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原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高二语文

一、选择题(共5题,共 25分)

1、下列选项中加点字字音、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忖(dù) 之(xī) 舞(yú)   然(kuì)   造蘖   坼裂   孤身只影   引吭高歌

B.觳(shù)   便嬖(biàn)   (chǐ)   序(yánɡ)   子(xiē)   色(jiǎo)   寒喧

C.厨(páo)   (qìn)   然(shù)   (xì)   候(zhēng)   缜密   寡孤独(guǎn)

D.章(fǔ)   小(biǎn)   音(zhòng)   尔(kēng)   委曲求全   (qiān)   曾皙

2、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

①近来,一些不法分子漠不关心孩子的生命,残忍地制造了一系列校园血案。

②关于金字塔和狮身人面像的种种天真的、想入非非的传说,说明古埃及人有着丰富的想象力。

③无论是从医护人员的群体荣誉出发,还是从社会的公共利益出发,全面深化改革都刻不容缓。这次改革能不能让医生得到社会应有的尊重呢?我们刮目相看

④最近几年,由于市场竞争加剧,小家电生产企业加速整合,目前只剩下两家分庭抗礼,抢占全省的家电市场。

⑤在中国南海问题上,世界上许多国家都站在正义的立场,为中国发声,他们的危言危行,受到中国人民一致好评。

⑥老王和老李曾非常要好,20多年前,两人产生了矛盾,一直互不理睬。退休后,一件偶然的事,消除了他们多年的隔阂,两人和好如初,倾盖如故,大家也为之高兴。

A. ②③④   B. ①③⑤   C. ②④⑥   D. ①③⑥

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①在贾府捉襟见肘的衰落局面下,凤姐以病体恃强支撑,终于在后 40 回中因心劳力拙而死去。

②德兰修女不是个能翻云覆雨的伟人,她所做的,是每一个有手有脚的平凡人都有能力做到的事。

③近日,现代格斗教练徐晓冬向整个武林挑战,有人说他作秀,有人说他发狂,有人说他是“打假英雄”,真是沸反盈天

④布莱斯·帕斯卡在《感想录》中写道:“假如我拥有一切,我就无所用心。好大喜功则为宇宙汪洋所吞没,开动脑筋则领悟世界。”

⑤我们就像自鸣得意地在池中游动的鲤鱼,我们的一生就在我们自己的“池子”里度过,以为宇宙只包含那些看得见摸得着的事物。

⑥到 2050 年,我国空巢老人将达到 7900 万,他们往往只能住在自己的空房子里度过那些百无聊赖的光阴。

A. ①②④   B. ①④⑤   C. ②③⑥   D. ②⑤⑥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刚学做菜的王艳老是忘记放盐和其他调料,吃起来让我们觉得味同嚼蜡

B.晚自习课上,老师又教了我们一种思路,重蹈覆辙地将这道题做了一遍。

C.回到魂牵梦萦的故乡,老人家感觉神清气爽。

D.周末,同学们一起出游,共享大自然的天伦之乐

5、下列各句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受涵管老化、水体冲刷等因素影响,山西省洪洞县曲亭水库灌溉输水洞洞顶垮塌,导致坝体出现管涌,水库水位一夜间一落千丈

B.莫言一生苦心孤诣,为世人奉献出一部部宏伟巨著,从《红高粱》到《檀香刑》,再到《蛙》《生死疲劳》,每一部都力透纸背。

C.一部伟大的文学作品,定能经得起时间和历史的考验,即使海枯石烂,也会从尘封的记忆中被人们重新拾起。

D.走进教室,许多外国留学生正在那里咿呀学语,努力地纠正自己的汉语发音,虽然他们的语调有些滑稽,但是表情却是认真而专注的。

二、现代文阅读(共1题,共 5分)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文化,对于一个国家、地区、家庭,都是其传承下来的根本灵魂。无论是个人腹有诗书气自华,还是城市人文历史名震天下,文化都是其发展前进的重要资本。在笔者看来,文化,已跃升为衡量城市发展与城市文明程度众多因素中,极为重要的软实力。近5年,我国文化产业一直保持20%左右高速增长,远高于同期GDP增速,北上广等省市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已超过5%,成为新常态下经济稳定增长和结构优化升级的重要动力。将文化+充分地融入到城市的建设与发展中,让独特地方文化濡染城市,发展才会愈加鲜明。

目前,全国多省市都打出文化+旗号,譬如南京、山东、陕西、杭州……政府已清晰认识到文化作为生产力的重要性,成绩有目共睹。以河南开封市为例,这座区域面积不大的城市,作为在全国率先提出文化+理念并将之系统化、实践化的城市,融合了八朝古都的历史积淀,留下了众多文物古迹和人文景观。这便是开封的文化根本——把文化产业做成产业文化,不断提升文化产业及实体经济的创新力和生产力,形成更广泛的以文化为基础条件和创新要素的经济社会发展新常态,推动经济社会转型升级。开封市委书记吉炳伟在《人民日报》上发表署名文章时曾经提到:文化是基础,融合是关键,转型是目的。一句话道出了发展文化+的根本。

(摘编自杨建国《如何让文化+变为生产力?可从古城开封说起》)

材料二:

长期以来,人们在从事文化交流或文明对话时,总是强调立足于特定文化的本位立场,在突出自己文化鲜明特征的前提下,来与他类文化或文明进行比较。这样做的结果常常是展示不同文化之间的特殊性、独立性,而有意无意地淡化了不同文化之间的内在普遍性、共通性。

应该说,是求异还是求同,是互相指摘,还是彼此欣赏,这对文明对话顺利畅达与否关系至为重大,对文化的包容也实具关键的意义。所谓立场决定态度,品格彰显高度。换言之,如果人们不能克服求异的价值取向,那么就必然无法体现百虑而一致,殊途而同归的文化宗旨,就会难以真正实现文明平等、文化宽容、人类和谐、世界和平的理想追求。

观乎人文,化成天下,文化的价值与功能,在于互为观照、互为包容、互为渗透、互为升华。中华文化之所以生生不息,亘古常新,就在于它的核心精神具有普适性。象天人合一和而不同泛爱仁慈刚柔相济民为邦本孝悌忠信等等,皆呈现鲜明的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本质属性,它超越了时空,超越了族群与阶级,是我们今天进行东西方文化接轨与融合的重要资源。它与西方文化中自由、平等、民主、法治的价值观殊途而同归。这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之所以同样包含自由、民主、法治等内涵的缘由。

所以,我们开展文化交流、文明对话,首要的任务是要改造我们的文化观,基本立场当由注重求异转化为求同,改弦更张,拨乱反正。否则,必然是缘木求鱼、南辕北辙。

(摘编自黄朴民《重估不同文化的价值之维》)

材料三:

文化是精神的载体,精神是民族的灵魂。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没有中华文化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每一个中华传统节日,也都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文化和思想精华。有着2500多年历史的端午节,由驱毒辟邪的节令习俗就衍生出各地丰富多彩的祭祀、游艺、保健等民间活动。传承端午文化,越来越多的人能够感受到传统节日文化魅力,进而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筑梦路上更有动力。

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比如龙舟赛,就能够调动群众的节日热情,激发集体荣誉感,彰显齐心协力、奋勇争先、拼搏向上的昂扬精神。这也足以说明,在传承端午民俗、保护传统文化时,若能多一些具体内容的填充,多一些文化元素的创想,传统节日的丰富文化内涵将深深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和精神世界,成为滋养民族生命力、凝聚力和自尊自信的甘泉。

(摘编自李盈《如何让粽子的文化味愈久弥香》)

【1】下列对材料中有关“文化”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衡量一座城市的发展与文明程度需考虑的诸多因素中,文化是极为重要的“软实力”。

B.作为精神的载体,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观照、包容、渗透乃至升华,正是其价值与功能所在。

C.近5年,我国文化产业一直保持20%以上的高速增长,尤其是北上广等省市,其文化产业增加值在GDP的占比已超过5%。

D.中华传统文化中的核心精神超越了时空、族群与阶级的界限,与西方文化的价值判定殊途同归,体现了文化的普遍性和共通性特点。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文化交流或文明对话时,总是强调立足于特定文化的本位立场,已经严重影响文明平等、文化宽容、人类和谐、世界和平的理想追求的实现。

B.将文化观从“求异”转向“求同”,是使文明对话顺利进行的前提,否则就违背“百虑而一致,殊途而同归”的文化宗旨。

C.所谓文化自信,需要许多具体内容的填充,只要能够调动群众的热情,激发集体荣誉感,就可以形成全民族的自尊自信。

D.没有中华文化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因此我们要致力于本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毕竟中华文化凭其普适性特点优于外来文化。

【3】根据以上材料,针对城市发展中如何做好文化传承提出几点建议。

三、名句名篇默写(共5题,共 25分)

7、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只选4小题)

(1)________________,檐牙高啄;各抱地势,________________。(杜牧《阿房宫赋》)

(2)遥想公瑾当年,________________,雄姿英发。________________,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3)元嘉草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4)且矫诏纷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敢复有株治。(张溥《五人墓碑记》)

(5)________________,震之以威怒,________________,貌恭而不心服。(魏徵《谏太宗十思疏》)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齐桓晋文之事》中,孟子理想的王道境界是“_______________”。

(2)《鸿门宴》中表达大丈夫应不拘小节意思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关汉卿在《窦娥冤》中借窦娥之口直指现实善恶错位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与应有的天理形成鲜明对比。

9、按照提示在横线上填写相关古诗文名句。

古往今来,人们因水而思,临水而歌,借水言志,以水传情,留下了大量引人深思的生命感悟。

(1)杜甫登高远望,只见万木萧疏大江奔流,发出慨叹:____________________。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2)亡国之君李后主面对“春花秋月”却发出千古悲叹:____________________

(3)苏轼面对滔滔江水,遥想赤壁当年,不由得无限遐思:大江东去,____________________

(4)《短歌行》中仿用《管子·形势解》中的话以高山大海比喻自己广纳天下贤才的志向和胸襟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______”两句收束对赤壁雄奇景物的描写,又引起后面对历史的缅怀。

(2)白居易在《琵琶行》中,描写琵琶旋律变化不断,借助比喻,形象呈现先“滑”后“涩”两种意境的两句是“______”。

(3)《论语·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因为子路“___”而“哂之”,而对于曾皙之志,孔子则感叹道“___”。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①满载一船星辉,_____________________。(徐志摩《再别康桥》)

②毛泽东《沁园春·长沙》中面对大千世界,诗人发出慨叹,表现自己的雄心壮志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记念刘和珍君》中描写真正的革命者不管现实多么残酷,斗争多么艰苦,都决不回避,都要勇敢地面对它、正视它的句子是:“真的猛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荆轲刺秦王》中荆轲临行前高唱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⑤《出师表》中,诸葛亮希望后主不要随便看轻自己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

四、诗歌鉴赏(共1题,共 5分)

12、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归园田居(其一) 陶渊明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呜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虛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1下列对诗歌内容的概括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歌的开头八句,概括叙述了自己弃官归园田居的缘由。

B.诗歌的中间八句,具体描述了草屋炊烟等田园生活内容。

C.诗歌的最后四句,赞美和总结田园生活,否定官场生活。

D.全诗是在寻找心灵归宿,田园生活是逃避官场无奈选择。

2简析诗中比喻手法的运用。

五、文言文阅读(共1题,共 5分)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黄琬字子琰。少失父。早而辩慧。祖父琼,初为魏郡太守,建和元年正月日食,京师不见而琼以状闻。太后诏问所食多少,琼思其对而未知所况。琬年七岁,在傍,曰:“何不言日食之余,如月之初?”琼大惊即以其言应诏而深奇爱之后琼为司徒琬以公孙拜童子郎辞病不就知名京师。时司空盛允有疾,琼遣琬候问,会江夏上蛮贼事副府,允发书视毕,微戏碗曰:“江夏大邦,而蛮多士少。”琬奉手对曰:“蛮夷猾夏,责在司空。”因拂衣辞去,允甚奇之。稍迁五官中郎将。时陈蕃为光禄勋,深相敬待,数与议事。旧制,光禄举三署郎,以高功久次才德尤异者为茂才四行。时权富子弟多以人事得举,而贫约守志者以穷退见遗。于是琬、蕃同心,显用志士,平原刘醇,河东朱山,蜀郡殷参等并以才行蒙举。蕃、琬遂为权富郎所见中伤,事下御史中丞王畅、侍御史刁韪。韪,畅素重蕃,琬,不举其事,而左右复陷以朋党,畅坐左转议郎而免蕃官,琬,韪俱禁锢。琬被废弃几二十年。至光和末,太尉杨赐上书荐琬有拨乱之才,由是征拜议郎。中平初,出为右扶风。又为豫州牧。及董卓秉政,以琬名臣,征为司徒,更封阳泉乡侯。卓议迁都长安,琬与司徒杨彪同谏不从。时人惧卓暴怒,琬必及害,固谏之。琬对日:“昔白公作乱于楚,屈庐冒刃而前;崔杼弑君于齐,晏婴不惧其盟。吾虽不德,诚慕古人之节。”琬竟坐免。卓犹敬其名德旧族,不敢害。后与杨彪同拜光禄大夫,及徙西都,转司隶校尉,与司徒王允同谋诛卓。及卓将李催、郭汜攻破长安,遂收琬下狱死,时年五十二。

(选自《后汉书·黄琬列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琼大惊/即以其言应/诏而深奇爱之/后琼为司徒/琬以公孙拜/童子郎辞病不就/知名京师

B.琼大惊/即以其言应诏/而深奇爱之/后琼为司徒/琬以公孙拜童子郎/辞病不就/知名京师

C.琼大惊/即以其言应诏/而深奇爱之/后琼为司徒/琬以公孙拜/童子郎辞病不就/知名京师

D.琼大惊/即以其言应/诏而深奇爱之/后琼为司徒/琬以公孙拜童子郎/辞病不就/知名京师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蛮夷,旧时泛指四方的少数民族,包括南蛮、北狄、西戎和东夷。

B.茂才即秀才,东汉时,避光武帝刘秀的讳,将“秀才”改为“茂才”。

C.左转,升官,升职的含义。古代表示升任官职的词语有“擢”“拔”等。

D.中平,年号,旧时用来纪年的名号,常与干支纪年法并用。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黄琬少年聪慧。建和元年,太后下诏询问日食状况,他的祖父黄琼正考虑怎样回答,正在一旁才七岁的黄琬马上说,就说日食所剩,如新月一般。

B.黄琬任人唯贤。当时权势富豪之家多以人事请托而人选,而清贫简约守志之人总是因穷困而被拒之门外,黄琬和陈蕃公开大张旗鼓地选用有志之人。

C.黄琬遭人陷害。黄琬因选拔人才遭到中伤,平时就看重黄琬的官员没有向上汇报此事,而左右近臣又捏造黄琬朋党之罪,黄琬因此被禁锢。

D.黄琬不惧权势。董卓当权时主张迁都长安,黄琬坚决反对,当时许多人认为黄琬肯定要遇祸,结果因黄琬出身于有社会名望的家族,董卓竟没有加罪于他。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允发书视毕,微戏琬曰:“江夏大邦,而蛮多士少。”

(2)时陈蕃为光禄勋,深相敬待,数与议事。

六、作文(共1题,共 5分)

14、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1830年,法国作家雨果同出版商签订合约,半年内交出一部作品。为了确保能把全部精力放在写作上,雨果把除了身上所穿毛衣以外的其他衣物全部锁在柜子里,把钥匙丢进了小湖。就这样,由于根本拿不到外出要穿的衣服,他彻底断了外出会友和游玩的念头,一头钻进写作里,除了吃饭与睡觉,从不离开书桌,结果作品提前两周脱稿。这部仅用了5个月时间完成的作品,就是后来闻名于世的文学巨著《巴黎圣母院》。

请以“不留退路,才有出路”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要求:立意自定,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