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小强因期中考试成绩不理想而有些低沉,你作为好朋友想送他一句话,下面最合适的一句是
A.只有在天空最暗的时候,才可以看到天上的星星。
B.旁观者的姓名永远爬不到比赛的计分板上。
C.山涧的泉水经过一路曲折,才唱出一支美妙的歌。
D.前面是堵墙,用微笑面对,就变成一座桥。
2、下列对小说人物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祝福》中的“我”是一个具有进步思想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形象。在结构上,“我”起着线索作用,是祥林嫂悲剧的见证人。
B. 《老王》中作者杨绛结尾写道:“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生活在和平富余年代的作者为自己在老王生前不曾真正了解他那颗金子般的心,没能尽自己最大力量帮助他改善处境,改变不幸而惭愧不安。
C. 《边城》中作者沈从文描写了一个近似于桃花源的湘西小城,给都市文明中迷茫的人性指一条明路。人间尚有纯洁自然的爱,人生需要皈依自然的本性。
D. 《荷塘月色》这篇散文通过对冷清的月夜下荷塘景色的描写,流露出作者想找到安宁但又不可得,幻想超脱现实而不得的复杂心情,这正是那个黑暗的时代在作者心灵上的折射。
3、下列关于传记人物及作品等文化知识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 杜甫在长安期间的诗歌大多是写政治腐败、统治者腐朽奢侈的生活和百姓的贫困,如《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里的“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在安史之乱中,他更多的是对政治时局、国家前途命运的关切和忧虑,如《春望》中的“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以及杰出的作品“《三吏》、《三别》”。
B. 萧红的传记《鲁迅:深刻与伟大的另一面是平和》以第三人称的叙述角度,不受时空限制,细腻刻画了一个与众不同的鲁迅形象,给读者带来了真实感和亲切感。一位在国人眼中的“嬉笑怒骂皆成文章”的文学战士,却以一个慈爱的父亲,一个体贴的丈夫,一个慈祥的身份出现,体现了他“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热忱与奉献。
C. 埃德加.斯诺的传记《毛泽东》,将毛泽东的叙述娓娓道来,而毛泽东特殊的经历和磨难,也在毛泽东的叙述中变得平静如水,撼人心魄却又真实可靠。同时,在叙述自己人生经历时,毛泽东按照如下两条线索进行:一是“反抗”性格的发展,一是自己不断读书,学习的人生经历。“反抗”性格引导他去阅读更多书籍,去见识更广阔的世面,并最终导致他思想的转变。
D. 法国作家罗曼.罗兰《贝多芬》采用评传的方式,抓住传主一生中最重要的事件,特别是他的几个创作阶段和代表作,加以突出的评述,清晰勾勒出贝多芬壮观的生命历程。故乡莱茵河畔美丽的自然风景、法国大革命的自由精神、耳聋失恋的挫折,对他的情感变化和音乐创作也有重要影响,以“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的勇气,捍卫了一个音乐家的尊严。
4、今夫水搏而跃之可使过颡激而行之可使在山是岂水之性哉其势则然也
给上面这段文字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今夫水/博而跃之/可使过颡激/而行之/可使在山/是岂水之性哉其势/则然也
B.今夫水/博而跃之/可使过颡/激而行之/可使在山/是岂水之性哉/其势则然也
C.今夫水/搏而跃之/可使过颡激/而行之/可使在山/是岂水之性哉/其势则然也
D.今夫水/搏而跃之/可使过颡/激而行之/可使在山/是岂水之性哉其势/则然也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故为之文以志 志:表达志向
B.木直中绳 中:合乎
C.纵一苇之所如 如:往
D.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传:解释六经的著作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习近平总书记已经给我们提示了发展中医药事业的总思路:中医药健康养生文化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创造”是在原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不同概念或事物的基础上主观能动地转化成前所未有的、客观能够认可的概念或事物;“创新”是在原有的思维模式或行为范式的基础上,推陈出新地发展成为超出原有思维模式或行为范式的新思路、新理论、新模式、新技术、新材料、新产品。因此,中医药创新应坚持以下原则:
一是“固本”原则。创新以传承为本,“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中医药学的创新不是毁古弃旧、标新立异,更不是空穴来风、无中生有,而是厚积薄发的必然产物。
二是“强基”原则。创新以需求为基,“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创新要做真正有益于学科发展、人民需求的创造与发明,脱离了实际需求的创新就是毫无应用价值的“屠龙术”。
三是“守恒”原则。创新,是“知行合一”的持久战。需要“思贵专一,不容浅尝者问津;学贵沉潜,不容浮躁者涉猎”的科研精神。创新要守得住初心、耐得住寂寞、经得住挫折。科学研究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恒心”,要几十年如一日地默默耕耘,要有百折不挠、不断创新的意志与精神。
四是“出新”原则。创新以创举为功,“取法于上,仅得为中;取法于中,故为其下”,要特别加强知识产权保护,高标准、严要求、细落实,才能真正实现创新。所以每一个致力于创新的中医人都应明志笃行,以创新高度为追求,开拓进取,填补空白,实现有品质、有价值、有成就的成功创新。
(摘编自孙光荣《创新:知行合一持久战》有删减)
材料二:
中医药作为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杰出代表,是我国最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国家影响力的学科门类,它为中华民族的繁衍生息做出过不朽的贡献,在现代医学较为发达的今天,仍然在为维护人类健康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近些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热”的催生下,中医药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它的申报工作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定义看,世代相传的中医药,作为社会实践的知识、技能,是我国文化独特的表现形式之一,无疑是宝贵的文化遗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于2006年成立了中医药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委员会、专家组和办公室,组织开展中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研究和申报工作。我国在2008年10月报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项目中,“中医”是我国上报35个项目里的首选项,而且这是决策层认定的“最重要、无须讨论与评审”的“名列榜首”的选项。可见,从国家层面上对中医药“申遗”是非常重视的。
(摘编自张宗明《中医药文化遗产的保护、继承与发展》)
【1】下列内容不符合中医药创新所坚持的原则的一项是( )
A.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
B.上善若水,处下不争;大道至简,淳朴自然。
C.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
D.取法于上,仅得为中;取法于中,故为其下。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由于中医药健康养生文化要“创造”与“创新”,所以都需要在原有思维的基础上,主观能动地推陈出新,并转化成前所未有的概念。
B.中医药创新应坚持四大原则,以需求为本,不断积累,以传承为基,顺应时代,以创举为功,要打“知行合一”的持久战。
C.国家对中医药的“申遗”是非常重视的,“中医”是我国在2008年10月报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35个“非遗代表作”项目中的首选项。
D.中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工作是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于2006年成立的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委员会负责组织开展。
【3】请结合第二则材料简要分析中医药是宝贵文化遗产的原因。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⑴《明湖居听书》写小玉说书时,“满园子的人都屏气凝神,不敢少动,忽听霍然一声,人弦俱寂”。白居易《琵琶行》中“_____,_______”也有类似描写,侧面表现琵琶女演奏之后的音乐效果。
⑵李白《蜀道难》中“_______,________”两句以黄鹤、猿猴形象渲染出山势的高峻。
⑶李煜《虞美人》中“_______,________”两句通过借代、对比手法表达物是人非之感。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古诗文中,有许多借助“风雨”抒发情感的句子,《劝学》中就用“______,______”来说明积累的重要性。
(2)《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写百姓安于现状、浑然忘记国仇家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3)《静女》中,描写男主人公在城隅焦急等待女主人公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4)月亮在古诗词具有丰富的意蕴,如:“______,______。”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曹操在《短歌行》中引用《诗经》里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将女子对情人的深情相思化成自己对贤才的无比渴望。
(2)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描写谢灵运住过的地方一片清幽寂静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辛弃疾回望中原仍记得“_____________”,而当年拓跋焘行宫外却是“_____________”的场景,强烈的反差传达出词人收复中原的忧虑。
(4)在《赤壁赋》中苏轼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以比喻和对比手法,形象生动地突出了生命的短暂和渺小。
(5)李煜在《虞美人》中,通过具体的物象,把抽象的愁绪具象化,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引发了不同时代人们的感叹。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孔雀东南飞》中“便利此月内,六合正相应”所写婚俗与《氓》中“_____,______”两句所写的做法相似。
(2)《离骚》中,面对人们的行为没有准则、钻营逢迎的污浊社会,诗人看不到希望而忧愁烦闷,爆发出痛苦而无奈的浩叹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短歌行》中,表现贤才久别重逢,欢饮畅谈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归园田居》中,用远景镜头描绘出村庄的平静、朦胧和安详特点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5)针对魏晋名士崇尚虚无的思想倾向,王羲之在《兰亭集序》中用了一句话来批评:“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苏轼《赤壁赋》中,“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形象地侧面烘托了箫声的作用和力量。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曹操在《短歌行》中借用《管子•形势解》中的典故,用比喻手法说明自己渴望多纳贤才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阿房宫赋》中言阿房宫占地之广,状其楼阁之高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3)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中用鸟和鱼来表达自己对田园和自由的向往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劝学》中强调空想不如学习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下列各题。
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①
寒山转苍翠②,秋水日潺湲③。
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④。
渡头余落日⑤,墟里上孤烟⑥。
复值接舆醉⑦,狂歌五柳前⑧。
(注释)①辋川:在今陕西省蓝田县南终南山下。裴迪:诗人,王维的好友。②苍翠:深绿色。③潺湲(chán yuán ):水流动的样子。④暮蝉:秋后的蝉,这里是指蝉的叫声。⑤渡头:渡口。⑥墟里:村落。孤烟:炊烟。⑦接舆:春秋时代楚国狂士。在这里以接舆比裴迪。⑧五柳:陶渊明。这里诗人自比。
【1】下列对诗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首联和颈联写景,描绘辋川附近山水田园的深秋暮色。
B. 首颈两联以寒山、秋水、落日、孤烟等富有季节和时间特征的景物,构成一幅和谐静谧的山水田园风景画。
C. 颔联和尾联写人,这两联对诗人和裴迪两个隐士形象的刻画是孤立进行的。
D. 倚仗柴门,临风听蝉,把诗人安逸的神态、超然物外的情致,写得栩栩如生。
【2】下列对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诗人运用化静为动的手法描绘山景。山是静止的,着一“转”字,便凭借颜色的渐变而写出它的动态。
B. 全诗物我一体,情景交融,抒写出了诗人的闲居之乐和对友人的真切情谊。
C. 诗人用白描手法表现黄昏第一缕炊烟袅袅升到半空的景象,着一“上”字,不仅写出炊烟悠然上升的动态,而且显示已经升到相当的高度。
D. 诗人把沉醉狂歌的裴迪与楚狂接舆相比,生动地刻画了裴迪的狂士形象,也表明了诗人对其放荡行为的不满。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文信侯①欲攻赵以广河间,使刚成君蔡泽事燕三年,而燕太子质于秦。文信侯因请张唐相燕,欲与燕共伐赵,以广河间之地。张唐辞曰:“燕者必径于赵,赵人得唐者,受百里之地。”文信侯去而不快。少庶子甘罗曰:“君侯何不快甚也?”文信侯曰:“吾令刚成君蔡泽事燕三年,而燕太子已入质矣。今吾请张卿相燕,而不肯行。”甘罗曰:“臣行之。”文信君叱去曰:“我自行之而不肯,汝安能行之也?”甘罗曰:“夫项橐生七岁而为孔子师,今臣生十二岁于兹矣!君其试臣,奚以遽言叱也?”甘罗见张唐曰:“卿之功,孰与武安君②?”唐曰:“武安君战胜攻取,不知其数;攻城堕邑,不知其数。臣之功不如武安君也。”甘罗曰:“卿明知功之不如武安君欤?”曰:“知之。”“应侯③之用秦也,孰与文信侯专?”曰:“应侯不如文信侯专。”曰:“卿明知为不如文信侯专欤?”曰:“知之。”甘罗曰应侯欲伐赵武安君难之去咸阳七里绞而杀之今文信侯自请卿相燕而卿不肯行臣不知卿所死之处矣唐曰:“请因孺子而行!”令库具车,厩具马,府具币,行有日矣。甘罗谓文信侯曰:“借臣车五乘,请为张唐先报赵。”见赵王,赵王郊迎。谓赵王曰:“闻燕太子丹之入秦与?”曰:“闻之。”“闻张唐之相燕与?”曰:“闻之。”“燕太子入秦者,燕不欺秦也。张唐相燕者,秦不欺燕也。秦、燕不相欺,则伐赵,危矣。燕、秦所以不相欺者,无异故,欲攻赵而广河间也。今王赍臣五城以广河间,请归燕太子,与强赵攻弱燕。”赵王立割五城以广河间,归燕太子。赵攻燕,得上谷三十六县,与秦什一。
(选自《战国策·秦策五》,有删改)
【注】①文信侯:吕不韦。②武安君:白起。③应侯:范雎,曾任秦国相国。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燕者必径于赵 径:经过
B.攻城堕邑,不知其数 堕:摧毁
C.令库具车,厩具马 具:具有
D.今王赍臣五城以广河间 赍:送给
【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甘罗曰/应侯欲伐赵/武安君难之去咸阳/七里绞而杀之/今文信侯自请卿/相燕而卿不肯行/臣不知卿所死之处矣/
B.甘罗曰/应侯欲伐赵/武安君难之去咸阳/七里绞而杀之/今文信侯自请卿相燕/而卿不肯行/臣不知卿所死之处矣/
C.甘罗曰/应侯欲伐赵/武安君难之/去咸阳七里/绞而杀之/今文信侯自请卿/相燕而卿不肯行/臣不知卿所死之处矣/
D.甘罗曰/应侯欲伐赵/武安君难之/去咸阳七里/绞而杀之/今文信侯自请卿相燕/而卿不肯行/臣不知卿所死之处矣/
【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太子,古代君王继任者的称谓,一般实行嫡长子继承制。
B.君侯,古代称列侯为君侯,秦汉时,多以列侯为丞相,后敬称尊贵者。
C.乘,古代战车一车四马为一乘,千乘常代指天子。
D.郊迎,指到郊外迎接宾朋或使者,以示隆重、尊敬之意。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信侯不相信甘罗能让张唐去燕国做相国,甘罗不亢不卑,用项橐七岁时就可做孔子老师的事例,表明自己能有所作为。
B.甘罗劝说张唐,引导张唐将历史教训与现实情况进行比较,使张唐警醒过来。为了前途命运。张唐立即同意出任燕相。
C.甘罗通过分析形势发展,迫使赵王就范,让赵王割五城给秦国,又唆使赵国去攻打燕国,主要是为了弥补赵国的损失。
D.本文语言简明,通过甘罗与文信侯、张唐、赵王的对话,塑造了甘罗年少聪慧、能言善辩、胆识过人的少年英雄形象。
【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文信君叱去曰:“我自行之而不肯,汝安能行之也?”
(2)燕、秦所以不相欺者,无异故,欲攻赵而广河间也。
1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网络上出现了越来越多的流行语。“颜值”“创客”“主要看气质”等网络用语流传开来。若能“颜值爆表”“有创新理念、能自主创业”“气质上佳”兼而有之,当然是人间极品,但芸芸众生往往不可兼得。
如果三者之中必须要舍弃其中两个的话,你会怎样取舍?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体现你的思考、权衡与选择。
要求选好角度,明确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写成议论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