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氧化氮(NO)是大气污染物,但少量NO在人体内有扩张血管、增强记忆的功能。实验室收集NO只能用排水法。对NO的猜想或评价正确的是:( )
A.易溶于水
B.可能极易与氧气反应
C.易与水反应
D.有害无利
2、俗话说“人要实,火要虚”。“火要虚”所蕴含的化学道理是
A.燃烧需要可燃物
B.温度若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上就可燃烧
C.燃烧需要有氧气
D.可燃物与氧气接触面积越大,燃烧越充分
3、为了防止钢铁制品锈蚀,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A.用洗涤剂除去铁制品表面的油膜
B.在车船的表面喷涂油漆
C.在铁制品表面镀上一层其他金属
D.将使用后的菜刀用布擦干
4、将相同质量的NaOH固体和NH4NO3固体,分别同时放入装有100mL水的烧杯中,用仪器测量溶液温度随时间变化情况。则下列“温度—时间”曲线正确的是
A.
B.
C.
D.
5、海洋化学资源的利用体现了人类利用和改造物质的智慧。下列有关利用海水的方法:①海水“晒盐”;②海水“制碱”;③海水淡化;④从海水中提取镁。其中主要利用了物理变化的是
A.只有①③
B.只有③
C.①②④
D.全部是
6、关于火箭燃料四氧化二氮(N2O4),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四氧化二氮的相对分子质量是92g
B.四氧化二氮中氮、氧元素的质量比为7:16
C.四氧化二氮是由6个原子构成的
D.四氧化二氮是有机物
7、区分下列各组物质的方法错误的是
选项 | 需区分物质 | 所需药品或物品 |
A | 厕所清洁剂和炉具清洁剂 | 酚酞试液 |
B | 氧化铜粉末和铁粉 | 磁铁 |
C | 氧气和空气 | 带火星的木条 |
D | 硫酸钠溶液和稀硫酸 | 氯化钡溶液 |
A.A
B.B
C.C
D.D
8、2023年10月26日11时14分,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发射取得圆满成功。中国航天,又站在了一个新的起点。下列过程中没有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燃料加注
B.电解水补充航天舱氧气
C.点火发射
D.航天员通过蜡烛燃烧研究微重力
9、“赠人玫瑰,手留余香”,玫瑰中大马酮(化学式为)是其香味的来源。下列有关大马酮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一个分子含有9个
B.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
C.属于氧化物
D.分子在不断运动
10、“赏诗词之美、寻文化之根、铸民族之魂”,《中国诗词大会》栏目带我们重温丰富灿烂的中国诗词文化。下列诗词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B.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C.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D.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11、下列区分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方法不可行的是
A.用紫色石蕊溶液
B.用燃着的木条
C.用澄清石灰水
D.闻气味
12、下列物质中,存在氧分子的是
A.水
B.二氧化碳
C.液态空气
D.高锰酸钾
13、氯化钴(CoCl2)试纸常用来检验水是否存在,其中钴(Co)元素的化合价是
A.+2
B.+1
C.-2
D.-1
14、下列实验设计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 A | B | C | D |
实验设计 | ||||
目的 | 比较CO2和空气的密度 | 探究分子运动 | 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 探究物质溶解吸热 |
A.A
B.B
C.C
D.D
15、胱氨酸(C6H12O4N2S)能保护细胞免于铜中毒。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胱氨酸(C6H12O4N2S)是由25个原子构成的
B.组成元素C和N属于同周期
C.分子中质子数等于电子数
D.胱氨酸(C6H12O4N2S)中C的质量分数最高
16、丙氨酸()是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是组成人体蛋白质的其中一种氨基酸,其分子结构模型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人体蛋白质含有氮元素
B.丙氨酸含有1个氧分子
C.丙氨酸中碳元素质量分数最大
D.1个丙氨酸分子由13个原子构成
17、下列反应既是化合反应,又是氧化反应的是
A.木炭+氧气二氧化碳
B.石蜡+氧气二氧化碳+水
C.水氢气+氧气
D.二氧化碳+水⃗碳酸
18、规范操作是实验成功的保证。下列实验操作错误的是
A.取用固体粉末
B.熄灭酒精灯
C.量取液体
D.倾倒液体
19、下列生活实例与其蕴含的化学知识不相符的是
A.用扇子扇煤炉让火更旺—提供更多的氧气,支持燃烧
B.用干冰作制冷剂—干冰升华吸热
C.铝合金用于制作飞机外壳—铝化学性质不活泼
D.用铅笔芯制作简易电池的电极材料—铅笔芯中的石墨具有导电性
20、下列设计的实验方案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
|
|
A.用方案甲探究空气是铁生锈的必要条件
B.用方案乙探究温度对物质溶解速率的影响
C.用方案丙探究不同催化剂对分解速率的影响
D.用方案丁探究合金及其成分金属的熔点高低
21、对下列生活中的现象或做法解释不合理的是
选项 | 现象或做法 | 解释 |
A | 湿衣服在阳光下比在阴凉处更易晾干 | 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 |
B | 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 | 使可燃物与空气隔绝 |
C | 温度升高,水银温度计示数变大 | 升温,汞原子的间隔变大 |
D | 用洗洁精去餐盘上的油渍 | 洗洁精能溶解油渍 |
A.A
B.B
C.C
D.D
22、用如图装置探究燃烧的条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实验所需的氧气可通过加热高锰酸钾制取
B.实验室中少量白磷可以保存在盛有冷水的广口瓶中
C.通入氧气后红磷不燃烧白磷燃烧,说明白磷着火点比红磷低
D.通入氧气后白磷燃烧,说明物质燃烧的条件只需要氧气
23、下列变化属于缓慢氧化的是
A.动植物呼吸
B.火药爆炸
C.木炭燃烧
D.分离液态空气
24、化学上研究任何一种物质的性质,都必须取用纯净物。下列属于纯净物的是( )
A.不锈钢
B.海水
C.碘酒
D.四氧化三铁
25、海洋是人类的母亲,是人类千万年来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巨大资源宝库。海水利用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①海水淡化;②海水提镁;③海水“晒盐”;④海水“制碱”。以上过程都体现了人类改造物质的智慧,其中没有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只有①
B.只有①③
C.只有①②③
D.①②③④
26、下列有关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具有对应关系的是
A.金刚石无色透明,可用于裁割玻璃
B.木炭具有吸附性,可用作燃料
C.氮气化学性质稳定,用作保护气
D.碳酸氢铵受热易分解,可用作化肥
27、下表列出了KNO3与NaCl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
温度(℃) | 0 | 10 | 20 | 40 | 50 | 60 | 70 | 80 | 100 |
KNO3的溶解度(g) | 13.3 | 20.9 | 31.6 | 63.9 | 85.5 | 110 | 138 | 169 | 246 |
NaCl的溶解度(g) | 35.7 | 35.8 | 36.0 | 36.6 | 37.0 | 37.3 | 37.8 | 38.4 | 39.8 |
(1)10℃时,KNO3的溶解度_______NaCl的溶解度(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2)现有含123gKNO3与17.9gNaCl的混合物,某同学设计了以下实验除去KNO3中的NaCl(操作过程中不考虑额外的水损失)。方法一:①向混合物中加入适量水,加热溶解;②继续加热溶液至100℃并恒温蒸发浓缩;③将溶液降温至10℃,仅得到KNO3晶体,过滤,将所得KNO3晶体洗涤并干燥。方法二:将混合物用饱和KNO3溶液反复浸洗,然后过滤。其中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方法一中除去KNO3中少量NaCl的主要方法是蒸发结晶
B.步骤③中,最多可得到KNO3晶体112.55g
C.方法二中浸洗前后,溶液中KNO3质量分数不变
D.步骤②中,为确保没有晶体析出,溶液中至少要保留50g水
(3)80℃时将一定质量的KNO3溶液按图示进行操作:
80℃时的KNO3溶液为___(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图中n的数值为______。
28、人们通过“丝绸之路”把中国的丝绸、茶叶等传入西方,又将西方的宝石等带入中国。新鲜的茶叶中富含维生素 C(C6H8O6),维生素 C 由三种_____组成;某宝石的成分复杂,其所含的 Al2O3 中,Al 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__价,Al、O 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
29、现有:①氧气 ②空气③五氧化二磷 ④铁 ⑤高锰酸钾 ⑥冰水共存物,其中属于混合物的有_________;属于纯净物的是_____________;单质的有_________;化合物的有__________;氧化物的有________。(填序号)
30、写出下列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1)硫燃烧_________;
(2)氢气燃烧________;
(3)红磷燃烧_________;
(4)水通电分解_________。
(5)从反应类型分析既属于氧化反应又属于化合反应的有_________(填序号)。
31、阅读下面的短文,将文中加点部分用化学用语填空。
今年,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球。为抑制新冠病毒传播,各种消毒剂广泛使用,其中包含二氧化氯_____和次氯酸钠等,次氯酸钠中的金属元素是_____,二氧化氯遇热水生成次氯酸,次氯酸(HClO)在水中会解离出氢离子_____,标出次氯酸(HC1O)中氯元素的化合价_____。
32、如图是一种打火机的示意图.请根据有关信 息回答下列问题:
(1)构成打火机的材料中属于合成材料的是______(填标号).
(2)其燃料的主要成分丁烷(C4H10)属于______(填“有机”或“无机”)化合物,丁烷在通常状况下呈气态,请用分子的基本性质解释丁烷气体能被压缩成液体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
(3)打火机挡风罩通风孔的作用是使空气流通,说明燃料燃烧必须与______接触.若通风孔通气不良,可能造成燃料不完全燃烧而生成______有毒气体,既浪费了燃料又污染了环境.
33、烧水过程中,没有发生变化的是_____(填字母)。
A.水分子质量 B.水分子种类 C.水分子间隔
34、量取30mL稀盐酸,应选用___________mL的量筒 (10mL或50mL或100mL)。量取一定量的液体药品时,视线要跟量筒内液体的___________保持水平,再读出液体体积数。若俯视了30mL,则实际体积___________30mL(填“大于”或“小于”)。
35、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6、(4分)化学与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现有:①二氧化硫 ②干冰 ③一氧化碳 ④活性炭。请选择合适物质的序号填空:
(1)可用于人工降雨的物质是______;
(2)可作冰箱除味剂的物质是______;
(3)化石燃料尤其是煤在燃烧过程中会产生_________气体,该物质是引起酸雨的罪魁祸首;
(4)吸烟过程中产生能与血红蛋白结合的物质是______。
37、根据下列制取氧气的装置图回答问题。
(1)写出仪器①、②的名称①____,②_____。
(2)实验室常用高锰酸钾或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来制取氧气,你认为其中相对较好的方法是____。
(3)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其中二氧化锰的作用是____。
(4)检验集气瓶中是否收集满氧气的方法是____。
(5)若通过B装置制取氧气,并用排水法收集,实验即将结束时,应先____,后____,原因是____。
38、目前、产量最大,应用最广的金属是铁。图1所示是实验室里用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实验装置,图2是炼铁高炉内发生的连串化学反应:
(1)图1中如果没有石灰水,_____(填写“能”或“不能”)判断出一氧化碳已经和氧化铁反应,理由是_____。
(2)图2中第①步反应的产物是_____,写出步骤②的化学方程式_____。
(3)根据图1实验可知,除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外,还可以得出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有_____,请写出相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39、水是一切生命体生存所必需的物质,爱护水资源人人有责。
(1)请你提出一条节约用水的措施________,一条防治水体污染的措施________。
(2)水曾被误认为是一种“元素”。下列实验能证明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是___
A.水的电解 B.水的蒸发 C.氢气在氧气中燃烧
(3)要想知道所用的水是软水还是硬水,我们可以用__________来检验。
40、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化学所取得的丰硕成果是与实验的重要作用分不开的。结合下列实验装置图回答问题:
(1)写出图中带标号仪器的名称:①_____ ②_____。
(2)若实验室对你开放,要用高锰酸钾制取较純净的氧气,你选择的发生装置_____(填序号,下同),选择的收集装置是__,选择此收集装置的理由是__________,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结束后,应先将导管从水槽中撤离,再熄灭酒精灯,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B装置制取氧气用D收集时,其中二氧化锰固体起到_______作用,该反应的符号表达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当________________时,说明气体已经集满集气瓶。
(4)如果用下图所示装置收集氧气,气体应从____(填“a”或“b”)端管口通入。
(5)实验室常用醋酸钠固体与碱石灰固体共热来制取甲烷。甲烷常温下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极难溶于水的气体,现选择合适的装置来制取并收集,应该选择的发生装置是______,收集装置是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