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词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和蔼可亲 并行不悖 举一反三 唉声叹气
B.撤销处分 柳岸花明 中西合璧 一张一驰
C.黯然销魂 原形毕露 惨无人道 计日程功
D.原物璧还 为虎作伥 扬长而去 称心如意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台球神童”丁俊晖恐怕已经家喻户晓了,他从初一就辍学开始专“修”台球,曾公开宣称“打球有钱挣,读书有啥用”,因此他的成功不足为训。
B. 2012年春晚,睡觉姐因在观众席上全然不顾精彩的节目酣然入睡而爆红网络,她酣然入睡的视频截图在网络上疯传,很多网友认为睡觉姐的“淡定”不可理喻。
C. 莫言获奖答谢时说,得了茅盾文学奖就忘乎所以是可耻的,必须清楚地知道与这个时代相匹配的好小说还没被发明出来。
D. 在民俗村中,摩梭人早早燃起炊烟,向苍天祈福,游客情不自禁地加入加入到欢快的舞蹈队伍中,与他们一起载歌载舞,共迎新春。
3、勾连比较、主题整合是常用的一种阅读方法。学过史铁生的《我与地坛》后,某同学获得 了打通读本和课本的一个角度,写下了这段点评批注:俯仰天地之间,观景实则是与自然晤谈, 这种互动可能是向外发现了自然,向内发现了自己的深情;也可能是美的启示,下面哪项整合 符合上面这段批注? ( )
①《晚游六桥待月记》②《孔雀东南飞》③濠梁之辨④《豁蒙楼暮色》
⑤《湖心亭看雪》⑥《花未眠》⑦《西洲曲》
A. ①②④⑥
B. ②③④⑤
C. ②④⑤⑥
D. ①④⑤⑥
4、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A. 老张回到阔别多年的母校,紧紧握住校长的手,激动地说:“终于莅临母校,得偿多年心愿,此生无憾了。”
B. 出租车上安装车载货架,售卖零食、饮料,既方便顾客,又可使司机增加收入,这是一件好事,我们一定鼎力相助。
C. 在王教授的生日宴上,王教授的学生李同发言说:“老师年过七旬仍笔耕不辍,令忝列门墙的我们,深深敬佩。”
D. 老赵对儿子的班主任说:“令郎能在中考中取得这么好的成绩,考上重点高中,多亏您教导有方,我们全家感激不尽!”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 春秋争霸战争打破了列国分野,各民族交往频繁,相互学习,相互促进,共同走上了封建制。
B. 《左传》虽然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史著作,但是也是先秦著名的文学作品,是历代散文的典范。
C. 左丘明博览天文、地理、文学、历史等大量书籍,学识渊博、德才兼备,任鲁国史官时尽职尽责,被当时人所崇拜。
D. 烛之武的事迹给我们带来这样的启示:一个人通过努力,使整个国家得到了安定,他才是真英雄。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中国酒文化源远流长举世闻名,不仅仅在于酒本身,更多的是因酒而生发出的种种在日常生活中的“礼”与“情”。其中,杯作为一种饮酒器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古代酒杯名称众多,造型各异。最初通称为“爵”,后常称为“觞”,再后“觞杯”同称,到了唐宋则将饮酒器多称为“杯”了。
酒文化中的“礼”,往往表现在祭祀和宴饮中,这在先秦乃至秦汉时期最为突出。商周两代,青铜制作的饮酒器属于礼器,有爵、觚、觯、角等,容量不同,等差有序。使用时有严格的尊卑之分。在宗庙举行祭祀,因祭祀者的身份、地位不同,所持的饮酒器也不一样。尊者举觯,卑者举角,礼也。所谓“长者举未釂,少者不敢饮”,“公卒爵,然后饮”,亦礼也。在进食之礼中, 荤素菜肴和酒浆要放在一定的位置。《管子•弟子职》称,弟子事师,饮时进食,陈膳毋悖,其中也有“左酒右浆”的规定。古人分食,一人一份,所以陈膳能够定下常规。现在在宴席上杯筷盘碟仍需摆置有序,客人动杯总在主人敬酒之后,而主人敬酒每每先干一杯,这些还能看出千年酒文化的遗风。
在汉字里,有些字是特用于祭祀和宴饮时某种行为和动作的,既表示礼,又形成仪。如 “寿”字,《史记•武安侯列传》记,武安侯娶燕王女为夫人,设宴,“饮酒酣,武安起为寿,……已魏其侯为寿”。寿,即上酒。这是说主人(武安侯)和宾客(魏其侯)先后为大家斟酒。又如“釂”字,《汉书•游侠郭解传》记,“解姐子负解之势,与人饮,使之釂,非其任,强灌之”。釂,尽爵也。是说强迫人家喝干杯中酒。如今,斟酒已不用“寿”,偶言“上”,犹有古意;釂改称“干”“干杯”了。
酒文化中的“情”,文人借杯流露得最为透彻,尤其是其中的闲情和苦意,闲情之时,握杯享受,自有一番乐趣。这中间不需渲染,逸致自然。陶渊明“过门辄相呼,有酒斟酌之”和李白的“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不缠琐事,不涉流俗,凸显了闲情。白居易的《问刘十九》更见闲趣,其诗句平淡,却透着一股深情。残杯,指装有剩酒的杯子。这剩酒或为盛宴弃余,或为独饮罢酌,用一“残”字,多有伤感之情,几乎成为命运多舛、坎坷人生的倾诉,往往表现出当时凄楚的情景。酒文化中的“情”,多半在残杯中感人至深。杜甫曾在长安困守十年,其时之作《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直抒胸臆,把误身受辱的遭遇和创伤写得极其悲慨,却又无可奈何。其中两韵是: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这只杯,与白居易雪夜邀饮的杯相比,一个在天一个在地。苏东坡、李清照等人写到残杯,有窘况,有怀念,却不像杜甫那样实实在在,使人难堪,而情感的起伏,则比杜甫深沉得多。这又是酒文化中另一种回荡人心的“情”,杯成了当时情景的见证,凄之,惨之,怜之,惜之,都能引起人们的共鸣。
(摘编自朱启新《酒文化中的杯》,有删改)
【1】下列各项中,对中国酒文化中“杯”的相关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为饮酒器,杯在由酒生发出的日常生活的种种“情”与“礼”中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它与我国的酒共同使我国的酒文化举世闻名。
B.杯在文人笔下反映出来的闲情和苦意成为中国酒文化中“情”的重要组成部分,“杯”在众多场合里被频繁使用,成了酒文化中的重要情感寄托。
C.自古至今,酒杯在我国有爵、觚、觯、角、觞、杯等多种不同的称呼,它们造型各异,容量不同,等差有序,使用时有严格的尊卑之分。
D.残杯指盛宴弃余或为独饮罢酌之后存留剩酒的杯子,这种杯往往体现出当时的凄楚情景,倾诉着人生命运的坎坷崎岖,其情往住感人至深。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原思的一项是( )
A.酒文化中的礼,常表现在祭祀和宴饮中,先秦时地位尊贵的祭祀者用觯,地位卑微的祭祀人员用角。而贵贱长少饮洒有先后之分,都是“礼”的体现。
B.古人有一人一份的分食传统,在进食时要求荤素菜肴和酒浆要放在一定的位置,《管子• 弟子职》中弟子事师,饮酒进食也有“左酒右浆”的说法。
C.《史记•武安侯列传》记“武安起为寿”中的“寿”是指祝福时持杯一饮而尽,而《汉书•游侠郭解传》记载的“使之釂”中的“釂”则是指劝酒时强灌他人。
D.陶潜“过门辄相呼,有酒斟酌之”和李白“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都是闲情时握杯的享受,与白居易《问刘十九》中透露出的情趣总体而言相似。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酒文化中的“礼“主要表现在古代祭祀和宴饮之中,其中讲究酒器有别、饮酒先后有序、酒食摆置有序,今天一些宴席上我们还能看到酒文化的某些遗风。
B.有些汉字特用于祭祀或宴饮时的行为动作,既表示礼,又形成仪,如“上”“寿”“釂”等字,“釂”字,现在通俗的说法就是“干”“干杯”。
C.杜甫用“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写出了困守长安十年期间,追随权贵而误身受辱的遭遇,将实实在在的难堪与伤痛,写得极其悲慨。
D.苏轼和李清照等人写到的“残杯”是当时情景的见证,寓情于景,成为我国酒文化另一种晦涩委婉的深沉情感,同样引起了人们的共鸣。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沁园春·长沙》中表现诗人蔑视权贵的诗句是___________。
(2)大丈夫做事不能拘于小节,正如《鸿门宴》樊哙所说的:______,________。
(3)《荆轲刺秦王》中表现荆轲慷慨赴难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惨象,__________;流言,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6)她静默地远了,远了,_________,________。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_____________________,使我不得开心颜。
(2)人生如梦,__________________ 。
(3)山不厌高,海不厌深。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
(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9、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故木受绳则直,_____________,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______________。(《荀子·劝学》)
(2)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韩愈《师说》)
(3)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杜甫《蜀相》)
(4)__________,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________,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辛弃疾《永遇乐》)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梦游天姥吟留别》表现攀登中山路崎岖盘旋,时间流逝飞快的句子是:_________ ,___________。
(2)在《赤壁赋》中,苏轼用“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概括了曹操的军队在攻破荆州后顺流东下时的军容之盛。
(3)有些同学在阅读经典时,只摘抄妙语警句,而不注重领会思想、汲取智慧。用俗话来说,这叫“捡了芝麻丢了西瓜”。用《师说》中名句来说,可谓“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师说》中,韩愈认为老师的职能是:____________。
(2)《登高》中用落叶和江水抒发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伤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3)《琵琶行》中将琵琶女的命运与诗人的身世联系起来的句子(也是诗眼、主旨句)是:_______,________。
12、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并州路
李宣远【注】
秋日并州路,黄榆落故关。
孤城吹角罢,数骑射雕还。
帐幕遥临水,牛羊自下山。
征人正垂泪,烽火起云间。
【注】李宣远:晚唐诗人,唐德宗贞元间进士。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古诗一般先景后情,而本诗最后依然写景,且景中有情,表达了诗人对征人的同情。
B.首联写秋日黄昏下的并州路,黄榆叶落在被敌人占领的城关上,渲染出凄凉的气氛。
C.颔联刻画出了孤城的惨淡之气。“吹角罢”“射雕还”分别属于听觉描写和视觉描写。
D.尾联两句作者直抒胸臆,写征人正伤心垂泪之时烽烟忽起,突出了边塞战事的残酷。
【2】“征人正垂泪”,“垂泪”的原因是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王徽,字尚文,应天人。天顺四年进士。除南京刑科给事中。宪宗即位数月,与同官王渊等疏陈四事。末言:“自古宦官贤良者少,奸邪者多。若授以大权,致令败坏,然后加刑,是始爱而终杀之,非所以保全之也。愿法高皇帝旧制,毋令预政典兵,置产立业。家人义子,悉编原籍为民。严禁官吏与之交接。惟厚其赏赉,使得丰足,无复他望。此国家之福,亦宦官之福也。”
其冬,帝入万妃谮,废吴后,罪中官牛玉擅易中宫,谪之南京,徽复与渊等劾之日:陛下册立中宫,此何等事,而贼臣牛玉乃大肆奸欺。中宫既退,人情成谓玉必万死。顾仅斥陪京,犹全首领,则凡侍陛下左右者将何所忌惮哉!内阁大臣,身居辅弼,视立后大事漠然不以加意。方玉欺肆之初,婚礼未成,礼官畏权,辄为阿附。及玉事发之后,刑官念旧,竟至苟容。而李贤等又坐视成败,不出一言。党恶欺君,莫此为甚。请并罪贤等,为大臣不忠者戒。臣等职居言路,不为苟容,虽死无悔,惟陛下裁察。
诏谓妄言邀誉欲加罪诸给事御史交章论救乃并谪州判官徽得贵州普安侍郎叶盛编修陈音相继请留不纳最后御史杨琅言尤切,几得罪。
徽至普安,兴学校教士,始有举于乡者。却土官陇畅及白千户贿,治甚有声。
居七年,弃官归,言者屡荐,终以宦官恶之不复录。弘治初,吏部尚书王恕荐起陕西左参议。逾年,谢病还,卒,年八十三。
(节选自《明史•王徽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诏谓妄言邀誉/欲加罪诸给事/御史交章论救/乃并谪州判官/徽得贵州普安/侍郎叶盛/编修陈音相继请留/不纳/
B. 诏谓妄言邀誉/欲加罪诸给事/御史交章论救/乃并谪州判官/徽得贵州普安/侍郎叶盛/编修陈音相继请/留不纳/
C. 诏谓妄言邀誉/欲加罪/诸给事/御史交章论救/乃并谪州判官/徽得贵州普安/侍郎叶盛/编修陈音相继请留/不纳/
D. 诏谓妄言邀誉/欲和罪/诸给事/御史交章论救/乃并谪州判官/徽得贵州普安/#郎叶盛/编修陈音相继请/留不纳/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项是
A. 疏,是分条说明的文字,文中的“疏”是在朝官员专门上奏皇帝的一种分条陈述的文书。
B. 中宫,或称皇后,在建设宫城时,大多将皇后的宫室建于子午线上,位于后宫的中心。
C. 首领,在文中指头颈,引申为“生命”,这里指牛玉还能保全自己的性命。
D. 内阁,是政府最高级官员代表政府各部门商议政策的组织,最早由明成祖朱元璋设立。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王徽耿直敢言,明宪宗即位几个月,王徽就和其他官员上书陈事,认为宦官奸邪者多,不能授大权给他们,只能丰厚奖赏,严令禁止官吏与宦官勾结。
B. 宪宗听信万妃谗言,废除吴皇后,宦官宁玉被贬谪到南京,王徽上书弹劾,认为牛玉胆大妄为,罪该至死,如今的处罚会让皇帝身边的忠臣产生顾忌。
C. 在擅易中宫的事情上,王徽认为内阁大臣对此事漠然置之,礼部官员畏惧权势,刑部官员念及旧情,李贤等人又坐观成败,都有过错,应一并惩罚。
D. 王徽遭贬普安,治理很有名声,兴办学校教化士人,使当地有人中举,他弃官后,虽屡被推荐,但因宦官厌恶不被录用,直至弘治初年才被起用。
【4】把下列文言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愿法高皇帝旧制,毋令预政典兵,置产立业。
(2)臣等职居言路,不为苟容,虽死无悔,惟陛下裁察。
1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北京市人社局劳动关系处副处长王林拜师外卖小哥,体验了一天送外卖后累瘫了,“太委屈了,这个钱太不好挣了”。当日他只完成5单送餐,仅获41元收入,离他一天挣100块钱的目标相距甚远。网友们纷纷点赞:“只有体验过,才知道不容易,才懂得委屈。”
材料二:“我们在路上、在基层、在现场,才能深刻明白沾泥土、带露珠、冒热气的作品对于媒体的重要意义。”——首届西藏“新媒体采风团”春季走基层采风报道团团长王慧。
暑假将至,校团委将组织全校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邀请你作为学生代表在全校社会实践活动动员大会上发表演讲。请你结合上述材料,写一篇演讲稿。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