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语的词类活用现象与其他选项不同的一项是
A. 火尚足以明也
B. 单于壮其节
C. 越国以鄙远
D. 襟三江而带五湖
2、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词是我国古代一种可配曲调歌唱、句式长短不齐的文体,又名长短句、曲子词、乐府等。它始于唐、盛于宋。
B.曹操,字孟德,沛国谯县人,西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
C.《劝学》的作者荀况,是战国后期赵国人,他主张“性善论”,强调后天学习的重要性。
D.苏轼,字子瞻,与其父苏辙,其弟苏洵,同列唐宋八大家,并称“三苏”。
3、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必须品 不明就理 菁华(qīng) 冠心病(guān)
B.钓鱼竿 炙手可热 处方(chǔ) 发横财(hèng)
C.吊胃口 不黯世事 请帖(tiě) 歼击机(qiān)
D.金刚钻 沧海一栗 囹圄(wú) 呼天抢地(qǎng)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大量阅读绘本故事,可以激发儿童的好奇心和想象力,引领他们跨进更宽广的生活领域,唤起他们对个体生命和广袤宇宙的追问。
B.在唐代,丝绸之路上的贸易往来非常发达,那些琉璃器皿一起与香料、服饰等沿丝绸之路传入中国。
C.对于中央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的规定,一些人借口拉动内需为名,认为适度的浪费有利于刺激经济的增长。
D.为了更好地提高服务质量,我们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最大限度地为旅客创造和谐的候车环境和人性化服务。
5、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组是
A. 央视《朗读者》第一期播出后,96岁翻译家许渊冲迅速走红;各大出版社都争相要给他出书,一时间,许老堪称炙手可热的名人。
B. 促进科研成果转移转化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任务,我们应该制定一套行之有效的激励机制和创新协同机制。
C. 老同学难得一聚,欢饮赋诗,高谈阔论,尽显情才,好不自在。
D. 美利坚合众国的缔造者草拟宪法和独立宣言时,曾以夸夸其谈的词句向每一个美国人许下了诺言。
6、请阅读下面的文章和诗歌,完成题目。
王安石逸事
林语堂
①王安石是个怪人,思想人品都异乎寻常。学生时代很勤勉,除去语言学极糟糕之外,还算得上是个好学者,当然是宋朝一个主要的文人。不幸的是,徒有基督救世之心,而无圆通机智为人处世之术,除去与他自己本人之外,与天下人无可以相处。毫无疑问,他又是一个不切实际的理想主义者。倘若我们说理想主义者是指不注意自己的饮食和仪表的人,王安石正好就是这等人。王安石的衣裳肮脏,须发纷乱,仪表邋遢,人是以此等恶习为众所周知的。苏洵在《辨奸论》那篇文章里刻画王安石说:“衣臣虏之衣,食犬彘之食。”又说他“囚首丧面,而谈诗书”。王安石是否喜欢以这样的特点异乎常人,我们无从知道,但是一个人把精力完全倾注在内在的思想上,自然会忽略了他的外表,这话倒不难相信。有一个故事流传下来,说他从来不换他的长袍。一天,几个朋友同他到一个寺院里的澡堂会。在他由浴池出来之前,朋友们特意偷偷地在外头留一件干净的长袍,用以测验他是否知道衣裳已经被换了。王安石洗完出来,把那件新袍子穿上,朋友们动了手脚,他完全不知道。不管怎么样,他总是身上穿了件衣裳就行了。
②又有一天,朋友们告诉王安石的胖太太,说她丈夫爱吃鹿肉丝。胖太太大感意外。她说:“我不相信。他向来不注意吃什么。他怎么会突然爱吃鹿肉丝了呢?你们怎么会这样想?”
③大家说:“在吃饭时他不吃别的盘子里的菜,只把那盘鹿肉丝吃光了,所以我们才知道。
④太太问:“你们把鹿肉丝摆在了什么地方?
⑤大家说:“摆在他正前面。”
⑥太太明白了,向众人说:“我告诉你们,明天你们把别的菜摆在他前面,看会怎么样?”
⑦第二天朋友们把菜的位置调换了,把鹿肉丝放得离他最远,大家留意他吃什么。王安石开始吃靠近他的菜,桌子上照常摆了鹿肉,他竟然完全不知道。
⑧还有一个故事说王安石在扬州太守幕府时,他彻夜读书。那时的太守是韩琦,他后来做了宰相。王安石总是苦读通宵,天将黎明之时才在椅子上打盹。等睡醒时,已然晚了,来不及洗脸梳头发,便连忙跑到办公室上班。韩琦一看他那副样子,以为他彻夜纵情声色,就向他劝导几句。
⑨韩琦说:“老弟,我劝你趁着年轻,多用功念点儿书吧。”
⑩王安石立在那儿未作分辩。在去职之时,他告诉朋友说韩琦不赏识他。后来,王安石的学者名气日大,韩琦对他的看法也有了改变,也愿把他看作自己的属下,王安石却很恼怒。事情赶巧的是,王安石在京师接受朝廷高位那一年,正好韩琦罢相。王安石记日记甚勤,竟写了七十册,他曾有这样批评韩琦的话:“韩琦别无长处,惟面目姣好耳。”
⑪但是王安石这个怪人,除去邋遢的外表之外,尚有不止此者。在他得势之前大约20年之中,他之所以使人谈论,是因为他屡次谢绝朝廷的提升。这倒很难相信他之如此是纯系沽名钓誉之意,因为从他二十一岁考中进士到他四十六岁得势——那是他壮年最活跃的时期,共二十五年——他一直谢绝任命,宁愿在一个偏远的省份当一小吏。那是仁宗在位之时,国家太平,才俊之士成荟萃于京都,王安石越谢绝朝廷授予高位之意,他的声誉就越高。最后,朝廷上的官员皆急欲一睹此人的真面目。此时他除去以文章出名之外,还位居太守,治绩斐然,行政才干之优,堪称能吏,他建堤筑,改革学校,创农民贷款法,把他的新社会思想,实施了数项。政绩确实不错,也深得百姓爱戴。他对入朝为官的引诱一直视若无睹,直到仁宗嘉祐五年(1060),朝廷任命他为三司度支判官,他才来到京师。
附:
金陵怀古(其一)
王安石
霸主①孤身取二江,子孙多以百城降。
豪华尽出成功后,逸乐安知与祸双?
东府旧基留佛刹,後庭余唱落船窗。
黍离麦秀②从来事,且置兴亡近酒缸。
[注释]①霸主:指在金陵开创基业、取得霸权的历朝开国君主。②麦秀:即《麦秀歌》,为殷朝旧臣路过故都,因悯伤故国而作。
【1】王安石,号__________
【2】下列对文段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所谓“逸事”,多指不见于正式记载的关于某人的事迹。文中“有一个故事流传下来”“还有一个故事”等诸如此类的文字,可说是作者的一种笔法,既表明所写有来历有根据,但又能让读者看出其有别于正式的史书记载。
B.文中特别写到王安石评韩琦的话:“韩琦别无长处,惟面目姣好而已”,意欲借此来表现王安石尤其看不起注重外表装扮的人。
C.人物传记往往采用叙议结合的写法,本文也体现了这一特点。如开头一段有相当多的文字就是作者对王安石的议论,围绕这议论,作者择事而写,写出了个以往不为人所熟知的“怪人”王安石。
D.虽然写的是古人古事,但作者却以现代人的口吻叙述,语言显得活泼易懂,读来有趣,这应该也是本文的可取之处。
【3】作者开篇就说“王安石是个怪人”,从文中的叙写看,王安石的“怪”表现在哪里?
【4】对王安石屡次拒绝朝廷提升之举,作者说“这倒很难相信他之如此是纯系沽名钓誉之意”。 你认为作者是依据什么而得出这个看法的?
【5】宋朝朱弁《曲洧旧闻》中有这样的记写:“王荆公性简率,不事修饰奉养,衣服垢污,饮食粗恶,一无有择,自少时即然。苏洵着《辩奸》,其言‘衣臣虏之衣,食犬之食,囚首丧面而谈诗书’,以为‘不近人情’者,盖谓是也。” 苏洵以“不近人情”言之,你同意这样的评价吗?请结合本文相关内容阐述。
【6】简要分析首联“霸主孤身取二江,子孙多以百城降”在全诗中的作用。
【7】下面这首诗与《桂枝香·金陵怀古》最后一句都运用了典故,但表达的情感却不相同,结合相关诗句进行分析。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师说》中,韩愈认为“学生不一定比不上老师,老师不一定比学生贤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劝学》中以雕刻为喻,强调学习应当坚持,说明只有坚持不懈、持之以恒,才会有所成就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李煜的《虞美人》中用人和物进行对比,反衬出人生无常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古今诗文有许多描写秋的名句,如:刘禹锡《秋词》“自古逢秋悲寂寥,__”;《汉乐府,长歌行》“___,焜黄华叶衰。”毛泽东《沁园春·长沙》“怅寥廓,__,____?”
(2)《鸿门宴》中表达大丈夫应不拘小节意思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3)描写真正的革命者不管现实多么残酷,斗争多么艰苦,都决不回避,都要勇敢地面对它、正视它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1)《秋兴八首》(其一)用双关手法,情景交融抒发故园之思的句子是:丛菊两开他日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锦瑟》中借鲛人泣珠和良玉生烟的典故描写世间风情迷离恍惚、可望而不可及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杜甫《登高》中用落叶和江水抒发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伤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荆轲在“易水送别”中的慷慨悲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悲壮、高昂,千百年来激励无数仁人志士赴汤蹈火,义无反顾。
(2)在苏轼的《赤壁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感叹个人在天地间生命的短暂和个体的渺小。
(3)《泊秦淮》中描写秦淮河特有的夜间景致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善于“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的人总是更容易成功,《劝学》中表达上述意思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师说》一文不仅有严密的论证思路,而且有简洁生动的语言表达,文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就凝练地概括了“士大夫之族”不愿从师的荒谬心态。
(3)《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从言谈、动作、神态可以看出四个学生不同的性格特点。如子路性格直率,从“子路率尔而对曰”一句可以看出;公西华非常谦虚,从他呼应冉有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可以看出。
1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途中见杏花
吴融
一枝红艳出墙头,墙外行人正独愁。长得看来犹有恨,可堪逢处更难留。
林空色暝莺先到,春浅香寒蝶未游。更忆帝乡①千万树,澹烟笼日暗神州。
(注)①帝乡,此指都城长安。长安多杏树。
【1】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 诗人途中偶见一枝杏花,这触动了他满怀的复杂心绪,让他写下这首笔法委婉细腻、情感动人的诗歌。
B. “一枝红艳出墙头”与宋人叶绍翁《游园不值》中的名句“春*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表达的情感相同,都表达了诗人对春回大地的无比欣喜和激动。
C. 颈联写天色渐暗,空气里的花香仍夹带着料峭的寒意,黄莺和蝴蝶飞到林中与杏花相伴。
D. 尾联虚写,诗人从眼前的鲜花联想到往年在京城长安看到的千万树杏花。
E. “帝乡千万树”浮现于诗人脑海中的这幅长安杏花图,实际上代表着他深心忆念的长安生活。
【2】这首诗流露出诗人的哪些情感?请结合相关诗句简要分析。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宋濂,字景濂,幼英敏强记,就学于闻人梦吉,通《五经》,复往从吴莱学。已,游柳贯、黄溍之门,两人皆亟逊濂,自谓弗如。元至正中,荐授翰林编修,以亲老辞不行,入龙门山著书。
逾十余年,太祖取婺州,召见濂。以李善长荐,与刘基、章、溢、叶琛并征至应天,除江南儒学提举,命授太子经,寻改起居注。濂长基一岁,皆起东南,负重名。基雄迈有奇气,而濂自命儒者。太祖尝问以帝王之学,何书为要。濂举《大学衍义》。乃命大书揭之殿两庑壁。顷之御西庑,诸大臣皆在,帝指《衍义》中司马迁论黄老事,命濂讲析。讲毕,因曰:“汉武溺方技谬悠之学,改文、景恭俭之风,民力既敝,然后严刑督之。人主诚以礼义治心则邪说不入以学校治民则祸乱不兴刑罚非所先也濂之随事纳忠,皆此类也。
濂性诚谨,未尝讦人过。尝与客饮,帝密使人侦视。翼日,问濂昨饮酒否,坐客为谁,馔何物。濂具以实对。笑曰:“诚然,卿不朕欺。”潜召问群臣臧否,濂惟举其善者。帝问其故,对曰:“善者与臣友,臣知之;其不善者,不能知也。”主事茹太素上书万余言。帝怒,问廷臣,或指其书曰:“此不敬,此诽谤非法。”问濂,对曰:“彼尽忠于陛下耳。陛下方开言路,恶可深罪。”既而帝览其书,有足采者。悉召廷臣诘责,因呼濂字曰:“微景濂几误罪言者。”
濂状貌丰伟,美须髯,视近而明,一黍上能作数字,自少至老,未尝一日去书,于学无所不通,为文醇深演迤,与古作者并。士大夫造门乞文者,后先相踵。外国贡使亦知其名,数问宋先生起居无恙否。高丽、安南、日本至出兼金购文集。四方学者悉称为“太史公”,不以姓氏。虽白首侍从,其勋业爵位不逮基,而一代礼乐制作,濂所裁定者居多。
(节选自《明史·宋濂列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人主诚/以礼义治心/则邪说/不入以学校/治民/则祸乱/不兴刑罚非所先也
B.人主诚以礼义治心/则邪说/不入以学校治民/则祸乱不兴/刑罚非所先也
C.人主诚以礼义治心/则邪说不入/以学校治民/则祸乱不兴/刑罚非所先也
D.人主诚/以礼义治心/则邪说不入/以学校治民/则祸乱/不兴刑罚非所先也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起居注:指古代帝王的言行录,一般不外传,仅作为撰修国史的基本材料之一;也指负责记录起居注的职官名。文中“起居注”指前者。
B.两庑:是宫殿或祠庙的东西两廊。又特指文庙中先贤从祀之处,供奉孔子门人及历代大儒,如汉代董仲舒、唐代韩愈、宋代朱熹、明代王守仁等。
C.黄老:也称黄老学说,古代一种思想流派。“黄”,指上古时的黄帝;“老”,指春秋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老子。
D.姓氏:三代(夏商周)以前,男子称氏,女子称姓。氏用来分别贵贱,贵者有氏,贱者有名无氏。姓用来分别婚姻,有同姓异姓庶姓之别。三代之后,姓氏合而为一。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宋濂与刘基齐名,都兴起于东南。刘基豪迈,宋濂以儒者自命。宋濂虽才华横溢,却不能像刘基那样得到重用,无法获得显赫的官爵。
B.宋濂,自幼聪颖过人,记忆力超强。他博通《五经》,转益多师。他的两位老师柳贯、黄溍甚至都觉得学问在他之下,自愧不如。
C.宋濂敢于直言,他认为茹太素上奏章是出于一片忠心,皇帝现在刚刚敞开言路,怎么能给他定大罪呢。
D.宋濂手不释卷,学问无所不通,文章醇厚精深。上门来求文章的士大夫摩肩接踵,国外的崇拜者甚至出重金来求购他的文集。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对曰:“善者与臣友,臣知之;其不善者,不能知也。”
(2)士大夫造门乞文者,后先相踵。
14、在抗击新冠肺炎的战斗中,我们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但是,疫情还没有结束,我们不能掉以轻心,我们愈来愈感到保护我们生存环境的重要。作为中职生能做些什么呢?请你以校团委、学生会的名义写一份倡议书,号召同学们以实际行动保护我们的生存环境,为社会贡献自己微薄的力量。
要求:(1)内容积极具体,切实可行;(2)格式规范,语言恳切;(3)不少于7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