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山州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高三语文

一、选择题(共5题,共 25分)

1、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她从《羊城晚报》上看到了南方医院采用新技术,为小儿麻痹后遗症、两腿长度不一的患者施行肌骨一次延长手术。

B.英国皇家芭蕾舞团在首都剧场的演出,博得了全场观众的热烈的掌声,对这次精彩的表演评价很高。

C.为了适应工作重点的转移,我校建立和健全了必要的规章制度等一系列工作。

D.化学重点转向考查学生的观察、实验、思维能力,为某些目标设计化学题型成为命题的基本思路。

2、下列各项中加点的词语不全是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A. 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B. 可以解燕国之患

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

C. 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

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

D. 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

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 万达作为商业地产的领军企业,在商业地产摸爬滚打十几年,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有责任把商业地产的真经和盘托出,让涉足这个领域的企业和从业人士少走弯路,少交学费。

B. 现在少数媒体放着有重要新闻价值的素材不去挖掘,反倒抓住某些明星的一点逸闻就笔走龙蛇,这种做法真是令人费解。

C. 有些引进版图书的翻译质量很差,艰涩难懂,文理不通,甚至连基本的语句通顺都难以做到,令人不忍卒读

D. 陶老师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几十年如一日,好为人师,甘作人梯,为国家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人才。

4、下列句子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

A.苟以天下之大 B.多于九土之城郭

C.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D.渺渺兮予怀

5、下面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词是我国古代的诗体,兴起于隋唐,盛行于宋代,它可配乐演唱,句式长短不一,又名诗余、长短句、曲子词等。

B. 《沁园春·长沙》中,“沁园春”是词牌名,它规定了一首词的字数、句数、阕数、平仄、押韵等;“长沙”是词的标题,它揭示词的内容。

C. 按字数的多少,词可分为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和长调(91字以上)。以是否分段来划分,词又有单调、双调、三叠、四叠的区别。

D. 文学史上一般把“五四”后创作的诗歌称为现代诗歌,但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因沿用了古典诗词的形式,所以属于古典诗词。

二、现代文阅读(共1题,共 5分)

6、阅读文本,完成各题。

“聪明”的植物

在自然界中,植物常常背负“傻瓜”的名声,然而近来一些研究发现,很多植物也具有“智慧”。植物神经学领域的先驱、意大利佛罗伦萨大学教授斯特凡诺·曼库索认为:“如果把智能定义为具有解决问题的能力,那么我们可以从植物身上学到很多。”

植物是可以活动的,而且还可以进行有意识的活动。只是相对于我们人类的眼睛而言,植物的运动就像冰川移动那样缓慢,在不具备延时摄影的条件下,我们的眼睛很难捕捉到这种运动。达尔文是第一个注意到植物具有智慧并且可以进行有意识的活动的科学家。他观察到,植物根尖在生长过程中可以“绕开”土壤中的障碍物,并朝向有水的地方生长。他甚至进一步观察到植物中存在电信号系统,这相当于动物的神经系统。

2005年,曼库索等一群科学家成立了“植物神经生物学学会”来研究植物的复杂行为。他们发现,植物的根尖处有一片极小的区域,那里能够产生电信号,即动作电位,它与人类神经元产生的信号非常类似。曼库索说,即使微小如黑麦,也拥有大约1400万个根尖,这意味着植物能产生大量的动作电位。

众所周知,人类拥有智能的物质基础是大块的脑灰质区域,这也是神经系统的控制中心。但植物的神经系统是分散在每个根尖中的——显然,如果植物也拥有相对集中的“大脑”的话,那么任何一只食草动物或者一位除草人员都可以轻而易举地除掉它,这样的飞来横祸可是致命的。而分散的神经系统,就可以巧妙避免这一风险。实验表明,一株植物在90%的根尖被去除后仍然可以存活。

日常生活中,人们常常对周围的植物视而不见,但植物却可以“看见”我们:它们可以察觉我们在一步步靠近,并且可以确定我们穿的衣服是红色的还是蓝色的。不过,植物是通过光感受器接收不同波长的光线从而“看见”我们的。以色列特拉维夫大学植物生物科学中心主任丹尼尔·查莫维茨说:“我们能直接看到图像,植物不能;植物能‘看到’的紫外线和红外线,我们也看不见。”

植物的“智商”程度之高、花样之多,远远超出我们的想象。例如,生长在美国西部的盾叶鬼臼似乎可以根据过去和当前的天气,提前两年制订它们的生长计划。还有,在美国西部土生土长的一种大型针叶树种——花旗松,在生长过程中表现出了一种“雷锋精神”:它们通过地下根系形成的真菌共生区域为自己的幼苗及别的植物提供水分和营养物质。为了让自己的生长计划更有理有据,或者能更准确地经“开闸”收放资源,盾叶鬼臼和花旗松必须实时监测环境中的多个变量,如湿度、温度、土壤中营养物质和微生物的种类等。而为了对这一切了如指掌,它们必须练就一套三维视角。这种在三维迷宫般错综复杂的环境中生长的能力,甚至可以理解为植物已经通过了一种特殊形式的迷宫实验——而迷宫实验正是检验动物智能的惯用方法。

更厉害的是,植物还具有数字分析能力。2013年,英国科学家发现拟南芥会做一些相当复杂的运算,以确保自己在夜里不会“饿肚子”。拟南芥可以在晚上计算叶片中淀粉的含量,并根据生物钟估算天亮的时间,它们结合两方面的数据将储存的淀粉分段消耗,以保证自己能撑到太阳升起的那一刻。当它们重新开始光合作用的时候,体内95%的淀粉已经被消耗殆尽——可见拟南芥算得有多精准!

除了会数学,植物的语言能力也不赖。植物可以通过根部散发出的不同化学物质与其他植物以及土壤中的有机物“交谈”,可以通过散发迷人的香气来吸引传粉者,可以产生刺激性的化学物质来抵御食草动物。这些形形色色的化学物质构成了植物的海量“词汇表”。

自我认知行为被认为是动物具有智能的必要条件,但人们有所不知的是,植物也具有自我识别的能力。在美国西南部莫哈韦沙漠和索诺兰沙漠里生长着一种矮小灌木,当它的根系与其他植物发生直接接触时,会毫不留情地挡住人家的路,但不会抑制自身根系的伸展。植物不仅能认出“自己”,也能认出“自家亲戚”。以海南芥为例,科学家将一组海南芥与来自同一母株的“兄弟姐妹”种在一起,另一组海南芥则与“非亲非故”的其他植物种在一起。几星期以后,前者的根系呈现出一派“和平共处”的局面,而后者的根系竞争则惨烈得多。

我们人类应该怎样对待这些具有智能的植物呢?有伦理学家认为,既然植物不是一种无意识的静物,它们就理应得到尊重。

(王健/编译)

1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达尔文发现植物有智慧,可以进行有意识的活动,甚至进一步发现主宰植物活动意识的是植物根尖的电信号系统。

B. 植物可以通过光感受器察觉人类的活动,有的还有实时监测环境中的变量的三维视角,这种能力充分体现了植物的智能。

C. 拟南芥白天通过光合作用产生淀粉“喂饱自己”,夜晚通过精准估算叶片中淀粉含量和天亮时间,分段消耗,确保夜间“不挨饿”。

D. 植物的语言是它们散发出的化学物质,这些形形色色的化学物质,能够起到帮助植物与外界交流、抵御风险的作用。

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恰当的一项是(   )

A. 植物具有电信号系统,它们分散在每个根尖上,但不存在神经系统,也没有相对集中的大脑,这有助于植物规避风险。

B. 海南芥不仅能识别“自己”,还能和平对待亲缘类,这说明植物具有自我识别的能力,也能够区分“自己”和“别人”。

C. 植物不是一动不动的“傻瓜”,它们不断地和外界沟通,可以感知障碍、危险、变化,甚至通过了检验动物智能的迷宫实验。

D. 本文既有生动的叙述,又有大量的细节描写,综合运用举例子、作比较等方法,多处引用专家学者的话,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3曼库索认为“我们可以从植物身上学到很多”,植物身上有哪些“智慧”值得我们学习?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

三、名句名篇默写(共5题,共 25分)

7、(1)《沁园春·长沙》表达了词人对祖国命运和革命未来的深沉思考的三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再别康桥》中运用拟人手法,表现出油油的青草,多情可爱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_______________

(4)《氓》中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来看,男女主人公小时候关系很融洽。男主人公曾有过真挚诚恳的誓言,却没想到后来会变心。

(5)子贡曰:《诗》云,‘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斯之谓与?

(6)“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现了陶渊明厌恶官场,渴望回归自然的心情。

(7)真的猛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绕树三匝,何枝可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

(1)颜渊喟然叹曰:“__________________。瞻之在前,忽焉在后。”(《论语》)

(2)于是舍人相与谏曰:“________________。”(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

(3)_________________。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李白《蜀道难》)

(4)元嘉草草,_________________。(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5)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__________________。(杜甫《蜀相》)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沁园春·长沙》写景的句子中,仰视和俯视相结合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

(2)在《烛之武退秦师》中,说明秦国和晋国围攻郑国原因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3)在《荆轲刺秦王》中,描写瞋目而视,怒发冲冠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10、补写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荆轲刺秦王》易水诀别中,荆轲悲壮的唱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可用来鼓励和安慰朋友,道出了古今上下几千年人们心声的名句是:    

(3)王维在《使至塞上》一诗中,描绘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的句子是:

  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11)、四(12)两篇中选定其中一篇作答。注意:作答时请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题号后的方框涂黑。只能做所选定题目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题目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第11题计分。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荆轲刺秦王》中表现众人同仇敌忾画面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2)陶渊明的《饮酒(其五)》中与庄子的“得鱼而忘荃,得意而忘言”有相同意趣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

(3)《望岳》中诗人于细处望岳,抒写壮美山势,激发胸中浩然之气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诗歌鉴赏(共1题,共 5分)

12、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各题。

冬至

杜甫

年年至日长为客,忽忽穷愁泥杀人。

江上形容吾独老,天涯风俗自相亲。

杖藜雪后临丹壑,鸣玉朝来散紫宸。

心折此时无一寸,路迷何处是三秦?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写自己漂泊无定的生活,久滞他乡;时时遭受穷困和愁苦的磨缠。

B.颔联写旅居之地远在天涯,但当地人节日的好客热情带给诗人热闹欢乐。

C.颈联以自身孤老之处境对比出仕在朝的官员,虚实结合,极具画面感。

D.尾联中“三秦”指长安和朝廷,“路迷”表达诗人迷惘和无所适从之感。

【2】首联中“长为客”是全诗纲领,以下三联都注重与之呼应。请简要分析。

五、文言文阅读(共1题,共 5分)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节选自苏轼《前赤壁赋》)

(乙)

是岁十月之望,步自雪堂,将归于临皋。二客从予,过黄泥之坂。霜露既降,木叶尽脱,人影在地,仰见明月。顾而乐之,行歌相答。

已而叹曰:“有客无酒,有酒无肴。月白风清,如此良夜何?”客曰:“今者薄暮,举网得鱼,巨口细鳞,状如松江之鲈。顾安所得酒乎?”归而谋诸妇。妇曰:“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时之需。”

于是携酒与鱼,复游于赤壁之下。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

(节选自苏轼《后赤壁赋》)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释义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

A.举酒客(劝人饮酒、劝请)   羽化而登仙(飞升成仙)

B.倚歌而之(和谐)   山川相(“缭”,盘绕)

C.知不可乎得(突然)   莫消长也(终究)

D.与枕藉乎舟中(共同,一起)   洗盏酌(更替)

2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美人,指他所思慕的人,古常用来作为圣主贤臣或美好理想的象征,与《离骚》中的“灵修美人”寓意有相同之处。

B.“子”意义丰富,既指“公侯伯子男”中的第四等爵位,又是古代对成年男子的尊称。

C.荆州,在今湖北、湖南一带,与冀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豫州、梁州和雍州合称“九州”。

D.蜉蝣,一种水生植物,春夏之交生在水边,生存期很短,古人说它朝生暮死这里。用来比喻人生短促。

3下列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甲文中的第二段重在抒情,第三段重在说理。先凭吊历史人物的兴亡,感到人生短促,变动不居,因而跌入现实的苦闷;而后阐发变与不变的哲理,申述人类和万物同样是永久地存在,表现了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

B.甲文节选自《赤壁赋》,这是一篇游记散文,但作者绝不仅仅是为了记游,文章以文为赋,意象连贯,结构严谨。作者依托于景物描写,抒情说理,因景生情,借物喻理,使文章的诗情画意与议论理趣完美统一。

C.乙文前三段写泛游之前的活动,包括交待泛游时间、行程、同行者以及为泛游所作的准备。写初冬月夜之景与踏月之乐,有了良朋益友、佳肴美酒,再游赤壁顺理成章,不多的几行文字,让写景、叙事、抒情融为一体。

D.前后《赤壁赋》都写于被贬期间,虽用了主客问答的形式,但《前赤壁赋》重在记游、状景,字字秋色,宁静清幽;而《后赤壁赋》意在借景抒怀,阐发哲理,句句冬景,清冷深幽。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

(2)是岁十月之望,步自雪堂,将归于临皋。二客从予,过黄泥之坂。

六、作文(共1题,共 5分)

1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掀开了民族救亡图存的历史新篇章。1949年,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披荆斩棘,奋力开拓,建立了社会主义新中国。1978年,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改革开放的时代洪流中阔步前进,书写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拼搏奋进的壮丽诗篇。2021年,中国共产党将迎来百岁华诞,向新的征程挺进……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际遇,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你有什么感受和思考?请以“忆百年荣光,谱青春华章”为主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