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特殊句式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定语后置句)
B、夫晋,何厌之有(宾语前置句)
C、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介宾短语后置句)
D、今人为刀俎,我为鱼肉(被动句)
2、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活用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顺流而东也
A. 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B. 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C. 火尚足以明 D. 西望夏口,东望武昌
3、下文横线处分别填入语句,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
林冲自从遇到了高衙内,他的世界就开始下雪。林冲的隐忍让自己______,可是这隐忍并没有给林冲带来善果。当陆谦等人以为阴谋得逞而沾沾自喜时,林冲以复仇之神的面目出现了。他一改以往软弱退让的行为,不再甘于隐忍,他的爆发展示了 , , 。
①一个不忍之人的决绝之举
②丢了官,休了妻,散了家
③一个敢作敢为的英雄的本色
④作为一个教头所应有的果断风范
A.①③②④
B.②④③①
C.①④②③
D.②①④③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国家主席习近平会见参加新一届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大会时,热情鼓励代表再接再厉,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再立新功、作出表率。
B.八一飞行表演队2017年11月中旬在阿联酋迪拜航展中的精彩表演,不仅获得了国外专业人士的好评,而且吸引了现场众多观众的眼球。
C.中国在清洁能源领域无可争议地已经成为全球领导者,在可再生能源领域的投入超越了欧盟、美国、日本等其他国家和地区。
D.第十九届世界青年学生联欢节不久前在俄罗斯南部城市索契举行,来自180多个国家的3万名青年代表汇聚一堂,共同庆祝属于年轻人的节日。
5、下列各组多义词中,对意义相同的两项判断正确的是
①a.儿已薄禄相 b.嬉戏莫相忘 c.黄泉下相见 d,会不相从许
②a.相见常日稀 b.君既若见录 c.渐见愁煎迫 d.府吏见丁宁
③a.阿母谢媒人 b.多谢后世人 c.谢家来贵门 d.谢家事夫婿
A. ①bc ②bc ③cd B. ①ad ②cd ③ac
C. ①ac ②ad ③bd D. ①bc ②ac ③cd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哦,香雪(节选)
铁凝
台儿沟上了列车时刻表。每晚七点钟,由首都方向开往山西的这列火车在这里停留一分钟。
这短暂的一分钟,搅乱了台儿沟以往的宁静。从前,台儿沟人历来是吃过晚饭就钻被窝,他们仿佛是在同一时刻听到大山无声的命令。于是,台儿沟那一小片石头房子在同一时刻忽然完全静止了,静的那样深沉、真切,好像在默默地向大山诉说着自己的虔诚。如今,台儿沟的姑娘们刚把晚饭端上桌就慌了神,她们心不在焉地胡乱吃几口,扔下碗就开始梳妆打扮。她们洗净蒙受了一天的黄土、风尘,露出粗糙、红润的面色,把头发梳的乌亮,然后就比赛着穿出最好的衣裳。有人换上过年时才穿的新鞋,有人还悄悄往脸上涂点胭脂。尽管火车到站时已经天黑,她们还是按照自己的心思,刻意斟酌着服饰和容貌。然后,她们就朝村口,朝火车经过的地方跑去。香雪总是第一个出门,隔壁的凤娇第二个就跟了出来。
七点钟,火车喘息着向台儿沟滑过来,接着一阵空哐乱响,车身震颤一下,才停住不动了。姑娘们心跳着涌上前去,像看电影一样,挨着窗口观望。只有香雪躲在后面,双手紧紧捂着耳朵。看火车,她跑在最前边,火车来了,她却缩到最后去了。她有点害怕它那巨大的车头,车头那么雄壮地吐着白雾,仿佛一口气就能把台儿沟吸进肚里。它那撼天动地的轰鸣也叫她感到恐惧。在它跟前,她简直像一叶没根的小草。
“香雪,过来呀,看!”凤娇拉过香雪向一个妇女头上指,她指的是那个妇女头上别着的那一排金圈圈。
“怎么我看不见?”香雪微微眯着眼睛。
“就是靠里边那个,那个大圆脸。看,还有手表哪,比指甲盖还小哩!”凤娇又有了新发现。
香雪不言不语地点着头,她终于看见了妇女头上的金圈圈和她腕上比指甲盖还要小的手表。但她也很快就发现了别的。“皮书包!”她指着行李架上一只普通的棕色人造革学生书包,就是那种连小城市都随处可见的学生书包。
尽管姑娘们对香雪的发现总是不感兴趣,但她们还是围了上来。
“呦,我的妈呀!你踩着我的脚啦!”凤娇一声尖叫,埋怨着挤上来的一位姑娘。她老是爱一惊一咋的。
“你咋呼什么呀,是想叫那个小白脸和你答话了吧?”被埋怨的姑娘也不示弱。
“我撕了你的嘴!”凤娇骂着,眼睛却不由自主地朝第三节车厢的车门望去。
那个白白净净的年轻乘务员真下车来了。他身材高大,头发乌黑,说一口漂亮的北京话。也许因为这点,姑娘们私下里都叫他“北京话”。“北京话”双手抱住胳膊肘,和她们站得不远不近地说:“喂,我说小姑娘们,别扒窗户,危险!”
“呦,我们小,你就老了吗?”大胆的凤娇回敬了一句。
姑娘们一阵大笑,不知谁还把凤娇往前一搡,弄的她差点撞在他身上。这一来反倒更壮了凤娇的胆:“喂,你们老呆在车上不头晕?”她又问。
“房顶子上那个大刀片似的,那是干什么用的?”又一个姑娘问。她指的是车厢里的电扇。
“烧水在哪儿?”
“开到没路的地方怎么办?”
“你们城里人一天吃几顿饭?”香雪也紧跟在姑娘们后面小声问了一句。
“真没治!”“北京话”陷在姑娘们的包围圈里,不知所措地嘟囔着。
快开车了,她们才让出一条路,放他走。他一边看表,一边朝车门跑去,跑到门口,又扭头对她们说:“下次吧,下次一定告诉你们!”他的两条长腿灵巧地向上一跨就上了车,接着一阵叽哩哐啷,绿色的车门就在姑娘门面前沉重地合上了。列车一头扎进黑暗,把她们撇在冰冷的铁轨旁边。很久,她们还能感觉到它那越来越轻的震颤。
一切又恢复了寂静,静得叫人惆怅。姑娘们走回家去,路上还要为一点小事争论不休:
“谁知道别在头上的金圈圈是几个?”
“八个。”
“九个。”
“不是!”
“就是!”
“凤娇你说哪?”
“她呀,还在想‘北京话’哪!”
“去你的,谁说谁就想。”凤娇说着捏了一下香雪的手,意思是叫香雪帮腔。
香雪没说话,慌得脸都红了。她才十七岁,还没学会怎样在这种事上给人家帮腔。
“他的脸多白呀!”那个姑娘还在逗凤娇。
“白?还不是在那大绿屋里捂的。叫他到咱台儿沟住几天试试。”有人在黑影里说。
“可不,城里人就靠捂。要论白,叫他们和咱们香雪比比。咱们香雪,天生一副好皮子,再照火车上那些闺女的样儿,把头发烫成弯弯绕,啧啧!‘真没治’!凤娇姐,你说是不是?”
凤娇不接茬儿,松开了香雪的手。好像姑娘们真的在贬低她的什么人一样,她心里真有点替他抱不平呢。不知怎么的,她认定他的脸绝不是捂白的,那是天生。
香雪又悄悄把手送到凤娇手心里,她示意凤娇握住她的手,仿佛请求凤娇的宽恕,仿佛是她使凤娇受了委屈。
“凤娇,你哑巴啦?”还是那个姑娘。
“谁哑巴啦!谁像你们,专看人家脸黑脸白。你们喜欢,你们可跟上人家走啊!”凤娇的嘴巴很硬。
“我们不配!”
“你担保人家没有相好的?”
……
不管在路上吵得怎样厉害,分手时大家还是十分友好的,因为一个叫人兴奋的念头又在她们心中升起:明天,火车还要经过,她们还会有一个美妙的一分钟。和它相比,闹点小别扭还算回事吗?
哦,五彩缤纷的一分钟,你饱含着台儿沟的姑娘们多少喜怒哀乐!
【1】第二段画线的文字描写姑娘们在火车到来之前精心打扮自己,请分析这段文字的作用。
【2】结合小说的节选部分,分析香雪和凤娇两个人物的性格的共性与个性。
【3】“火车”在作品中有什么作用?
7、补写出下面句子的空白处。
(1)《荆轲刺秦王》“易水送别”一段中通过动作描写表现出荆轲蹈死不顾的大义凛然的英雄气概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沁园春·长沙》中用夸张的手法表现青年志士搏击时代风雨、以天下为己任的豪情壮志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鸿门宴》中樊哙劝阻刘邦成大事者没有必要去在乎道别这件小事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________,________”两句用两种事物经过人工的改造,可以改变原来的状况,来证明人经过“博学而参省乎己”,也能改造成“知明而行无过”的君子。
(2)荀子《劝学》中“________,________”谈“学习”的重要性,即整日思考都比不上片刻的学习的效果好。
(3)中国是一个有着尊师传统的国家,韩愈在《师说》中指出教师作用的一句是:“____,_____”。
(4)《师说》一文不仅有严密的论证思路,而且有简洁生动的语言表达,文中“______,_____。”就凝练地概括了“士大夫之族”不愿从师的荒谬心态。
9、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⑴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___________________。 (荀子《劝学》)
⑵ 蟹六跪而二螯,__________________,用心躁也。 (荀子《劝学》)
⑶ 吾师道也,_____________________? (韩愈《师说》)
⑷ 位卑则足羞,_________________。 (韩愈《师说》)
⑸ 纵一苇之所如,____________________。 (苏轼《赤壁赋》)
⑹ ________________,泣孤舟之嫠妇。 (苏轼《赤壁赋》)
⑺ ________________,抱明月而长终。 (苏轼《赤壁赋》)
⑻ _______________,任重而道远。 (《论语》十二章)
⑼ ______________,可谓好学也已。 (《论语》十二章)
⑽ ___________,悠悠我心。 (曹操《短歌行》)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氓》中表现男女主人公在少年时代一起愉快地玩耍、尽情地说笑的两句是:“_____ ,______。 ”
(2)《氓》中运用“比兴”的手法,告诫女子不要沉溺于爱情的句子是:“_____ ,______。”
(3)《论语》中孔子认为只有胸怀宽广、意志坚定的人才能称为“士”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引用神话传说为其增添了浪漫气息,如引用“五丁开山”一神话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2)杜甫《登高》中集中表现了夔州秋天的典型特征的句子是: “_______,
_________”,前人也曾把这两句誉为“古今独步”的“句中化境”。
(3)在《定风波》中,“_______”运用双关手法,道出了作者在大自然微妙的一瞬所获得的顿悟和启示:自然界的雨晴既属寻常,人生中的政治风云,荣辱得失又何足挂齿?
12、三、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各题。
西 江 月[注]
苏 轼
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新凉?夜来风叶已鸣廊,看取眉头鬓上。
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
[注] 这首词写于作者被贬黄州期间。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 )
A. 上阕“新凉”中“凉”字用得很妙,其原因是“凉”字传达出词人内心的伤感、悔恨之情。
B. 词人将自己的情感融于充斥廊庑间的西风落叶之声,营造出一种凄清寒凉的意境。
C. “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表达出词人念远怀人的情思与希望被人理解的深意。
D. 本词在抒情上只采用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的手法,由景生情,情真意切。
E. 这首词的语言不尚藻饰,用语平稳妥帖而又蕴含深意,富于人生哲理,十分耐人寻味。
【2】请结合写作背景,谈谈你对“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两句的理解。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介甫[注]素刚直,每议事于人主前,如与朋友争辩于私室,不少降辞气,视斧钺鼎镬如无也。及宾客僚属谒见论事,则唯希意迎合,曲从如流者,亲而礼之;或所见小异,微言新令之不便者,介甫辄艴然加怒,或诟骂以辱之,或言于上而逐之,不待其辞之毕也。明主宽容此,而介甫拒谏乃尔,无乃不足于恕乎?昔王子雍方于事上而好下佞己,介甫不幸亦近是乎?此光所谓自信太厚者也。
光昔从介甫游,介甫于诸书无不观,而特好孟子与老子之言,今得君得位而行其道,是宜先其所美,必不先其所不美也。孟子曰:“仁义而已矣,何必曰利?”又曰:“为民父母,使民盻盻然,将终岁勤动,不得以将其父母,又称贷而益之,恶在其为民父母也!”今介甫为政,首建制置条例司,大讲财利之事。又命薛向行均输法于江、淮,欲尽夺商贾之利;又分遣使者散青苗钱于天下而收其息,使人人愁痛,父子不相见,兄弟妻子离散,此岂孟子之志乎?老子曰:“天下神器,不可为也,为者败之,执者失之。”又说:“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又说:“治大国若烹小鲜。”今介甫为政尽变更祖宗旧法先者后之上者下之右者左之成者毁之弃者取之矻矻焉穷日力继之以夜而不得息使上自朝廷,下及田野,内起京师,外周四海,士吏兵农、工商僧道,无一人得袭故而守常者,纷纷扰扰,莫安其居,此岂老氏之志乎!何介甫总角读书、白头秉政,乃尽弃其所学而从今世浅丈夫之谋乎?古者国有大事谋及卿士,谋及庶人。成王戒君陈曰:“有废有兴,出入自尔。师虞底言同则绎。”《诗》云:“先民有言,询于刍荛。”孔子曰:“上酌民言则下天上施,上不酌民言则下不天上施。”自古立功之事,未有专欲违众而能有济者也。使《诗水书》孔子之言皆不可信则已,若犹可信,则岂得尽弃而不顾哉!今介甫独信数人之言,而弃先王之道,违天下人之心,将以致治,不亦难乎?
(节选自司马光《与王介甫书》)
【注】介甫:王安石,字介甫。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今介甫为政/尽变更祖宗旧法/先者后之/上者下之/右者左之/成者毁之/弃者取之/矻矻焉穷日力/继之以夜而不得息/
B.今介甫为政/尽变更祖宗旧法/先者后之/上者下之/右者左之/成者毁之/弃者取之/矻矻焉穷日力继之/以夜而不得息/
C.今介甫为政尽变/更祖宗旧法/先者后之/上者下之/右者左之/成者毁之/弃者取之/矻矻焉穷日力/继之以夜而不得息/
D.今介甫为政尽变/更祖宗旧法/先者后之/上者下之/右者左之/成者毁之/弃者取之/矻矻焉穷日力继之/以夜而不得息/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青苗钱,宋代实行青苗法,青黄未接时,官府贷给农民的钱。
B.四海,古代认为中国四周环海,因而称四方为“四海”,泛指天下各处。
C.总角,古时男子未成年时的发型,后用来借指男子的少年时代。
D.庶人,泛指无官爵的平民、百姓。有的朝代也称“黎庶”“庶民”。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司马光认为王安石在皇上面前就曲意逢迎,而在僚属面前,或对见解稍有不同的人,就总是勃然发怒,甚至加以辱骂。
B.王安石执政后首先建立制置条例司,大讲财利的事,又委派薛向在江、淮一带推行均输法,想要全部剥夺商贾原有的利益。
C.司马光认为王安石执政以后把自己学到的东西全部丢掉,所作所为与孟子、老子的主张完全是背道而驰的。
D.司马光引用《诗经》、《尚书》及孔子的话,意在劝诫王安石不要一意孤行、违反众议,仅仅相信少数几个人的话。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明主宽容此,而介甫拒谏乃尔,无乃不足于恕乎?
(2)天下神器,不可为也,为者败之,执者失之。
1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登顶珠穆朗玛峰,是很多登山队员最大的心愿。为了实现这一梦想,他们要经过多年从身体到心理的准备,湖南登山队的范江涛、谢如祥,就是其中的两位。可就在离登顶就差400米,且身体状态正常和氧气充足的时候,他们选择了放弃。2023年5月18日晚8点20分左右,范江涛等人攀登到珠峰海拔8450米的位置,看到有一个女性登山者倒在那里。不救,她只有死路一条;救,自己就要放弃登顶。两人没有过多的犹豫,经过4个多小时的救援,终于将生命垂危的攀登者安全救到营地。
“营救最艰难的是决定要放弃自己多年的梦想”,但范江涛、谢如祥并不后悔,“救人是比登顶更重要的事”。他们的选择,虽然放弃了一次圆梦良机,但挽救了一条宝贵的生命,更传递了一种精神力量,完成了精神层面一次更成功的“登顶”。
读了上述材料,作为新时代的青年人,你有怎样的看法?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