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今单衣见啮
A.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B.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
C.惑之不解
D.为秦将王翦所戮者也
2、下列加点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无论你遇到的困难有多大,都应该立即告诉我,作为三十多年的老战友,我一定会鼎力相助。
B. G20国际峰会在杭州如期召开,各国来宾纷纷表示平整宽广的城市行车道路、别具风味的沿街景观让人无时无刻都感受到杭州兼具古韵和国际范的独特魅力。
C. 历史上,汤显祖不像莎士比亚那样得宠,但当下汤显祖及其《牡丹亭》所具有的近乎民族传统文化象征的地位,是莎士比亚鞭长莫及的。
D. 一个社会对媒体的容忍有多大,这个社会的进步就有多大,一个文明、民主、法治的社会是需要传媒监督的。
3、下列句子中都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 失其所与,不知 令将军与臣有郤
B. 张良出,要项伯 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
C. 卒惶急,不知所为 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D. 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 焉用亡郑以陪邻
4、下列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句是 ( )
A. 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B. 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C. 锄櫌棘矜
D.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5、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古代室内的座次,面东背西是最尊之位,其次是面南朝北之位,再次是面北朝南之位,最卑之位是面西背东的座位。
B.“参乘”又叫“车右”,指陪乘并护主的人,樊哙作为一名武士,当时身份为沛公的保镖。
C.冠者,嘉礼的一种,古代男子二十岁时由氏族长辈依据传统为其举行加冠礼,以表示成年。童子,少年,均指不到20岁的人。
D.“晋侯”“秦伯”中的“侯”和“伯”都是爵位,按照周代制度,爵位分为王、公、侯、伯、子五等。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11月27日,年仅35岁的台湾地区艺人高以翔因录制《追我吧》,突然昏厥,心跳骤停,之后抢救无效,遗憾离世。医院最终宣布高以翔为“心源性猝死”。
今年立冬后,宁波的雨似乎就没停过。到了深夜,让人愈发感觉潮湿阴冷。11月26日晚,高以翔参加的《追我吧》最新一期节目就在宁波录制。节目录制是从早上8:30开始,一直到27日凌晨1:47左右高以翔倒地晕倒,已录制了超过17个小时。
从医学角度来看,在猝死多发的寒冷季节,让普通人在深夜、室外进行跑、跳,甚至攀爬高楼等高强度体育项目,危险性极大。如果是长期劳累、作息不规律的艺人,在此类节目录制中,更容易出现意外。有医学专业人士气愤地表示,这个节目凑齐了低温、熬夜、剧烈运动这“猝死三件套”。
有目击者称,高以翔晕倒后坐在花坛上休息,随后休克,人在花坛上停留了起码半小时。医护人员未在15分钟内抵达,到场后做了十几分钟的心肺复苏才让高以翔恢复心跳。等到病人终于送到医院时,已是凌晨2:30。爆料人称,此时高以翔的瞳孔已经“放大到边缘”。
(选自《中国新闻周刊》2019年11月27日,有删改)
材料二:
过度劳累、长期熬夜、过度运动等,都是心源性猝死的诱因。在我国,每年有55万人心源性猝死,平均1分钟1条命。在工作节奏快到前所未有的今天,过劳而死,是悬在每个人头顶的利剑,并非单独一个行业、一个地区的问题。
猝无是无法从体检报告中提前看出来的,更何况,很多人连每年一次体检都做不到。但是,我们虽无法预测,却有办法可挽救——及时使用“AED”(自动除颤仪)。
室颤,即“心脏因为心室的心脏电传导系统问题,造成心宣无效颤动,无法榆送血液,心博停止进而失去意识及脉搏。"
4分钟内消除室颤,就可以争取到50%的生存率,这就是“黄全4分钟”。有了“AED”,即使不是在医院、周围没有医生,路人也可以用它救人。
月初,台球小将“斯诺克之星”潘正潮在跑步时猝死,年仅18岁。博主@急诊夜鹰遗憾道:“‘在场教练立即将他送往医院’,如果是‘在场教练立刻开始心肺夏苏,有人拿来附近的“AED”使用,除颤之后,他心脏复跳’就好了。”
(选自《新周刊》2019年11月27日)
材料三:
央视新闻报道,2015年,北京唐医生在美国成功抢救了一名游客。唐医生回忆:“当时老太太呼吸停止,我开始做胸外按压。美国公园到处都有“AED”(自动除颤仪),很快就有人拿“AED”来……”博主@急救科普人从舟山飞回北京,被安检告知,不许携带“AED”上飞机。安检的理由是:“你没有带医师证,就不能证明你是医生,你就不能使用这个东西。”注意,“AED”不是医生专用,它本来就是设计给普通人急救用的,因为操作简单,被称为“傻瓜急救机”。“AED”普及的初衷,就是跟死神抢时间,面对倒在地上人事不知的患者,没有那么多恰好带了医师证的医生路过。
新京报报道,我国在公共场所配备“AED”,始于2006年,北京首都机场装了11台。到今年3月,北京市一共约150台,其中机场70台。日本在上世纪80年代开始关注过劳、猝死,如今,公共场所每十万人口拥有394台“AED”,在美国则是317台。而每年心源性猝死人数居全球首位的中国,公共场所每十万人口仅有0.2台“AED”。
今年十月,北京大兴机场装了40台“AED”,但很多旅客并不知道它是做什么用的。为此,有人建议将“AED”英文缩写改为中文,但在急救知识大片盲区的现下,这可能只是杯水车薪。学校、企业,每年都有数不清的各种培训,但最能救命的急救这门课,偏偏没几个人上过。人们宁愿寄望于掐人中、拧大腿,也不愿意多花点时间和耐心,去了解“AED”是什么。
(选自《新周刊》2019年11月27日)
【1】依据文意,下列不属于高以翔猝死原因的一项是( )
A.录制时间过长,运动过于剧烈。 B.录制时天气寒冷且又是在深夜。
C.事发后没及时使用自动除颤仪。 D.抢救时错失了“黄金4分钟”。
【2】下列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AED”是专门设计给普通人急救用的,所以被称为“傻瓜急救机”,它可以帮助患者跟死神抢时间。
B.参加急救培训的人少,急救知识存在大片盲区,是我国每年心源性猝死人数居世界首位的根本原因。
C.“AED”可以为在没有医生情况下的患者争取到更大的生存机会,但我国每十万人口的配备比还很低。
D.心源性猝死诱因较多,也很难有效地加以预防。一旦心室无法输送血液,人就会因心博停止而死亡。
【3】综合三则材料,说说如何有效规避心源性猝死的风险。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登高》一诗中“_______,_______”两句以悲怆苍凉、深沉忧郁之笔写尽了杜甫颠沛漂泊、老病孤苦的人生境况。
(2)《琵琶行并序》中,写独守空船的琵琶女梦到往事,泪流不止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李白在《渡荆门送别》中借家乡之水的情深义重,表达了思乡之情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
8、(1)在“停课不停学”期间的云班会上讨论“学习和思考的关系”,你想强调学习的重要性,可以引用《劝学》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是南宋词人辛弃疾的忧愤之作,其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人们已经忘却战败的历史,最为沉痛。
(3)有些同学在阅读经典文学作品时,只摘抄警句,而不去领会思想、汲取智慧。可谓“捡了芝麻,丢了西瓜”。用《师说》里的句子来说,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指点江山,激扬文字, 。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2)她飘过,像梦一般的, 。 (戴望舒《雨巷》)
(3) ,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徐志摩《再别康桥》)
(4)但我不能放歌, 。 (徐志摩《再别康桥》)
(5)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 , 。 《荆轲刺秦王》
(6)《邹忌讽齐王纳谏》中,齐威王为鼓励臣民谏言,设立了上、中、下三等赏赐。其中,能够受上赏的人是: , 。
(7)诸葛亮在《出师表》中劝刘禅对宫中、府中官员的赏罚要坚持同一标准的句子“ , ”。
(8)《桃花源记》中描写桃花源中老人和孩子悠闲、幸福生活的句子是“ , ”。(陶渊明《桃花源记》)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没有直接让弟子言志而是先用温和自谦的话打消学生的顾虑,为他们营造一个轻松、亲切、活跃的环境。他说:“______,______。 ”
(2)曹操在《短歌行》中借用《诗经》中的诗句“______,______”,表达了自己对贤才的渴求。
(3)在《荀子·劝学》中“______,______”两句,表明了整天空想不如片刻学习收获大的道理。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杜甫《登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选取多种自然物象作为描写对象,运用动静结合的手法写景,渲染了悲凉气氛。
(2)《锦瑟》中以锦瑟起兴,引起对华年往事的追忆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白居易《琵琶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的是演奏正式开始之前的准备过程。
12、阅读下面文章,回答下面小题。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渡镜湖月。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谢公宿外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列缺霹雳,丘峦崩摧,洞天石扉,訇然中开。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忽魂悸以魄动,怳惊起而长嗟。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1】对下列加点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我欲因之梦吴越 因:依据
B.势拔五岳掩赤城 拔:超出
C.熊咆龙吟殷岩泉 殷:震动
D.栗深林兮惊层巅 惊:惊动
【2】下列诗句的节拍划分错误的一项是( )
A.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
B.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
C.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
D.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3】下列对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思想感情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表现了“人生无常”的感伤情绪。
B.表现了不与权贵同流合污的思想感情。
C.表现了与东鲁诸公分别时的离愁别恨。
D.既有“人生无常”的感伤,又有不与权贵同流合污的思想。
【4】下面是古人诗词中描写月色的句子,其中有一句与其他三句的感情基调不同,请指出( )
A.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B.寒塘渡鹤影,冷月葬花魂。
C.杨柳岸晓风残月。
D.唯见江心秋月白。
【5】下列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并非实指,只是极言其高;诗人并不直接说天姥山多高,即用比较和衬托的手法,把那高耸入云的样子写得淋漓尽致。
B.诗人完全摆脱了诗律的束缚,随着梦境的变化、情感的运行而遣词造句。这种句法、韵法适应了李白狂放的性格,奇绝的想象,忽高忽低的情感流程,达到了内容和艺术形式的高度统一。
C.诗中特意提到南朝诗人谢灵运,是因为谢灵运在政治失意后游山玩水,曾在剡溪住过,李白有意仿效之。
D.这是一首记梦诗,也是一首游仙诗。所写的梦游,也许并非完全是虚托的。虽然诗末有不卑不亢的气概,但作者逃避现实,消极颓废,不免给人一定的消沉之感。
【6】诗人把仙境和仙人盛会描写得如此金碧辉煌、异彩缤纷、盛大热烈,是为了什么?
13、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嵇绍,字延祖,魏中散大夫康之子也。十岁而孤,事母孝谨。以父得罪,靖居私门。山涛领选,启武帝曰:“《康诰》有言‘父子罪不相及。’嵇绍贤侔郤缺,宜加旌命,请为秘书郎。”帝谓涛曰:“如卿所言,乃堪为丞,何但郎也。”乃发诏征之,起家为秘书丞。绍入洛,累迁汝阴太守。尚书左仆射裴頠亦深器之,每曰:“使延祖为吏部尚书,可使天下无复遗才矣。”沛国戴晞少有才智,时人许以远致,绍以为必不成器。晞后为司州主簿,以无行被斥,州党称绍有知人之明。
元康初,为给事黄门侍郎。时侍中贾谧以外戚之宠,年少居位,潘岳、杜斌等皆附托焉。谧求交于绍,绍拒而不答。及谧诛,绍时在省,以不阿比凶族,封弋阳子,迁散骑常侍。太尉、广陵公陈准薨,太常奏谥,绍驳曰:“谥号所以垂之不朽,大行受大名,细行受细名。自顷礼宫协情,谥不依本。准谥为过。且谥曰缪。”事下太常。时虽不从,朝廷惮焉。
齐王冏既辅政,大兴第舍,骄奢滋甚,绍以书谏曰:“夏禹以卑室称美,唐虞以茅茨显德,宜省起造之烦,深思谦损之理。”冏虽谦顺以报之而卒不能用绍尝诣冏谘事遇冏宴会召董艾等共论时政。艾言于冏曰:“嵇侍中善千丝竹,公可令操之。”左右进琴,绍推不受。冏曰:“今日为欢,卿何吝此邪?”绍对曰:“公匡复社稷,当轨物作则,垂之于后。绍虽虚鄙,忝备常伯,腰绂冠冕,鸣玉殿省,岂可操执丝竹,以为伶人之事!若释公服从私宴,所不敢辞也。”冏大惭。艾等不自得而退。
寻而朝廷复有北征之役,征绍。绍以天子蒙尘,承诏驰诣行在所。值王师败绩于荡阴,百官及侍卫莫不溃散,唯绍俨然端冕,以身捍卫,交兵御辇,飞箭雨集,绍遂被害于帝侧,血溅御服,天子深哀叹之。及事定,左右欲浣衣,帝曰:“此嵇侍中血,勿去。”
(节选自《晋书•嵇绍传》)
【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累迁汝阴太守 累:多次、屡次
B.时虽不从,朝庭惮焉 惮:害怕、恐惧
C.齐王冏既辅政 既:既然
D.承诏驰诣行在所 诣:到,往
【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冏虽谦/顺以报之/而卒不能用/绍尝诣冏谘事/遇冏宴会召董艾等/共论时政
B.冏虽谦顺以报之/而卒不能用绍/尝诣冏谘事/遇冏宴会/召董艾等共论时政
C.冏虽谦/顺以报之/而卒不能用绍/尝诣冏谘事/遇冏宴会召董艾等/共论时政
D.冏虽谦顺以报之/而卒不能用/绍尝诣冏谘事/遇冏宴会/召董艾等共论时政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尚书左仆射裴頠器重嵇绍,认为他知人善用。嵇绍不认可被大家交口称赞将大有作为的戴晞,事实证明了嵇绍的知人之明。
B.嵇绍刚正不阿。侍中贾谧以外戚而受宠信,居于高位,众人趋附。贾谧想与嵇绍交往,嵇绍拒而不答。在贾谧死后,嵇绍因不亲附奸臣而升迁。
C.嵇绍忠诚报国。朝廷北征时大败于荡阴,百官及侍卫全都溃散,只有嵇绍奋命捍卫,最终被害于皇帝之侧。
D.嵇绍敢于直言劝谏。齐王主政时大兴土木,他当面直言劝谏;在齐王的宴会上,他再次直言劝谏,拒绝为齐王操琴取乐。
【4】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谥号所以垂之不朽,大行受大名,细行受细名。
(2)公匡复社稷,当轨物作则,垂之于后。
1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岁月轻轻划过指尖,许多往事便渐渐弥散在如沙漏般的光阴里。但在生命的长河中,总有某些东西,让我们刻骨铭心,难以忘记。因为这种记忆是美丽的,芬芳的,让人心情愉悦的,能够温暖人心的……
请以“开在记忆深处的花朵”为题,写一篇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立意自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