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化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高三语文

一、选择题(共2题,共 10分)

1、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相同的一项是( )

A.①批大,导大窾  ②令将军与臣有

B.①为诸君溃围,斩将,旗  ②观

C.①秦纷奢  ②不珍器重宝肥饶之地

D.①势五岳掩赤城  ②力山兮气盖世

2、下列各句中加线词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

①新官上任三把火,饶市长下车伊始就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实际,认真开展精确扶贫工作。

②松风菊香桂影,美文至理诗心,读书节开幕式上,语文课代表率先垂范,给全校老师、同学带来不少有益的读书建议。

③数学老师将珍藏多年的《莫言文集》都毫不犹豫地借给了你,你可要好好阅读,并尽快璧还,让他放心。

④年轻就是力量,拼搏就是未来,积极进取的“00后”怎能做出“求田问舍、损人肥己、搬斤播两”的行为呢?

⑤不是每个小伙都期待邂逅容貌倾国倾城的公主,不是每个姑娘都渴望遇见乘着素车白马的王子。有人坐在宝马车里会哭,有人坐在自行车后座也会笑得灿烂。

⑥苏武受尽千辛万苦,为汉朝立下巨大功劳,李陵认为苏武当享茅土之荐,受千乘之赏。

A. ①②④   B. ①③⑤   C. ②③⑤   D. ②④⑥

 

二、现代文阅读(共1题,共 5分)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豹子头林冲

茅盾

这一夜,豹子头林冲在床上翻来覆去。

日间那个失了花石纲的青面兽杨志的一番话,不知怎地只在林冲心窝里打滚。

他林冲一年多前何尝不曾安着现在杨志那样的心思;但是在这月白霜浓的夜半,那几句话便只能像油煎冷粽子似的硌在林冲胸口,如鲠在喉。

虽说莽撞粗拙,林冲有时候却也粗中有细;当他把一桩事情放在心上颠来倒去估量着的时候,也会想到远远的过去,茫茫的将来。那时,他朴野粗直的心,便像被朴刀尖撩了一下,虽然有些疼,可是反倒松朗些,似乎从那伤处漏出了一些的光亮,使他对于人,我,此世界,此人生,都仿佛更加明白。

月光冷冷地落在床前,林冲睁圆大眼看着发愣,幼年生活朦胧地被唤回来。本是农家子的他,素来没有什么野心:父亲辛苦一世,还不够供应官家的征发;庄稼人的生活是受得够了,这才投拜了张教头学武,想在边庭上一刀一枪,也不枉父母生他一场。

他从没到过边庭。父老传说,那是一片无边无垠、水草肥沃的地方,胡笳声动,胡儿扫过,只剩下烧残的茅屋;每逢这样的图画在林冲想象中展开的时候,便朦胧地觉得学习武艺不仅为养活一张嘴。边庭呐!曾使豹子头林冲怎样的激昂!

但在八十万禁军教头任上第二年,他看见了许多把戏;他断定那些权贵暗地里是怎样地献媚胡儿!一伙吮咂百姓血液的凶狠恶魔!

林冲拿起拳头在床沿猛捶一下,两只眼睛更睁得大了:

咄!边庭上一刀一枪!——哈!

那个杨志不是还在做这样的梦么?三代将门之后,五侯杨令公之孙,从前是不明不白掉了官职,现在又想到高俅那厮手里弄回个官儿来!林冲现在是再也不信那些话了,他倒觉得杨志有点可怜。虽然他杨志只不过想封妻荫子,但这一片孤忠终要被辜负吧!那献媚妥协的行径,林冲只觉得太卑劣。他不想占便宜,可亦不肯忍受别人的欺侮。那时候,他要报复!才不管是高太尉、高衙内,或是什么陆虞侯,简截也要他们的命!自从那天冤屈地被做成发配沧州的罪案后,他除了报仇什么幻想都没有。

流血,他不怕。但无缘无故杀人他亦不肯。因此那个白衣秀才王伦要他交纳什么投名状的时候,他觉得这个泼皮原也是高俅一类,不过住在水泊罢了。为个人的利害去杀一个无仇无怨的人不是豹子头的性情!可是形势所逼,他只好应承。

他原打算杀一个看来不是善良之辈,不料最后碰到这倒霉的杨志!

暴躁在林冲胸头炸开,他皱眉向墙上的朴刀一望,翻身离床,拿了朴刀,便开门出来。

宿雪还没消融,白皑皑的照得聚义厅前如同白昼;朔风又把残雪吹冻,踏上去只是簌簌作响。林冲低头倒提朴刀,只顾往前走。大柏树上一群鸟忽然惊飞起来,林冲猛可曳住了脚步,抬头看,半轮冷月在冻云中浮动,像是泼皮涎着半边脸笑人。几点疏星远远地躲在天角,也在对林冲眨眼。

林冲剔起眉毛,再往前走。然而一个转念——到底要结果哪一个?

这青面兽原也是无仇无怨,但不是无抵抗的善良百姓,林冲觉得在刀枪无情的理由下原是问心无愧的。可现在呢?这汉子虽已剥露出更卑污的本相,但若乘他睡眼朦胧就一刀了事,也不是豹子头做的,须吃江湖好汉们耻笑呐!

遥望聚义厅前两排戈矛剑戟,林冲的杀心便移到了第二个对象。是那王伦!顶了江湖上好汉的招牌却在这里把持地盘,妒贤嫉能!

林冲睁圆怒自四下眺望。好一个雄伟的去处呀!港汊环抱,四面高山,进可攻退可守!争不成给王伦那厮把持了一世,却叫普天下落魄好汉,被压迫的老百姓,受尽腌臜气!

重下决心,林冲挺起朴刀,托开左手,飞步抢过聚义厅前,便转向右首耳房。

来者是谁?

听到这声吆喝,林冲摆开步式,朴刀在怀,定睛前瞅。

呀,林教头,是你!

巡夜的小喽啰做出一副吃惊的脸相。林冲眼瞅着不说话。不是没了主意,却是在踌躇:他不忍多杀不相干的人。

林教头,半夜三更到这里做什么?

一句平常询问蓦地勾起误入白虎堂那回事,抬头一望,明明是聚义厅,不是白虎堂

林头领好武艺,这早晚也还打熬力气!

林冲竟下意识点头,随即耳根发热,惭愧有生以来第一天说谎。

看着喽啰走远的背影,林冲倒提朴刀,头微微下垂,踏着冻雪,又走回卧房去。心中再次估量:腌臜畜生的王伦自然不配作山寨之主,但谁配呢?要有胆略,有见识,江湖闻风拜服才配呐!不乏自知之明的林冲想法和提刀出房时颇不同了。这压迫者的圣地固然需要一双铁臂膊,更需一颗伟大的头脑。

梁山泊又不是他的!我在此又不是替他卖力!只是这地方可惜!

这时清脆的画角声已经在寒冽的晨气中呜咽发响。

(有删改)

【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品开头虽未直接引述青面兽杨志的话,但从下文林冲的心理活动可以推知,杨志还存着顾念家人,期待能另找门路图出身的想法。

B.文中用抒情性的笔调描绘林冲早年的“边庭”理想,“无边无垠、水草肥沃”“胡声动,胡儿扫过”,边塞豪情的画面却与冷酷的现实形成鲜明的反差。

C.文中对林冲行为的延宕多有表现,人物的本性与刺杀的意志始终处于紧张的矛盾中,但最终,林冲还是因为不忍杀害无辜的喽啰,而放弃了刺杀王伦的想法。

D.作品景物描写凝练传神,文中画线部分段落语句,渲染出紧张的气氛,也隐约透露出林冲内心的犹豫,为下文的“转念”埋下伏笔。

【2】本文以林冲心理活动为线索,采用第三人称叙述重写经典,这样的写法有何艺术价值?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3】本文中的“豹子头林冲”与课文节选《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的“林教头”形象有何不同?请结合相关文本加以说明。

三、名句名篇默写(共6题,共 30分)

4、名篇名句默写

(1)《逍遥游》文中宋荣子看淡了世间的荣辱,不会因为外界的评价而更加奋勉或沮丧的句子是:  

(2)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陈情表》

(3)陶渊明《饮酒》中表现了怡然自得,恬淡闲适,热爱自然,旷达胸襟的诗句是:      

 

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唐太宗李世民曾说“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由此可以联想到《论语·里仁》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无衣》中,描写团结友爱,同穿下衣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青年担当着国家兴盛的重责,应当以《论语·泰伯》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自勉。

(4)《老子》中指出固执己见、自以为是的危害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5)《大学之道》中,提出普天之下,不论身份高低,都应将加强个人品行修养作为根本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补写出下列句中的空缺的部分。

(1)陶渊明在《归去来兮辞》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现自己在回家途中重返自然的轻松愉快,心灵得到了极大的释放。

(2)王勃在《滕王阁序》中写出了秋天的色彩变幻,突出水色山光,被人誉为“写尽九月之景”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庄子在《逍遥游》中写鹏的翼之大,能乘羊角风而上青天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逍遥游》中真正的无所待即无所凭借应该达到时空无际的境界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陈情表》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了自己的孤单和缺少心灵的安慰。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过秦论》中,贾谊用“________________”两句总结了秦王朝的愚民政策。

(2)《五代史·伶官传序》引用“满招损,谦得益”(《尚书》)作为论据,再结合庄宗的实例,欧阳修得出“________________”的结论。

(3)陆游《书愤》中,形象地概括了水、陆两路大军进攻敌人的壮观场面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白部分

(1)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描写了孙权和刘裕两个英雄人物,其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交代了刘裕曾经住过的地方的简陋。

(2)古诗文中常有以酒为媒介抒发情感的名句,例如白居易的《琵琶行》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现了诗人在春日之晨和秋日之夜的孤独与苦闷。

(3)苏轼《赤壁赋》中的两个名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前者说生命短暂,后者说人的渺小。

9、填空

(1)《琵琶行》全诗多处运用侧面描写表现琵琶女演奏技艺高超,其中运用环境描写来表现琵琶女演奏效果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秋兴八首》(其一)以枫叶凋零、秋气萧索寄寓凄苦落寞情怀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登高望远,遥想孙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诗歌鉴赏(共1题,共 5分)

10、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新城道中(其二)

[宋]苏轼

身世悠悠我此行,溪边委辔听溪声。

散材畏见搜林斧,疲马思闻卷旆钲

细雨足时茶户喜,乱山深处长官清。

人间岐路知多少?试向桑田问耦耕

[注]①神宗熙宁六年(1073年)的春天,在宋朝激烈的党争中,苏东坡无法在朝廷立足,请求外调杭州任地方官,诗人在杭州通判任上出巡所领各属县。新城在杭州西南,其县令为苏轼好友晁端友。②钲:古代军中乐器,击之而鸣。③耦耕:指二人并耕。此处暗用了《论语》中孔子向隐者长沮、桀溺问路的典故。

1以下对颔联和颈联进行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 “散材”,语出《庄子》,指无用之才。诗人以此自况,可见其怀才不遇的怨愤和对官场的深深眷恋。

B. “搜林斧”,喻指党祸。本句是说即使无用之才,也畏见搜林利斧。即使任官在外,也担心随时可能飞来的横祸。

C. “疲马”一句,写山中行进已久,马早已疲惫不堪,希望听到战场上的号角声。此句写出了作者希望为国效力的热诚。

D. 颈联作者想到茶农因为下够了的细雨而喜悦,在这乱山深处还有自己的清官好友,情感和颔联相比发生了变化。

E. 颔联和颈联主要描绘前往新城的“道中”所见所感,诗歌承转自如,格律纯熟,自然贴切。

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加以分析。

 

五、文言文阅读(共1题,共 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宜黄县县学记

(宋)曾巩

盖凡人之起居、饮食、动作之小事,至于修身为国家天下之大体,皆自学出,而无斯须去于教也。其动于视听四支者,必使其洽于内;其谨于初者,必使其要于终。驯之以自然,而待之以积久。噫!何其至也。故其俗之成,则刑罚措;其材之成,则三公百官得其士;其为法之永,则中材可以守;其入人之深,则虽更衰世而不乱。为教之极至此,鼓舞天下,而人不知其从之,岂用力也哉!及三代衰,圣人之制作尽坏,千余年之间,学有存者,亦非古法。人之体性之举动,唯其所自肆,而临政治人之方,固不素讲。士有聪明朴茂之质,而无教养之渐,则其材之不成,固然。盖以不学未成之材,而为天下之吏,又承衰弊之后,而治不教之民。呜呼!仁政之所以不行,贼盗刑罚之所以积,其不以此也欤!

宋兴几百年矣。庆历三年,天子图当世之务,而以学为先,于是天下之学乃得立。而方此之时,抚州之宜黄犹不能有学。士之学者皆相率而寓于州,以群聚讲习。其明年,天下之学复废,士亦皆散去。皇佑元年,会令李君详至,始议立学。而县之士某某与其徒皆自以谓得发愤于此,莫不相励而趋为之。故其材不赋而羡,匠不发而多。其相基会作之本末,总为日若干而已,何其周且速也!当四方学废之初,有司之议,固以谓学者人情之所不乐。及观此学之作,在其废学数年之后,唯其令之一唱,而四境之内响应,而图之如恐不及。则夫言人之情不乐于学者,其果然也与?

宜黄之学者,固多良士;而李君之为令,威行爱立,讼清事举,其政又良也。夫及良令之时,而顺其慕学发愤之俗,作为宫室教肄之所,以至图书器用之须,莫不皆有以养其良材之士。虽古之去今远矣,然圣人之典籍皆在,其言可考,其法可求,使其相与学而明之。若夫正心修身,使一人之行修移之于一家,一家之行修移之于乡邻族党,则一县之风俗成,人材出矣。教化之行,道德之归,非远人也,可不勉与!县之士来请曰:“愿有记。”其记之。

(选自《曾巩集》有删节)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则刑罚   措:搁置

B. 圣人之制作尽坏   制作:创设的教育制度

C. 故其材不赋而   羡:(令人)羡慕

D. 而无教养之   渐:熏陶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至于修身国家天下之大体 輮以

B. 不学未成之材 赵王岂璧之故欺秦邪?

C. 何其周速也 穷益坚

D. 唯其令一唱 师道不传也久矣

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仁政之所以不行,贼盗刑罚之所以积,其不以此也欤!

(2)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

4本文中,曾巩认为教育的功能有哪些?请概括说明。

 

六、作文(共1题,共 5分)

1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一段时间以来,“双减”成了热门话题。所谓“双减”,就是要全面压减学生作业总量和时长,减轻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双减”直接限制了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的规模,缩减了其进行课外培训的时长,对校外培训机构而言可谓是影响巨大。然而,治教培机构易,治家长的教育焦虑难。有家长认为,“双减”政策应该实施,但不应一刀切,孩子补不补课我做主。也有家长认为,校外培训是孩子追梦之路上最好的助推器,如果被关停,追梦之路必将变得更为坎坷。但也有家长认为,在什么年龄就该干什么,学习固然重要,但劳逸结合也是不可忽视的。

对于“双减”,你有怎样的思考和认识呢?请针对上述材料中的某一观点,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驳论文。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