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州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高三语文

一、选择题(共5题,共 25分)

1、与例中短语结构相同的一项是(  

例:理直气壮    饱经风霜

A.突然发现      春光明媚

B.顾全大局      我的老师

C.是非黑白      理清思路

D.想得太多      丰功伟绩

2、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草色顶多成了赭色,根边总带点绿意,非但野火烧不尽,就是寒风也吹不倒的。若遇到________的午后,你一个人肯上冬郊去走走,则青天碧落之下,你不但不感到岁时的________,而且还可以饱觉着一种________的含蓄在那里的生气;若是冬天来了,春天也总马上会来的诗人的名句,只有在江南的山野里,最容易体会得到。

A. 风和日丽  肃杀  无缘无故

B. 风和日丽  萧条  莫名其妙

C. 风和日暖  肃杀  莫名其妙

D. 风和日暖  萧条  无缘无故

3、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中华民族有自己独特的月亮文化。         。祭月之举扩展至民间,民众亦有广泛的拜月习俗。

且祭月的习俗绵延不绝

现在北京的月坛即为明清帝王祭月的场所

月亮崇拜古已有之——远古先民看见月出月落、月缺月圆

自周朝起,中国就有祭月仪式

内心感受到一股神秘的力量支配着大地,心生敬畏

月亮称太阴,与太阳分别成为中华文化中代表阴阳的两极

A.③①⑤②⑥④   B⑥④①⑤③② C③⑤⑥①②④   D⑥③⑤④①②

 

4、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苏轼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其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是豪放派的创始人。

B.本文与《后赤壁赋》都是苏轼被贬到黄州所作,这期间他还写了词《念奴娇·赤壁怀古》。

C.本文通过主客问答,议论风生,表现出主人公乐观豁达的胸怀。

D.本文通过叙事,把景与情交融在一起,表现出作者“乐——悲——乐”的感情变化。

5、下列诗句中,没有使用比拟手法的一项是(     

A.浮萍破处见山影,小艇归时闻草声。(张先《题西溪无相院》)

B.东风便试新刀尺,万叶千花一手裁。(黄庶《探春》)

C.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秦观《春日五首》)

D.始怜幽竹山窗下,不改清阴待我归。(钱起《暮春归故山草堂》)

二、现代文阅读(共1题,共 5分)

6、阅读下面的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无论如何、我明天决计要走了。况且,一直到昨天遇见祥林嫂的事,也就使我不能安住。那是下午,我到镇的东头访过一个朋友,走出来,就在河边遇见她;而且见她瞪着的眼睛的视线,就知道明明是向我走来的。我这回在鲁镇所见的人们中,改变之大,可以说无过于她的了:五年前的花白的头发,即今已经全白,全不像四十上下的人:脸上瘦削不堪,黄中带黑,而且消尽了先前悲哀的神色,仿佛是木刻似的;只有那眼珠间或一轮,还可以表示她是一个活物。她一手提着竹篮,内中一个破碗,空的;一手拄着一支比她更长的竹竿,下端开了裂:她分明已经纯乎是一个乞丐了。

我就站住,豫备她来讨钱。

“你回来了?”她先这样问。

“是的。”

“这正好。你是识字的,又是出门人,见识得多。我正要问你一件事—— ”她那没有精采的眼睛忽然发光了。

我万料不到她却说出这样的话来,诧异的站着。

“就是——” 她走近两步,放低了声音,极秘密似的切切的说,“一个人死了之后,究竟有没有魂灵的?”

我很悚然,一见她的眼盯着我的,背上也就遭了芒刺一般,比在学校里遇到不及豫防的临时考,教师又偏是站在身旁的时候,惶急得多了。对于魂灵的有无,我自己是向来毫不介意的;但在此刻,怎样回答她好呢?我在极短期的踌躇中,想,这里的人照例相信鬼,然而她,却疑惑了,——或者不如说希望:希望其有,又希望其无……人何必增添末路的人的苦恼,——为她起见,不如说有罢。

“也许有罢,——我想。”我于是吞吞吐吐的说。

“那么,也就有地狱了?”

“啊!地狱?”我很吃惊,只得支吾着,“地狱?——论理,就该也有。——然而也未必,……来管这等事……”

“那么,死掉的一家的人,都能见面的?”

“唉唉,见面不见面呢?……”这时我已知道自己也还是完全一个愚人,什么踌躇,什么计画,都挡不住三句问,我即刻胆怯起来了,便想全翻过先前的话来,“那是……实在,我说不清……其实,究竟有没有魂灵,我也说不清。”

“说不清”是一句极有用的话。不更事的勇敢的少年,往往敢于给人解决疑问,选定医生,万一结果不佳,大抵反成了怨府,然而一用这说不清来作结束,便事事逍遥自在了。我在这时,更感到这一句话的必要,即使和讨饭的女人说话,也是万不可省的。

但是我总觉得不安,过了一夜,也仍然时时记忆起来,仿佛怀着什么不祥的豫感,在阴沉的雪天里,在无聊的书房里,这不安愈加强烈了。……果然,特别的情形开始了。傍晚,我竟听到有些人聚在内室里谈话,仿佛议论什么事似的,但不一会,说话声也就止了,只有四叔且走而且高声的说:“不早不迟,偏偏要在这时候——这就可见是一个谬种!”

我先是诧异,接着是很不安,似乎这话于我有关系。试望门外,谁也没有。好容易待到晚饭前他们的短工来冲茶,我才得了打听消息的机会。

“刚才,四老爷和谁生气呢?”我问。

“还不是和样林嫂?”那短工简捷的说。

“祥林嫂?怎么了?"我又赶紧的问。

“死了。”

“死了?”我的心突然紧缩,几乎跳起来,脸上大约也变了色,但他始终没有抬头,所以全不觉。我也就镇定了自己,接着问:

“什么时侯死的?”

“什么时候?——昨天夜里,或者就是今天罢。——我说不清。”

“怎么死的?”

“怎么死的?——还不是穷死的?”他淡然的回答,仍然没有抬头向我看,出去了。

……

然而我的惊惶却不过暂时的事,随着就觉得要来的事,已经过去,并不必仰仗我自己的“说不清”和他之所谓“穷死的”的宽慰,心地已经渐渐轻松;不过偶然之间,还似乎有些负疚。晚饭摆出来了,四叔俨然的陪着。我也还想打听些关于祥林嫂的消息,但知道他虽然读过“鬼神者二气之良能也”,而忌讳仍然极多,当临近祝福时候,是万不可提起死亡疾病之类的话的;倘不得已,就该用一种替代的隐语,可惜我又不知道,因此屡次想问,而终于中止了。我从他俨然的脸色上,又忽而疑他正以为我不早不迟,偏要在这时候来打搅他,也是一个谬种,便立刻告诉他明天要离开鲁镇,进城去,趁早放宽了他的心。他也不很留。这样闷闷的吃完了一餐饭。

冬季日短,又是雪天,夜色早已笼罩了全市镇。人们都在灯下匆忙,但窗外很寂静。雪花落在积得厚厚的雪褥上面,听去似乎瑟瑟有声,使人更加感得沉寂。我独坐在发出黄光的菜油灯下,想,这百无聊赖的祥林嫂,被人们弃在尘芥堆中的,看得厌倦了的陈旧的玩物,先前还将形骸露在尘芥里,从活得有趣的人们看来,恐怕要怪讶她何以还要存在,现在总算被无常打扫得干干净净了。魂灵的有无,我不知道;然而在现世,则无聊生者不生,即使厌见者不见,为人为己,也还都不错。我静听着窗外似乎瑟瑟作响的雪花声,一面想,反而渐渐的舒畅起来。

(节选自鲁迅《祝福》)

【1】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①间或一轮:________   ②俨然:_________

【2】理解文中划线语句的表达效果。

①她一手提着竹篮,内中一个破碗,空的。

②雪花落在积得厚厚的雪褥上面,听去似乎瑟瑟有声。

③然而在现世,则无聊生者不生,即使厌见者不见,为人为己,也还都不错。

【3】选段(一)概括出“我”对祥林嫂复杂的心理变化历程。从“我”对祥林嫂的心理变化看,看出“我”是一个怎样的小知识分子?

三、名句名篇默写(共5题,共 25分)

7、补写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共12分,每空1分)。

(1)故木受绳则直,__________。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__________。《劝学》

(2)寄蜉蝣于天地,____________________,羡长江之无穷。《赤壁赋》

(3)绿云扰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弃脂水也。《阿房宫赋》

(4)可堪回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5)_________________,谈笑间、_______________。《念奴娇·赤壁怀古》

(6)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___________  。闻道有先后,_________ ,如是而已。《师说》

8、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赤壁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通过侧面描写表现箫声的幽怨,其悲咽低回的音调感人至深,致使作者的感情由欢乐转入悲凉。

(2)《赤壁赋》中告诉我们别人的东西虽然微小但也不能据为己有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短歌行》中,作者借用《诗经》中姑娘思念情人来比喻渴望得到有才干的人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杜甫《登岳阳楼》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写了洞庭湖分断吴楚、吐纳日月的恢宏气象。

(2)《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曾皙问孔子为何以“哂”对待子路,孔子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指出子路轻率急躁、不谦虚的缺点。

(3)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运用比喻手法描绘了江水清澈灵动、山苍翠高耸的形态。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月”是古典诗词中的常见意象,古人借“月”表达不同的情感,《琵琶行》中“________”借“月”烘托四周环境的寂静,衬托琵琶女技艺的高超;《念奴娇·赤壁怀古》中“_______”借酬“月”来表达诗人寻求超脱的豁达。

(2)《荀子·劝学》中的“_____”是说君子的资质禀赋跟其他人并没有什么不同,然而学识却超过一般人,是因为“__________”,说明了善于利用客观条件可以弥补自身不足的道理。

(3)杜甫《登高》中,情景交融,意境旷达,极写自己的羁旅之愁和孤独之感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11、补写出下面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借由“____________”两句,诗作内容自然地从现实过渡到梦境。

(2)我们应该以谁为师?对于这个问题,韩愈在《师说》中以“______”的反问句,强调了年龄并非择师标准。

(3)“水”随物赋形,千姿百态,是古代诗歌的经典意象之一,如“____________”。

四、诗歌鉴赏(共1题,共 5分)

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晚泊岳阳

欧阳修

卧闻岳阳城里钟,系舟岳阳城下树。

正见空江明月来,云水苍茫失江路。

夜深江月弄清辉,水上人歌月下归。

一阕声长听不尽,轻舟短楫去如飞。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全诗描绘出一幅清丽明快的洞庭夜景图。城下树、空江月、水上人、云水苍茫、轻舟飞逝等形象,句句写景,景景关情。

B. 诗的开头融化张继“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和孟浩然“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这四个名句的意境,表达对城中热闹场景的羡慕与向往。

C. 此诗写旅中思归,深藏不露。以“城里钟”起,以月下歌止,留下足以使人驰骋想象的空间,同时以有意之“听”照应无意之“闻”,表现了感情的变化。

D. 诗中有三处写到“月”:一是作者人在旅途,只有明月为伴;二是静夜“月弄清辉”的画面,为下句渔人归家作引;三是写月光引领水上人伴着歌声飞去归家,传递作者情感。

2结合上下句诗意,简要分析颔联中“空”字的表达效果。

五、文言文阅读(共1题,共 5分)

13、尊师

神农师悉诸,黄帝师大挠……吴王阖闾师伍子胥、文之仪,越王勾践范蠡、大夫种。圣贤者,未有不尊师者也。今尊不至于帝,智不至于圣,而欲无尊师,奚由至哉?此五帝之所以,三代之所以灭。

且天生人也,而使耳可以闻,不学,其闻不若聋;使其目可以见,不学,其见不若盲;使其口可以言,不学,其言不若爽;使其心可以知,不学,其知不若狂。故凡学,非能也,达天性也。能全天之所生而勿败之,是谓善学。

子张,鲁鄙家也;颜涿聚,梁父之大盗也;学孔子。段干木,晋国之大驵也,学于子夏。高何、县子石,齐国之暴者也,指于乡曲,学于子墨子。索卢参,东方之巨狡也,学于禽滑黎。此六人者,刑戮死辱之人也,今非徒免于刑戮死辱也,由此为天下名士显人,以终其寿,王公大人从礼之,此得之于学也。

君子之学也,说义必称师以论道,听从必尽力以光明。听从不尽力,命之曰背;说义不称师,命之曰叛。背叛之人,贤主弗之于朝,君子不与交友。

故教也者,义之大者也;学也者,知之盛者也。义之大者,莫大于利人,利人莫大于教;知之盛者,莫大于成身,成身莫大于学。故子贡问孔子曰:后世将何以称夫子?孔子曰:吾何足以称哉勿已者则好学而不厌好教而不倦其惟此邪天子入太学祭先圣,则齿尝为师者弗臣,所以见敬学与尊师也。

(选自《吕氏春秋·尊师》有删减)

注择:①子张、颜源聚、段干木、高何、县子石、索卢参、禽滑黎等,皆为古人名。②驵(zǎng),市场经纪人。③齿:排列。

【1】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越王勾践范蠡、大夫种 师:以……为师

B.此五帝之所以##dot## 绝:废绝

C.故凡学,非能也 益:好外

D.贤主弗之于朝 内:通“纳”,接纳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而使耳可以闻 皆出于此乎

B.鲁部家也 惟江上清风

C.学孔子 月出东山之上

D.王公大人从礼之 吾尝终日思矣

【3】文中划波浪线句子的断句,下列各选项中正确的一项是( )

A.吾何足以/称哉勿已者/则好学而不厌/好教而不倦/其惟此邪

B.吾何足以称哉/勿已者/则好学而不厌好/教而不倦/其惟此邪

C.吾何足以称哉/勿已者/则好学而不厌/好教而不倦/其惟此邪

D.吾何足以/称哉勿已者/则好学而不厌好/教而不倦/其惟此邪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文章开篇就列举地位、智慧均高出普通人的先贤都从师学习的事例,有力地说明了从师的必要性。

B.作者认为善学就是懂得保全上天赋予人的天性,并且使之不受到损害。

C.子张、颜深聚、段干木、县子石等一些受过刑法的囚徒因为拜了王公大臣为师,故免于受罚,由此可见拜师的重要性。

D.表面听从老师的教诲内心却不尽力去发扬它,谈论道理时不援引师的话去阐明它,这些行为就是对老师的不尊重、背叛。

六、作文(共1题,共 5分)

14、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20分)

寒假期间,你观看了《大鱼》、《与狼共舞》、《昂山素季》这三部电影。请从下面题目中任选一题完成微写作。要求语言精练得体,不少于200字。

有时我们总是自诩为文明人,却做着野蛮的勾当;有时我们认为自己代表着先进文明,并以此来教化别人,甚至是毁灭其他文化。请以电影《与狼共舞》的相关情节为例,谈谈你对文明和野蛮的认识。(情节描述清晰,与观点相配合;观点明确,理由充分)

有人说电影《大鱼》讲的是父子情,有人说它讲的是“回忆中的真实”和“真实的回忆”,有人说它讲的其实是一种人生态度……对于这部影片,你有什么看法?请结合相关情节,写一段话谈一谈。(观点明确,表达清晰流畅)

看完电影《昂山素季》你有什么感悟?请结合电影中的相关人物形象和情节,写出你的心得体会。(观点明确,抒情真实自然)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