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
A.21世纪的中国,各项经济指标完成情况良好,但是一些年轻大学毕业生却看不到中国经济强劲的发展势头,仍然书生意气,到国外去谋求就业。
B.新形势下,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就要紧紧盯住党内政治生态出现的新变化、新问题,激浊扬清,扶正祛邪,引导党员、干部将良好的党内政治文化内化于心。
C.神州车闪贷是神州集团打造的一站式汽车金融服务平台,尽管年轻,但一出生就风华正茂,获得信贷市场认可。
D.他在领导岗位上干了多年,养成了指导别人的习惯,每到一处,第一件事就是指点江山,并且讲得头头是道。
2、下列对教材古诗文句子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李白《蜀道难》)
(子规即杜鹃,又名杜宇,相传为古蜀国望帝杜宇的魂魄所化,啼声哀怨动人。杜鹃是古诗文中常见的意象,如“杜鹃啼血猿哀鸣”、“望帝春心托杜鹃”等。)
B.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杜甫《咏怀古迹》)
(明妃即王昭君,名嫱,汉元帝宫人,两晋时避晋文帝司马昭的名讳,改称“明妃”。王昭君在汉元帝竟宁元年嫁给匈奴呼韩邪单于,为汉王朝与匈奴和亲做出了贡献。)
C. “序八州而朝同列”(贾谊《过秦论》)
(传说中国上古时期划分为九个行政区域,秦国据雍州,其他八州是兖州、赵州、青州、徐州、豫州、荆州、苏州、梁州,后“九州”成为中国的代称。)
D.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韩愈《师说》)
(六艺经传即六经的经文和传文。六艺指《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种经书,其中《乐》已失传。传是古代解释经书的著作。)
3、下列各句中,语言表达恰当得体的一项是( )
A. 对于有兴趣投资乡村建设的人,我们将鼎力相助,提供咨询服务。
B. 你的文稿,我已看了,对其中不妥当的几处,我斗胆加以斧正。
C. 穆天宇给余爷爷留一张便条:余爷爷,获悉您老病了,家父让我登门探望,未能见面。现敬献鲜花一束,祝早日康复!
D. 明日是我的16岁华诞,我准备明晚邀请几位好友一起庆祝,到时,请你屈驾光临.
4、下列文段中加点词语使用得体的一项是( )
老师:
您好!
作为您的学生,有幸得到您的教导,至今敬谢不敏。值此教师节来临之际,学生感念师恩,谨祝教师节快乐,万事如意。以后还请恩师继续指导,并对我的不足加以斧正,如有事需要学生效劳,定当鼎力相助。
A.敬谢不敏
B.感念
C.斧正
D.鼎力相助
5、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家姜昆在驻地北京会议中心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只要是有正义感的人,都会对艺人吸毒、违规现象________。
②想想当年深圳等特区刚建立时社会有过多少争议和困惑,今天关于上海自贸区网络防火墙的那点小议论实在是________。
③生物识别技术已成为人们的新宠,智能手机中的指纹识别技术就属其列,你对此可别________,这关乎你的银行卡里的钱。
A. 不屑一顾 不足挂齿 嗤之以鼻
B. 嗤之以鼻 不足挂齿 不屑一顾
C. 不足挂齿 不屑一顾 嗤之以鼻
D. 嗤之以鼻 不屑一顾 不足挂齿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奶 奶
曹文轩
开镰了,收割了,新稻登场了。
青铜的爸爸赶着拖着石磙的牛,碾着稻子。稻粒不像麦粒那样容易从禾秆上碾下,碾一场稻子,常常需要七八个小时。所有的稻子,几乎是一起成熟的,秋天又爱下雨,因此,全村的劳力,都必须被发动起来,不停地收割,不停地装运,不停地碾场。
深夜,爸爸的号子声在清凉、潮湿的空气中飘荡着,显得有点儿凄凉。
碾上几圈儿,就要将地上的稻子翻个身再碾。通知大家来翻场的,是锣声。
锣一响,大家就拿了翻场的叉子往场上跑。
夜里,疲倦沉重的人们一时醒不来,那锣声就会长久地响着,直到人们一个个哈欠连天地走来。
第一场稻子碾下来,很快就按人口分到了各户。当天晚上,人们就吃上了新米。
那新米有一层淡绿色的皮,亮亮的,像涂了油,煮出来的无论是粥还是干饭,都香喷喷的。
面黄肌瘦的大麦地人,吃了几天新米,脸上又有了红润,身上又有了力气。
这一天晚上,奶奶对全家人说:“我该走亲戚了。”
奶奶是要去东海边她的妹妹那儿。奶奶说,她活不了太久,趁还能走动,她要去会一会妹妹。
爸爸妈妈倒也同意。但是,他们没有想到奶奶去东海边还有更重要的原因。过去的这段日子里,青铜家借了别人家不少粮食,等将这些粮食还了,青铜家的粮食又很紧张了。奶奶想,她去她妹妹家住上一段时间,就会省出一个人的口粮。妹妹家那边相对富裕。还有,妹妹家那边,是一个大棉区,每到采摘棉花的季节,就会雇很多人采摘棉花,工钱是钱或是棉花。她想弄些棉花回来,给青铜和葵花做棉袄、棉裤,马上就要过冬了。日子过得这么清贫,这两个小的,却一个劲地蹿个儿,原先的棉袄、棉裤,即使没有破破烂烂,也太短了,胳膊和腿,去年冬天就有一大截露在了外面,让人心疼。
然而,奶奶只说去看看她的妹妹。
奶奶走后,青铜一家人,心里总是空空落落的。
过了半个月,奶奶没有回来,也没有一点儿音信。
妈妈开始对爸爸抱怨:“你不该让她去的。”
爸爸说:“她一定要去,你拦得住吗?”
妈妈说:“就是该拦住她。她那么大年纪,不能出远门了。”
爸爸很心烦,说:“再等些日子吧,再不回来,我就去接她回来。”
又过了半个月,爸爸托人捎信到海边,让奶奶早日回家。那边捎话过来,说奶奶在那边挺好的,再过个把月,就回来了。
不出半个月,海边却用船将奶奶送回来了。船是夜里到的。陪奶奶回来的,是爸爸的表兄。他是背着奶奶敲响青铜家门的。
全家人都起来了。
爸爸打开门,见到这番情景,忙问表兄:“这是怎么啦?”
表兄说:“进屋再说。”
全家人都觉得,奶奶变得又瘦又小。奶奶却微笑着,竭力显出一副轻松的样子。
爸爸从表兄的背上将奶奶抱起,放到妈妈铺好的床上。爸爸抱起奶奶时,心里咯噔一下:奶奶轻得像一张纸!
一家人开始忙碌起来。
奶奶说:“天不早了,一个个赶紧睡吧,我没事的。”
爸爸的表兄说:“她老人家在那边已经病倒十多天了。我们本想早点儿告诉你们的,但她老人家不肯。我们想:那就等她好些吧,好些,再通知你们。没想到,她的病非但不见好转,倒一天一天地加重了。”他回头看了一眼床上的奶奶,声音有点儿颤抖,“她是累倒的。”
“她到了我家后,也就歇了两天,就去棉花田摘棉花了。别人无论怎么劝她别去摘,她就是不听。直到有一天中午,她晕倒在棉花地里。幸亏被人看到了,把她送了回来。从那一天起,她就再也没有能起床……”
青铜和葵花一直守候在奶奶的床边。
奶奶的脸似乎缩小了一圈儿,头发白得像寒冷的雪。
她伸出颤抖的手,抚摸着青铜和葵花。
青铜和葵花觉得奶奶的手凉丝丝的……
(节选自《青铜葵花》)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 )
A. 文章交代稻粒不容易被碾下来,碾一场稻子需要七八个小时等内容为后文爸爸深夜碾场的凄凉心情以及翻场的人们“哈欠连天”等内容作铺垫。
B. 奶奶说自己“活不了太久”,这说明奶奶年纪很大了,另外也是奶奶想通过这句话不让家人阻拦自己走亲戚;同时,这样写也为后面写奶奶累病埋下伏笔。
C. 爸妈对话中,“爸爸很心烦”一句表现了爸爸复杂的情感,一方面是感觉妈妈太唠叨,另一方面也表现了爸爸对奶奶还不回来的轻微恼怒。
D. 爸爸表兄的话是补叙内容,交代了回家后的奶奶病情很重、体重很轻、头发更白的具体原因,表现了爸爸的表兄一家人对奶奶的关心和对爸爸的责备。
E. 爸爸将奶奶抱起的情节,运用了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的方法,同时还运用了比喻和夸张的手法,表明奶奶极其瘦弱、病情严重。
【2】小说开篇几段描写了新稻登场的情景,这样写有哪些作用?请简要分析。
【3】奶奶这个人物有哪些形象特点?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4】小说表达了怎样的主题?结合文本分析。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白居易在《琵琶行》中点明诗人秋夜送别友人这一事件并渲染出悲凉气氛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辛弃疾赞叹刘裕北伐的赫赫战功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登高》道出郁积诗人心中的自身之苦和国运之恨,无限悲凉难以排遣的句子是:________ ,_____________。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岳阳楼是古代四大名楼之一,无数文人墨客在此留下诗文。杜甫《登岳阳楼》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绘了洞庭湖极其恢弘之气象。
(2)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四人各自表述了自己的志向。“夫子哂由”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见,孔子主张“以礼治国”。
(3)“扁舟”是中国古典诗文中常见的意象,既是淡泊世事的承载,又是羁旅之愁的寄托,如《念奴娇·过洞庭》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谏太宗十思疏》开篇以“固本”“浚源”为喻,后提出全文主旨:_____,_____。
(2)《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公西华认为自己能力不足仍需要学习,对于宗庙祭祀、朝见天子之事,他说:“_____,_____。”
(3)《登岳阳楼》由个人身世转写国事危难,感伤涕零的诗句是“_____,_____”。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诗经·氓》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女主人公自诉婚后早起晚睡、日日辛劳,表达内心的不满。
(2)在《离骚》中,屈原以博大的胸怀,对广大劳动人民寄予深深同情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苏轼《赤壁赋》中,客人把人生与宇宙加以对照,一方面“哀吾生之须臾”,另一方面“__________________”,感叹人生短暂。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的空缺部分
(1)《岳阳楼记》中“是进亦忧,退亦忧”中,“进亦忧”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退亦忧”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乌蒙磅礴走泥丸。
(3)鲁迅先生在《记念刘和珍君》中指出,若衰亡民族一直默无声息,就只有两种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她飘过,像梦一般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
次二十一兄季韵
晁冲之
忆在长安最少年,酒酣到处一欣然。
猎回汉苑秋高夜,饮罢秦台雪作天。
不拟伊优陪殿下,相随于蔿过楼前。
如今白发山城里,宴坐观空习断缘。
[注解]①晁冲之,北宋诗人。授承务郎。师从陈师道。绍圣年间,党争剧烈,兄弟辈多人遭贬谪放逐,便隐居具茨山下。②伊优:幼儿刚学说话的声音,用以讥讽逢迎谄媚的人。③于蔿:歌名,是表明操守、规诫帝王过失的诗篇。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首联从回忆着笔,写诗人当年旅居京城,饮酒作乐,风流自赏的生活。“酒酣”一句,正是那时豪迈气概的写照。
B. 领联紧承前文,具体写“欣然”之事:打猎与宴游,并从中写出诗人少年时期的意气不同一般。
C. 颈联写他虽然爱好游乐但操守刚贞,并非“同俗苟且”之徒,抒发了诗人的傲然自负之情。
D. 尾联写眼前山城的闲适生活,诗人往日的豪迈之情消失殆尽,已经割断了尘世的情缘。
【2】本诗主要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臣闻地广者粟多,国大者人众,兵强则士勇。是以太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是以地无四方,民无异国,四时充美,鬼神降福,此五帝三王之所以无敌也。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却宾客以业诸侯,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西向,裹足不入秦,此所谓“藉寇兵而赍盗粮”者也。夫物不产于秦,可宝者多;士不产于秦,而愿忠者众。今逐客以资敌国,损民以益仇,内自虚而外树怨于诸侯,求国无危,不可得也。
(节选自李斯《谏逐客书》)
(乙)赵高畏其权重,案治李斯,谤其欲裂地而王,二世以为然。李斯拘执束缚,居囹圄中,仰天而叹曰:“嗟乎!悲夫!不道之君,何可为计哉!昔者桀杀关龙逄,纣杀王子比干,吴王夫差杀伍子胥。此三臣者,岂不忠哉!然而不免于死,身死而所忠者非也。今吾智不及三子而二世之无道过于桀纣夫差吾以忠死宜矣。且二世之治岂不乱哉!”
于是二世乃使高案丞相狱,治罪,责斯与子由谋反状,皆收捕宗族宾客。二世二年七月,具斯五刑,论腰斩咸阳市。斯出狱,与其中子俱执,顾谓其中子,叹曰:“吾欲与若复牵黄犬俱出上蔡东门逐狡兔,岂可得乎?”遂父子相哭,而夷三族。
(节选自司马迁《李斯列传》)
(丙)君子之仕也,进不隐贤;小人之仕也,无论所学识非也。即有学识甚当,见其君国行事,悖谬无义,疾首颦蹙于私家之居,而矜夸导誉于朝庭之上,知其不义而劝为之者,谓天下将谅我之无可奈何于吾君,而不吾罪也;知其将丧国家而为之者,谓当吾身容可以免也。且夫小人虽明知世之将乱,而终不以易目前之富贵,而以富贵之谋,贻天下之乱,固有终身安享荣乐,祸遗后人,而彼宴然无与者矣。嗟乎!秦未亡而斯先被五刑夷三族也,其天之诛恶人,亦有时而信也邪!
(节选自姚鼐《李斯论》)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今吾智不及三子/而二世之无道/过于桀/纣/夫差/吾以忠/死宜矣
B.今吾智不及三子/而二世之无道过于桀/纣/夫差/吾以忠死/宜矣
C.今吾智/不及三子/而二世之无道/过于桀/纣/大差/吾以忠/死宜矣
D.今吾智/不及三子/而二世之无道/过于桀纣/夫差/吾以忠死/宜矣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五帝三王,五帝指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三王即夏、商、周开国君主:夏禹、商汤和周文王。
B.黔首,战国时期和秦代对百姓的称谓。平民百姓以黑巾覆头,故名。含义与白丁、布衣、庶民等相同。
C.夷三族,秦汉时代的一种刑名,有说父母、兄弟、妻子为三族;另有说,以父亲、母亲、妻子为三族。
D.国家,拥有共同的语言、文化、种族、血统等的社会群体。春秋末年国家的基本特征和职能已经具备。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斯认为“用客治国”,并着重论述了“逐客”的严重危害:逐客资敌,损民益仇。最终的结果是国危。
B.李斯位高权重让赵高畏惧,赵高诬陷并致使他被捕入狱。李斯与三位忠臣比照后,觉得自己死得合乎情理。
C.姚鼐借李斯事秦泛论人臣事君的问题,强调人臣不应当为自身富贵而对国君的“悖谬无义”之政阿附助长。
D.姚鼐严厉批评了“富贵之谋,贻天下之乱”“安享荣乐,祸遗后人”的小人,并对李斯的遭遇充满了同情。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今逐客以资敌国,损民以益仇,内自虚而外树怨于诸侯。
【5】课内翻译
(1)是以地无四方,民无异国,四时充美,鬼神降福,此五帝三王之所以无敌也。
(2)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
1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胡适先生在《道德与规则》一文中谈到:“一个肮脏的国家,如果人人讲规则而不是谈道德,最终会变成一个有人味儿的正常国家,道德自然会逐渐回归;一个干净的国家,如果人人都不讲规则却大谈道德、谈高尚,天天没事儿就谈道德规范,人人大公无私,最终这个国家会堕落成一个伪君子遍地的肮脏国家。”
道德与规则对于一个国家的建设和发展至关重要。现代社会应该提倡“讲规则”还是应该提倡“讲道德”,可谓见仁见智。你是否认同胡适先生的论断,请结合以上材料和社会现实谈谈你的思考与体悟。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