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安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高三语文

一、选择题(共5题,共 25分)

1、下列加横线字的意思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我戍未定,靡使归。 聘,访问,探问

B. 士也极,二三其德。 罔,没有

C. 怨灵修之浩荡兮。 浩荡,荒唐,没有准则。

D. 还家门。 适,刚刚。

2、下面对加点字词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沉浮(主人)   乳未干(气味)

B.言简意(完备)   不及防(突然)

C.吹毛求(小毛病)   激扬文字(激动)

D.费苦心(极、很)   高气扬(脚指头)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没有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A. 后事人,戒之慎勿忘   B. 固知死生为虚诞

C. 侣鱼虾而麋鹿   D. 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4、下列各句中的加点词语,词类活用类型与例句加点字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火尚足以

A. 其进愈深,而其愈奇   B. 孤舟之嫠妇

C. 彭殇为妄作   D. 固前圣之所

5、将下列语句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清明节应该是最具有泥土气息的,古人云:“雨打清明前,洼地好种田”“清明雨星星,一棵高梁打一升”,字里行间,就把天人关系和耕种基因充分地侵染在这一颇具清新气息的时节里。         ,但那份存于心中的敬畏和遵从,依然故我地在中华儿女的行为举止中延续下来。

①让清明节得以用岁月之犁深耕伦理文化的深厚土壤

②虽然这些风俗习惯不见得要与庙堂之高的繁文缛节看齐

③至今,扫基、踏青、植树等清明传统习俗在民间形成并流传下来

④因发轫于农业社会的悠悠远迈

A. ④①③②   B. ③①④②   C. ③②①④   D. ①③②④

 

二、现代文阅读(共1题,共 5分)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马灯

刘帆

雾峰山下,有一户人家,家里有个传家宝,附近人家基本上都知道。

山里人烟稀少,住户大多散落在各个平坝之处。有峡谷山涧,溪水流泻。怪石嶙峋,树木繁森。山下一片开阔处,池塘水清,树木葱茏,有传家宝的人家就在一座庙宇前的水塘边。

这户人家和别人家不同,门楣上挂着一盏马灯。

这马灯,并不总是闲着。漆黑的夜晚,它的用处就十分明显。屋里哪个人晚回家,屋里的人就总是提着它去接人。

这户人家有一副好心肠。只要哪家有什么事上门求急,哪怕是报丧之类,户主都会即刻提起马灯,随之而去。

村子后有一段羊肠小道,凸凹不平,路旁山石嶙峋,沟底溪水潺潺流淌,树木遮天蔽日的,人在路上行走,却难见到太阳。

一日,户主的儿子迎娶远处田峒一位唤作朵云的姑娘。她说话声音很好听,虽然穿着极其普通,但端茶倒水的架势,竟不像小户人家的闺女。出阁前,男人长得咋样,她印象中基本上就是母亲的絮叨和媒人的描绘。

过门那天,一路鞭炮声噼里啪啦。走到村后树木遮阳蔽日的那三里路,鞭炮声基本没有了。送亲的人住惯了平坦的田峒,在山路上行走不习惯,队伍越拉越长。朵云看到如此阴森森的一段路,就哭了起来,而且哭得很厉害。

这个时候,朵云的男人走上起来,到朵云面前一蹲,身着花红衣服、扭扭捏捏的朵云就上了他的脊背。

男人的父亲到村口瞭望,看到迎亲的队伍远远逶迤而来,一声呼哨,一字排开的一队年轻人,在一领头人带领下,手提马灯,走向迎亲队伍。男人的父亲一把屎一把尿拉扯大儿子,好不容易从山外给儿子娶来媳妇,内心自然十分重视。

送亲的人以朵云的舅舅为首,他与男人的父亲很要好,这门亲事毫无悬念地决定下来,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两个老爷子。事实上,看到满山阴郁的路,朵云的心里很不乐意,但拗不过舅舅的威严,一路上别别扭扭的,直到迎亲的男人愿意背她。

朵云在自己为人妇之后,对那一背才觉出意味,明白其中的情爱。

朵云过门那天,当着朵云舅舅的面,男人的父亲做了一个决定,就是将他珍爱一生的马灯,正式交给了朵云的男人。

席间,很多人朵云根本不认识,后来才明白,都是一帮老战友,包括自己的舅舅。

那天,老人们都喝了很多酒,随着马灯交接,再也无法掩埋的掏心窝子的话,仿佛烈酒一样燃烧,终于都给哇啦哇啦吐了出来。

酒桌上,你一言我一语,不知不觉到了掌灯的时候。

朵云的舅舅就讲了这个马灯的故事。

鬼子投降的那年八月,天气还很热,但雾峰山却比较凉爽。鬼子大白天走进阴暗的林地,一个个害怕,一下子竟然不敢前行。山里的村民早就得到鬼子要来“扫荡”的消息,已经躲进了山林。只有由赤卫队队员为主组成的马灯队的人没有撤走,他们一个个手提马灯,在溪流两边的密林里穿梭晃动,灯光明晃晃的。他们打着呼哨,隔空喊话,几十杆猎枪时不时朝溪底射击,声音清脆恐怖。鬼子不敢贸然前进,朝亮灯的地方胡乱放枪,却总是伤不到人。灯火忽明忽暗,鬼子担心遭到游击队的埋伏,后来竟然悄悄后撤,离开了雾峰山。

“血洗村庄”的危机化解,马灯队声威大震。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马灯队自动解散。朵云的家公对马灯非常钟爱,他父亲看到儿子喜爱,内心很欣慰,就郑重地交给了他。老人家离世前一再交代,队里有什么活动,马灯要在田间小路引路。

朵云记得舅舅说过一句话:“你进了这个老赤卫队员的家,灯,后继有人了。”

雾峰山的雾有一年更大了。朵云的家公说马灯坏了,很不适应。那时,朵云和男人远在岭南做工。一天,他们特意寄回一样东西。镇上的邮递员跟朵云的家公很熟,笑说老爷子收到了一件宝贝。整个下午,朵云的家公没有出门。老伴儿进屋,发现他手拿一个好看的马灯在研究。可是这盏马灯和旧式马灯不一样,这盏马灯的操作使用比较复杂,老爷子竟然没看出门道。

周末,朵云住校的女儿回家,一进屋就嚷嚷,说母亲寄了东西回来,问爷爷奶奶收到没有。奶奶拿出马灯说:“这是新技术,咱们不懂也动不了。”

孙女觉得好奇,趴在桌上仔细观察马灯的构造,又看了说明书,不一会儿,她告诉他们:“这是一盏多功能的新型马灯,既可充电当一般灯用,还可吸收太阳光线,当太阳能灯用。”

“那要是遇到停电充不成电呢?”老人问。

“直接拿到外面有阳光的地方就好了!”孙女回答。

两位老人一听,高兴得两眼直放光!

几天后,朵云和男人回家。镇上离家太远,没有车,两人摸黑走到快要到家门口的时候,他们眼前突然一亮,看到门楣上又挂上了马灯。

灯光明亮,温馨又养眼。

(选自《小小说选刊》)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朵云看到阴森森的一段路后就哭了起来,表现出内心复杂的情感,既有对周围环境的恐惧,也是对未来生活的一丝迷茫。

B.婚嫁路上,“朵云的男人走上起来,到朵云面前一蹲”。一个“蹲”字,生动表现出男人忠厚实诚的特点。

C.随着故事情节的步步推进,朵云内心对待婚事的态度发生微妙的变化,经历了从起初反抗、到被迫答应、再到接受的过程。

D.小说结尾“灯光明亮,温馨又养眼”一句,既表达了朵云一家人生活的温馨幸福,也表明“马灯”有了更好的传承。

【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点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开头运用自然环境描写,交代了故事发生的地点,地处偏僻,清冷萧索,为后文写朵云的婚事做了铺垫。

B.小说采用第三人称叙事,围绕马灯讲述故事,客观全面地展现了文中人物丰富多彩的生活风貌和内心世界。

C.小说时代特色鲜明,情节内容包含了抗战时期、新中国成立、眼前新时代,使读者在情节推进中感受到时代变迁。

D.小说人物除朵云外皆没有名姓,这样安排能突出人物的群体性特点,如朵云男人的忠厚实诚的性格就是一类人的代表。

【3】请简要分析文中朵云舅舅讲马灯故事这一情节的效果。

【4】文章以“马灯”为题有何作用?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三、名句名篇默写(共5题,共 25分)

7、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陈情表》中李密向晋武帝表达他将不惜为国出力和报答皇帝大恩德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经·氓》中体现了女主人公起早睡晚,忙碌操劳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针对魏晋名士崇尚虚无的思想倾向,王羲之在《兰亭集序》中进行了批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孔子在《论语·里仁》中表达“义利之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杜甫《登高》中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气势磅礴的图景,并暗寓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伤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赤壁赋》中,苏东坡与客秋江应答,描写曹孟德吟诵《短歌行》的情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荀子在《劝学》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反面论证了学习专一的重要性。

9、把下列句子补写完整。

(1)荀子在《劝学》中说,君子需要通过广泛学习来提升自己的两个句子是:“___________。”

(2)韩愈《师说》中“___________”与“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的观点是相同的。

(3)曹操《短歌行》中运用典故指出作者渴望得到贤才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曹操在《短歌行》中,借用《诗经》中姑娘思念情人来比喻渴望得到有才干的人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

(2)《涉江采芙蓉》中“______________”两句,自问自答,感情由欢乐转为悲哀。这是深沉的疑问,是无奈的叹息。

(3)《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词人认为人生短暂,不必让种种“闲愁”萦回于心,还不如放眼大江、举酒赏月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

(4)在《师说》中,“_______”一句指出作者写作这篇文章送给朋友的原因。

11、按要求填空。

(1)______________ ,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  (柳永《_______________》)

(2)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以“伤心秦汉经行处, 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写王朝的盛衰兴亡;李白《登金陵凤凰台》写王朝盛衰兴亡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3)宋词词牌“临江仙”“一剪梅”“蝶恋花”“青玉案”“江城子”等,均在59字至90字之间。明刻本《类编草堂诗余》中称这类词为“_______________”。

四、诗歌鉴赏(共1题,共 5分)

12、漆园

王维

古人非傲吏,自阙经世务。

偶寄一微官,婆娑数株树。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一句的“古人”指的是庄子,庄子曾为漆园吏;“傲吏”是因为庄子曾啸傲王侯。

B.开头两句写庄子并不是傲吏,他之所以不求仕进,是因为自觉缺少经国济世的本领,写出了诗人对庄子的批评。

C.最后一句的“婆娑”语意丰富,可以言树“婆娑”,是以树喻人;也可以言人“婆娑”,是以树伴人。

D.这首诗的着眼点不在描绘漆园的景物,而在通过跟漆园有关的典故,表明诗人的生活态度。

【2】本诗在艺术手法上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五、文言文阅读(共1题,共 5分)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唐德宗贞元十九年。初,翰林待诏王伾善书,山阴王叔文善棋,俱出入东宫,娱侍太子。伾,杭州人也。叔文谲诡多计,自言读书知治道,乘间常为太子言民间疾苦。太子尝与诸侍读及叔文等论及宫市事。太子曰:“寡人方欲极言之。”众皆称赞,独叔文无言。既退,太子自留叔文,谓曰:“向者君独无言,岂有意邪?”叔文曰:“叔文蒙幸太子,有所见,敢不以闻。太子职当视膳问安,不宜言外事。陛下在位久,如疑太子收人心,何以自解?”太子大惊,因泣曰:“非先生,寡人无以知此。”遂大爱幸,与王伾相依附。叔文因为太子言某可为相,某可为将,幸异日用之。密结翰林学士韦执谊及当时朝士有名而求速进者柳宗元、刘禹锡等,定为死友。宗元、禹锡,时为监察御史。左补阙张正一上书,得召见。正一与吏部员外郎王仲舒、主客员外郎刘伯刍等相亲善,叔文之党疑正一言己阴事,令韦执谊反谮正一等于上,云其朋党,游宴无度。九月甲寅,正一等皆坐远贬,人莫知其由。二十年秋九月,太子始得风疾,不能言。顺宗永贞元年春正月辛未朔,诸王亲戚入贺德宗,太子独以疾不能来,德宗涕泣悲叹,由是得疾,日益甚。凡二十余日,中外不通,莫知两宫安否。癸巳,德宗崩。苍猝召翰林学士郑絪、卫次公等至金銮殿草遗诏。宦官或曰:“禁中议所立尚未定。”众莫敢对。次公遽言曰:“太子虽有疾,地居冢嫡,中外属心。必不得已,犹应立广陵王,不然必大乱。”等从而和之,议始定。次公,河东人也。太子知人情忧疑,紫衣麻鞋,力疾出九仙门,召见诸军使,京师粗安。甲午,宣遗诏于宣政殿,太子缞服见百官。丙申即皇帝位于太极殿卫士尚疑之企足引领而望之曰真太子也乃喜而泣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卷三十四·伾文用事》)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丙申/即皇帝位于太极/殿卫士尚疑之/企足引领而望之/曰/真太子也/乃喜而泣/

B.丙申/即皇帝位于太极殿/卫士尚疑之/企足引领而望之/曰/真太子也/乃喜而泣/

C.丙申/即皇帝位于太极殿/卫士尚疑之企足/引领而望之/曰/真太子也/乃喜而泣/

D.丙申/即皇帝位于太极/殿卫士尚疑之企足/引领而望之/曰/真太子也/乃喜而泣/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东宫,古代宫殿名称,因方位得名,后借指居住东宫的储君,西汉时借指皇太后。

B.宫市,旧制,宫廷里需要的日用品由官府承办,向民间采购,随意付给很少的代价。

C.左补阙,武则天时置,其职责为发布诏令,并举荐人才;大事廷议,小事则上封事。

D.河东,汉设河东郡,北周改为蒲州,玄宗天宝初年,一度改为河中府,又为河东郡。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叔文为人狡诈,自诩读书很多,明白治国的道理,利用机会向太子陈述民间疾苦,在得到太子的宠信后,又与王伾互相结交依附。

B.王叔文遇事有独到的见解。在太子与几位侍读等谈论宫市时,众人一致赞同太子上书反对,而他却在众人离开后认为这是越俎代庖。

C.王叔文一方面向太子推荐将来为相或为将之人,另一方面暗地结交韦执谊、柳宗元、刘禹锡等人,为用事掌权打下基础。

D.贞元二十年秋,太子突然中风,不能说话,唐德宗因悲伤得病,以致驾崩;虽然郑絪、卫次公反对太子继位,但太子最终还是即皇帝位。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叔文蒙幸太子,有所见,敢不以闻。太子职当视膳问安,不宜言外事。

(2)太子知人情忧疑,紫衣麻鞋,力疾出九仙门,召见诸军使,京师粗安。

六、作文(共1题,共 5分)

1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议论文。

最浪费不起的是时间。---丁肇中

敢于浪费哪怕一个钟头时间的人,说明他还不懂得珍惜生命的全部价值。---达尔文

人类最高理想应该是人人能有闲暇,于必须的工作之余还能有闲暇去做人,有闲暇去做人的工作,去享受人的生活。我们应该希望人人都能属于“有闲阶级”。有闲阶级如能普及于全人类,那便不复是罪恶。人在有闲的时候才最像一个人。---梁实秋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请以其中一句或多句为基础确定立意,并合理引用,写一篇文章。要求自选角度,自拟标题;不得抄袭、套作;不得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