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化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高二语文

一、选择题(共5题,共 25分)

1、把下列句子填入到文中横线处,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景物描写首先要抓住景物本身特点,不仅要注意物种的差别,还要注意地域和时令的不同。   ,    

①江南不同于中原   ②松树不等于柏树   ③初秋有别于深秋

A. ②③①   B. ②①③   C. ③①②   D. ③②①

2、下列句中虚词“之”的用法与例句一致的选项是( )

例句:何陋之有?

A.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B.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C.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D.蚓无爪牙之利

3、下列各项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B. 一尊还酹江月

C. 士不敢弯弓而报怨   D. 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4、下列加点词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外连衡而诸侯   ② 焚百家之言,以黔首 ③假舟楫者,非能 

④五十者可以帛矣⑤君子博学而参省乎己   ⑥立法度  

⑦假舆马者,非足也 ⑧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  ⑨不相师  

⑩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A. ①②⑦/③⑤⑩/④⑥⑧/⑨   B. ①②⑦/③④⑩/⑤⑥⑧/⑨

C. ①②⑨/④⑧⑩/③⑤⑥/⑦   D. ①/②⑦⑨/③④⑥/⑤⑧

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 家庭条件优越和父母的溺爱,养成了他傲慢狂妄的个性,他不管对谁都侧目而视,一副不怕地不怕的小霸王样子。

B. 你说他就说他,跟我有什么关系啊,你知道你这叫什么吗?这是典型的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C. 放寒假了,他终于踏上了海南的土地。海水清澈,风平浪静;沙白如絮,清洁柔软。于是,他乐不思蜀,久假不归

D. 夕阳下流淌的康河,波光潋滟,栩栩如生,河畔的金柳姿态婀娜如妩媚的新娘,动人心弦

 

二、现代文阅读(共1题,共 5分)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习近平近日作出重要批示,要求厉行节约、反对浪费。习近平是在新华社一份《网民呼吁遏制餐饮环节“舌尖上的浪费”》的材料上作出批示的。批示指出,从文章反映的情况看,餐饮环节上的浪费现象触目惊心。广大干部群众对餐饮浪费等各种浪费行为特别是公款浪费行为反映强烈。联想到我国还有为数众多的困难群众,各种浪费现象的严重存在令人十分痛心。浪费之风务必狠刹!要加大宣传引导力度,大力弘扬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优秀传统,大力宣传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思想观念,努力使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在全社会蔚然成风。各级党政军机关、事业单位,各人民团体、国有企业,各级领导干部,都要率先垂范,严格执行公务接待制度,严格落实各项节约措施,坚决杜绝公款浪费现象。要采取针对性、操作性、指导性强的举措,加强监督检查,鼓励节约,整治浪费。

(摘编自《习近平要求厉行节约反对浪费》)

材料二:

最近,一组数据引人注目:今年以来,中央国家机关各单位各部门公务接待中的餐饮经费下降60%,餐厨垃圾普遍下降30%以上,食堂水电气消耗下降4%

印有“一粒米千滴汗、粒粒粮食汗珠换”的标语、标注“节约粮食、光盘行动”的宣传画、显示“勤打少打、拒绝浪费”的电子屏幕……中央国家机关用不同形式向干部职工宣传“文明用餐、反对浪费”的理念,“就是要努力营造艰苦和谐的用餐文化氛围,使文明用餐意识逐步内化于心。”国管局有关负责人表示。

节约靠引导和自觉,也离不开管理和监督。现在,国管局在食堂垃圾桶、餐具回收筐旁设立了提示牌和监控探头,在餐厅实时播放干部职工倾倒剩菜剩饭情况;水利部、国家发改委、国资委、应急管理部、人民银行等单位,或专门成立文明用餐检查小组,或安排节约用餐监督员,对浪费现象及时劝阻和制止,了解剩饭剩菜原因,征求意见建议……

(摘编自《中央国家机关拒绝用餐浪费》)

材料三:

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关键是形成绿色生活方式。勤俭节约,与绿色发展理念高度契合,意味着节约集约利用资源,推动资源利用方式的根本转变,为生态文明建设注入正能量。从推动“光盘行动”到推广节能、节水产品,从使用绿色环保家具、建材到倡导绿色低碳出行,形成节约适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是杜绝浪费现象的治本之策。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强化各方面节约管理,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是一场持久战,要形成长效机制,向制度要动力。“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完善的法律制度是遏制浪费现象的有力保障。要加强立法,强化监管,采取更有针对性的有效措施,坚决制止浪费行为。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领导干部要牢固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带头落实相关制度,在厉行节约、反对浪费上做表率,以自身的示范行动带动更多人践行勤俭节约新风尚,推动社会风气进一步好转。

(摘编自《让厉行节约、反对浪费蔚然成风》)

【1】下列对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习近平作出重要批示的直接原因是广大干部群众对餐饮浪费等各种浪费行为特别是公款浪费行为反映强烈,以及勤俭节约优秀传统的缺失。

B.中央国家机关利用标语、宣传画、电子屏等形式广泛宣传,引导广大干部群众践行勤俭节约理念,并且加强管理监督,产生了积极影响。

C.勤俭节约契合绿色发展理念,有利于从根本上推动资源利用方式的转变,为生态文明注入正能量,形成绿色、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D.中央国家机关各单位各部门公务接待中餐饮经费、餐厨垃圾、食堂水电气的下降表明,国家出台厉行节约的相关举措已经取得了成效。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各级党政军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的领导干部带头执行制度、落实措施,大力整治浪费,有利于遏制各种浪费行为。

B.有效的针对性措施是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有力保障,领导干部的率先垂范则具有引领作用,将推动整个社会形成节约之风。

C.厉行节约、反对浪费不限于餐饮行业,其范围扩展到了节能、家具、出行等方面,这是广大民众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的一次变革。

D.三则材料均主张厉行节约、反对浪费,但侧重点不同,材料一强调高层态度,材料二列举典型事实,材料三只强调要加强法制建设。

【3】“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有哪些措施?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三、名句名篇默写(共5题,共 25分)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静女》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惟妙惟肖地描绘了小伙子未见恋人时那种焦灼不安的情态。

(2)在《涉江采芙蓉》中,抒发了主人公担忧此生无缘相聚的忧伤,又表达出自己对爱情的忠贞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赤壁赋》中概括曹操军队在攻破荆州后,顺流东下时的盛状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姚鼐《登泰山记》中写日出时云彩的色彩变化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8、按照要求补写句子。

(1)《诗经•卫风•氓》中,写女子婚后日夜辛苦劳作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2)《离骚》中,感慨自己烦闷失意,走投无路,内心无比忧闷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

(3)《短歌行》中,诗人引用《诗经》中的诗句,表达自己对人才连绵不绝的思虑与渴慕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4)《归园田居》中,陶渊明用远景镜头描绘出了村庄宁静、朦胧和安详特点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5)《兰亭集序》中,诗人否定庄子把死生和长寿短命等同视之的诗句是_________

(6)《赤壁赋》中,叙写月亮盈亏却无所增减的哲理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

(7)《赤壁赋》中,通过对比反差的方式,悲慨人生短暂和渺小的诗句是____________

(8)《游褒禅山记》中,用议论性语句“________________;” 照应了上文“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

9、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荀子在《劝学》中以蚯蚓为例,论证了为学必须锲而不舍,坚持不懈;本文中与之相反的例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是用心很浮躁的。

(2)杜甫有“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诗句,在《寡人之于国》中有同样意思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

(3)儒道两家都曾经用行路来形象地论述了积累的重要性。《老子》中说“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荀子在《劝学》中也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阿房宫赋》中,作者泼墨写意,粗笔勾勒,言阿房宫占地之广,状其楼阁之高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从言谈、动作等方面可以看出四个学生不同的性格特点。冉有比较谦虚,从他述志时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可以看出。

(3)自古以来,秋天一直是文人墨客常常吟味不已的季节。借助秋景表达内心悲伤的诗句不胜枚举,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就写出了秋天的凄清。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在点评几位弟子的志向时,感慨地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见这是他对公西华才能的高度肯定。

(2)《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子路认为自己可以把千乘之国并且内外交困的国家治理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鸿门宴》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常用来表达大丈夫处事应不拘小节。

四、诗歌鉴赏(共1题,共 5分)

12、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虞美人·梳楼

蒋捷

丝丝杨柳丝丝雨,春在溟濛处。楼儿忒小不藏愁,几度和云飞去觅归舟。天怜客子乡关远,借与花消遣。海棠红近绿阑干,才卷珠帘却又晚风寒。

【1】“虞美人”是本词的______,由诗中的“_____”可知本词题材是羁旅诗。

【2】结合全词分析诗人是如何写“愁”的?

五、文言文阅读(共1题,共 5分)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项脊轩,旧南阁子也。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百年老屋,尘泥渗漉,雨泽下注,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又北向,不能得日,日过午已昏。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前辟四窗,垣墙周庭,以当南日;日影反照,室始洞然。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旧时栏楯,亦遂增胜。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籁有声而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然予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

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家有老妪,尝居于此。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室西连于中闺,先妣尝一至,妪每谓予曰:“某所,而母立于兹。”妪又曰:“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娘以指扣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吾从板外相为应答。”语未毕,余泣,妪亦泣。

余自束发读书轩中,一日,大母过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比去,以手阖门,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顷之,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   

轩东故尝为厨,人往,从轩前过。余扃牖而居,久之,能以足音辨人。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护者。   

余既为此志,后五年,吾妻来归,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 吾妻归宁,述诸小妹语曰:“闻姊家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其后六年,吾妻死,室坏不修。其后二年,余久卧病无聊,乃使人复葺南阁子,其制稍异于前。然自后余多在外,不常居。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万籁有声/而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

B. 万籁有声/而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

C. 万籁有声/而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

D. 万籁有声/而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

2下列有关古文化常识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栏楯:栏杆。纵木为栏,横木为楯。

B. 先大母:已逝世的祖母。先妣:已逝世的母亲。

C. 束发:古代男童16岁时束发为髻,表示成童。

D. 归宁:古代已婚女子回娘家省亲。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错误的一项是

A. 分家后庭院内安置了许多小门,东家的狗向着西家叫,西家的狗向着东家叫,请客的时候,客人要穿过厨房去吃饭,很不方便。

B. 家中的老婆婆曾是作者去世的祖母的婢女,她告诉作者,祖母曾拿一象笏给他,勉励他要努力学习。

C. 作者的母亲在世时对子女关爱有加,她听到孩子的哭声,就关切地问寒问饥。

D. 本文善于选取生活小事、平凡场景,表现人物的音容笑貌,寄托作者的深情,可谓“不事雕琢,而自有风味”。

4将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

(2)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

(3)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

六、作文(共1题,共 5分)

1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2021年,河南卫视几档中国节日系列特别节目频频出圈。《唐宫夜宴》《元宵奇妙夜》《清明奇妙游》《端午奇妙游》等一波接一波,掀起一潮接一潮。七夕在洛阳龙门取景的舞蹈《龙门金刚》更是又一次惊艳观众,让人叹为观止。与其他地方卫视娱乐至死的价值引领与导向不同,河南卫视坚守优质内容,深挖传统文化,为观众奉上一道又一道文化大餐。

假如你是一名有志于从事媒体行业的当代青年,上述材料能给你哪些启示,请结合你的思考给河南卫视的负责人写一封信。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