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拉玛依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高二语文

一、选择题(共7题,共 35分)

1、下列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警察一时疏忽,错抓了罪犯的弟弟,以致发生李代桃僵的情形。

B. 刀法如果用得不对,可以万象同毁;刀法如果用得对,则一笔下去,画龙点睛

C. 每逢税务检查,总有一些不法商人随机应变,弄虚作假,妄图躲过应有的惩罚。

D. 采用生物技术与常规育种方法相结合,定向培育抗病新品种,是控制病害最简单易行且行之有效的途径。

2、下面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 )

①上课发言时,有些同学思路清晰,言辞流利;②另一些同学则磕磕巴巴,语无伦次。③其实课堂发言就是一种即席讲话。④同学们的不同表现,有时与学习水平高低关系不大,却与熟练运用即席讲话的技巧密切相关。

A.第①句 B.第②句 C.第③句 D.第④句

3、下列文学、文化常识及名著的相关信息对应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吴用——智取生辰纲

B.《儒林外史》——清代长篇讽刺小说

C.欧阳修——唐代散文家

D.惠顾——属于敬辞

4、下面对这首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游山西村

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A.本诗是南宋诗人陆游所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诗人以明快、抒情的笔调,描绘了一幅色彩绚丽的农村风光图。

B.首联的“莫笑”表达诗人对农村淳朴民风的赞美;“足”字则表现农家待客尽其所有的盛情。

C.颔联既写景,又写出了在困难中见到转机的希望,也教育后人不怕困难,勇于战胜困难。

D.颈联生动传神地描摹了农人欢天喜地地庆贺一年一度的“春社”,表达了农民丰收后的喜悦。

5、下面句子中加点的成语运用恰当的一项是(   )

A.他们班在任课老师们的推波助澜下,终于取得了年级第一的好成绩。

B.李扬到地震灾区志愿服务的事迹令人叹为观止,大家听了他的报告后都非常感动。

C.反对派领袖瓜伊多自封“总统”与马杜罗政府分庭抗礼,奉行自由市场经济的政策并且瞬间就获得了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支持。

D.春节去海南度假,我们在飞机上俯瞰着祖国的沧海桑田,不由得被眼前的美丽景色所陶醉。

6、下列对病句的修改有误的一项是(  )

A. 《国家宝藏》等文化类节目,自开播以来深受观众喜爱的原因是其厚重的文化内涵和多样的表现形式造成的。

修改:去掉“造成的”。

B. 大力发展公共交通事业、车号限行、呼吁市民绿色出行等,都是改善城市交通拥堵。

修改:在“绿色出行”前加上“选择”。

C. 学者只要耐得住寂寞、经得起诱惑、守得住底线,才能成就卓越,赢得尊重。

修改:将“只要”改为“只有”。

D. 关于中学生带手机进校园的现象,有人主张接受,有人主张反对,他同意这种主张。

修改:将“同意这种主张”改为“同意前者(或后者)”。

7、下列句子停顿有误的一项是( )

A. 相顾//相识

B. 烟波/江上/使人愁

C. 最爱/湖东行/不足

D. 月下//天镜

 

二、文言文阅读(共1题,共 5分)

8、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乙)从山门右折,得石径。数步,闻疾雷声,心悸。山僧曰:“此瀑声也。”疾趋,度石罅,瀑见。瀑行青壁间,撼山掉谷,喷雪直下,怒石横激如虹,忽卷掣折而后注,水态愈伟,山行之极观也。游人坐欹岩下望,以面受沫,乍若披丝,虚空皆纬,至飞雨泻崖,而犹不忍去。暮归,各赋诗。所目既奇,思亦变幻。

(节选自明·袁宏道《观第五泄记》)

(注释)①山门:庙门,指五泄寺的大门。在今浙江诸暨境内,此处有五大瀑布,当地人称瀑布为“泄”,因此那山也叫五泄山,是著名旅游胜地。②罅(xià):缝隙,裂隙。③掉:摇动。④怒石横激:突兀的岩石横拦瀑布,激起水花。⑤掣折:转折。⑥欹():斜靠。⑦第五泄:第五级瀑布。

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潭中鱼百许头______

(2)岸势犬牙差互______

(3)山行之极______

(4)而犹不忍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2)疾趋,度石罅,瀑见。

3(甲)(乙)两文让我们感受到小石潭的幽美和第五泄的恢宏气势。两文作者寄托的思想感情有什么不同?

三、诗歌鉴赏(共1题,共 5分)

9、阅读下面宋词,完成小题。

采桑子·彭浪矶

朱敦儒

扁舟去作江南客,旅雁孤云。万里烟尘,回首中原泪满巾。

碧山对晚汀洲冷,枫叶芦根。日落波平,愁损辞乡去国人。

(注释)靖康之难后,词人离开故乡洛阳,南下避难,途径江西彭泽县的彭浪矶。

1下列对词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上片写此人背井离乡,避乱江南,回首中原战火纷飞,不觉伤心流泪。

B.下片写眼前萧条的秋色,增添了旅人辞乡去国的愁思。

C.词人“愁”的主要原因是:日落,夜冷。

D.全词表现了词人的凄楚情怀,也流露出词人对国事的忧虑,唱出了时代的悲凉之音。

2下列对诗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上片着重抒情,而情中带景;下片侧重写景,而景中含情。

B.下片写矶边秋暮景色,带着浓厚的凄清暗淡色彩,渐趋平缓的江波,反衬出词人不平静的心情。

C.词中的“旅雁”“孤云”运用的是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出词人流离失所的漂泊之感。

D.全词既有深沉的伤时感乱之情,又有慷慨悲歌的境界。

四、综合性学习(共1题,共 5分)

10、学校开展主题为“走进名著”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该活动要求从你读过的名著中选择一位你熟悉的人物,用一段简洁流畅的话,向同学们介绍有关该人物的一个故事情节,并说出该情节中体现了他哪方面的性格特征。假如你面对同学,应该怎样介绍?(100字左右)

五、名句名篇默写(共1题,共 5分)

11、在横线上填写古诗文名句或作者、篇名。

(1)_________,弹琴复长啸。(王维《竹里馆》)

(2)杨花落尽子规啼,________。(李白《________》)

(3)斯是陋室,________。(刘禹锡《陋室铭》)

(4)________,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登飞来峰》)

(5)从今若许闲乘月,________。(陆游《游山西村》)

(6)________,吟鞭东指即天涯。((________)《己亥杂诗》)

(7)《木兰诗》中描写木兰战功显赫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

(8)杜牧《泊秦淮》描写秦淮河边夜间淡雅景致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六、名著阅读(共1题,共 5分)

12、(题文)阅读下列名著选段,完成下列小题。

从这一天起,他把整个身心都扑在这部书的创作上.他缓慢地,一行又一行,一页又一页地写着。他忘却一切,全部身心都沉浸在书中的人物形象当中,也初次尝到了创作的艰辛:有时候那些鲜明生动、难忘的景象清晰地重新浮现在他的脑海里,但他无法用笔墨表达,写出来的字句显得那样苍白无力,缺少生气和激情。

1】(小题1以上语段出自名著《___________》。文中的“他”是______________(人名)。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概述“他”成长的道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题2《傅雷家书》一书,大部分书信都是我国著名的___________家傅雷先生用自己的经历现身说法,教导儿子___________(人名)待人要谦虚,做事要严谨,礼仪要得体,做一个“德艺俱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儿子果然不负父望,成为了世界一流的___________大师。

七、现代文阅读(共2题,共 10分)

13、阅读《独行玉器行》,完成下面小题。

独行玉器行

余显斌

①丰阳玉色泽光润,入手清凉,雕为小件,千金难求,很是红火。但是,此玉和当地一种荧光石极为相似。因此,就有玉匠以荧光石为之。

②王独行却不。王独行是丰阳著名玉匠,秉承祖业,开一家玉器行,不大,所有玉器均为手工雕琢。玉器行的职员,全部是自己的弟子。

③王独行规定,在他门下,不学满三年手艺,不许出师。王独行还特别规定,不许以荧光石充玉,否则,开除出师门。因此,"独行玉器行"货真价实,生意兴隆。人们说,买王独行的玉器,放心。

④王独行还有第三条规定,弟子出师,一般不许离开自己的玉器行。因为,他担心没有自己把着,弟子们没了紧箍咒,会胡来。这样,不只是坏了自己名气,也坏了丰阳玉的名气。当然,有弟子一定要出去单干也可以,必须通过考验,合格才行。至于考题,是临场发挥的。

⑤好在,一直没弟子愿意离开他,毕竟,借得大树好遮阴,更何况师父对他们一个个如自己的儿子。因此,第三条规定一直闲搁着。

⑥可是,也有例外。这人,就是曾白。曾白投到王独行门下,苦心钻研,手艺日进。

⑦一日,王独行雕一棵玉白菜,即将完工,菜叶上,一块玉石一崩,掉了,出现一块黑斑。王独行呆望半天,不知如何是好,继续雕琢吧,这个黑斑,会破坏白菜美感;放弃吧,这么大一块玉石就糟蹋了。

⑧他叹口气,走了出去。每次遇见这样的事,他都会去茶室,泡一壶茶,慢慢地喝,静静地想,究竟有没有挽回的方法。一壶茶喝罢,他想,算了,毁就毁了吧,不能让玉器有瑕疵。

⑨他走进作坊,玉白菜仍在案上,黑斑没了,上面趴着一只蝉,身子黑亮,薄翼如烟。他走近了,蝉竟不飞,仔细一看,竟然是用黑斑雕成的。

⑩这蝉,是曾白雕的。

⑪他少有地一笑:"小子,你出师了。"曾白眼睛一亮:"师父,真的?"王独行点着头说,明天,他就是"独行玉器行"的正式员工,可以加工资了。曾白却说,想离开这儿,自己开玉器行。

⑫王独行愣了一下。"那就准备接受考试吧。"曾白忙说:"请师父出题。"王独行笑笑:"急什么?早着呢。"

⑬几天后,王独行生病住院,将玉器行暂时托给曾白管着。一天,工商局的周局长来了,在玉器行转了一圈,对迎接他的曾白说。刘县长半个多月后过生日,县长喜欢丰阳玉器,自己想弄一件作为礼物相送。曾白建议,祝寿要应景的,自己细心雕琢一件,让周局长半个月后来拿。周局长点点头,转身离开。

⑭曾白回去,独自选料,设计,雕琢。

⑮半个月后,一件"仙猴献桃"的玉器出现在周局长眼前。一只猴子举着一个硕大的蟠桃,蟠桃白里透红,水灵灵的,周局长眼睛一亮,呵呵一笑,拿着玉器走了。

⑯当天,王独行回来,宣布曾白不能离开。"为啥?"大家不解。

⑰"考查不过关!"王独行说,"是我请周局长来索要玉雕的,这是一道考题。我一直告诫大家,玉匠要人净心净,曾白如此做法,显然不合格。"

⑱但正说着,周局长赶来,微笑着说,"过关了,过关了!"王独行一愣,不解地望着他。

⑲原来,周局长拿回玉雕,用放大镜仔细一看,竟然是荧光石雕的。底座上隐隐有一行字:"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玉为灵物,岂能贿官?"

⑳王独行听了,哈哈大笑。曾白问:"师父,我能离开了吗?"

㉑"不行!"王独行一挥手,"我老了,要退了,玉器行得有人主管。我决定,曾白上。

㉒至于曾白以荧光石充玉,王独行说,应该的。

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先叙写王独行立下三条规定,接着写王独行雕玉白菜遇到黑斑,曾白将黑斑雕成蝉;王独行要为曾白加工资,曾白却说自己想离开玉器行;王独行安排周局长“索要”玉器对曾白进行“考试”;曾白考试过关,王独行留曾白接管玉器行。

B.独行玉器行的职员全是王独行的弟子,因为王独行不允许弟子离开,担心他们胡来,坏了自己的名声,也坏了丰阳玉的名声。

C.小说构思巧妙,善用伏笔。如:王独行的考题“是临场发挥的”与下文的“急什么?早着呢”,都为后面对曾白的考察做了暗示。

D.文章前后呼应,结尾王独行说用荧光石充玉是应该的,这虽与他立下的规定相悖,但这样更能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曾白的形象也更丰满。

2第⑧段对王独行的细节描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3段和第段都描写了周局长“笑”,请说说你对这“笑”的理解。

4本文第③段画线句和第②段的内容与下面(链接材料)都是以“变”写“不变”,请结合材料和本文内容,说说胡屠户和王独行的“不变”分别是什么?

(链接材料)我听见人说,就是中相公时,也不是你的文章,还是宗师看见你老,不过意,舍与你的。如今痴心就想中起老爷来!这些中老爷的都是天上的“文曲星”!你不看见城里张府上那些老爷,都有万贯家私。一个个方面大耳?像你这尖嘴猴腮,也该撒泡尿自己照照!

我每常说,我的这个贤婿,才学又高,品貌又好,就是城里头那张府、周府这些老爷,也没有我女婿这样一个体面的相貌。

(吴敬梓《范进中举》)

14、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让世界读懂中国

①站在历史交汇点上的中国,吸引着世界的目光。

②读懂是理解与认同的基础,   读懂   能架起沟通的桥梁、连起合作的纽带。今天,全世界都在向东看,无论是历史上厚重深邃的中国,还是当下奋进自信的中国,无论是民族复兴路上逐梦而行的中国,还是世界舞台上致力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都需要世界以多元的视角,走近她,深入她,读懂她,读出一个全面、立体、真实的中国。

③从中国魅力中读懂中国。去年以来,美食视频播主李子柒在海外走红,为世界了解中国打开了一个精巧别致的窗口。桃花酒、琵琶酥……一道道取法自然、制作精美的家常美食所折射的中国古老农耕文化和中国人民的勤劳智慧,是中华民族厚重文明史的一部分,散发着中华文化的迷人魅力。从一碧万顷的河北塞罕坝,到波光粼粼的云南滇池,从连绵起伏的祁连山脉,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长江经济带,在生态优先的发展理念下,青山绿水、大美中国的画卷徐徐铺展

④从中国发展中读懂中国。今天的中国,经济总量已位居世界前列,但按照任何一个国际组织的现行标准,中国仍是并将长期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今天的中国,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十九届五中全会对“十四五”时期发展作出全面规划,逐梦路上,中国人民始终保持昂扬斗志,盈科而进,笃定前行。今天的中国,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勇于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

⑤从中国主张中读懂中国。从共建“一带一路”到连续举办三届进博会,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与各国共享经验、向各国慷慨伸出援手,到积极融入经济全球化进程、努力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近年来,中国积极倡导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促进世界和平发展和全球治理贡献“中国方案”,深刻地影响和造福世界。

⑥读懂中国,携手中国,一起拥抱更美好的未来!

1在第②段横线上填入关联词,下列恰当的一项是( )

A.只有……才…… B.倘若……便……

C.虽然……但…… D.既然……就……

2第③段中“桃花酒、琵琶酥”体现了_______的魅力。

3对第③段中的画线句,理解正确的是( )

A.长江经济带已成为全世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绿色发展示范带。

B.在生态优先的发展理念下,长江经济带会吸引越来越多的目光。

C.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大美中国,正展现出越来越多的迷人魅力。

D.中国生态文明建设道路漫长,需要几代人持续不断地努力奋斗。

4概括相关内容,完成下列思维导图。

5小A同学读了本文之后,搜集了下列材料,并认为还可以让世界从另一个视角读懂中国。请阅读下列材料,并帮助小A将观点补充完整。

(小A的观点)让世界从______中读懂中国。

[材料一]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典范,长征精神是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的最高表现。

[材料二]中国航天人牢记党和人民的重托,满怀为国争光的雄心壮志,自强不息,顽强拼搏,团结协作,开拓创新,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辉煌成果,铸就了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航天精神。

[材料三]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八、作文(共1题,共 5分)

15、作文

       记忆中,总会有一些东西撞击你的心灵,在你的心海里激起朵朵浪花。这些浪花或许是一位朋友、一件往事、一处风景、一段情感……它们不仅仅让你难以忘怀,更多的是让你深思,让你回味。 请你以“心海里的那朵浪花”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1)字数不少于600字;(2)文中出现校名及自己的姓名一律用“XXX”代替。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