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辽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高二语文

一、选择题(共7题,共 35分)

1、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通过打造数字化阅读场景,为大力推进数字化阅读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B.曾被层层山峦遮挡的教育之光,照耀着幼小的心灵,孕育着无边的梦想。

C.王阳明的心学在福建深刻影响了一大批文人,得到了发展、弘扬和继承。

D.中华民族能否生生不息、长盛不衰的关键在于具有历史文化的有力支撑。

2、下列有关《傅雷家书》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傅雷是杰出的翻译家、教育家。在本书中,他强调无论从事什么职业,做人是第一位的。

B.《傅雷家书》收录的是傅雷及其夫人写给两个儿子的100多封书信。

C.傅雷在家书中常以儿子的经历为例指导儿子养成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等优良品质。

D.本书语言生动优美,包含着浓浓的父子亲情,也体现出很深的艺术造诣。

3、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他的作品主要有小说《骆驼祥子》《茶馆》,话剧《四世同堂》《龙须沟》。

B.《金色花》的作者是印度作家、诗人泰戈尔,主要诗集有《新月集》《飞鸟集》《樱花赞》等。

C.《济南的冬天》作者朱自清抓住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描绘了一幅幅特有的冬景图,抒发了作者对济南冬天深深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D.《天净沙·秋思》是元代马致远的作品,仅用28字就生动的表现了一个长期漂泊他乡的游子凄苦愁楚之情。

4、下列加点的词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A.今晚我要好好地睡一觉,养精蓄锐,好对付明天的考试

  B.这个司机酒驾闯红灯,终于落得个人仰马翻的下场。

  C.这是一座光颓颓的小山,历来被看着是不毛之地

  D.李玉凯郑重其事地对我说:“他要去竞选组长。

 

5、下列选项中加点字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

A.言/   /云   果/砍

B./   投/   序/

C./教   轧/   /

D./   /震   /短

6、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注音有错误的一项是(     

A.水珠子从花苞里滴下来,比少女的眼泪还娇(méi)。半空中似乎总挂着透明的水雾的丝帘,牵动着阳光的彩(líng)镜。

B.那朵红莲,被那繁密的雨点,打得左右(qī)斜。在无遮(bì)的天空之下,我不敢下阶去,也无法可想。

C.有一道悬崖,像一面墙突(wù)地耸立在岩石中,四面都是土坡,长着参差(cēn   cī)不齐的矮树丛和臭椿树苗。

D.大家都去找这可厌的猫,想给它以一顿惩戒(chéng   jiè)。找了半天没找到,真是畏罪(qián)逃了,我以为。

7、下列各句中加着重号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 在这本书中,他把对母亲深厚的感情都表现在惟妙惟肖的陈述之中,像是自然流淌的感情之河。

B. 藏在叶底下的那盏路灯突然亮了起来,马路豁然开朗,像拓宽了几尺。

C. 他这种对问题不求甚解的学习方法,是成绩无法提高的主要原因。

D. 假酒销售团伙气焰嚣张,锐不可当,但在我市公安机关的严厉打击下,这些团伙被彻底粉碎了。

二、文言文阅读(共1题,共 5分)

8、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王翦者频阳东乡人也少而好兵事秦始皇。始皇十一年,翦将攻赵阏与,破之,拔九城,十八年,翦将攻赵。岁徐,遂拔赵,赵王降,尽定赵为郡。明年,燕使荆轲为贼於秦,秦王使王翦攻燕。燕王喜走辽东,翦遂定燕蓟而还。秦使翦子王贲击荆,荆兵败。还击魏,魏王降,遂定魏地。

……

於是王翦将兵六十万人,始皇自送至㶚行,请美田宅园地池甚众,始皇曰:“将军行矣,何忧贫乎?”王翦曰:为大王将,有功不得封侯,故及大胃王之乡臣,臣亦及时以请园池为子孙业耳。”始皇大笑。王翦既至关,使使还请善田者五辈。或曰:“将军之乞贷,亦已甚矣”王翦曰:“不然,夫秦王怚而不信人,今空秦国甲士而专委於我,我不多请田宅为子孙业以自坚,顾令秦王坐而疑我邪?”

(节选《史记白起王翦列传》,有删节)

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攻赵阏与 将:将要

B.始皇送至㶚上 自:亲自

C.大王之乡臣 及:趁着

D.夫秦王而不借人 怚:性格粗暴

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王翦者频阳东乡人也少而好兵事秦始皇

A.王翦/者频阳东/乡人也少/而好兵事/秦始皇

B.王翦者/频阳东乡人也/少而好兵事/秦始皇

C.王翦者/频阳东乡人也/少而好兵/事秦始皇

D.王翦者频阳/东乡人也少/而好兵/事秦始皇

3下列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翦、王贲父子善于带兵打仗,为秦始皇立下了赫赫战功。

B.出征时,王翦要求大量赏赐,是因为他想为子孙多留家产。

C.王翦到了函谷关,又连续五次派使者回朝廷请求赐予良田。

D.有人说王翦向朝廷要财产,也太过分了。王却不以为然。

4请文言话段中画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始皇曰:“将军行矣,何忧贫乎?”

三、诗歌鉴赏(共1题,共 5分)

9、3月2日,马云公益基金会向日本捐赠物资,物资上面写的是“青山一道,同担风雨”。诗句化用自唐朝诗人王昌龄的七言绝句《送柴侍御》。请阅读此诗,完成相关题目。

送柴侍御

唐:王昌龄

水通波接武冈,送君不觉有离伤。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注释】这首诗是诗人被贬到龙标(今湖南省黔阳县)时的作品。这位柴侍御将要从龙标前往武冈,诗人写下这首诗为他送行。①侍御:官职名。②沅:读作yuán,指水名。

(1)这首诗中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和苏轼的“千里共婵娟”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2)有评论家认为这首诗妙在“道是无情有情”的抒情手法,你认同他的观点吗?请结合诗句说说你的见解。

四、综合性学习(共1题,共 5分)

10、班级拟开展“文学作品阅读周”综合性学习活动,老师请你向同学们推荐阅读《朝花夕拾》,请写出你的推荐理由。(150字左右)

五、名句名篇默写(共1题,共 5分)

11、按要求完成默写。

先哲如山,让我们仰慕。我们惊叹杜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赤壁》)的不同于前人的独到见解;我们钦佩刘禹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的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我们敬仰辛弃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的敢于收复失地、渴望建功立业的爱国激情;我们赞美范仲淹笔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岳阳楼记》)的古仁人无论身处何地始终不忘忧国忧民的可贵品质;我们更推崇诸葛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出师表》)临危受命、舍我其谁的担当精神。

六、名著阅读(共1题,共 5分)

12、团队往往面临来自内部或外部的冲突;解决冲突的过程,体现了团队的合作精神。请从《西游记》《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飞向太空港》中任选一部,结合作品内容,作出阐释。

七、现代文阅读(共2题,共 10分)

13、第一个告诉你下雪的人

⑴有没有人告诉你,下雪了吗?

⑵大片大片的雪花,像白色的羽毛从天空飘然落下。霎时间,山峦、田野、村庄、小路都陷入白色的忧郁。

⑶可是对于孩子,这白色永远是快乐的。那是一场罕见的大雪,一夜之间就把村庄包装成童话世界。童话世界里怎么少得了我们这些可爱的小精灵呢!

⑷清晨起来,房门已经被大雪封住了,母亲正拿着一把小铁锹从门缝处一点一点把雪挖开,慢慢开辟出一条小路来。我和妹妹也陆续穿好了棉袄和棉鞋,戴上了帽子手套,跑到院子里和母亲一起“扫雪”,那是最愉悦的劳动。与其说是在帮母亲,不如说是在给母亲添乱,母亲前脚刚扫出来的小道,我们打闹着,又把雪扬的到处都是。可是母亲并不恼,笑呵呵地看着我们,任凭我们在纯洁的雪里“胡作非为”。

⑸树上、房顶、鸡舍、草棚,闪着亮晶晶的银光,在与红日的交相辉映中分外妖娆。

⑹妹妹欢快的跳着,和我一起堆雪人。我们用瓶盖做眼睛,用红辣椒做鼻子,而我总怕小雪人会冷,,心疼地把自己脖子上的红围巾摘下来给它围上。一会儿,我们的新伙伴就伫立在庭院里,真是可爱极了!这时,母亲已经做好了早饭,开个门缝对着我们高喊:“吃饭啦……吃饭啦……”我和妹妹好像都没有听见,磨磨蹭蹭谁也不愿回屋。广阔苍穹,母亲是见证这份快乐的唯一观众,等着她的两个白雪公主,母亲的微笑是甜的。

⑺洁白的雪花舞动着我童年的快乐,也翩飞着少年的轻狂。初三那年寒假,我和同学们约好去县城的书店买些参考书,早上临出门时母亲就叮嘱我穿那厚一点的棉衣,可是少女的我是爱美的,怎么能把自己变成臃肿的面包?没想到从县城回来时就下起来大雪,汽车晚点了两个多小时,当我背着书包又冷又饿走回家时,看见母亲像一座白的的雕像立在门口,睫毛上沾满了霜白每眨一下眼睛似乎都能发出吧嗒吧嗒的声响。那天我吃饱喝足就有了精神,母亲却病倒了,高烧40℃。至今我都不知道母亲那天在家门口迎着风雪,望着我回来的方向站了多久。

⑻多年以后,我也成为一位母亲。我的孩子和我一样热爱这北方的大雪。

⑼春节,我带着孩子回老家。当我们像雪花一样从远方匆匆赶来,哒哒地马蹄声溅起一地飞雪,朵朵如花。那一天,村庄如故,母亲却白发如雪。

⑽年迈的母亲依然站在自家的门口张望着、等待着。仿佛这几十年来,一直站在这里,从未离开过。母亲这几天一直念叨着:“要下大雪了,也不知道通不通车。”母亲是不看天气预报的,但每一次比天气预报还要准确。慢慢我才知道,原来是母亲的老寒腿,每次下雪前都会疼。

⑾母亲的一生几乎都在劳动中度过的。夏天她忙着菜园子、庄稼地;冬闲时她忙着给人做衣服补贴家用。东北的冬天天寒地冻,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我们家住的是简陋的茅草房,虽然窗户外面钉上了塑料布,门上也安上了棉布帘,但墙壁上还是会结霜,四处透风。母亲长时间坐在靠南墙的缝纫机旁做活,两条腿不知不觉就得了风湿病。母亲腿疼是从来不对我们说的,粗心的我们怎么会知道母亲的腿病这般严重!

⑿雪花落在村庄,落在四野,也落在我隐隐作痛的心里。

⒀在这个世界因为有雪,风景如此美丽,空气如此清新,步子变得轻快,灵魂得到了洗涤。雪,如母亲的爱,时刻安抚我这颗烦躁的心,让我活的简单快乐,就像一朵雪花吹开了另一朵雪花的春天。

⒁传说,第一个告诉你下雪的人是最爱你的人。我相信这个美丽的传说,因为母亲就是最好的例子。电话铃铃响了,是母亲在叮嘱我,要下雪了,记得多穿点儿衣服——母亲的老寒腿又在播送天气预报了。我诺诺的应着,却透过那场即将到来的雪,看到了母亲的疼痛。

⒂如果可以,我多愿意让自己变成一贴温暖的膏药,敷在她所有疼痛的关节。

选自 《文苑 ﹒经典美文》2017年第2期,有删改 )

1本文写了母亲的三次“等待”。请简要概括,完成下列表格。

第一次

(1)

第二次

母亲在家门口迎着风雪等候从书店迟归的“我”

第三次

(2)

 

 

2结合语境,按要求赏析文中划线的句子。

⑴可是母亲并不恼,笑呵呵地看着我们,任凭我们在纯洁的雪里“胡作非为”。(请赏析句中的加点词有什么表达效果)

⑵雪,如母亲的爱,时刻安抚我这颗烦躁的心,让我活的简单快乐,就像一朵雪花吹开了另一朵雪花的春天。(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句子)

3文中第(11)段采用什么记叙顺序?请分析其作用。

14、借给你的温暖

江文胜

⑴(A)这天晚上,天下大雪,出奇地冷。养猪专业户王老汉蜷缩在家里的火盆前,他不敢出门。

⑵忽然,狗叫。王老汉极不情愿地打开屋门,一股刺骨的寒风迎面刮来,他打了一个激灵。王老汉哆哆嗦嗦地来到院子里,没见到任何人,可狗还在叫。

⑶院子左边的一排房屋,是猪圈。他逐一查看猪圈,仔细地数,总共60头猪连毛发都没少一根。猪没被盗,狗为啥叫呢?肯定有情况,不然,通人性的狗是不会无缘无故地瞎叫的。果然,王老汉在那排距自己的住房最远的饲料库发现了“敌情”:喂猪的苕片饲料少了一袋!

⑷王老汉立马来了精神,他赶紧回到屋里,拉上三十岁出头的儿子金华出来寻找。(B)原来下了雪,现在雪停了,院子里从院门到饲料库、从饲料库到院门各有两行脚印,清晰可辨。金华说:“咱们跟着脚印去追那偷饲料的人!”王老汉说:“这是一个人的脚印,咱俩去追,可以对付,铁证如山,看他如何狡辩。”

⑸父子俩一前一后顺着脚印一口气追到了蜡子山矿区宿舍。脚印通到一间砖房的门前没了,别的砖房都熄了灯,只有这间房没有熄灯。

⑹真是胆大包天啊!做了贼还敢亮着灯?王老汉这样想。

⑺窗是玻璃窗,玻璃上结满了冰花。左下角的一块玻璃没了,糊上了报纸。王老汉用舌头舔湿了窗户纸,用手指轻轻一捅,报纸上便出现了一个小孔:一个黑黑的瘦瘦的中年汉子,坐在屋里的矮凳上,他的头上还冒着热气。啊!那袋装有红苕片的大编织袋赫然放在他的面前。床沿坐着一个双手笼在袖头里的老头,床头的被子下露出一个小脑袋,一个中年妇女站在这个黑汉子的对面。

⑻王老汉父子猫着腰蹲在窗户外,大气不敢出,倾听着屋里的动静。

⑼“粮,借来了。这就是,红苕片,100斤。你还愣着干啥?还不快去熬苕片汤!”汉子的声音。

⑽“妈,快熬,我饿坏了,我要吃苕片汤。”小孩的声音。

⑾“亚龙,这粮是咋借来的?”老人的声音。

⑿“爹,我事先写好了借条,借条压在袋子下。”汉子的声音。

⒀王老汉一愣,心想,我怎么没注意到那借条!真的有?

⒁“这不是偷吗?自打你从娘胎里出来,我是怎么指教你的?做人要本分!还好,留下了借条,人要凭良心。但借粮容易还粮难哪!矿上不开工资,啥时候能还上?”老人的声音。

⒂“爹,这个我想过。车到山前必有路,活人不能让尿憋死,我还有一双手。到春天,矿上如果还不能开支,我就到农村去帮工。听说王老汉厚道,日子也过得殷实,不然我干吗要借他的。我想去他那里,帮他干活,用工钱抵粮钱……”汉子的声音。

⒃“快走!”王老汉在心里喊。他拉起儿子往家里赶。进了院子,王老汉急奔饲料库,果然发现了那张借条:家里无米下锅。借一袋红苕干片。春天还。蜡子山矿区吴亚龙,此据。某某年某月某日。上面还有一个用墨水作印泥盖的“吴亚龙”的私章。

⒄太阳从蜡子山上露出头来。吴亚龙推开屋门,见门口堆了一些东西:一袋大米、一袋面粉、一大块猪肉、几条鲜鱼和一袋冻豆腐……吴亚龙像见到了天外来物似的翻来覆去地找,竟找不出一张哪怕是手指宽的字条……

1请从“王老汉”的角度简要概述本文的故事情节

2小说中AB两处写到“雪”,分别有何作用?请结合文本简析。

3小说的结尾在设置上有何妙处?

4小说中王老汉和吴亚龙,哪一位是主人公?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

八、作文(共1题,共 5分)

15、请以“那只手”为题,写一篇不少于450字的记叙文。

要求:①不得出现真实校名、姓名。②要写出真情实感。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