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时,向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加入60 g ZnSO4进行实验(忽略水的蒸发)。依据下图所示的实验和ZnSO4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20℃时,充分搅拌后烧杯中溶液的质量为160g
B.升温到40℃时,烧杯中的溶液为饱和溶液
C.从60℃升温到80℃时,烧杯内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减小
D.100℃时,烧杯内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37.5%
2、下列四组实验中,不能体现酸的通性的是( )
A.
B.
C.
D.
3、水是生命之源,下列各种水属于纯净物的是
A.雨水
B.自来水
C.蒸馏水
D.海水
4、下列对比实验的设计不能到达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 A | B | C | D |
实验设计 | ||||
实验目的 | 探究空气与呼出气体 中 CO2的含量 | 探究温度对分子运动快慢的影响 | 探究 CO2能与水发生反应 | 探究氧气是燃烧的条件之一 |
A.A
B.B
C.C
D.D
5、低碳生活从我做起,下列有关“碳”的说法错误的是
A.固态二氧化碳俗称“干冰”
B.碳单质在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
C.低碳生活,“碳”指的是二氧化碳
D.二氧化碳能使干燥的石蕊小花变红
6、H7N9型禽流感是一种新型禽流感,2013年3月在上海和安徽两地率先发现病毒,目前尚未有疫苗推出。我们应做好预防,加强体育锻炼,注意补充营养,多摄入一些富含维生素C等增强免疫力的食物。下列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是
A.牛肉、鸡蛋
B.白菜、苹果
C.米饭、面包
D.豆浆、油条
7、中国航天员做了一个乙酸钠的“冰球”实验,下图是乙酸钠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乙酸钠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B.乙酸钠属于易溶性物质
C.20℃时,乙酸钠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46.5%
D.饱和乙酸钠溶液降温结晶可形成“冰球”
8、下列物质的化学式书写不正确的是
A.氮气N2
B.氢氧化钠NaOH
C.氧化镁MgO2
D.硫酸铜CuSO4
9、元素R的氧化物的化学式为,若R的化合价不变,则下列化学式错误的是
A.
B.
C.
D.
10、将5.6g某金属片放入足量稀盐酸中,充分反应后生成0.2g氢气,则该金属可能为
A.镁铝合金
B.镁锌合金
C.铝铁合金
D.铜锌合金
11、千金藤素(C37H38N2O6)是中药材千金藤的一种成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千金藤素中含有氮气分子
B.千金藤素由 4 种元素组成
C.千金藤素中氢元素质量分数最大
D.千金藤素中氮、氧元素质量比为 l∶3
12、能源与生活息息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厨房燃气泄漏,立即开启排气扇通风换气
B.炒菜时油锅着火,应立即用水浇灭
C.燃气灶火焰出现黄色,可增大灶具进风口
D.“钻木取火”的原理是通过摩擦生热降低木材的着火点
13、下列物质的用途是主要由化学性质决定的是
A.活性炭作冰箱除味剂
B.石墨制作铅笔芯
C.稀有气体填充霓虹灯
D.二氧化碳用于灭火
14、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下列做法不利于生态保护的是
A.减少使用一次性筷子
B.提倡在公园里摆摊烧烤
C.不随意丢弃废旧电池
D.严禁往湖中倾倒生活污水
15、规范的实验操作是实验成功的基本保证,下列实验操作错误的是
A.读
B.闻
C.拿
D.滴
16、硒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具有防癌抗癌的作用。结合下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硒元素属于金属元素
B.硒原子的中子数是34
C.硒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78.96 g
D.硒元素位于周期表中的第四周期
17、工业上用NO生产HNO3过程中的物质转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转化过程中,只有氮元素的化合价发生变化
B.反应①中,参加反应的NO与O2的分子数目之比为1:2
C.反应②中,生成的HNO3和NO的质量之比为21:5
D.理论上,每生产63kgHNO3需消耗48kgO2
18、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下列化学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加热液体
B.倾倒液体
C.滴加液体
D.量取液体
19、推理归纳是化学学习过程中常用的方法。下列推理合理的是
A.单质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则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单质
B.、
的最外层电子数均为8,则所有离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均为8
C.化学变化通常伴随发光、放热、颜色变化等现象,则有这些现象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
D.离子都带电荷,则带电的粒子一定是离子
20、在化合物R(OH)x中,元素R与OH的质量比为9:17,该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为78,则x的数值为
A.1
B.2
C.3
D.4
21、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铁丝燃烧时发出耀眼白光
B.红磷燃烧时产生大量白雾
C.氢气燃烧时发出黄色火焰
D.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
22、下列事实的微观解释不正确的是
A.八月桂花香—分子在不断运动
B.酒精挥发—分子体积变大
C.冰融化为水体积减小—分子间间隔减小
D.水和过氧化氢的化学性质不同—构成物质的分子不同
23、下列四个图像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实验过程的是
A.等质量的两份固体加热制取氧气
B.分别向等质量的铝和铁中加入溶质质量分数相等的稀盐酸至过量
C.向氢氧化钾和氢氧化钡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硫酸
D.向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滴滴加pH=3的稀硫酸
24、正确的操作是实验成功的保证。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点燃酒精灯
B.检查装置气密性
C.给液体加热
D.滴加少量液体
25、下图是一组用于研究可燃物燃烧条件的对比实验,对有关实验现象和结论的判断正确的是
A.图甲中白磷a燃烧,产生白色烟雾
B.通过对比图甲中白磷a和红磷的现象,可证明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
C.图乙中如果通入空气,白磷c也能燃烧
D.烧杯中热水只有提高温度的作用
26、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过滤
B.读液体体积
C.二氧化碳的验满
D.倾倒液体
27、新型材料纳米铁粉具有广泛的用途,它比普通铁粉更易与氧气反应,其制备的主要流程如下图所示。
(1) 纳米级铁粉遇氧气无需加热就能燃烧,生成物的化学式为________。
(2) 高温反应器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反应前需向反应器中通入氮气,目的是__________。
28、根据下图中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1)P点表示在t1℃时两物质的溶解度关系为b________c (填“>”“<”或“=”)。
(2)t2℃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关系为________________。
(3)t2℃时,将40 g b物质加入到50 g水中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的质量为________g。
(4)当b中含有少量的a,若要提纯b,可采用_____________结晶的方法。
29、目前年产量最高的金属是______________;其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为______________;某同学将其分别投入到硝酸银和硝酸铜溶液中,为证明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需要补做的实验是______________。
30、现有①煤②铁水③高锰酸钾④冰水混合物⑤液态空气⑥双氧水等6种物质,其中属于混合物的有_______(填序号,下同),属于纯净物的有________。
31、太阳能属于新能源,光伏发电的关键元件是太阳能电池(主要材料为晶体硅)和铅酸蓄电池。如图是太阳能电池路灯。
(1)下列不属于合成材料的是 (填序号)。
A.塑料灯罩
B.合金边框
C.铁质灯杆
(2)光伏发电原理是将__________能转化为__________能。
(3)铅酸蓄电池的反应原理为:(充电时反应向右进行,即:左边是反应物,右边是生成物;放电时反应向左进行,即:右边是反应物,左边是生成物)放电过程中酸液的pH____(填“增大”或“减小”)。
(4)高温下SiCl4和H2发生置换反应生成单质Si,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
32、某兴趣小组做如下实验,探究粒子的运动,请回答实验中的有关问题。(已知:浓氨水极易挥发,产生具有难闻的刺激性气味的氨气,氨气密度小于空气)
(1)如图1所示,注射器内吸入一段空气,右手堵住注射器的注射孔,左手向内推活塞,发现注射器内气体被压缩了,说明______。
(2)如图2所示,烧杯C中装入浓氨水,A、B中盛放滴有无色酚酞溶液的蒸馏水,一段时间后烧杯A内液体变红,说明分子______,烧杯B的作用是______。
(3)图3实验中用胶头滴管吸取少许浓氨水,将其滴入T形三通管的细弯管处,然后用橡皮帽封闭管口。过一会儿观察到______(填“ba”或“bc”)段纱布条先变成红色。
(4)图3实验与图2实验对比,改进后的优点是______。
33、(1)下列试剂,应该用药匙取用的是_______,应该用镊子取用的是_______,应该用滴管取用的是_______.
①大理石块 ②食盐 ③氧化铜粉 ④蓝色的硫酸铜溶液
(2)以下做法正确的是(____)
①在实验室中可以根据自己的想法随意混合药品
②实验室中发生烧伤、烫伤、酸碱灼伤等意外,能自己处理的可以自己处理,不必报告老师
③不能向燃烧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
④实验完毕后,洗刷试管时,试管中所有的液体都可以倒入下水道
⑤滴管不能倒持,也不能放在实验桌上,向试管中滴加液体时不能伸进试管
⑥实验过程中出现与其他大多数同学不同的实验现象,实验记录时,要少数服从多数,遵照其他大多数同学的实验现象填写实验报告。
(3)酒精灯内的酒精应控制在灯壶容积的_______之间。应用_______点燃酒精灯,熄灭时的操作是______。
34、如图是教材实验的改进装置。实验步骤如下:
①向B、C、E三支试管中分别加入5mL的蒸馏水,各滴入2滴无色酚酞溶液,振荡,观察溶液颜色。
②在A、D试管中分别加入2mL浓氨水,立即用带橡皮塞的导管按实验图连接好,并将D试管放置在盛有热水的烧杯中,观察几分钟。
回答下列问题:
(1)E试管中放有酚溶液的目的是______。
(2)在实验步骤②中,对比观察B、C两支试管,可以看到的实验现象有哪些?______。
(3)关于分子性质,通过此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
35、默写金属活动顺序表(用符号从左到右规范书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6、金属材料在生产、生活、化学实验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1)“化”说中国古代炼“金”术。
①《本草纲目拾遗》中记载:“舶上铁丝…日久起销(锈)…所刮下之销末,名铁线粉”。铁有良好的______性,能拉成铁丝、铁丝“日久起销”的原因是铁与空气中的______同时接触。
②《抱朴子内篇》记载:“曾青涂铁,铁赤色如铜”。“曾青”即硫酸铜溶液,“涂铁”后的反应原理为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2)某同学在探究金属与盐溶液反应的实验时,向铝粉和锌粉的混合物中加入一定质量的Mg(NO3)2和AgNO3混合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滤液。则反应后滤液的质量与反应前混合溶液的质量相比______(选填“增大”或“减小”);若滤渣中含有三种金属,则此时滤液中的溶质是______(填化学式)。
(3)高温条件下,向48g氧化铁固体中不断通入CO,相关量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填字母)
A.M点对应的固体物质只有1种
B.N点对应的固体为银白色
C.a=33.6
D.0~t2min内,固体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不变
37、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进行探究。
(1)如图1所示装置和药品进行实验,可观察到的现象是:生成大量白烟,打开止水夹后看到 ___________。
(2)小兰同学用图1所示的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前止水夹应 ___________(填“关闭”或“打开”),实验后发现测得的氧气体积分数小于1/5,请你帮她分析造成这种结果的可能原因(填两点)①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小明同学做此实验时,发现流向广口瓶的水多于1/5,则可能的原因是 ___________(选填序号)。
①红磷燃烧时,弹簧夹未夹紧②装置漏气③红磷的量太多④点燃红磷没有迅速伸入集气瓶
小组内同学认为该实验装置还是有一定的缺陷。请谈谈该实验发置存在的问题是 ___________(答一点)。
(3)随后小组内同学将该实验进行改进为图2(已知试管容积为45mL)。实验的操作步骤如下:①点燃酒精灯。②撤去酒精灯,待试管冷却后松开弹簧夹。③将少量红磷平装入试管中。将20mL的注射器活塞置于10mL刻度处,并按图2中所示的连接方式固定好,再将弹簧夹紧橡皮管。④读取注射器活塞的数据。你认为正确的实验操作顺序是 ___________(填序号)。注射器活塞将从10mL刻度处馒慢前移到约为 ___________mL刻度处才停止。
(4)写出该反应的文字(或符号)表达式是 ___________。
38、利用下图装置进行实验。
(1)检查装置气密性:B瓶灌半瓶水,打开K1和K2,向下推注射器,看到___________,证明装置气密性良好。
(2)证明CO2与NaOH发生化学反应: A中充满CO2,B中放入足量的稀盐酸。用注射器向A中注入20mL NaOH溶液(足量), 充分反应后打开K1和K2,此时的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
(3)证明可燃物燃烧条件:A瓶放入一定量的MnO2,B中放入半瓶80℃热水,管口处放一块白磷(白磷着火点为40℃),注射器中是足量的过氧化氢溶液,能证明白磷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的操作及现象为_____。
39、金属铝较活泼,为什么通常铝制品却很耐腐蚀?
40、某化学小组的同学在进行稀盐酸与氢氧化钙溶液的中和反应实验时,发现忘了滴加酚酞溶液,无法判断反应进行的程度,同学们决定对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成分进行探究。
(1)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若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蒸发,得到的固体中只含有一种物质,能否得出“稀盐酸与氢氧化钙溶液恰好完全反应”的结论,为什么?
(3)若向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滴加碳酸钠溶液,观察到先产生气泡,后产生沉淀,则反应后所得溶液中含有什么溶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