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高三语文

一、选择题(共5题,共 25分)

1、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叔父) 沛公起厕(去,往)   为大王不取也(私下里)

B.乃令张良留(感谢) 其常在沛公(神情,神态) 大王来何(品德,品行)

C.皆且为所虏(辈,群) 闻大王有意督过之(责备) 去不义(逃跑)

D.我至军中(估计) 不杯杓(能承担,能承受) 孰与君少长(和……相比,哪一个……)

2、在下面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  )

A. 我们还年轻,风华正茂,应像伟人毛泽东一样树立远大目标,不要浪费自己的大好青春。

B. 一个国家只有依靠自己的实力才能屹立于世界之林,要不然只能落到人为刀俎,我为鱼肉的地步。

C. 霍元甲打败对手后,却遭暗袭,西方所谓的强中手赢得并不光彩,只能算胜之不武

D. 登上华山的高峰后,游客们十分兴奋,他们居高临下,指点江山,赞美着眼前的大好风光。

 

3、下列各句中的省略号,和例句中省略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例:以适当方式了解陈独秀、黄镇、邓先……这些家乡人物,撰写一篇《家乡人物志》。

A.他听到这里,突然站住脚,呆了一会儿,说:“那!……那我们送回去吧!”(《百合花》)

B.他返回试验田对那些出现分离的稻株进行研究,高的、矮的、早熟、迟熟……一一做了详尽记录。(《喜看稻菽千重浪》)

C.“我急着赶火车,再有半小时就开了,可我又想买点首都的糖……”老张立即征得前面的同意,很快给他称完糖。 (《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

D.在生命的高度和广度上,他一直在探索自己的边界,直到他生命戛然而止的那一天……(《“探界者”钟扬》)

4、下列加点字用法分类最恰当的一项是(  

乎舞雩            ②李牧连                鱼虾而友麋鹿

④不念居思危        ⑤既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孤舟之嫠妇

⑦吾得事之          ⑧择而从之                 ⑨邻之,君之薄也

A.①⑤⑦/②⑥/③⑨/④⑧

B.①/②⑥/③/④⑧/⑤⑦/⑨

C.①⑤⑦/②③⑥/④⑧⑨

D.①/②⑥/③⑨/④⑧/⑤⑦

5、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A.真是事出意外!舍弟太过顽皮,碰碎了您家这么贵重的花瓶,敬请原谅,我们一定照价赔偿。

B.今天的讲座,能够聆听到各位先贤的高论,晚辈茅塞顿开,获益匪浅。

C.他是我最信任的朋友,头脑灵活,处事周到,每次我遇到难题写信垂询,都能得到很有启发的回复。

D.值此春节到来之际,谨祝恩师节日快乐!以后还请恩师继续斧正我的不足。

二、现代文阅读(共1题,共 5分)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说“孝”

许天笑

两千多年前神州大地上一对师徒的对话,揭开了人类这条河流之所以生生不息的秘密。徒弟子路在河边问道:“老师,我想听听您的志向。”老师孔丘想了想,说了十二个字:“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孔子的这三句话,也可以用三个简单的字概括:老者安之,是孝;朋友信之,是信;少者怀之,是慈。请注意,为什么孔子把孝而不是信、慈排在首位?同样,为什么此后世世代代的中国人,也同样把孝称为百善之首呢?

也许有人会说,老人是智慧的化身,后辈需要向老人学习,以传承各种知识和技能,所以当然要孝敬老者。然而此情非中国独有,世界上各个文明都是如此,这一点不足以说明孝在中国具有至高地位,而且考古资料也表明“孝为首”的情况未必自远古就如此。在已经发现的我国最早文字——甲骨文中并没有“孝”字,孝字出现于更晚些时候的商周金文中。

我们不妨先看看荀子对人类生存处境的一段论述。荀子认为,“人生不能无群”“人能群,彼不能群也”。人类相对于其他物种,在力量、速度上都没有什么优势,却能在严酷的生存环境中胜过其他动物,是因为人懂得群体合作。人为什么能做到群体合作,就在于每个人都知其本分,各行其正,各安其所。所以,人不能无群,既在群体中,就不能不讲本分,否则,就不免会陷于纷争、动乱和瓦解。无疑,为了群体的共存,人还需要把自己天性中那些合作、利他的因素利用起来。

孟子曾把人的天性中固有的四种合作、利他的因素,称为“四端”: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端”,是起点的意思。仅仅有一个起点,当然是不够的,关键在于这些合作、利他的因素,通过怎样的道路,渗透到人们点点滴滴的生活实践中去。似乎正是在这一点上,中国文明和世界上的其他文明,渐渐走上了不同的道路。在基督教文明等神教文明和佛教文明等相信轮回的文明中,这些合作性的因素在一定意义上是以来世许诺的形式向信众颁布的。人们安守本分,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们相信,只有诚实善良,不杀人、不偷盗,才能在死后获得拯救去往天堂,或修得善果减除后世轮回之苦。

然而在中国,在热衷鬼神祭祀的商代被周代取代之后,人们似乎渐渐形成了关注现实世界、慎言死后世界的传统。孔子的“未知生,焉知死”,便是对这一传统的精练表达。相应地,中国人摸索到了一条立足于现实世界、发扬合作利他天性的道路。这条道路,自然要从一个人出生时最先相遇的两个人——父母开始,从自己和这两个人无法割舍的关系开始。如此设想,我们似乎就容易理解,孝为什么被无数中国人作为修身的起点,成为百善之首。

在人类社会中,代际关系具有不可选择性。人能够选择职业、住所、生活方式,却不能选择自己的父母。这一不可选择的事实从消极的一方面理解,是无法逃避的深深的无奈。不过,从积极的一面来理解,代际关系的不可选择性,恰恰使“孝”在中国文化中成为修身的起点,成为百善之首。每个人都无可回避地处于与父母的实际关系中,正因为如此,“孝”是每个人都不能不终生面对的事情,同时也就为每个人的合作利他品德的修养提供了牢固的依靠。你想修养你的德行,成为一个仁慈、有合作精神的人吗?请从那个你一出生起就必须与之合作的人开始,请从孝开始。

现在,我们再来看看“孝”字的结构:上面是一个老人,下面是一个孩子。老在上,子在下。孝的含义,就这样清晰地呈现着。

(摘自《国学》,有删改)

1下列对“孝”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孔子说的“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可以用“孝、信、慈”三个字来概括,以“孝”为先的思想影响了此后世世代代的中国人。

B.“孝”是每个人都不能不终生面对的事情,因为每个人都无可回避地处于与父母的实际关系中。

C.一个人从一出生,最先遇到和自己无法割舍的两个人——父母,这样看来,“孝”成为百善之首,是因为无数中国人把它作为修身的起点。

D.甲骨文中并没有“孝”字,孝字出现于更晚些时候的商周金文中,“孝为百善首”也未必自远古即有,但这并不能说明孝在中国不具有至高地位。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有人说,老人是智慧的化身,后辈需要向老人学习,来传承各种知识和技能,但这不能成为孝敬老者的根本原因。

B.基督教、佛教是以来世许诺的形式向信众颁布合作、利他因素,这似乎让中国文明和西方文明逐渐有了差距,从而走上了不同的道路。

C.商代热衷鬼神祭祀,周取代商以后,传统发生了变化。孔子的“未知生,焉知死”的说法就是对人们关注现实世界、慎言死后世界的传统的精练表达。

D.“孝”字的结构本身就很好地诠释了孝的含义。“孝”有助于培养我们的合作精神,让人变得仁慈、有爱心。

3综观全文,说说“孝”为什么被世世代代的中国人奉为百善之首。

三、名句名篇默写(共5题,共 25分)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曹操在《短歌行》中化用《诗经·郑风·子衿》中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了诗人对贤才的渴望之情。

(2)《归园田居(其一)》用鸟和鱼来表达自己对田园和自由的向往,这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琵琶行》中描写琵琶女犹豫不决而出场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空缺部分

(1)《三峡》中对三峡春冬之景特点概括时,能准确概括其山水草木的特征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

(2荀子在《劝学》中以“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揭示出学习与自省对于君子成长的重要意义。

(3)韩愈的《师说》中指出仅仅教授孩子们一些句读的老师不是真正的老师,文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来表明此义。”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沁园春·长沙》中作者用“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现了青年一代关心国家大事,以天下为己任的襟怀。

(2)《琵琶行》中用“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运用侧面描写,烘托第二次琵琶演奏后万籁俱寂的情形。

(3)《短歌行》中,作者借用《诗经》中姑娘思念情人来比喻渴望得到有才干的人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10、补写出下列名篇中空缺部分。

(1)为鼓励同学们发扬攻坚克难、不轻言弃的精神,学校向师生征集标语,《荀子·劝学》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非常合适。

(2)跨越时光的守望,在中国诗词中,我们看到了许多许多鲜活立体的人物。《虞美人》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塑造了一个感慨江山易主、物是人非的亡国之君形象;

(3)《师说》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塑造了一群以地位、官职为借口拒绝从师学习的士大夫形象。

11、在下面横线处填写古诗词原句。

____________,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

②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____________。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

③控弦破左的,右发摧月支。____________,俯身散马蹄。曹植《白马篇》

④空山不见人,____________。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王维《鹿柴》

____________,红旗半卷出辕门。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王昌龄《从军行》

____________,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卢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王昌龄《出塞》

⑦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____________,润物细无声。杜甫《春夜喜雨》

⑧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____________,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

四、诗歌鉴赏(共1题,共 5分)

12、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塞下曲六首(其三)

李白

骏马似风飙,鸣鞭出渭桥①。弯弓辞汉月,插羽破天骄。②

阵解星芒尽③,营空海雾消。功成画麟阁,独有霍嫖姚④。

注:①渭桥:位于唐代长安西安北渭水上。②辞汉月:指离开京城。天骄,指匈奴,这里指敌人。③星芒尽:指战争结束。④霍嫖姚:即霍去病。

1下列对这首诗相关内容和艺术手法的鉴赏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 首联写战马飞奔出渭桥,风驰电掣,既从侧面反映了兵强马壮、军队士气旺盛,又渲染了军情急迫的紧张气氛。

B. 颔联并没有直接描写战场厮杀场景,在“弯弓”“插羽”两个动作之间就迅速结束了战争,照应了首联的内容。

C. 颈联描写“破天骄”的景象,战争结束后,敌军营寨空无一人,紧张气氛消失,烘托出战争的悲壮惨烈。

D. 尾联是说战士们明知血战凯旋后“只能有上将”一人图形麟阁,但战士们仍因能报效国家、民族而感到自豪和满足。这更能体现健儿们的英雄主义和献身精神。

E. 尽管全诗笔力雄健,气势雄浑,基调乐观高亢,意境壮美,但作者在结句仍流露出沉重的怀才不遇之意。

2作者采用哪些手法塑造将士们什么样的形象?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五、文言文阅读(共1题,共 5分)

13、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游西陂记

[清]管同

庆十二年四月三日,商邱陈燕仲谋、陈焯度光招予游宋氏西陂。陂自牧仲尚书之没,至于今逾百年矣。又尝值黄河之患,所谓芰梁、松庵诸名胜,无一存者。独近陂巨木数百株,蓊然青葱,望之若云烟帷幕然,路人指言曰:“此宋尚书手植树也。”

既入陂,至赐书堂,晤其主人,出王翚石谷所为《六境图》,尤展成、朱锡鬯诸公题咏在□。折而西,有小屋一区,供尚书遗像。其外则巨石布地如散棋,主人曰:“此艮岳石也,先尚书求以重价,而使王翚用画法叠为假山,其后为河水所冲败,乃至此云。”闻其言,感叹者久之。

抵暮,皆归,饮于陈氏仲谋。度光举酒属予曰:“子曷为记?”嗟夫!当牧仲尚书以诗文风雅倾动海内,一时文士景从响应,宾客园林之胜,可谓壮哉!今始百年,乃令来游者徒慨叹于荒烟蔓草之外,盖富贵固无常矣;而文辞亦何裨于是也?士亦舍是而图其大且远者,其可已。是为记。

(选自《因寄轩水集》)

[注释]①管同:清代散文家,桐城人,姚鼐弟子。②宋氏:指宋荦(luò),字牧仲,清代诗人、画家、政治家,康熙间负有盛名,官至江苏巡抚、吏部尚书。③赐书堂:安置康熙皇帝赐书的厅堂。④主人:指宋荦后人。⑤王翚石谷句:王翚(huī),字石谷,清初画家。六境图,宋荦《西陂杂咏》共六首,分咏渌波村、钓家、纬萧草堂、松庵、芰梁、放鸭亭六境。王石谷以此为图。⑥尤展成句:尤侗,字展成,清初文学家、戏曲家。朱彝尊,字锡鬯(chàng),清初文学家。⑦艮岳石:太湖石之类的奇石。⑧已:通“矣”。

【1】可填入文中第②段□的一项是(     

A.哉

B.也

C.焉

D.矣

【2】对第①段画线句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将此处景色与其他无存的名胜形成对比,引发读者对生命的思考。

B.“蓊然青葱”,从视听角度写出了树木旺盛的生命力。

C.运用比喻手法,形象地把数百株巨木苍翠茂盛的树冠,比作用云雾织成的帷幕。

D.句式长短结合,参差错落,形式优美。

【3】对第②段分析恰当的一项是(     

A.依次写赐书堂、六境图、尚书遗像、艮岳石等,移步换景,凸显西陂盛况。

B.陂内的衰败与陂外并无二致,六境不存而图诗犹存,作者只能从纸上观景。

C.宋氏后人展示堂、图、像、石,使管同一行追慕尚书诗文风雅,不禁感叹。

D.作者由外及内,内外形成强烈对比,陂外名胜不存,而陂内旧物至今完好。

【4】本文虽为游记,却多次回顾宋氏西陂的往昔,分析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六、作文(共1题,共 5分)

1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8月25日,全国学生营养办印发通知,要求深入开展“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教育。通知指出,要制订防止餐饮浪费行为的具体办法和奖惩措施,大力倡导“光盘行动”。设立“学生文明就餐监督员”,加强学生自我教育和管理。通知强调,要定期进行监督检查,对做得好的学校要予以宣传、表彰,对落实不力、浪费严重的学校和校长,要予以批评、通报。要倡导试点学校将学生日常饮食行为纳入学生综合评价,逐渐建立科学合理、文明健康的学生饮食长效机制。

近日,不少教育主管部门和高校也纷纷出台措施,力倡节约。如天津高校食堂全部实行“选餐制”,西安外事学院食堂近日推出半份餐,江西理工大学食堂光盘换水果的奖励制度等。

读了上面的材料,你有怎样的感悟?

假如你所在的学校,就学生就餐问题,打算举行一个以“厉行节约、反对浪费”为主题的演讲会,请你以学生代表的身份,写一篇发言稿,阐述你的观点与思考,并提出希望与建议。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