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实验方案不能达到相应目的的是
实验方案 | ||||
目的 | A.证明呼出气体比吸入空气的CO2含量多 | B.推动注射器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 C.比较火焰各层温度 | D.证明蜡烛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 |
A.A
B.B
C.C
D.D
2、下列生活中常见的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
A.液氧
B.乙醇
C.干冰
D.洁净的空气
3、下列各种能源中,属于可再生能源的是
A.煤
B.氢能
C.天然气
D.石油
4、具备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是学习化学和进行探究活动的基础和保证。以下实验操作不正确的是
A.滴加液体
B.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C.取用固体粉末
D.熄灭酒精灯
5、化学用语是学好化学的工具。下列有关化学用语的说法正确的是
A.H2O和H2O2中O的化合价相同
B.KMnO4和K2MnO4中有相同的原子团
C.Fe2+和Fe3+都属于铁元素,核外电子数不同
D.Cu2(OH)2CO3和Ca(OH)2中都有氢氧根,因此都属于碱
6、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量取水的体积
B.稀释浓硫酸
C.检查装置气密性
D.用滴管取液体
7、下列变化过程、一定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冰雪融化
B.海水晒盐
C.钢铁锈蚀
D.汽油挥发
8、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下列做法中符合这一理念的是
A.乱扔生活垃圾
B.植树造林
C.工业废水任意排放
D.露天焚烧秸秆
9、钛铁矿的主要成分是 FeTiO3(钛酸亚铁),其中钛(Ti)的化合价为
A.+2
B.+3
C.+4
D.+5
10、琳琳妈妈做的蚝油生菜清甜爽口,汤汁好吃。生菜可为我们提供的营养素是
A.蛋白质
B.糖类
C.维生素
D.油脂
11、如图关于工业上“分离液态空气法”制氧气,说法中错误的是
A.此方法制氧气的原料来源广泛
B.该分离过程是物理变化
C.说明液氧比液氮沸点高
D.该液体物质是纯净的氧气
12、下列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冰雪融化
B.花香四溢
C.风吹叶落
D.燃煤取暖
13、医用口罩生产过程中常用环氧乙烷()灭菌。有关环氧乙烷的说法错误的是
A.属于化合物
B.其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C.每个分子中含有7个原子
D.其中碳元素、氢元素的质量比为6:1
14、雪花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而成的。从微观角度分析,该过程中发生改变的是
A.分子间隔
B.分子大小
C.分子种类
D.分子性质
15、近日,教育部印发了《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劳动课将正式成为中小学的一门独立课程。下列劳动实践中包含化学变化的是
A.整理衣物
B.生火做饭
C.打扫房间
D.择菜洗菜
16、下列古代生产工艺或技术应用中主要体现物理变化的是
A.粮食酿酒
B.活字印刷
C.彩陶烧制
D.钻木取火
17、“结构决定性质”是化学的核心观念。下列有关钠原子结构与性质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钠原子核内有11个质子
B.一个钠原子变成钠离子失去1个电子
C.钠离子的结构示意图为
D.钠元素呈+1价与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有关
18、下列实验基本操作正确的是
A.
B.
C.
D.
19、化学元素与我们的身体健康密切相关。下列有关化学元素对人体的作用,说法正确的是
A.缺碘会得甲状腺疾病
B.缺少铁元素会使儿童发育停滞,智力低下
C.老年人缺锌会引起骨质疏松
D.缺氟可能引起癌症
20、分类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各组物质按照单质、氧化物、混合物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石墨、氨气、石灰石
B.金刚石、干冰、生理盐水
C.液氮、氯酸钾、蔗糖水
D.水银、双氧水、冰水混合物
21、以下是“铜绿性质实验”的操作抓拍,规范的是
A.取用铜绿
B.塞紧瓶塞
C.加热铜绿
D.处理废渣
22、总结规律,是学习中常用的方法,下列说法合理的是
A.盐的溶液中一定含有金属阳离子
B.酸溶液中都含有H+,所以硫酸和盐酸的性质完全相同
C.氧循环、碳循环、水循环具有重要的意义,三者都属于化学变化
D.铵态氮肥不能和碱性物质混合使用,否则会降低肥效
23、含硫元素物质之间发生转化关系示意图为:
其中氮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的过程是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24、同学们设计了如下四个实验,下列对实验的分析中,正确的是
A.装置①能达到很好的净水效果
B.装置②证明石蜡中含有氢元素
C.装置③说明石墨具有导电性
D.装置④证明二氧化碳可与水反应
25、杭州亚运会开幕式,利用零碳甲醇点燃亚运主火炬。零碳甲醇是符合“碳中和”属性的绿色能源,是用焦炉气中的氢气与从工业尾气中捕集的二氧化碳合成而得,实现了二氧化碳资源化利用,废碳再生。下图是该反应的微观示意图,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参加反应甲乙质量之比等于生成丙丁质量之比
B.丙的化学式为CH3OH
C.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数目不变
D.参加反应的乙和丙的分子数之比为3:1
26、关于化学反应“2H2S+3O22SO2+2H2O"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H2S具有可燃性
B.反应前后原子种类、个数不变
C.硫元素的化合价由-2价升高到+2价
D.参加反应的硫化氢与氧气的分子个数比为2:3
27、如图是某厂生产的加钙食盐包装标签上的部分内容,请仔细阅读后回答以下问题:
(1)KIO3的相对分子质量是______;KIO3中碘元素的质量分数为______。
(2)商标上的钙含量是指______(选填“单质钙”“碳酸钙”或“钙元素”)。
28、(1) 连接玻璃管和胶皮管时,先把玻璃管口_________,然后稍稍用力即可把玻璃管插入胶皮管中。
(2)量筒量液时,必须放平,视线要与量筒内______________保持水平。
(3)用湿润的pH试纸测氢氧化钠溶液pH,会导致pH 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 “不变”)
29、能源、环境与人类的生活和社会发展密切相关。
(1)化石燃料是当前人类的主要燃料,包括煤、____________和天然气。
(2)大气中CO2含量增加会导致“温室效应”加剧,所以提倡“低碳生活”。下列关于“低碳生活”的做法不正确的是 (_______)
A 禁止使用化石燃料 B 提倡使用节能灯
C 随手关灯 D 选择步行、骑自行车、乘坐公交车等方式出行
(3)随着全球能源使用量的不断增长,人类正在开发新能源,请写出一种新能源 __________ 。
(4)直接用煤作家用燃料既污染空气又浪费能源,为了减少污染、提高煤的利用率,可将煤转化为可燃性气体,此过程可认为是碳与水在高温条件下的反应,其微观示意图如下: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该反应中表现出还原性的物质是 ______(填化学式)。
(5)为减少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可以将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输送到冰冷的深海中贮藏。 但有科学家担心这样做会增加海水的酸度,导致海洋生物死亡,二氧化碳使海水酸度增加的原因是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30、蛋糕等食品包装中的除氧剂是一种黑色粉末状的固体,失效后带有红褐色。某化学课外兴趣小组为了探究其主要成分,将一包未变质的除氧剂分成两份:一份加入稀盐酸中,发现有气泡产生;另一份加入到氯化铜溶液中,一段时间后溶液颜色变浅绿色,固体逐渐变红。请回答:
(1)该除氧剂的主要成分是_____;
(2)两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分别为_____、_____反应基本类型均为_____反应。
(3)为了验证上述推断是否正确,可以用到一种物理方法,即_____;
(4)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有_____
A 凡是能与氧气反应的固体物质均可作为食品的除氧剂
B 该除氧剂不可用于牛奶果汁等饮料的保鲜
C 米饭蛋糕等食品的腐败变质属于缓慢氧化
D 一些食品包装袋中放置小包生石灰,主要目的也是用来吸收食品袋中的氧气。
31、化学实验能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双减”背景下,同学们更加喜爱实验探究。
实验一:
(1)去除粗盐中的泥沙。过滤器的制作过程如图1所示,正确操作的顺序为______(填序号)。蒸发过程中,提供热源的玻璃仪器名称为______。
实验二:
(2)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白磷化学式为P4,着火点为40℃)。向图2装置中通入O2后,______(填“甲”或“乙”)烧杯中的白磷燃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比较乙烧杯中通入O2前、后的现象,得出燃烧需要的条件是______。
实验三:实验室用下图所示装置制取CO2气体,并进行相关实验研究。
已知:①氯化钙溶液接近中性;②CO2与NaHCO3溶液不反应。
(3)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
(4)连接装置A、B,向锥形瓶内逐滴滴入稀盐酸,观察到乙处燃着的火柴先熄灭。锥形瓶内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由实验现象可推知CO2具有的性质:不可燃,不支持燃烧,______。
(5)若在装置A与CO2收集装置之间增加装置C,其目的是______。
(6)实验废液处理:待装置A中锥形瓶内无气泡产生时,静置,过滤除去底部多余的碳酸钙粉末,测得滤液pH约为3。废液处理时,需将pH调节至6~9。
①写出滤液所含溶质的化学式:______。
②向上述滤液中缓慢加入______(填字母),搅拌,调节溶液pH至6~9,倒入指定容器。
a.碳酸钙粉末 b.澄清石灰水 c.氢氧化钠溶液
3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根据下图回答问题:
(1)实验一:探究水的组成。a处收集到的气体是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
(2)实验二:探究铁生锈的条件。该实验可以验证出铁生锈与_____________有关。
(3)实验三:是蒸发食盐水的实验。当观察到蒸发皿中出现_____________时,停止加热。
33、尿素[CO(NH2)2]是一种常用的化肥,工业上生产尿素的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
(1)尿素由_____种元素组成,相对分子质量为_____.
(2)生产尿素的反应中,A与 B的质量比为_____.
34、已知碲元素符号为Te,它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如图所示,请结合所学知识,填写下列空白。
(1)X的值为___________。
(2)碲原子的质子数是___________。
(3)碲离子的符号是___________。
(4)碲元素的化学性质与 (填序号)的化学性质最相似?
A.
B.
C.
D.
35、用化学用语填空:
(1)实验室中常用的燃料_____。
(2)常作食品干燥剂的氧化物_____。
(3)硝酸铵中的阳离子_____。
36、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有关金属的问题。
(1)根据金属活动顺序表判断:Mg和Ag中能与稀硫酸发生反应的是 _____;
(2)将铜片和黄铜片相互刻画,_____的表面会留下划痕;
(3)工业炼铁反应原理为:3CO+Fe2O32Fe+3CO2,_____发生氧化反应;
(4)家用“锡纸”中的金属是锡还是铝,将打磨后的“锡纸”与 混合即可完成鉴别(填序号)。
A.稀盐酸
B.ZnCl2溶液
C.AgNO3溶液
D.SnCl2溶液
37、根据下图,回答问题:
(1)该同学利用此装置制氧气,所用的药品是什么?__________。
(2)指出标有序号的仪器名称:
a_________;b_________;c_________;d_________;e_________;f_________。
(3)除上述收集法,还可采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写出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收集气体时,有气泡则立即开始收集,会导致什么后果?欲收集纯净的氧气,应该什么时候开始收集?
(6)实验结束时,应先撤去导管,再熄灭酒精灯,为什么?
38、小红在实验室配制氯化钠溶液。下图是她配制溶液时的实验操作示意图。
(1)用上述图示的序号表示配制溶液的操作顺序:______。
(2)操作①中仪器的名称是______;操作②中用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_。
(3)配制50g16%的氯化钠溶液,需要氯化钠的质量是______,需要量取的水的体积是______。
(4)图中的错误操作是______(填序号),该错误导致的结果是______。
(5)用上述已配好的溶液来配制100g质量分数为8%的氯化钠溶液,所需氯化钠溶液的质量是______g。
39、请用所学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铝的活动性比铁强,但是铝在空气中却表现出良好的抗腐蚀性,原因是什么?
(2)亚硝酸钠是一种工业用盐,它有毒、有咸味,外形与食盐相似。人若误食会引起中毒,危害人体健康,甚至致人死亡。亚硝酸钠的水溶液呈碱性,食盐水溶液呈中性。鉴别亚硝酸钠溶液与食盐水溶液的方法有哪些?(请写出两种方法)
40、下图是a、b、c三种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请填空:
⑴点P表示的意义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将t3℃时a、b、c三种物质饱和溶液的温度降低到t1℃时,三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关系是___________。
⑶a、b、c三种物质中能通过升温将接近饱和的溶液变为饱和的是_________________。
⑷在t3℃时取a物质50g配制成饱和溶液,若需要将该饱和溶液稀释为溶质质量分数为25%的溶液,需要加水的质量为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