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选项中,没有写到“月”的一句诗是( )
A.想见清虚殿,冰轮渐渐生。
B.金蟾著未出,玉树悲稍破。
C.东指羲和能走马,海尘新生石山下。
D.望舒可客不可孤,麴生可亲不可疏。
2、下列句子的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洛阳人有相仇者
A. 国之孺子之游者
B. 今已服矣,又何求焉
C. 此罪甚于解杀之
D. 孝文时诛死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从词类活用的角度看,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侣鱼虾而友糜鹿
A.舞幽壑之潜蚊 B.吾从而师之
C.则群聚而笑之 D.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4、对下列诗句艺术手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用了比和兴的手法,意指女子的憔悴和被弃。
B. “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用了赋的手法,桑葚是甜,但多吃易醉,爱情是美好的,但太痴情易上当。
C.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将子无怒,秋以为期”:用了赋的手法,叙男子求婚、女子许婚。
D. “淇则有岸,隰则有泮”:兴中有比,言下之意为水有岸,泽有边,“我”的痛苦为何没尽头。
5、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 树:种植
B. 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憾:遗憾,不满意
C. 申之以孝悌之义 申:告诉
D. 斯天下之民至焉 斯:那么
6、阅读下面的剧本,完成下面小题。
曾思懿 (提出正事)媳妇听说袁先生不几天就要走了,不知道愫妹妹的婚事爹觉得——
曾皓 (摇头,轻蔑地)这个人,我看——(江泰早猜中他的心思,异常不满地由鼻孔“哼”了一声,曾皓回头望他一眼,气愤地立刻对那正要走开的愫芳)好,愫芳,你先别走。乘你在这儿,我们大家谈谈。
愫芳 我要给姨父煎药去。
江泰 (善意地嘲讽)咳,我的愫小姐,这药您还没有煎够?(迭连快说)坐下,坐下,坐下,坐下。
愫芳又勉强坐下。
曾皓 愫芳,你觉得怎么样?
愫芳 (低声不语)
曾皓 愫芳,你自己觉得怎么样?不要想到我,你应该替你自己想,我这个当姨父的,恐怕也照拂不了你几天了,不过照我看,袁先生这个人哪——
曾思懿 (连忙)是呀,愫妹妹,你要多想想,不要屡次辜负姨父的好意。以后真是耽误了自己——
曾皓 (也抢着说)思懿,你让她自己想想。这是她一辈子的事情,答应不答应都在她自己,(假笑)我们最好只做个参谋。愫芳,你自己说,你以为如何?
江泰 (忍不住)这有什么问题?袁先生并不是个可怕的怪物!他是研究人类学的学者,第一人好,第二有学问,第三有进款,这,这自然是——
曾皓 (带着那种“稍安毋躁”的神色)不,不,你让她自己考虑。(转对愫芳焦急地)愫芳,你要知道,我就有你这么一个姨侄女,我一直把你当我的亲女儿一样看,不肯嫁的女儿,我不是也一样养么?——
曾思懿 (抢说)就是啊!我的愫妹妹,嫁不了的女儿也不是——
曾文清 (再也忍不下去,只好拔起脚就向书斋走——)
曾思懿 (斜睨着文清)咦,走什么?走什么?
文清不顾由书斋小门下。
曾皓 文清怎么?
曾思懿 (冷笑)大概他也是想给爹煎药呢!(回头对愫芳又万分亲热地)愫妹妹,你放心,大家提这件事也是为着你想。你就在曾家住一辈子谁也不能说半句闲话。(阴毒地)嫁不出去的女儿不也是一样得养么?何况愫妹妹你父母不在,家里原底就没有一个亲人——
曾皓 (当然听出她话里的根苗,不等她说完——)好了,好了,大奶奶,请你不要说这么一大堆好心话吧。(曾思懿的脸突然罩上一层霜,曾皓转对愫芳)那么愫芳,你自已有个决定不?
曾思懿 (着急,对愫芳)你说呀!
曾文彩 (听了半天,一直都在点头,突然也和蔼地)说吧,愫妹妹,我看——
江泰 (猝然,对自己的妻)你少说话!
曾文彩嘿然,愫芳默默立起,低头向通大客厅的门走。
曾皓 愫芳,你说话呀,小姐。你也说说你的意思呀。
愫芳 (摇头)我,我没有意思。
愫芳由通大客厅的门下。
曾皓 唉,这种事怎么能没有意见呢?
江泰 (耐不下)你们要我说话不?
曾皓 怎么?
江泰 要我说,我就说。不要我说,我就走。
曾皓 好,你说呀,你当然说说你的意见。
江泰 (痛痛快快)那我就请你们不要再跟愫芳为难,愫芳心里怎么回事,难道你们看不出来?为什么要你一句我一句欺负一个孤苦伶仃的老小姐?为什么——
曾思懿 欺负?
曾文彩 江泰。
江泰 (盛怒)我就是说你们欺负她,她这些年侍候你们老的少的,活的,死的,老太爷,老太太,少奶奶,小少爷,一直都是她一个人管。她现在已经过了三十,为什么还拉着她,不放她,这是干什么?
曾皓 你——
曾文彩 江泰!
江泰 难道还要她陪着一同进棺材,把她烧成灰供祖宗,拿出点良心来!我说一个人要有点良心。我走了,这儿有封信,(把信硬塞在曾皓的膝上)你们拿去看吧。
曾文彩 江泰!
江泰气呼呼地走向通大客厅的门。
[曹禺《北京人》(节选)]
【注】《北京人》的故事发生在三十年代初的北平。古老的曾家此时住着三代人,第一代人是已经死去夫人的垂死之人曾皓;第二代人是曾皓的儿子曾文清,儿媳曾思懿,姨侄女愫芳,女儿曾文彩,女婿江泰;第三代人是17岁的孙子曾霆和他18岁的妻子曾瑞贞,还有住在曾家的房客人类学教授袁任敢,他的女儿袁圆。八月节晚上曾家人请客,所有人在家里吃饭,曾思懿谈到愫芳的出嫁问题,主张愫芳嫁给袁任敢,曾皓和曾文清则予以反对,此时讨债人又来到门口讨债,袁任敢和“北京人”用武力赶走了讨债人。
【1】下列对节选部分有关内容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愫芳父母双亡,长期寄居在姨父曾皓家,仍未出嫁,看人的脸色过日子,忍受着精神上的折磨。
B.当别人征询她对自己婚事的意见时,愫芳不是“低头不语”,就是“我没有意思”,这暗示了愫芳希望能留在姨父家,并不急于出嫁。
C.曾文清“忍不下去”,拔起脚向书斋走,这时曾思懿冷笑一声:“大概他也是想给爹煎药呢!”从中可看出,愫芳与曾文清之间有某种微妙关系。
D.文中对愫芳着墨不多,但愫芳逆来顺受又固执倔强的性格特征十分鲜明。
【2】下列对文中画线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摇头,轻蔑地”说明曾皓轻视袁先生,觉得他配不上愫芳,是为愫芳的幸福着想。
B.江泰连用四个“坐下”,这四个重复的祈使句的语气作用是表示强调、缓和、安抚。
C.“好了,好了”没有了之前的客气,已流露出曾皓的不耐烦,表现了对曾思懿的反感。
D.称呼由“愫芳”变为“小姐”,暗含了曾皓在降低自己的身份地位请求愫芳给出回应的含意。
【3】揣摩下列语句的潜台词,看看表现了人物怎样的思想感情。
(1)不要想到我,你应该替你自己想,我这个当姨父的,恐怕也照拂不了你几天了,不过照我看,袁先生这个人哪——
(2)我的愫妹妹,嫁不了的女儿也不是——
【4】文中江泰后来说的话表明了他怎样的情感态度?从中可以看出江泰怎样的性格特点?
7、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白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就绘出了天姥山高峻而有气势的特点。
(2)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______________”一句。写的是周瑜的儒将装束:“___________”一句,表明了周瑜的赫赫战功。
(3)荀子在《劝学》中指出,蟹虽然有“六跪”和“二螯”,但“______________”,这是因为它“______________”。
8、理解性默写。
(1)《沁园春·长沙》中描写仰望与俯瞰之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师说》中对于为子择师自己却耻于学习的这种现象,韩愈最后的评价是:_________,________。
(3)《虞美人》中用对比手法,反衬出人生无常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鹊桥仙》中表明感情天长地久,不在一朝一夕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荀子·劝学》以借助车马可以远达千里为例,论证了君子“善假于物”的道理,同篇中与之相似的例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白居易《琵琶行》中既交待秋天的背景又蕴含离别之意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短歌行》中,借《诗经·郑风》写姑娘思念情人来表达渴慕贤才之意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短歌行》)
(2)《赤壁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通过侧面描写表现洞箫声的悲凉和哀怨。(《赤壁赋》)
(3)看万山红遍,____________;漫江碧透,____________。(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11、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漫江碧透,________。《沁园春·长沙》
(2)氓之蚩蚩,_________。《卫风·氓》
(3)____________, 池鱼思故渊。《归园田居》
(4)固知__________,齐彭殇为妄作。《兰亭集序》
(5)白露横江,_________,纵一苇之所如,___________。《赤壁赋》
1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别舍弟宗一
柳宗元
零落残魂倍黯然,双垂别泪越江边。
一身去国六千里,万死投荒十二年。
桂岭瘴来云似墨,洞庭春尽水如天。
欲知此后相思梦,长在荆门郢树烟。
(注)此诗作于柳宗元被贬永州期间。从弟宗一即将离开永州去江陵(今湖北江陵县)。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以“残魂”且“零落”,“黯然”又加“倍”,其深意在于突出诗人的苦涩心境。
B.第二联以数字渲染了自己的不堪处境,有愤慨,有悲吟,字字有血泪,句句蕴悲戚。
C.最后一联以相思梦表达重归朝廷的希望与向往,虚实结合,情深意浓,十分真切感人。
D.这首诗既叙“别离”之意,又抒“迁谪”之情,两种情意上下贯通,自然融合。
【2】简要赏析颈联的表达效果。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杜之伟,字子大,吴郡钱塘人也。家世儒学,以《三礼》专门。父规,梁奉朝请,与光禄大夫济阳江革友善。之伟幼精敏,有逸才。七岁,受《尚书》,稍习《诗》、《礼》,略通其学。十五,遍观文史及仪礼故事,时辈称其早成。仆射徐勉尝见其文,重其有笔力。中大通元年,梁武帝幸同泰寺舍身,敕勉撰定仪注,勉以台阁先无此礼,召之伟草具其仪。乃启补东宫学士,与学士刘陟等钞撰群书,各为题目。所撰《富教》、《政道》二篇,皆之伟为序。及湘阴侯萧昂为江州刺史,以之伟掌记室。昂卒,庐陵王续代之,又手教招引,之伟固辞不应命。乃送昂丧柩还京。大同七年梁皇太子释奠于国学时乐府无孔子登歌词尚书参议令之伟制其文伶人传习以为故事之伟以强识俊才颇有名当世吏部尚书张缵深知之,以为廊庙器也。侯景反,之伟逃窜山泽。及高祖为丞相,素闻其名,召补记室参军。迁中书侍郎,领大著作。高祖受禅,除鸿胪卿,馀并如故。之伟启求解著作,曰:“臣以绍泰元年,忝中书侍郎,掌国史,于今四载。臣本庸贱,谬蒙盼识,思报恩奖,不敢废官。皇历惟新,驱驭轩、昊,记言记事,未易其人,著作之材,更宜选众。御史中丞沈炯、尚书左丞徐陵、梁前兼大著作虞荔、梁前黄门侍郎孔奂,或清文赡笔,或强识稽古,迁、董之任,允属群才,臣无容遽变市朝,再妨贤路。尧朝皆让,诚不可追,陈力就列,庶几知免。”优敕不许。寻转大匠卿,迁太中大夫,仍敕撰梁史。永定三年卒,时年五十二。高祖甚悼惜之,诏赠通直散骑常侍,赙钱五万,布五十匹,棺一具,克日举哀。之伟为文,不尚浮华,而温雅博赡。所制多遗失,存者十七卷。
(节选自《陈书·列传第二十八》,有删节)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大同七年/梁皇太子释奠于国学时/乐府无孔子登歌词/尚书参议令之伟制其文/伶人传习/以为故事/之伟以强识俊才/颇有名当世
B.大同七年/梁皇太子释奠于国学/时乐府无孔子登歌词/尚书参议令之伟制其文/伶人传习/以为故事/之伟以强识俊才/颇有名当世
C.大同七年/梁皇太子释奠于国学/时乐府无孔子登歌词/尚书参议令之伟制其文/伶人传/习以为故事/之伟以强识俊才/颇有名当世
D.大同七年/梁皇太子释奠于国学时/乐府无孔子登歌词/尚书参议令之伟制其文/伶人传/习以为故事/之伟以强识俊才/颇有名当世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即《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共311篇,全部都有具体的诗句。
B.舍身,佛教徒为宣扬佛法,或为布施寺院,自作苦行,谓之“舍身”,六朝时此风最盛行。
C.序,文体名,通常放在正文前,说明书籍著述或出版旨意、编次体例等内容的文章。
D.廊庙器,廊庙指殿下屋和太庙,后指代朝廷。廊庙器指的是可以肩负朝廷重任的人。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况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杜之伟博闻强识,文笔很好。他十五岁通览文史典籍及仪礼掌故,徐勉阅读他的文章时,曾大加赞美,梁武帝舍身同泰寺,命杜之伟草拟仪礼。
B.杜之伟重情重义,忠心耿耿。他被江州刺史萧昂任用为掌记室,萧昂死后,庐陵王萧续想重用他,他却坚决推辞不应命,护送萧昂灵柩回京都。
C.杜之伟为人谦虚,推荐贤能。他启奏请求解去著作一职,列举多位优秀人才以示自己能力有限,无颜再留官场,以免妨碍选用贤士之路。
D.杜之伟担任要职,身后殊荣。他担任过中书侍郎、大匠卿、太中大夫,又敕令撰梁史。去世后,诏令追赠通直散骑常侍,赐给钱、布、棺以办丧事。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迁中书侍郎,领大著作。高祖受禅,除鸿胪卿,馀并如故。
(2)臣本庸贱,谬蒙盼识,思报恩奖,不敢废官。
1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诗人顾城说“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为什么要寻找?因为我们缺少。我们寻找面包,寻找一种人,寻找一种环境,寻找一种生活,甚至一种境界……可以说人的一生都在寻找,我们在寻找中成长。
那么你又在寻找什么呢?请以此写一篇记叙文或议论文。
要求:①立意自定;②题目自拟;③符合文体要求;④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⑤不少于800字;⑥不得套作,不得抄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