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语文课上,悠扬的朗读声络绎不绝地从教室里传出来。
B.那一天,阳光明媚,熙熙攘攘的人群中到处传递着幸福的味道。
C.这个教室的装修方案有创造性、墨守成规,深受同学们喜爱。
D.演讲比赛中,他引经据典,夸夸其谈,最终夺得第一名。
2、下面语段的空白处,应依次填入的一组句子是( )
在生命的旅程中,能拥有那来自四面八方的种种提醒,该是多么令人欢欣鼓舞啊。提醒,可以是婉转的和风细雨,也可以是______;可以是寥寥的只言片语,也可以是_____;可以直对相知的友人,也可以朝向_____;可以是面对面的激烈争辩,也可以是_____。
①素不相识的陌生人 ②走了火的雷霆霹雳
③悄无声息的一个暗示眼神 ④不停的絮絮叨叨
A. ②①④③ B. ③②④① C. ②④①③ D. ①④③②
3、下列句子所作的判断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跑”“公里”“非常”“哪里”“关于”等词语的词性,依次是动同、量词、副词、代词、介词。
B. “道德高尚”“拨动心弦”“中国方案”“打扫干净”四个短语的结构完全不同。
C. “5月16日上午,伟大的医药学家李时珍诞辰500周年系列纪念活动在湖北省武汉市隆重举行。”这个句子的主干是:活动举行。
D. “他这样做,并不是为了得到老师的表扬,而是发自内心的自觉行为。”这是一个表示转折关系的复句。
4、依次填入下面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博物馆,历史文物__________是时间的沉淀、岁月的陈酿,也__________着文化血脉,与我们的生活和所处的时代__________。置身于“活化”的历史之中,人们总能在思接千载、视通万里中得到“从哪儿来、到哪儿去”的启迪,从不忘本来中获得__________未来的力量。
A.不仅 传播 休戚相关 开辟
B.不管 传播 息息相关 开垦
C.不管 传承 休戚相关 开垦
D.不仅 传承 息息相关 开辟
5、下列句中加点词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静以修身(《诫子书》)/可以为师矣(《论语》)
B.屠乃奔倚其下(《狼》)/乃悟前狼假寐(《狼》)
C.后狼止而前狼又止(《狼》)/而顷刻两毙(《狼》)
D.不亦君子乎(《学而》)/奈何忧崩坠乎(《杞人忧天》)
6、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管好一只宠物狗,绝不是件微不足道的小事,我们呼吁养犬人要有公共意识、规则意识。
B.辽宁男篮再次夺得CBA联赛总冠军后,教练组和球员们如释重负,心中的石头终于落地了。
C.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恳切地告诫教师:惟有学而不厌,才能诲人不倦。
D.一场轰轰烈烈的大雪,不仅给大地增添几分神韵,也考验着守边战士们的初心和毅力。
7、下列说法中有误的一项是( )
A.安徒生是丹麦著名作家,代表作有《皇帝的新装》《海的女儿》《丑小鸭》等。
B.“怎样、那、他们”是代词。“很、悠闲、那么”是形容词。“能够、是、增加”是动词。
C.“四圣试禅心”的“四圣”分别是“黎山老母、南海菩萨、普贤菩萨、文殊菩萨”。
D.白骨精分别变成“村姑、老妇、老翁”去骗唐僧,但都被孙悟空识破诡计。
8、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杀驼破瓮
昔有一人,于瓮中盛谷。骆驼入瓮食谷,首不得出。主人以为忧,无计可施。有一老人来语之,曰:“汝莫忧,吾有以教汝出。”主人亟问:“法何?”老人曰:“汝当斩驼头,自当出之。”主人以为妙,即依其语,以刀斩驼头。既杀驼,而复破瓮,如此痴人,为世人所笑。
【1】写出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的意思。
(1)首不得出
(2)以刀斩驼头
【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汝莫忧,吾有以教汝出。
(2)老人曰:“汝当斩驼头,自当出之。”
【3】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9、竹里馆
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1】有人说“独坐幽篁里”中“独”字用的好,请品析其妙处。
【2】请从修辞角度赏析“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10、春节期间,全国人民全力以赴投入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当中,请你也参与以“疫情在前,共克时难”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并完成以下任务。
材料一: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主任习近平2月5日下午主持召开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要在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下,始终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从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各环节发力,全面提高依法防控、依法治理能力,为疫情防控工作提供有力法治保障。
材料二:生命至上!人民至上!这次疫情发生以来,各级党委和政府高度重视,始终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制定周密方案,把疫情防控工作作为当前最重要的工作来抓,对加强疫情防控作出全面部署。在各方面共同努力下,防控工作正有力开展,各项措施正有力推进,举国上下凝聚起共同抗击疫情的磅礴力量。
材料三:1月23日,一封特殊的请战书在网络上传开。24个医务人员签上姓名、盖上红手印,在这份请战书上写道:“我们是2003年奉命赴小汤山抗击‘非典’的南方医院医疗队队员,当年为全国抗击‘非典’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同时做到了医务人员‘零感染’。17年后的今天,当全国人民正面对新型冠状病毒的肆虐,作为一支有丰富经验、战胜过‘非典’的英雄集体,特此向院党委请战:若有战,召必回,战必胜!”除此之外,上海、广东、四川、江苏等地的一批又一批医疗队伍纷纷驰援湖北,冲锋在疫情防控第一线。
(1)阅读以上三则材料,请用简短的语言概括其主要信息。
(2)你参加所在社区举办的抗击疫情志愿者活动时,遇到一位阿姨要强行出小区,她既拒绝戴口罩,又不配合做登记,你该怎么劝说她?
(3)你所在的校团委在线上举办“封城不封爱,一起过难关”征文活动,要求讲述你的故事,表达你的心声,传递你的祝福。你打算怎样写?请写出你不一样的构思。
11、按要求填空。
(1) ,可以为师矣。(《论语》)
(2)绿树村边合, 。(孟浩然《过故人庄》)
(3)月下飞天镜, 。(李白《渡荆门送别》)
(4)晨兴理荒秽, 。(陶渊明《归园田居》)
(5) ,欲语泪先流。(李清照《武陵春》)
(6)鸡声茅店月, 。(温庭筠《商山早行》)
(7)酒困路长惟欲睡, 。(苏轼《浣溪沙》)
(8)重岩叠嶂, 。(郦道元《三峡》)
(9)思乡是萦绕在漂泊异乡的游子心中挥之不去的情愫,请你写出连续两句表达“思乡”之情的古诗句: , 。
12、请你从以下备选词语中任选四个,为《水浒传》写一段推介词,叙述力求简明,不少于100字。
备选词语:环环相扣 官逼民反 曲折跌宕 栩栩如生 俚俗生动
1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5月15日,“天问一号”探测器在火星乌托邦平原南部预选着陆区成功着陆,迈出了中国星际探测征程的重要一步。“天问一号”成功登陆火星后,我国第一辆火星车“祝融号”将在着陆一个星期后驶出着陆平台,开启中国首次火星巡视之旅。届时,我国将成为世界上第一个首次通过一次任务实现火星环绕、着陆、巡视探测的国家,也将成为世界上第二个实现火星车安全着陆和巡视探测的国家。
对此,海外航天官员、专家媒体纷纷表示祝贺赞叹。奥地利科学院空间研究所通过社交媒体予以热烈祝贺,并表示为该研究所参与了这项火星探测任务而自豪。据悉,这家研究所参与了“天问一号“所携磁力计的研制工作。法国国家航天研究中心太阳系探索项目负责人弗朗西斯.罗卡尔15日对媒体说,中国在人类探索火星的历史上发挥了重要作用。
(摘编自《海外祝贺、赞叹“天问一号”成功着陆火星》,《人民日报》2021年5月16日)
材料二:
整个着陆过程,“天问一号”需要在9分钟内将约2万千米/小时的速度降至0米/小时。虽然此前我国已有月表着陆经验,但此次“天问一号“完成火星软着陆任务显然更加艰难:一方面,火星表面大气的密度是地球大气的1%左右,环境比月球表面更复杂;另一方面,火星距离地球更遍远,通信时延达到20分钟左右,相距遥远的地表对“天问一号”可能遭遇的险情来不及做任何处置。在此阶段,“天问一号”只能自主完成相关工作,经历“未知9分钟”。同时这个过程需要融合多级减速、着陆反冲等多项技术,每个环节都必须确保精准无误,差一秒都可能导致整个任务的失败。
为了让火星车能够在恶劣环境中“活”下来并顺利完成使命,科研人员专门研发出一种不易沾上灰尘的新型材料,即使沾上也可以通过振动将其抖落。“我们还在实验室中特意摆放了一台一模一样的火星车,当‘祝融号'在火星上遇到复杂路况时,需要实验室中的这台火星车先进行模拟行驶,确认无误后再向火星发出指令。”航天科技集团五院“天间一号“探测器副总设计师贾阳说。
(摘编自《“天问一号”本领强),<光明日报》2021年5月16日) .
材料三:
从人类目前对火星的探测结果看,火星大气层很薄,氧气极少,同时充满尘埃。地表温度白天可达28oC ,夜晚可低至-132oC,平均-57oC。相比于地球,火星完全不具备人类生存的条件。哪怕地球环境再恶劣,从必要性来说,改造地球上的沙漠,也比改造火星容易得多。那又何谈“移民火星”?沉且,即使人类已经用了半个多世纪来探测火星,但就目前探测水平来看,对火星的了解还远远达不到清晰明了的程度。之所以各国争相进行火火星探索,是因为火星离地球比较近,我们的探测器能够到达。此外,其他星球,如金呈的条件太过恶劣基本不可能有生命存在;通过探测它来搞清一些重大料学问题,技术难度也比较大。综合考量下来,还是先进行火星的探索,而绝非是因为我们想“移民火星”。
从科学价值来看,火星能反映出很多问题,对人类了解地球会有帮助。比如为什么同在大阳系,各个行星演化的结果却有所不同?如果能找到这其中的原因,我们就能更好地了解地球演化的历史,能够找到更多与地球有关的答案。
(摘编自《科学认识探测火星的重要意义》,《光明日报》2021年4月12日)
【1】下列对以上材料的理解和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天问一号”探测器成功登陆火星,在国外引起了广泛反响,海外对此纷纷予以祝贺、赞叹。
B.“祝融号”火星车将在"天问一号”着陆一周后驶出着陆平台,开启中国首次火星巡视之旅。
C.“天问一号”探测器在飞行和着陆火星的整个过程中,都必须完全独立自主地完成相关工作。
D.“祝融号”在火星上应对复杂的路况时,需要科研人员在实验室中先行进行模拟行驶试验。
【2】材料二画线句子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请分析其作用。
“天问一号”需要在9分钟内将约2万千米/小时的速度降至0米/小时。
【3】为什么说人类目前“移民火星”不具备可能性?请结合材料三简要分析。
【4】请根据上述三则材料,说一说“天问一号”成功登陆火星具有哪些方面的意义。
14、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一位哲学家途经荒漠,看到很久以前一座城池的废墟。岁月已经让这个城池显得满目沧桑了,但仔细地看却依然能辨析出昔日辉煌时的风采。哲学家想在此休息一下,就靠在一个石雕旁坐下来。
他望着被历史淘汰下来的城垣,想象着曾经发生过的故事,不由得感叹了一声。
忽然,他听到有个声音:“先生,你感叹什么呀?”他四下里望了望,却没发现人。
“先生,你感叹什么呀?”那声音又响起来,是来自那个石雕。
哲学家望着这个残破而又奇怪的石雕,说道:“我是在为逝去的历史而感叹……请允许我冒昧的问一句——你为什么会有两副面孔呢?”
双面石雕回答说:“有了两副面孔,我才能一面察看过去,牢牢吸取曾经的教训;另一面又可以瞻望未来,去憧憬无限美好的明天。”
哲学家说:“未来太远,过去太迟,现在才是唯一能把握的时刻。你不把现在放在眼里,即使你能对过去了如指掌,对未来洞察先知,又有什么实在意义呢?”
双面石雕听了哲学家的话,不由得痛哭起来,他说:“先生啊,听了你的话,我才明白我落得如此下场的根源。”
哲学家问:“为什么?”
双面石雕说:“很久以前,我守护这座城时,自诩能够一面察看过去,一面又能瞻望未来,却唯独没有好好地把握住现在,结果,这座城池便被敌人攻陷了,美丽的辉煌都成了过眼云烟,我也被弃于废墟之中。”
【1】好的标题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请你为这篇文章拟个标题并说明理由。
【2】优秀的作品能给人有益的启示。请你结合文本和生活积累,写一段议论性文字,表明你的观点并加以阐述。
写作提示:根据文本提炼观点;不少于100字。
15、题目:芬芳润心田
要求:(1)写一篇600字以上的文章。(2)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3)不得抄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