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高二语文

一、选择题(共7题,共 35分)

1、选出以下各句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  )

A. 对于扰乱民航机场净空保护区域内空中运行秩序、威胁飞行安全的无人机操控者,省公安厅将进行严厉打击,以儆效尤

B. 在许多城市的道路规划中,“有道无街”、“车本位”问题非常突出,“公交优先”与“以人为本”成为一纸空谈

C. 2016年,围棋人工智能程序AlphaGo战胜了韩国名将李世石九段。今年五月,它将迎战中国棋手柯洁九段。这场较量,让世界围棋迷望穿秋水

D. 兄弟俩原来关系亲密,后来不知怎么了,渐渐形同陌路

 

2、选出下列说法中有误的一项。( )

A.受《论语》的影响,后人常用“而立”之年、“不惑”之年、“耳顺”之年分别代表三十、四十和六十岁。

B.吴敬梓的《儒林外史》和曹雪芹的《红楼梦》都是清代章回体长篇小说。

C.我们学过鲁迅先生的很多作品,《故乡》选自小说集《呐喊》,《孔乙己》《藤野先生》选自散文集《朝花夕拾》,《雪》选自散文诗集《野草》。

D.法布尔和莫泊桑都是法国作家,法布尔的《昆虫记》被认为是“科学与诗的完美结合”;莫泊桑是“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之一,代表作有《我的叔叔于勒》。

3、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①郁达夫曾言:“一个没有英雄的民族,只是一个生物之群。”

②习近平总书记曾在多个场合表达对英雄的崇敬之情,号召全社会铭记英雄、崇尚英雄,声声话语催人奋进。

③所幸的是,中华民族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民族。

④中国历史上,灿若群星的英雄辉映着祖国的天空,如勇开新路的张骞、精忠报国的岳飞等。

A.④③①②

B.④②①③

C.①②④③

D.①③④②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以白描的手法刻画自己的父老乡亲,赋予白洋淀以英雄的气质和浪漫的色彩。

B.《湘西散记》是沈从文构建“文学湘西”世界的一块重要拼图。

C.亲情是人世间最普遍、最美好、最珍贵、最纯真。

D.读经典作品,会堆积我们的人生感受和经验。

5、选出下面文学名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繁星·春水》中除赞美母爱、童真和大自然,还有如“空中的鸟!何必和笼里的同伴争噪呢?你自有你的天地”等揭示哲理的小诗。

B.《格列佛游记》中有许多荒诞的故事。在飞岛国,如果人民抗缴税收,国王就把飞岛停在他们的头上,剥夺他们享受雨水和阳光的权利。

C.《骆驼祥子》中,社会的不公、家庭的不幸、性格的软弱使小福子一步步走向毁灭。

D.《水浒传》中的鲁智深是深受读者喜爱的人物形象,他疾恶如仇、侠肝义胆、豁达明理、粗中有细,但他也有不足,如鲁莽草率、滥杀无辜等。

6、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 有人费尽心思,以求一夜暴富;有商家殚精竭虑,只为钻空子,好让自己赚得更多。

B. 经历上次的批判大会,好多人都诚惶诚恐,怕丢了自己的工作。

C. 他真是一表人才,在众人中总是鹤立鸡群,显得那么突出。

D. 军队经过艰苦的训练,一旦投入战斗,必然锐不可当

 

7、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泣(chuò)          然(cù)             气冲牛(dòu)

B.沉(miǎn)          (zhǐ)            忍俊不(jīn)

C.鞭(chī)            (pì)             然而止(jiá)

D.悲(chuànɡ)       然(yǎn)            而就(cù)

二、文言文阅读(共1题,共 5分)

8、表达世事沧桑变化,浑然不觉的心境,今天常引用陶潜的《桃花源记》中的语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诗歌鉴赏(共1题,共 5分)

9、阅读内容,回答以下各题。

夜上受降城闻笛

李益

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1)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第一、二句诗句。

(2)全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四、综合性学习(共1题,共 5分)

10、“百善孝为先”,孝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学校开展“孝亲敬老”主题系列活动,请你阅读相关材料,完成下列任务。

【材料一】这是小萌找到的一剧被拆分的“孝”主题对联。

常 三春雨 承恩 忘 怀 孙 行孝 寸草心 不

【材料二】关于“孝”的论述:

①事其亲者,不择地而安之,孝之至也。《庄子·人间世》

②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论语·为政》

③孝子之有深爱者,必有和气国有和气者,必有愉色;有愉色者,必有婉容。《礼记·祭义》

【材料三】智能化服务改变了生产、生活方式,也让老年人“数字鸿沟”问题日益凸显。国务院办公厅发文:要针对老年人的应用困难,组织开展专题培训,提高其操作能力;鼓励亲友、村(居)委会、老年协会等提供相应帮助……《方案》还要求:医疗、社保、金融、生活缴费等高频服务事项,应保留线下办理渠道,为老年人提供便捷服务。

在浙江嘉兴,国网电力开通手机APP,实现实时查阅,方便老人及时处置异常情况;多个网络平台推出老年人版式,大号字体让老人不再有阅读障碍……

(1)请你将小萌找到的对联(材料一)重新组合。

上联:_______________        下联:_______________

(2)王叔叔每月给母亲生活费,但对老人总没好脸色。你认为王叔叔孝顺吗?请阅读材料二,说说你的看法和理由。

(3)小亮奶奶年过花甲,经常因不会使用智能手机而遭遇尴尬,她非常担心自己今后的生活。假如你是小亮,请结合材料三,安慰老人并帮其缓解心理焦虑。

五、名句名篇默写(共1题,共 5分)

11、理解课文《爱莲说》,填空。

(1)“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意思相反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

(2)文中最能概括莲的高贵品质的一句话是:________________

六、名著阅读(共1题,共 5分)

12、运用课外阅读积累的知识,完成各题。

(1)《昆虫记》揭开了昆虫世界里一个又一个的奥秘:蝉在地下“潜伏”四年才钻出地面,却只能活五个星期;螳螂善于利用“___________”制服敌人;___________不凭借任何工具就能“剪”下大小适当的原叶片来做巢穴的盖子。

(2)《红星照耀中国》又名___________,是美国著名记者__________的不朽经典名著。

七、现代文阅读(共2题,共 10分)

13、阅读《一个人和一座博物馆》,完成下列小题。

一个人和一座博物馆

舒晋瑜

雨后的莒县博物馆,巍峨的气势中又有几分清新素朴。

80岁的老馆长苏兆庆正给参观者讲解。这座20000平米的博物馆,留下苏兆庆几十年不停歇的脚印。我说,看着一件件展品,是不是特别有成就感?他笑了,说:“成就感觉不到,文物好比是自己的孩子。我的生命就靠博物馆支撑着。”苏兆庆从文化馆的一名职员,成长为一名文物专家,见证了莒县博物馆从无到有的艰辛历程。

20平米·200平米·2000平米·20000平米

1976年,苏兆庆在莒县文化馆负责文物征集工作。有一回,他花60元收集了4件文物,却被馆长批评“乱花钱”。苏兆庆一气之下找到了县委书记,说想成立文物管理所。书记问他,经费怎么办?他说:“我自己想办法!”

听上去,成立20平方米的莒县文管所,是苏兆庆一时负气的行为。但实际上,他自打走街串巷收集文物的时候起,就爱上了这一行。

他收集文物,有好几招。

一是守。在莒县,老苏几乎是个妇孺皆知的人物。大家都知道他喜欢文物,懂行,有“好东西”都愿意拿来给他看。1980年,有人拿来一件文物,苏兆庆一看,是玉琮,中间有圆孔,四边圆滑,是原始氏族部落礼地神时使用的礼器。苏兆庆说:“入了账,可就是国家的了,你是为国家贡献了文物,应该奖励你。”

二是劝。苏兆庆听说莒县的赵明禄家里有“好东西”,苏兆庆就经常去找他聊天,有一次聊到得意处,赵明禄搬出了董其昌的行书中堂让老苏看。苏兆庆劝他捐给国家,可他就是不松口。后来,苏兆庆听说赵明禄要盖房子,手头有些紧,就又来劝他捐给国家,并答应奖励他25元。这一次,赵明禄不但捐出了董其昌的行书,还捐出黄慎的水墨写意画《渔家乐》。

三是磨。80年代初,一个熟人说邻居有个壶,苏兆庆赶紧去看,壶盘口细短颈,圆鼓腹,腹上塑一龙,龙身钻入壶内,又从壶腹对侧伸出头来,整个器物构思独特,制作精美。苏兆庆知道遇见了好文物,多次上门,最终成交。后来经鉴定,这把壶属国家一级文物。

1979年,随着古物的增多,20平的小房子渐无苏兆庆立足之地。在经过多重努力之后,“博物馆”从20平米的小屋变成了200平米的独立小院;1989年,莒县博物馆在县城建起陈列楼,建筑面积达到2000平方米;新世纪以后,文物还在不断地增加,2009年,莒州博物馆开馆,总建筑面积达到了20000平方米。

苏兆庆说,他喜欢到处跑,抢救发掘,好多文物就是这么一件件积累起来的,几乎每一件背后都藏着故事。他自豪地说,齐鲁文化用文献可以摆出来,莒文化可以用文物摆出来,5000年的文明之路,竟然通过苏兆庆的考古人生将其一步步摆在博物馆的玻璃橱窗里。

大炮弹·日月山·大口尊

1960年夏季的一天,莒县普降暴雨,山洪暴发。苏兆庆接到电话:“河崖里冲出三个大陶罐,看起来像三个大炮弹!”他不顾土路泥泞,蹬上自行车就赶到现场。他发现每件器物的胸部都刻有图画,便以图画称这三件文物为:“日月山”“锛”和“斧”的“大炮弹”。

1969年,苏兆庆带着这三个“炮弹”进京参加展览。他将重约200斤的3个“大炮弹”装箱,其中两个用绳子拴着,挂在胸前和后背,左手再拎一个,右手还拿着随身物品,就这么上下汽车和火车。后来提及此事,学界都惊出一身冷汗。“我当时的情景就像个逃难的一样。”苏兆庆回忆说,自己当时敢这么干,是因为确实不知道这三个“炮弹”是改写中国文明史的无价之宝。原来“大炮弹”是大口尊,被古文字学界称之为中华5000年文明史的物证。随着“陶文大口尊”在国内外的展览,它就像当年发现的“甲骨文”一样,为考古、历史、古文字、天文学界所瞩目。

有专家指出,大口尊外部刻画的“日月山”图形是一个会意字“旦”,“山上的云气承托着初出的太阳,其为早晨旦明的景象,宛然如绘。”苏兆庆受到启发,他想,先人在陶文上刻的图形,不可能是为了创造文字,而是生产生活的需要。在查阅了大量资料之后,他大胆设想如果在聚落居住的地方有突出的山峰,只要观测点选择得当,就能看到陶文所示的景象。

为了验证这个判断,苏兆庆曾在春分、秋分季节,先后十次骑着自行车去陵阳河遗址发掘点中央观察日出现象。“春分时太阳升到山峰之巅,就能出现陶文的图景,它可能是东夷民族一个部落天文观象台的遗址。”苏兆庆说。遗址东方也有一个高耸的孤峰,从前高峰处有一个塔,被称为莒城八景“屋楼春晓”。由此可以看出,当时已用日出方向确定春分,用测量日影确定二至。我国天文历法产生的年代,当追溯到5000年前。

拂去历史的尘埃,古老的莒地文明终于在她的后代面前露出了真容。

金点子·(   )·文物之外的功夫

1957年接触文物时,苏兆庆几乎是一窍不通。他完全是在实践中学习,家里的十几架书,都是和文物考古历史有关。无论是文献资料、实物资料,还是民间资料,苏兆庆都“大胆假设,小心求证”。他经常对学生们说,研究文物要在文物之外下功夫。“历史是一个大课题,我们怎能一下子明白?所以要扎扎实实一步步来。这是对文化和历史本身的负责,也是对祖先、民族和未来的负责。”

最初在陵阳河发现的三口大尊皆是洪水冲出来的,学界一直有人怀疑是否真是莒地出土,要解决这一问题,唯一的办法就是在陵阳河再挖出一个来。1979年,在苏兆庆的多方努力下,新一轮的挖掘工作开启。但是一个多月的时间过去了,几无收获,失望的挖掘负责人因与苏兆庆观点不合愤而离去。现场只剩苏兆庆与支持他观点的赖非、万良三人。人手不足,苏兆庆以每天1.20元的价格从附近村子里雇用60位民工,沿陵阳河沟深挖。

一天,一直挖到中午仍然一无所获,挖掘队放工,苏兆庆到河沟中洗手,忽然发现不远处有一角陶片,凭直觉,苏兆庆兴奋地高呼:“大口尊。”几人高兴得顾不上吃饭顾不得找工具,直接用手扒了起来。直到把它扒出来,苏兆庆才感觉到磨出血的两手生疼。考古界称,老苏和赖非“洗手得宝”。

2012年,苏兆庆听说有人发现石头上有字,第二天他就带着宣纸和拓片工具去了,先后考证了14次,确定是岩画,上有圆,下有方,中间是人。这一大发现,填补了山东没有原始岩画的空白。

有人对苏兆庆说,这个老头真有福!苏兆庆就乐了,他说,挖不着是正常,挖着了是侥幸。恰恰他挖到的都是精品,这是福分和勤奋努力结合的结果。博物馆中的每一件藏品,苏兆庆都能讲出一段故事,他们有的来自苏兆庆的慧眼识珠,有的来自四里八乡慕名人的无私奉送。在过去的三十多年时间里,苏兆庆将她们一一收藏进馆,无一私藏,也正是苏兆庆这份公心,让今天的莒州博物馆成为国内学界知名的文物藏馆,更成就了今天莒县的文化高度,让沉积千年的莒文化重放光彩。

(有删改)

1根据第三个小标题下面的内容,补全这个小标题。下面最恰当的一项是____

(甲)有才气   (乙)笨力气   (丙)凭运气

2苏兆庆“从文化馆的一名职员,成长为一名文物专家”,你从他的经历中获得了哪些启示?请结合“大炮弹·日月山·大口尊”的内容进行简要说明。

3这篇纪实文学讲述了苏兆庆与莒县博物馆之间真实的故事。阅读文章,谈谈你对题目“一个人和一座博物馆”的理解。

14、(二)阅读老舍的《骆驼祥子》节选,完成下列小题。

①人和车厂的老板刘四爷快七十岁了;人老,心可不老实。年轻的时候他当过库兵,设过赌场,买卖过人口,放过阎王账。干这些营生所应有的资格与本领——力气,心路,手段,交际,字号等等——刘四爷都有。在前清的时候,打过群架,抢过良家妇女,跪过铁索。跪上铁索,刘四并没皱一皱眉,没说一个饶命。官司教他硬挺了过来,这叫作“字号”。出了狱,他开了个洋车厂子。土混混出身,他晓得怎么对付穷人,什么时候该紧一把儿,哪里该松一步儿,他有善于调动的天才。车夫们没有敢跟他耍骨头(注:调皮捣乱)的。他一瞪眼,和他哈哈一笑,能把人弄得迷迷糊糊的,仿佛一脚登在天堂,一脚登在地狱,只好听他摆弄。到现在,他有六十多辆车,至坏的也是七八成新的,他不存破车。车租,他的比别家的大,可是到三节他比别家多放着两天的份儿。人和厂有地方住,拉他的车的光棍儿,都可以白住──可是得交上车份儿,交不上账而和他苦腻(注:软磨硬缠)的,他扣下铺盖,把人当个破水壶似的扔出门外。大家若是有个急事急病,只须告诉他一声,他不含糊,水里火里他都热心地帮忙,这叫作“字号”。

②刘四爷是虎相。快七十了,腰板不弯,拿起腿还走个十里二十里的。两只大圆眼,大鼻头,方嘴,一对大虎牙,一张口就像个老虎。个子几乎与祥子一边儿高,头剃得很亮,没留胡子。他自居老虎,可惜没有儿子,只有个三十七八岁的虎女──知道刘四爷的就必也知道虎妞。她也长得虎头虎脑,因此吓住了男人,帮助父亲办事是把好手,可是没人敢娶她作太太。她什么都和男人一样,连骂人也有男人的爽快,有时候更多一些花样。刘四爷打外,虎妞打内,父女把人和车厂治理得铁筒一般。人和厂成了洋车界的权威,刘家父女的办法常常在车夫与车主的口上,如读书人的引经据典。

③在买上自己的车以前,祥子拉过人和厂的车。他的积蓄就交给刘四爷给存着。把钱凑够了数,他要过来,买上了那辆新车。

④“刘四爷,看看我的车!”祥子把新车拉到人和厂去。

⑤老头子看了车一眼,点了点头:“不离!”

⑥“我可还得在这儿住,我拉上包月,才去住宅门!”祥子颇自傲地说。

⑦“行!”刘四爷又点了点头。

⑧不拉刘四爷的车,而能住在人和厂,据别的车夫看,是件少有的事。因此,甚至有人猜测,祥子必和刘老头子是亲戚;更有人说,刘老头子大概是看上了祥子,而想给虎妞弄个招门纳婿的“小人”。这种猜想里虽然怀着点妒羡,可是万一要真是这么回事呢,将来刘四爷一死,人和厂就一定归了祥子。这个,教他们只敢胡猜,而不敢在祥子面前说什么不受听的。其实呢,刘老头子的优待祥子是另有笔账儿。祥子是这样的一个人:在新的环境里还能保持着旧的习惯。假若他去当了兵,他决不会一穿上那套虎皮,马上就不傻装傻地去欺侮人。在车厂子里,他不闲着,把汗一落下去,他就找点事儿做。他去擦车,打气,晒雨布,抹油……用不着谁支使,他自己愿意干,干得高高兴兴,仿佛是一种极好的娱乐。厂子里平常总住着二十来个车夫;收了车,大家不是坐着闲谈,便是蒙头大睡;祥子,只有祥子的手不闲着。初上来,大家以为他是向刘四爷献殷勤,狗事巴结人;过了几天,他们看出来他一点没有卖好讨俏的意思,他是那么真诚自然,也就无话可说了。刘老头子没有夸奖过他一句,没有格外多看过他一眼;老头子心里有数儿。他晓得祥子是把好手,即使不拉他的车,他也还愿意祥子在厂子里。有祥子在这儿,先不提别的,院子与门口永远扫得干干净净。虎妞更喜欢这个傻大个儿,她说什么,祥子老用心听着,不和她争辩;别的车夫,因为受尽苦楚,说话总是横着来;她一点不怕他们,可是也不愿多搭理他们;她的话,所以,都留给祥子听。当祥子去拉包月的时候,刘家父女都仿佛失去一个朋友。赶到他一回来,连老头子骂人也似乎更痛快而慈善一些。

1选文第①段中画线部分突出的语言特色是什么?请举例分析。

2选文第②段划线部分对刘四爷的肖像描写,在本文结构和内容上有什么作用?

3请结合选文,简要概括祥子这一人物形象的性格特征。

4你认为本文的主要人物是哪一个?请结合文本说明理由。

八、作文(共1题,共 5分)

15、根据要求写作。

阅读丰子恺的小诗,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你若爱/生活哪里都可爱/你若恨/生活哪里都可恨

你若感恩/处处可感恩/你若成长/事事可成长

不是世界选择了你/是你选择了这个世界

要求:(1)内容积极向上;(2)联系生活,有真情实感;(3)除诗歌外,文体不限;(4)不少于600字;(5)文章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