求:立意自定,题目自拟;观点明确;结构清晰;卷面整洁;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