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选项中,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以为莫己若者
A. 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B. 大王来何操
C. 则思三驱以为度 D. 或脱身以逃,不能容于远近
2、下列文学常识错误的一项是( )
A.契诃夫(1860—1904)19世纪末俄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短篇小说巨匠,其代表作《变色龙》《装在套子里的人》堪称他们国家文学史上精湛而完美的艺术珍品。
B.沈从文(1902—1988)现代散文家、小说家,代表作品有《边城》《长河》《铁木前传》等6部中长篇小说。其中《边城》寄寓着沈从文“爱”与“美”的美学理想。
C.司马迁,西汉时期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和思想家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史书,分为本纪、世家、列传、表、书等五种体裁,共130篇。
D.柳宗元,字子厚,世称柳河东,又称柳柳州。他与韩愈共同倡导了唐代“古文运动”,世人并称“韩柳”。其散文创作以寓言、游记和传记成就最大。
3、下列有关古代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授之书而习其句读”中的“句读”,古代指文辞休止和停顿处。文辞语意已尽处为“句”,未尽而须停顿的地方为“读”。
B. “合从”,与“连横”相对,是秦国离间六国,使他们各自同秦联合,从而各个击破的策略,也作“合纵”。
C. 参、井,星宿名。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将黄道带分为十二次,各有定名,每次以二三个星宿为星官,分别配属各诸侯国,称为分野。秦是井宿的分野,蜀是参宿的分野,由秦入蜀,故称“扪参历井”。
D. “鸡人报晓筹”,汉代制度,宫中不养鸡,而用人传唱报晓。鸡人,宫中掌握时间的卫士。筹,更筹,敲击报时用的竹签,这里指时间。
4、下列各项中,加点的熟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为了保证人质的安全,在生死一瞬间,铮铮铁骨的谭纪雄慷慨向前,用血肉之躯挡住横飞的子弹。
B. 七年前,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那倒计时的独特设计、击缶而歌的巨大声势、焰火脚印把北京中轴线与鸟巢结合一体的宏大创意,至今仍让人过目不忘。
C. 一个人读书的姿态固然可以不优雅,读书的环境固然可以不宁静,读书的时间固然可以不充裕,但读书的心境永远可以超然物外,不为形役。
D. 我们要想做成事业,要有开放的视野和进取的心态、严谨的作风和灵活的方法,要善于总结经验,切不可不撞南墙不回头,更不能撞了南墙也不回头。
5、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逐步推广使用清洁的可再生能源,减少使用污染环境的能源,是 环境恶化的正确选择。
②近期,我国将重点清理、 制售有毒有害食品的“黑作坊”、“黑窝点”。
③外交部表示,中国有关船只在中国管辖海域内进行正常的巡航活动是 的。
A.遏制 取消 无可非议
B.遏止 取消 无可厚非
C.遏止 取缔 无可厚非
D.遏制 取缔 无可非议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意象是诗人表情达意的基本单元,诗词鉴赏就是通过意象,建构出诗人创造的艺术世界,抓住背后的情感。“动物意象”是意象体系中的重要分类,其情感内涵有些取决于动物的客观形态和生存状态,有些据典故约定俗成,还有些是诗人创作诗歌时为体现其创作意图临时赋予的。
动物意象中,现实中存在的动物占了绝大多数。诗人将现实中真实存在的豢养过的动物,赋予一定情感,带入创作中,动物形象由此成为了有特殊情感寄托的动物意象。而诗词中还有些动物意象,如龙凤,现实中并不存在,这类动物是神话传说中的虚拟物象,是诗人根据情感表达需要营造出来的心象。
古典诗歌的多义性由多种原因造成,既与诗人情感表达的含蓄性有关,又受到诗词传播和读者理解等因素的影响,意象作为古典诗词的组成要素亦是如此。意象在发展过程中,会被作者赋予新含义,也会被读者附加属于自己的解释,其意义更会在传播中发生微妙的变化,最终形成内涵丰富的艺术特点。以马意象为例,《诗经·采薇》中的“战马”,用以表示装备精良,王昌龄《出塞》中“不教胡马度阴山”中的“胡马”泛指侵略各地的外国骑兵……在诗歌世界里,动物不是静态的刻板印象,而是流动变化的。
动物意象内涵有丰富性,也具有一定的约定性。原型意象一经确定,其意义和情感便得到认同,在诗歌创作和鉴赏活动中,诗人和读者都能得到共情性体验,意象的特殊含义由此传承,这种认同感逐渐发展为文化共鸣。此类有约定意义的动物意象主要来自神话传说、图腾崇拜、文学经典和历史典故。以杜鹃意象为例,望帝的传说使杜鹃啼血的意象内涵被认同,杜鹃成了愁苦的化身。但内涵的约定性并不绝对,就算是原型意义已被广泛承认,在不同作品中,动物意象的内涵也会有细微差别,《锦瑟》《琵琶行》中杜鹃意象的具体内涵就各有不同。动物意象有服务于诗歌表情达意的特定内涵,有一些内涵也在不断的发展变化中,这种变化使带有动物意象的诗歌别具风采。
另外,动物意象内涵还具有整体性特点,想准确理解需要对其存在的上下语境有完整关照。猿声凄厉悲凉,多引惆怅哀叹之感,但《蜀道难》中的猿猱并非完全如此;鱼多隐喻生殖繁衍,但《归园田居》中的“池鱼”、《李凭箜篌引》中的“老鱼”都别有含义。此处谈及的意象内涵整体性倾向于如何确定意义内涵,实际上一首诗中的所有意象都是一个整体,典型动物意象的内涵离不开具体的诗歌,也离不开与之相关的原型意象,只有把握整体,才能抓住诗歌的要义。
(摘编自储小娜《高中语文古典诗词动物意象教学研究》)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古典诗词中描写的动物,其体现出的情感内涵都是诗人创作诗歌时临时赋予的。
B.占动物意象体系半壁江山的虚拟物象虽为诗人创造的心象,却能承载真实的情感。
C.古典诗歌具有多义性,读者对诗意的理解是造成动物意象多义性的根本原因。
D.读者要想准确理解动物意象内涵,需要结合具体语境全面把握、完整关照。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脉络清晰,以总分结构从三个并列角度切入,分析动物意象内涵的特点。
B.文章大量引用古典诗词中的动物意象,是为了论证动物意象内涵的多义性特点。
C.作者从创作者、读者等多个方面,分析了古诗词中动物意象丰富内涵产生的原因。
D.作者态度思辨,既肯定了动物意象内涵的约定性,又指出其内涵的动态发展。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意象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因而理解诗歌要整体把握,不能依靠原型意象。
B.精神世界充盈的诗人,既能敏感体悟客观世界又能主动创造艺术想象世界。
C.《天净沙·秋思》中的“瘦马”寄寓羁旅者的愁绪,亦体现出意象内涵的流动变化。
D.意象是诗人表情达意的载体,在鉴赏诗歌时,借助意象是解读诗歌的一把钥匙。
7、把下列句子补写完整。
(1)《氓》用比兴手法,“_____,___”。以茂盛的桑树写自己的青春。
(2)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中,“__________ , _______”两句,用两个相似的比喻句,集中描写自己做官时的心情,强化了自己向往田园的情绪。
(3)屈原在《离骚》中,用“___________ ,_________”两句表达了自己忧国忧民的心志。
(4)《兰亭集序》中表现兰亭环境优美的句子是“此地有__________,茂林修竹,又有__________,映带左右”。
(5)苏轼在《赤壁赋》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写箫声的余音。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沁园春·长沙》描写仰望与俯瞰之景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曹操《短歌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把贤才比作光照宇内、可望不可即的明月,表达了对贤才的渴望。
(3)陶渊明《归园田居》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连用两个相似的比喻,集中描写诗人做官时难以自由舒展的心情。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白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表明自己不事权贵的态度。
(2)《荀子·劝学》中说,君子需要广泛学习并不断检省自己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赤壁赋》中,苏轼认为,造化所为,非吾所有,不可强求,“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自然界无穷无尽的宝藏,可以尽情享用。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短歌行》中写诗人通过想象贤才踏着田间小路,一个个屈驾前来探望我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陶渊明的《归园田居》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通过描写表现了诗人早出晚归、不辞劳苦的生活。
(3)杜甫的《登高》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将眼前景和心中情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由写景转入对人生的感叹。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韩愈《师说》中从职责上将老师界定为“_______”,而把那些童子之师界定为“_______”。
(2)在《劝学》中,荀子指出“___,___”,皆因心思浮躁,以此告诫世人学习务必专心。
(3)《涉江采芙蓉》中描绘出游子望乡的感人情景的诗句是“___,___”。
(4)李煜的《虞美人》一词中用比喻、夸张、设问手法写出愁思的多与深广的句子是 “____?_____”。
12、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桂枝香·金陵怀古
王安石
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归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
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千古凭高对此,谩嗟荣辱。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上片前三句,开门见山,表明时地,虽以登高望远为主题,却以故国晚秋为眼目,“正”字领起,“初”字吟咏,“肃”字点醒,无限涵咏,皆从此始。
B.上片“似、如”二字运用比喻手法,构图上以曲线绵延与散点铺展相映成趣;彩舟、星河,色彩对比鲜明;云淡、鹭起,动静相生。
C.下片追古思今,直抒胸臆,“念往昔”由登临所见自然过渡到登临所想。“繁华竞逐”涵盖千古兴亡的故事,揭露了金陵繁华表面掩盖着纸醉金迷的生活。
D.本词立意新颖,境界开阔,风格高峻,章法上讲究起承转合,层次井然,正体现了词的发展在进入慢词之后,以散文入词出现的特点。
【2】请结合整首词分析其中蕴含的丰富情感。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司马朗字伯达,河内温人也。九岁,人有道其父字者,朗曰:“慢人亲者,不敬其亲者也。”客谢之。十二,试经为童子郎,监试者以其身体壮大,疑朗匿年,劾问。朗曰:“朗之内外,累世长大,朗虽稚弱,无仰高之风,损年以求早成,非志所为也。”监试者异之。
后关东兵起,故冀州刺史李邵家居野王,近山险,欲徙居温。朗谓邵曰:“唇齿之喻,岂唯虞、虢?温与野王即是也;今年去彼而居此,是为避朝亡之期耳。且君,国人之望也,今寇未至而先徙,带山之县必骇,是摇动民之心而开奸宄之原也,窃为郡内忧之。”邵不从。边山之民果乱,内徙,或为寇抄①。
是时董卓迁天子都长安,卓因留洛阳。朗父防为治书御史,当徙西,以四方云扰,乃遣朗将家属还本县。或有告朗欲逃亡者,执以诣卓,卓谓朗曰:“卿与吾亡儿同岁,几大相负!”朗因曰:“明公以高世之德,遭阳九之会②,清除群秽,广举贤士,此诚虚心垂虑,将兴至治也。威德以隆,功业以著,而兵难日起,州郡鼎沸,郊境之内,民不安业,捐弃居产,流亡藏窜,虽四关设禁,重加刑戮,犹不绝息,此朗之所以于邑也。”
朗知卓必亡,恐见留,即散财物以赂遗卓用事者,求归乡里。到谓父老曰:“董卓悖逆,为天下所仇,此忠臣义士奋发之时也。郡与京都境壤相接,洛东有成皋,北界大河,天下兴义兵者若未得进,其势必停于此。此乃四分五裂战争之地,难以自安,不如及道路尚通,举宗③东黎阳。黎阳有营兵,赵威孙乡里旧婚,为监营谒者,统兵马,足以为主。若后有变,徐复观望未晚也。”父老恋旧,莫有从者,惟同县赵咨,将家属俱与朗往焉。后数月,关东诸州郡起兵,众数十万,皆集荧阳及河内。诸将不能相一,纵兵抄掠,民人死者且半。久之,关东兵散,太祖与吕布相持于濮阳,朗乃将家还温。时岁大饥,人相食,朗收恤宗族,教训诸弟,不为衰世解业。
建安二十二年,遇疾卒,时年四十七。明帝即位,封朗子遗昌武亭侯,邑百户,朗弟孚又以子望继朗后,遗薨,望子洪嗣。
(节选自《三国志·司马朗传》)
[注]①抄:掠夺。②阳九之会:指灾难之年或厄运。③宗:宗族,宗室。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 客谢之 谢:感谢
B. 监试者异之 异:以……为异
C. 即散财物以赂遗卓用事者 遗:留下
D. 不为衰世解业 解:解除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 监试者以其身体壮大 常以身翼蔽沛公
B. 而兵难日起 因人之力而敝之
C. 为天下所仇 吾属今为之虏矣
D. 久之,关东兵散 顷之未发,太子迟之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司马朗身体健壮高大,监试者怀疑他隐瞒了年龄,在讯问中司马朗敏捷、机智,令监试者刮目相看。
B. 冀州刺史李邵移家避难,司马朗劝说他这样做会动摇民心而成为违法乱纪的根源。李邵没有听从他的劝告。沿山一带的百姓果然发生骚乱。
C. 有人告发司马朗打算逃跑,把他抓起来送到董卓那里,董卓对司马朗说,把他看做自己的孩子,他怎能这样做。司马朗表明忠心和诚意,董卓最终放了他。
D. 司马朗带着家人回到温地的这一年发生大饥荒,出现了人吃人的现象,司马朗收留抚恤宗族里的人,教育自己的弟弟们。
【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⑵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⑶父老恋旧,莫有从者,惟同县赵咨,将家属俱与朗往焉。
1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2022年已经向我们走来,在面向未来的时候,也免不了回顾过往。回顾2021,有太多振奋人心的时刻。一个又一个骄傲瞬间,是无数人奋斗努力的结果;一个又一个骄傲点滴,是拼搏、坚持的收获。每一个追梦的人,都有值得骄傲的2021.这一年里,你曾为哪些瞬间感到骄傲?
请以“骄傲瞬间,2021”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
要求:①联系个人成长经历,抒写真情实感;②不得套作、抄袭;③不得泄露个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