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高二语文

一、选择题(共7题,共 35分)

1、一位武汉文艺青年想写一副礼赞抗疫英雄的对联,请帮他确定横线处最恰当的内容。(     

上联:救死扶危,医护柔肩___①___

下联:___②___,军民铁臂___③___

A.①擎大爱   ②干群携手   ③祛瘟疫

B.①渡劫波   ②克难致胜   ③济时艰

C.①擎大爱   ②克难致胜   ③济时艰

D.①渡劫波   ②干群携手   ③祛瘟疫

2、下列加点词不属于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

A. 子之不鱼之乐

B. 故人不独其亲

C. 之不以其道

D. 其视也,亦若是则已矣

3、下列句子顺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怀着这样的心态,人在逆境中就必定是焦虑不安,度日如年,苦难望不到头。

②我们往往只把顺境看作生活,认为逆境不是生活,而是不得不忍受的例外,盼望它快快过去,生活可以重新开始。

③事实上,如果你的心态平静而又积极,逆境的确也是一种生活。

④人生有顺境,也有逆境。

⑤应该调整心态,在逆境中要这样想:这就是我现在的生活,甚至是我永远的生活,我怎么把它过得有意义?

A.④②①⑤③

B.④⑤③②①

C.②①④③⑤

D.②⑤③④①

4、下列字形和加点字注音不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溃退   熟(xián   人声鼎沸   人迹至(hǎn

B.呓语 惨切人寰   摩肩接zhòng

C.摄取 劲(qiú 无动于衷 暗长(

D.拭擦     沧海桑田   藏污纳gòu

5、依次填入下面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那些 的人,他们对于宣纸轻慢、漠视的眼神,我是一直________的。上乘的宣纸,遭逢了没有技巧储备、没有性情的 拙劣书手。他们不管不顾,一笔下去,肯定不行,揉搓丢弃;再来一张,还是不行。结局是可望而知的。

A.附庸风雅   念念不忘   供养

B.附庸风雅   耿耿于怀   濡养

C.沽名钓誉   耿耿于怀   濡养

D.沽名钓誉   念念不忘   供养

6、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 整个科研过程他都没有参与,最后却鸠占鹊巢,把功劳归为己有。

B. 王维是个诗人,又是位画家他的作品诗中有面,画中有诗诗画相得益彰,堪称世间一绝。

C. 有一种美德叫做“饮水思源”,有一种悲哀叫做“数典忘祖”。以目前功利弥漫的社会来看,情愿李代桃僵者,已不多见了。

D. 他在辩论会上引经据典,旁征博引,口若悬河,断章取义,赢得了观众的阵阵掌声。

7、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中国发展核武器是为了自己,中国人民是赞成限制核武器扩散的国家之一。

B.中国成功爆炸第一颗原子弹、第一颗氢弹的原因,是千千万万人努力的结果。

C.为发展数字经济,使得市政府决定与国家信息中心合作共同举办博览会。

D.闻一多先生,是卓越的学者,热情澎湃的优秀诗人,大勇的革命烈士。

二、文言文阅读(共1题,共 5分)

8、阅读下面的文言文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节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

(乙)

洞庭为沅湘等九水之委,岳阳楼峙于江湖交会之间,朝朝暮暮,以穷其吞吐之幻态,此其所以奇也。楼之前为君山,如一雀尾香炉,排拆水面,林木历历可数。故楼之观,得水而壮,得山而妍也。

游之日,风日清和,湖平如熨,时有小舫往来,如蝇头细字,着白溪练上。取酒共酌,意致闲淡。亭午风渐劲,湖水汩汩有声。千帆结阵而来,亦甚雄快。日暮,炮车云生,猛风大起,湖浪奔腾,雪山汹涌,震撼城郭。予时四望惨淡,投箸而起,愀然以悲,泫然不能自已也

昔滕子京左迁此地,郁郁不得志,增城楼为岳阳楼。既成,宾僚请大合乐落之,子京曰:“直须凭栏大哭一番乃快!”然其束发登朝,入为名臣,出为名帅,已稍稍展布其才;而又有范公为知己,不久报政最矣,有何可哭?

(袁中道《游岳阳楼记》,有删改)

(注)①委: 水流所聚,汇集。②练:白色丝绢。③愀然:形容神色严肃或不愉快。④泫然:水滴下的样子,多指流泪。⑤束发:年纪轻。⑥政最:政绩考核第一等。

1解释下列加横线的词语。

⑴至若春和景明______ ⑵而长烟一空:_____

⑶林木历历可数:________ ⑷泫然不能自已_____

左迁此地:_______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两个句子的意思。

⑴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⑵时有小舫往来,如蝇头细字,着白溪练上。

3下列对甲、乙两文的理解和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甲文描写的是洞庭湖的昼夜之美景,乙文第二段描写的是洞庭湖一日之中的不同景象。

B.甲文中“把酒临风”与乙文中“取酒共酌”两句,都是古代文人借酒释怀的真实写照。

C.乙文描写岳阳楼耸立于江湖交汇的地方,楼前正对着君山,楼的景观因水而雄壮,因山而美丽。

D.乙文作者游岳阳楼时心情是因为时间的推移而变化的,上午“闲淡”,中午“雄快”,傍晚“愀然以悲”。

4请结合(乙)文,探究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书“先忧后乐”之语的用意。

三、诗歌鉴赏(共1题,共 5分)

9、阅读《雁门太守行》,完成下面小题。

雁门太守行

(唐)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1】这首诗是一首以战争为背景的抒情诗,写出了战争的艰苦,渲染了悲壮的气氛。以“黑云压城”表现敌军云集而来;以“塞上燕脂”表现____;以“____”写乘夜奔袭之状。

【2】《雁门太守行》和《登幽州台歌》都写到了黄金台,请你说说诗人借“黄金台”分别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注:①幽州台:即黄金台

答.____________

四、综合性学习(共1题,共 5分)

10、请仿照画线句子,在下面横线上填上适当的语句,组成前后呼应的句子。

人生的价值不在于成就了轰轰烈烈的事业,而在于具体做成了什么。所以,见到茂密的森林,你只要无愧地做森林中的一棵;见到群芳争艳的花园,你只盼无愧地做花园中的一朵;见到波澜壮阔的大海,你只要无悔做海洋中的一滴,虽是一滴,却能反射光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名句名篇默写(共1题,共 5分)

11、按要求默写或根据课文填空

(1) 江山代有才人出,   。(赵翼《论诗》)

(2)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木兰诗》)

(3)   ,落花时节又逢君。(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4) 赵师秀在《约客》一诗中,诗人采用以声衬静的写法,烘托出梅雨时节乡村夜

晚的恬静和谐气氛的两句诗是:    

(5) 把韦应物的《滁州西涧》默写完整。

 

六、名著阅读(共1题,共 5分)

12、①A的诊金也是一元四角。但前回的名医的脸是圆而胖的,他却长而胖了:这一点颇不同。还有用药也不同,前回的名医是一个人还可以办的,这一回却是一个人有些办不妥帖了,因为他一张药方上,总兼有一种特别的丸散和一种奇特的药引。

②芦根和经霜三年的甘蔗,他就从来没有用过。最平常的是“蟋蟀一对”,旁注小字道:“要原配,即本在一窠中者。”似乎昆虫也要贞节,续弦或再醮,连做药资格也丧失了。但这差使在我并不为难,走进百草园,十对也容易得,将它们用线一缚,活活地掷入沸汤中完事。然而还有“平地木十株”呢,这可谁也不知道是什么东西了,问药店,问乡下人,问卖草药的,问老年人,问读书人,问木匠,都只是摇摇头,临末才记起了那远房的叔祖,爱种一点花木的老人,跑去一问,他果然知道,是生在山中树下的一种小树,能结红子如小珊瑚珠的,普通都称为“老弗大”。

……

③“我这样用药还会不大见效,”有一回A先生又说,“我想,可以请人看一看,可有什么冤愆……。医能医病,不能医命,对不对?自然,这也许是前世的事……。”

④我的父亲沉思了一会,摇摇头。

【1】选段出自《朝花夕拾》中的《_______》(篇目名),作者是__________,选段中的A是___________

【2】你是怎样理解“似乎昆虫也要贞节,续弦或再醮,连做药资格也丧失了”这句话的?

【3】从整部作品看,选段所在的篇目和《琐记》都写到衍太太。请任选一篇,写一件与衍太太相关的事,并说说她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七、现代文阅读(共2题,共 10分)

13、研读安徒生的《皇帝的新装》(节选),完成后面的问题。

①那些托后裙的内臣都把手在地上东摸西摸,好像他们正在拾起衣裙似的。他们开步走,手中托着空气——他们不敢让人瞧出他们实在什么东西也没看见。

②这样,皇帝就在那个富丽的华盖下游行起来了。站在街上和窗子里的人都说:“乖乖!皇上的新装真是漂亮!他上衣下面的后裙是多么美丽!这件衣服真合他的身材!”谁也不愿意让人知道自己什么也看不见,因为这样就会显出自己不称职,或是太愚蠢。皇帝所有的衣服从来没有获得过这样的称赞

③“可是他什么衣服也没穿呀!”一个小孩子最后叫了出来。

④“上帝哟,你听这个天真的声音!”爸爸说。于是大家把这孩子讲的话私自低声地传播开来。

⑤“他并没穿什么衣服!有一个小孩子说他并没有穿什么衣服啊!”

⑥“他实在没穿什么衣服啊!”最后所有的百姓都说。皇帝有点儿发抖,因为他觉得百姓们所讲的话似乎是真的。不过他心里却这样想:“我必须把游行大典举行完毕。”因此他摆出一副更骄傲的神气。他的内臣们跟在他后面走,手中托着一条并不存在的后裙。

1第②段中加点的“这样的称赞”指的是什么?

2文章第②段画线的句子一连用了四个感叹号,有什么作用?

3皇帝、内臣和百姓明明没有看到新装,他们为什么要说假话,装出都看见新装一样?

4皇帝已经知道了真相,可他仍然坚持要把这游行大典举行完毕,而且摆出一副更骄傲的神气来。这反映了皇帝什么心理?

14、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中国文学肩负着构建民族精神的使命

(1)古往今来的中国文学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构建民族精神的使命。它不仅对个人品行的养成发挥了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更对我们民族意志的锻造,起到价值观的奠基与导引作用。

(2)文学对民族精神的构建,要从个人品行的养成和提高入手。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既是“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更有“智者歌其思”寓于其间。所思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运用文学的手段,塑造当时社会朴实的理想人格。如《诗经》涉及玉的篇目多达三十余首,以玉之高洁,比喻人品之典范。人品之如玉,不惟高贵,更体现为不容玷污,拒绝同流合污。周敦颐的《爱莲说》更是将这种文学手段进一步升华:真正高尚之人格,恰似莲花, A 。这种人格,经得起各种挫折和磨难,在任何威逼利诱前都永不变节。这种文学实践及其对民族精神的构建,既是上古到当代的中国文学中的艺术要素,更是融入文学活动全过程的经纬线。

(3)中华文明史上的典范人物,其品行无不与文学构建的要旨相契相合。像“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的 B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的于谦,……,他们千百年来之所以为后人景仰,就在于人格的高尚与坚定;无论何时何地,无论面对怎样的威胁和诱惑,他们心中的信念绝不动摇,自身节操稳如磐石。

(4)文学对民族精神的构建,更体现在对民族意志的锻造上。民族意志是众多个体精神品格的凝聚。历史上,中华民族面临强敌入侵时,总能升华坚韧的民族意志,可歌可泣的人物与事迹不计其数,历史发展到今天,我们的视野与思维,足以在高度肯定历史人物的同时,对其当代意义予以重新阐释。金庸的武侠小说正是在继承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将评价历史人物与事件的角度,转为对天下苍生是否真正脱离苦难、是否能够安居乐业的关注和思考。这些文学作品都是在锻造民族精神,通过感召广大民众,化育普通百姓,为熔铸民族意志打下广泛而坚实的基础。

(5)中华民族的精神构建,已绵延数千年。文学在新世纪履行构建使命时,更为我们的民族精神注入新内涵。既要弘扬传统文学之精华,又要符合我们国家在当今世界格局中的身份地位。我们要让文学顺应潮流,大展身手,勇挑民族精神构建使命的重担。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________

【2】第(2)段“A”处填入的诗句是________,第(3)段“B”处填入的人名是“____

【3】第(2)段划线部分运用的论证方法是____,作用是________

【4】第(2)段和第(4)段位置能否互换?为什么?

【5】结合本文,在第(3)段省略号处补写一个事实论据。

八、作文(共1题,共 5分)

15、阅读下面材料,选择一个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哲学家培根说:“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长才。”画家黄永玉也说:“看书是一种快乐,然后才是知识。”可见,读书的作用是多方面的:读书可以丰富生活,让生命有足够的宽度和厚度去诠释生活的美好;读书可以明智,让我们有足够的智慧、沉稳的心态去面对各种挑战;读书可以丰盈内心,让气质日益高贵,让灵魂渐趋高尚。所以,让我们做一粒读书的种子,有空多读书,挤时间去读。

作文要求: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文体特征明显;表达要有真情实感;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6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