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从废旧手机的某些部件中可以回收银和铜,其操作流程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步骤Ⅰ、Ⅱ、Ⅲ中均涉及过滤操作
B.步骤Ⅰ、Ⅱ、Ⅲ中所涉及到的化学反应均属于置换反应
C.溶液甲是硝酸铜溶液
D.若金属M是锌时,溶液乙的质量小于溶液甲
2、下列图像分别与选项中的操作相对应,其中合理的是
|
|
|
|
A.向一定质量AgNO3和Cu(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Zn粉 | B.等质量的镁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充分反应 | C.向一定质量的二氧化锰中加入过氧化氢溶液 | D.向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稀盐酸中加入足量的镁和铝 |
A.A
B.B
C.C
D.D
3、下列物质属于单质的是
A.水
B.钢
C.金刚石
D.空气
4、对比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关于HCl和H2SO4的比较中错误的是
A.只要把试剂瓶的瓶塞打开,放在空气中观测,就可以鉴别浓盐酸和浓硫酸
B.浓盐酸、浓硫酸敞口放置一段时间后,它们的溶质质量分数均会变小,都应该密闭保存
C.盐酸、硫酸溶液中都含有氢离子
D.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用块状石灰石和稀盐酸或稀硫酸
5、下列除去少量杂质(括号内为杂质)的方法合理的是( )
选项 | 混合物 | 试剂或方法 |
A | CuO(C) | 隔绝空气加强热 |
B | CO(CO2 ) | 将混合气通过灼热的氧化铜 |
C | CO2 (CO) | 点燃混合气体 |
D | N2 (O2 ) | 通过灼热的铜丝网 |
A.A
B.B
C.C
D.D
6、物质是多样性的,依据物质的组成可以对物质进行分类。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A.空气
B.红磷
C.海水
D.石灰石
7、推理是学习化学的一种常用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分子能构成物质,所以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
B.离子是带电的微观粒子,所以带电的微观粒子都是离子
C.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是单质,所以单质只含有一种元素
D.同种元素的原子质子数相同,所以质子数相同的微观粒子属于同种元素
8、空气成分中能支持燃烧且能供给呼吸的气体是
A.氮气
B.二氧化碳
C.稀有气体
D.氧气
9、人造金刚石在很多领域都有很多的用途,人们最早是用石墨在高温高压下制造金刚石,该过程属于
A.物理变化
B.化学变化
C.化合反应
D.分解反应
10、下列描述与化学符号表示一致的是
A.3O——3个氧元素
B.氯酸钾中氯元素的化合价——
C.氧化铁——FeO
D.钠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11、实验室制取气体选择收集方法时,不需要考虑的因素是
A.气体的颜色
B.气体的溶解性
C.气体的密度
D.气体能否与水反应
12、镁广泛用于化学工业、航空航天领域和医疗领域等。下图是镁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及其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镁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
B.镁的相对原子质量是24.31g
C.镁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2个电子
D.镁原子的质子数、中子数和电子数均为12
13、下列有关物质的用途和性质关系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干冰用于人工降雨是利用其物理性质升华吸热
B.一氧化碳用于冶金是利用其还原性
C.洗涤剂是利用乳化作用除去油污,汽油能除去油污,汽油具有乳化作用
D.用于灭火是由于其不可燃也不助燃且密度大于空气
14、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生活中可以通过煮沸降低水的硬度
B.元素的化学性质与其原子的最外层电子的数目有关
C.中国科学院院士张青莲教授为相对原子质量的测定作出了卓越贡献
D.催化剂能加快化学反应的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性质在反应前后不变
15、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①煤是化石燃料,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②饱和溶液升高温度一定可以变成不饱和溶液
③铜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可用做导线
④饱和溶液可能是稀溶液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②③
D.③④
16、下列安全措施不正确的是
A.在加油站内不吸烟、不打电话
B.冬天用煤火取暖时注意室内通风
C.用燃着的木条检查天然气是否泄漏
D.燃放烟花爆竹时,远离人群和可燃物
17、食物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后变馊了,导致这一现象的直接原因是空气中含有
A.氧分子
B.氧元素
C.氧原子
D.氧离子
18、学习化学,首先要有正确的观念,下列观念正确的是
A.纯天然物质一定是好的,化学制品一定是有害的
B.物质有利有弊,可以通过化学进行改造和合理利用,趋利避害
C.氧气有利于动植物呼吸,所以空气中氧气越多越好
D.二氧化碳过多,会产生温室效应,所以空气中不需要二氧化碳
19、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放入A、B、C、D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密闭容器内仍然是A、B、C、D四种物质,测得有关数据如下表:关于此反应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物质 | A | B | C | D |
反应前质量/g | 18 | 1 | 2 | 32 |
反应后质量/g | X | 26 | 2 | 12 |
A.X值为13
B.C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C.B一定是化合物
D.该反应中D、B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一定为4:5
20、下列实验操作或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硫在空气中燃烧产生蓝紫色火焰
B.用剩的药品一定要放回原瓶
C.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四氧化三铁
D.点燃甲烷前,要先验纯
21、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基本反应类型归纳均正确的是
A. 氧化反应
B.CaCO3=CaO+CO2 分解反应
C. 置换反应
D. 化合反应
22、化学兴趣小组用下图实验研究CO2的性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2和3处纸花都会变红,且2处先变红
B.1和3处纸花都会变红,且3处先变红
C.燃着的木条会熄灭,说明CO2不燃烧且不支持燃烧
D.该实验的证明CO2和水发生反应
23、物质是由微粒构成的。下列事实的微观解释正确的是
选项 | 事实 | 解释 |
A | 湿衣服在阳光下晒干 | 水分子分解了 |
B | CO与CO 2性质不同 | 两种分子的构成不同 |
C | 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差异大 | 两种原子的结构不同 |
D | 6000L的氧气加压后装入40L的钢瓶中 | 氧分子体积变小 |
A.A
B.B
C.C
D.D
24、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铁丝弯折
B.铁块熔化
C.铁锁生锈
D.铜锌熔合制黄铜
25、化学就在我们身边,下列生活场景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钢铁生锈
B.燃放鞭炮
C.冰块熔化
D.糯米酿酒
26、用如图装置进行实验。通入O2前,白磷均不燃烧;通入O2后,甲中白磷不燃烧,乙中白磷燃烧。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已知:白磷的着火点为40℃;红磷的着火点为240℃。
A.该实验能验证可燃物燃烧需要与O2接触
B.该实验能验证可燃物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
C.白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放出热量
D.若将乙中的白磷换成红磷,能验证可燃物燃烧需要与O2接触
27、写出下列物质的名称或化学符号:
(1)用化学符号表示:3个锌原子_____,氧化铜_____,硝酸亚铁_____。
(2)写出2SO42﹣的意义是:_____;其中2﹣的意义是_____。
28、根据下列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回答问题:
(1)图中表示阴离子的是_______(填字母),写出该粒子的符号_______。
(2)图中C表示的微粒是______(写粒子的名称),该粒子在反应易______(填“得到”或“失去”)电子。
(3)图中A表示的微粒的化学性质与______(填字母)表示的微粒的化学性质相似。
29、用化学符号表示
(1)氢离子 ___________ 。
(2)空气中含量最多的物质___________。
30、下面是某同学配制100g质量分数为15%的氯化钠溶液的主要过程。
配制上述溶液的主要步骤有:计算、称量、量取、溶解。
(1)计算:氯化钠固体的质量是______g。
(2)本实验是定量实验,选择仪器不恰当或操作不规范都会导致实验结果有错误。实验时选择量筒规格应为______(填“50mL”或“100mL”)。在量取水时俯视量筒读数(其它操作均正确),所得溶液的质量分数______15%(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实验过程中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_。
(3)若用20%的NaCl溶液100g稀释成质量分数为10%的NaCl溶液,需加水______mL。
31、新华社5月5日电:采用无毒无污染的液氧、液氢和煤油作为推进剂的“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在海南文昌首飞成功,正式拉开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第三步”任务的序幕。
(1)火箭外壳的主要材料为铝合金。铝合金属于__材料(填“非金属”或“金属”);
(2)氢气作为新能源的优点是_______(写一点即可)。
(3)、
、
分别表示氢元素的三种原子,可简写成
、
、
。制造燃料电池常用
,制造氢弹要用
、
,请根据下图回答:
①、
、
三种原子中,______数目不等(填“质子”或“中子”或“电子”);
②与
反应生成的重水可表示为
,则
与
反应生成的物质可表示为_______;请在图2的虚方框中,把
与
恰好完全反应的反应物微观粒子补画齐全________。
32、写出符合下列要求的物质(或主要成分)化学式。
(1)空气中含量最高的物质_________。
(2)人体胃液中含有的酸_________。
(3)配制波尔多液的盐_____________。
(4)葡萄糖的主要成分_________。
33、写出下列元素的名称或符号元素名称
元素名称 | ____ | 镁 | ____ | 钠 | 铝 | 锌 | ____ | 钙 |
元素符号 | H | ____ | Cl | ____ | ____ | ____ | O | ____ |
34、按要求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
(1)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所形成的氧化物___________;
(2)空气中含量为78%的气体是___________。
35、请回答下列有关化学用语的问题。
(1)写出下列式子的含义。3N_______;5CO_______;2H+_______。
(2)用数字和符号表示:氧化镁中镁显+2价_______;碳酸钠_______。
(3)在CO2中,数字“2”的含义是_______。
36、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试回答下列问题
(1)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且影响较大的是________。
(2)欲将t1℃时乙的不饱和溶液转化为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可采取的一种方法是________。
(3)将等质量的甲、乙两物质的饱和溶液从t2℃降温至t1℃时,析出晶体较多的是________。
(4)t2℃时,将40克甲物质放入50克水中,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的质量是______克。
(5)氧气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规律与图中的______相似。
37、某化学兴趣小组设计了下图所示的探究实验,成功证明了“CO2在高温下与炭(C)反应生成CO”。据图完成下列各题。(提示:炭(C)和水蒸气高温下反应可生成CO和H2)
(1)写出小写字母所示仪器的名称b_____、c_____。
(2)装置C中能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
(3)装置D的作用是_____。
(4)该兴趣小组的实验装置不完善,应该在A-B装置之间增加一个装置,该装置的作用是_____。
38、如图是某化学兴趣小组配制50g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NaCl溶液的实验操作示意图:
(1)指出图②中的一处错误操作:_____。
(2)配制时应选择 _____(选填“10”、“50”或“100”)mL的量筒量取所需要的水。
(3)用上述图示的序号表示配制溶液的正确操作顺序:_____。
39、化学与人类社会生活密不可分,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为什么我国古代字画年久不褪色?
(2)铝的化学性质活泼,为什么铝制品却具有很好的抗腐蚀性能?
40、小亮同学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他先在燃烧匙中放入足量的红磷,塞紧橡皮塞,然后用凸透镜聚光照射集气瓶中的红磷。
(1)由于凸透镜的聚光作用,红磷燃烧;写出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________________。
(2)待完全反应冷却到室温后,打开弹簧夹观察到___________,说明______________。
(3)实验中不能用木炭代替红磷,原因是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