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中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高二语文

一、选择题(共5题,共 25分)

1、下列各项,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 问今是何世,不知有汉 重修岳阳楼

B. 是以先帝简拔遗陛下 属予作文记之

C. 予独爱莲出淤泥而不染 居庙堂高则忧其民

D. 此臣所以报先帝忠陛下之职分也 由是则生有不用也

 

2、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部不正确的一项是

高校加强创业教育不能本末倒置,过于强调创业之“术”,而忽视创业之“道”,简单地以创业成败论英雄,是违背立德树人这一培养原则的

三年来,经他手的钱成千上万,但他清廉自守,离职时依然是那点简单的行李,别无长物

电视剧《恰同学少年》以毛泽东在湖南第一师范的读书生活为背景,展现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一批优秀青年风华正茂的学习和生活故事

李白在高山景行中欣赏美景,写下不少优美诗篇,临瀑布,写下“疑是银河落九天”;登天姥,写下“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诗中描写他在父母家里的忸怩不安和对大堰河感情上的依恋,反映了诗人叛逆性格和反抗精神的萌芽。

中国彩电产业的发展,基本上已形成了显示技术派、低价格派、用户派三大阵营分庭抗礼的格局,短期来看,这种竞争格局将会保持相对稳定

A. ①④⑥   B. ②③⑤   C. ①②⑤   D. ③④⑥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为了应付高考,老师越教越细,学生越学越碎,其结果是肢解了一篇篇美文,长此以往,学生自然目无全牛,见一斑而不见全豹。

B.鲁迅的后期杂文可谓不刊之论,这恰恰体现了他思想的炉火纯青。

C.只有我们党员干部廉政勤政,率先垂范,才能上行下效,使整个社会风气得到好转。

D.去年毕业时老师送我的那支钢笔,虽然式样陈旧,但我却敝帚自珍,一直珍藏着它。

4、下列句子中不存在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

A. 范增数目项王   B. 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C. 吾得兄事之   D. 遂拔以击荆轲

5、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①他闲来无事,就经常上网发一些飞短流长的帖子,结果不仅弄得与同事邻里的关系很紧张,甚至还惹上了官司。

②在文化强省战略的指引下,我省动漫产业迈入高速发展的新阶段,去年我省与沿海省份动漫原创产品的产值已经等量齐观

③听到张旭东升任宁江市交通局局长的消息,一帮老同学、老同事纷纷发来短信,祝贺他的乔迁之喜,并要他赶快请客。

④有人认为天才之作总是合天地之灵气,妙手偶得,据说《蓝色多瑙河》就是作者在用餐时灵感一来随手写在袖口上的。

⑤伴着落日的余晖,诗人缓步登上了江边的这座历史名楼,极目远眺,晚霞尽染,鸿雁南飞,江河日下,诗意油然而生。

⑥司机张师傅冒着生命危险解救乘客的事迹,一经新闻媒体报道,就被传得满城风雨,感动了无数市民。

A.②④⑥

B.①⑤⑥

C.②③⑤

D.①③④

二、现代文阅读(共1题,共 5分)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信封上的大头菜

马 犇

代写是个老行当,多在邮局附近出摊。少时,一两家;多时,十多家。

这个行当无需太多东西,一张桌,一沓纸,一支笔足矣。讲究的代写人,会使专用笺纸,且以毛笔书之。但多数代写者只用钢笔,纸也就地取材,机关、企业、学校的稿纸都有人用。

代写多是代人写信,偶尔也代写诉状、遗嘱、传记、家史。代人写信并不复杂,顾客口述大概内容,代写人书之。也有代写回信的,不识字的人拿来收到的信,请代写人读信,然后将回信的大致内容告知代写人。

代写冯不是最早的代写者,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才加入队伍。选择代写,并不是因为他已从工厂病退,而是另有他因。

代写冯秉持着自己的原则,每写完一封信,就忘掉内容,在写信的过程中尽可能准确地呈现出顾客的想法。加之其价格在同行中最低,所以找他代写的人特多。

与别人不同的是,当有人往台湾寄信时,代写冯写信封前,都会与顾客商议,“同志,请允许我在信封背面画一个代写摊的标志”,多数顾客不会拒绝,或者说并不在意,因为别说他画个标志,就是涂满信封,邮资也不变。

代写摊的标志是个大头菜,下面写有“大头菜·冯”。后来为提高效率,代写冯刻了枚章,上置大头菜图案,下刻文字,极易辨识。

解放前,淮城有不少人在南京加入国民党,蒋介石兵败台湾前,有很多淮城籍的国民党军官回乡将亲友带走。所以后来,淮城往台湾寄的信,往往比寄往周边的信还多。

代写冯清楚地记得,他六岁时,哥哥十岁,身为国民党军官的舅舅回乡省亲,在冯家小酌,自己和哥哥在院里玩耍,哥俩路过堂屋时,舅舅立即召唤哥哥。谁也没想到,饭毕,哥哥即被带走。从此,一条海峡分隔开哥俩。

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两岸掀起寻亲潮。由于老家所处的街巷已被更名数次,即便哥哥记得旧址,信也会被打回。而哥哥的地址,代写冯更是一无所知。

令哥俩终生难忘的或许只有大头菜,因为他们小时候,家里有个腌制老卤大头菜的作坊。当年,站在巷口,就能闻到大头菜那极为特殊的香气。

那些年,因为贫困,大头菜被广泛食用。虽然条件艰苦,但淮城人一直乐观,他们尝试着“细做”大头菜,且将腌制大头菜的卤留下来,像传家宝一样传下去,到了第二代甚至第三代,卤仍在缸里。用老卤腌制大头菜成了当地的习俗。

旧时岁月,老卤大头菜不仅让单调的饮食多了些滋味,还给困窘的生活提了鲜。后来,生活水平提高了,但老卤大头菜并没消失,它成了淮城人的情结。再后来,它在外地也红火起来。淮城有民谚:“大头菜不是菜,出门人往外带。”淮剧《补缸调》更为直白:“河北闻名大头菜,招来宁沪大客商。肩挑车运到码头,货到南边用船装。远销南京和上海,还有扬州和镇江。河北地方腌切户,家家都有腌菜缸。”

《补缸调》里的河北,即河下古镇北边的河北村。代写冯家正住在河北村,当年,哥俩餐餐都离不开自家的大头菜。

代写冯干了十多年,代写的寄往台湾的信有数百封。一个冬日,梁二拿来台湾亲戚的回信,代写冯照例读给梁二听,除了梁家的信,还有张宣纸,几列隽秀的毛笔字,上书——近日,几位淮城籍友人相聚,席间,谈及家乡的大头菜,梁君便拿出一封来自家乡的信,信封背面钤着大头菜的印。梁君说淮城有个代写摊,所代写的来台的信皆有此印。“大头菜·冯”,代写摊莫非恰是吾弟所设吧,今借梁君的信,附上通联。含泪盼复。

代写冯热泪盈眶,他做梦也没想到,这个笨方法竟能找到哥哥。代写冯替梁二写完信,即给哥哥写信,一口气写了十多页。自此,哥俩频繁通信。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末,哥哥回乡,五十年了,哥俩终于重聚家乡。代写冯做了很多家乡菜,还特意放了碟老卤大头菜。令代写冯意想不到的是,哥哥从包里拿出一个从未开封的小坛。这是当年离淮时,母亲塞给他的。

哥俩夹起大头菜,老泪纵横。

(选自《小小说月刊》,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开篇交代了代写行当的出摊位置、所需用具、代写内容等,既向读者介绍了这一传统行当,又为引出小说主人公代写冯作了铺垫。

B.小说插叙了淮城籍国民党军官在蒋介石兵败台湾前带走亲友的情节,说明了故事发生的历史背景,也解释了代写冯选择代写的原因。

C.“由于老家所处的街巷已被更名数次”,交代了代写冯在别人的信封上写“大头菜·冯”的一个重要原因,也从侧面表现了新中国的面貌日新月异。

D.小说引用有关大头菜的谚语和淮剧内容,说明大头菜是淮城人家家户户生活的必备之物,语言通俗直白,具有浓郁的民俗风情和地方色彩。

【2】请概括代写冯的形象特征,并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3】“大头菜”在小说中有什么样的作用?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三、名句名篇默写(共5题,共 25分)

7、补写出下列句中的空缺部分。

(1)苏轼在《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借月亮表达对亲人美好祝愿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白居易在《钱塘湖春行》中,借助莺、燕的活动传达了春天来临的信息,也透露着诗人喜悦之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中辛弃疾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达了作者希望建立抗金复国功业的雄心壮志,表现了作者奋发有为的积极思想。

(4)《沁园春·长沙》中表现了词人年轻时意气奔放,强劲有力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

(5)《沁园春·长沙》中景物描写富有层次,其中最具动态美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

(6) 《观沧海》中曹操以“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写了大海雄浑开阔、群山巍峨高耸的壮观景象。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沁园春·长沙》中,描写仰望与俯瞰之景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氓》中写女子为人妇后没有一天不是早晚辛苦劳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3)《赤壁赋》从变化的角度表述了人生的哲理: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___________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侍坐》中孔子不以年长自居,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然后采用循循善诱的教学方法,使三个弟子毫无顾虑地说出各自志向。

(2)《侍坐》中面对孔子的询问,公西华无比谦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认为自己能力不足仍需要学习,愿意成为负责“如会同,端章甫”的小相。

(3)《登岳阳楼》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洞庭湖浩瀚无际的磅礴气势,意境阔大,景色宏伟奇丽。

(4)《桂枝香·金陵怀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其中两个短语对仗工整,构图上还以曲线绵延与散点铺展相印成趣。

(5)《念奴娇·过洞庭》中,写天人合一的美妙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白善于描写想象的世界,他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描写云中仙人出场时的穿着与出行工具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令人叹为观止。

(2)苏轼在《念奴娇(大江东去)》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达了岁月虚度、只能借酒浇愁的无奈之感。

(3)《琵琶行(并序)》一诗写琵琶女出场时,表现琵琶女欲说还休的心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与下面琵琶女出场后“犹抱琵琶半遮面”的情态一起,把琵琶女复杂的内心情感十分传神地表现出来了。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曾子在《(论语)十二章》中论述“士”要抱负远大,刚强勇毅,责任重大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老子》四章中,以树木为喻,表明大的事物总是从小的事物发展起来的道理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将进酒》中表现诗人对自己才能的充分肯定和屡遭失败后不肯屈服的倔强性格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诗歌鉴赏(共1题,共 5分)

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苏秀道中①(南宋)曾几

一夕骄阳转作霖,梦回凉冷润衣襟。

不愁屋漏床床湿,且喜溪流岸岸深。

千里稻花应秀色,五更桐叶最佳音。

无田似我犹欣舞,何况田间望岁心!

(注)①苏秀道中:从苏州到秀州(令浙江嘉兴)的路上。诗人时为浙西提刑。

1下列对这首宋诗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首联从夜感霖雨突降写起,人们盼望久已的甘霖突降,仿佛将诗人的心田也滋润得复苏了。“润”字不仅有身体上的清凉感,而且有心理上的喜悦感,由实而虚。

B. 颔联不顾房漏,床湿,见溪流岸深,旱情缓解,为民而喜,写出了诗人对久旱喜雨的兴奋之情。其中“喜”是诗眼,贯穿始终,表明情感。

C. 尾联用对比衬托的手法,写无田尚且欣舞,况有田者乎,将喜渲染到极致。进一步表现诗人与农民同喜悦之心。

D. 这首诗语言诙谐风趣,轻巧明快,体现了诗人对农民辛勤劳作的关心。

2这首诗写出秋雨怎样的特点?这些特点是如何表现的,请简要分析。

五、文言文阅读(共1题,共 5分)

13、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舟尾横卧一楫。楫左右舟子各一人。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1上文出自课文《____》,其作者是明朝魏学洢。第一自然段中“东坡”指的是北宋文学家____(人名)。

2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

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3上文具体描写了“船头”和“舟尾”人物各异的情态,其目的是______

六、作文(共1题,共 5分)

14、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青年精神”是青年毛泽东“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意气风发,是青年马克思“为人类幸福而奋斗”的崇高理想,是梁启超“少年强则国强,少年进步则国进步”的伟大责任;是无数青年追求理想九死不悔的坚韧品格,是“吾爱吾师,更爱真理”的勇于批判……

请以“青年精神”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题目自拟,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