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伦贝尔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高二语文

一、选择题(共7题,共 35分)

1、下列文化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律诗有“五律”和“七律”,每两句成一联,依次称为首联、颔联、颈联、尾联。中间两联必须是对偶句,全诗通押一个韵,除了首句,每句都需押韵。

B.古代通常男子20岁、女子15岁行成人礼,其中,男子成人礼叫冠礼,女子成人礼叫笄礼。人们又分别将男女举行成人礼的年龄叫做弱冠之年和及笄之年。

C.“世先生同在桑梓”中的“桑梓”意为家乡。古时住宅旁常栽种桑树梓树,后用桑梓代指家乡。

D.“吃”是节日习俗中一个亘古的话题:正月初一吃年糕,寓意“年年高”;八月十五吃月饼,寓意家人团圆,寄托思念。

2、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小题。

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下列对这首诗的解读,有误的一项是

A.诗人怀着对燕昭王筑台求士的向往之情登上幽州台,顺着历史追溯,却看不见这位燕国之君,当年的盛景荡然无存。

B.“古人”指的是燕昭王;“独”字表现了诗人的心境孤独凄凉。

C.诗人的感慨由时间转向空间,想到宇宙茫茫,大地辽阔,自己一个人站在这里,谁能来倾听自己的豪情壮志?

D.这首短诗,深刻地表现了诗人怀才不遇,寂寞无聊的情绪,苍劲奔放,富有感染力,成为历来传诵的名篇。

3、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前扑后继 行之有效 画龙点睛

B.与日俱增 腐草为萤 走投无路

C.郑重其是 轻而易举 不足为据

D.置之不理 不功自破 面面相觑

4、下列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照(liè) 殆慢 大大悟(chè) 海哭石烂

B.裂(guī) 窜掇 安营扎(zài ) 招摇撞骗

C.迁(xǐ) 严峻 拨离间(tiǎo) 格物致知

D.腐(zhú) 家眷 词夺理(qiǎng) 消声匿迹

5、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价核心值观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

B. 养成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是能否提高成绩的关键。

C. 我们经过充分的讨论达成了共识。

D. 去年,全国有1000多名万考生参加高考。

6、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乐陵红色文化又一力作---《血砺忠诚》,故事起伏跌宕,抑扬顿挫

B. 我市通过搭建德育教育实践平台,在潜移默化中培养未成年人的真挚情感和高尚品质。

C. 微电影《冀鲁边抗日英雄传》播出以来,市民观看蔚然成风,纷纷点赞。

D. 玫瑰园景区的行云流水让人感到美不胜收。

 

7、将下面6个句子,按恰当的顺序填入横线处。正确的一项是(  

紫禁城位于北京的中心,周围绕有城壕与金色瓦顶的墙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还可以看到附近的鼓楼。

①亭台顶上盖有色彩灿烂的瓦。

②背后是景山。

③由景山可以看到北京的中轴。

④山上共有五座亭台

A.②④③① B.②④①③ C.④①②③ D.①③②④

二、文言文阅读(共1题,共 5分)

8、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顾荣在洛阳,尝应人请。觉行炙人有欲炙之色,因辍己施焉。同坐嗤之。荣曰:“岂有终日执之而不知其味者乎?”后遭乱过江,每经危难,常有一人左右己。问其所以,乃受炙人也。

(选自《世说新语》)

(注释)①顾荣:字彦先,今属江苏人。②行炙人:端送烤肉的侍者。炙,烤肉。③同坐:同席的人。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含义。

(1)应人请   尝:______

(2)有终日执之而不知其味者乎   岂:______

2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每经危难,常有一人左右己。

3顾荣是一个怎样的人?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请用自己的话回答。

三、诗歌鉴赏(共1题,共 5分)

9、宣城见杜鹃花

〔唐〕李白

蜀国曾闻子规鸟,宣城 杜鹃花。

一叫一回肠一断,三春三月忆三巴

【注释】①宣城:郡名,今属安徽省。②蜀国:指四川,李白的家乡。③三巴:巴郡、巴东、巴西三郡,合称三巴,在今四川省东部和重庆市地区。

【1】从对偶句和内容的角度考虑,填入诗中空缺处最恰当的是(     

A.一朵

B.不开

C.还见

D.不闻

【2】本诗以写“子规”起笔,从全诗看,“子规”的啼声,营造了_______________的气氛,作者借此表达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情感

四、综合性学习(共1题,共 5分)

10、学校举行“上好人生必修课”主题教育活动。你作为班级代表参加活动。

(1)参与讨论。

2020年12月23日,教育部颁布《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学校围绕“规则来了,我们怎么看”这一热点话题展开讨论,你的见解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创作小诗。

主题活动最后一个环节,要求参加者借校园的腊梅和松树,写一首四行小诗,表达坚强的意志和崇高的气节。小宁同学已经写了两行,请你根据题意,续写两行。

你笑在冰天雪地,

吐露出迷人的芳香;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五、名句名篇默写(共1题,共 5分)

11、名句默写。

(1)《出师表》中表明诸葛亮临危受命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宋濂在《送东阳马生序》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释了自己对同舍生的豪华生活毫不艳羡的原因。

(3)“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表达了诗人李白对朋友的依依不舍之情与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有异曲同工之妙。

六、名著阅读(共1题,共 5分)

12、请根据你的名著积累,完成小题。

(甲)大堰河,今天,你的乳儿是在狱里/写着一首呈给你的赞美诗/呈给你黄土下紫色的灵魂/呈给你拥抱过我的直伸着的手……

(乙)但你是沉默的/连叹息也没有/鳞和鳍都完整/却不能动弹/你绝对的静止/对外界毫无反应/看不见天和水/听不见浪花的声音……

(节选自((鱼化石》)

(1)(甲)文段节选自___________(填作者名)的________________(填诗歌题目)。

(2)(乙)文段主要描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现代文阅读(共2题,共 10分)

1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五一是几号

◇安勇

①爹一共来过我的学校两次,两次都让我丢尽了脸面。

②第一次,爹送我报到,走到学校门口,突然停下来,把行李从左边的肩膀换到右边,咳嗽一声,冲地上重重地吐一口痰,用他山里人的嗓门儿冲我吼道:“老丫头,给爹念念,这木牌子上写的啥玩意儿?”我看见好多道含义复杂的目光,全都落在我和爹的身上,好像我们是怪物。这些目光烤得我脸红心跳,我跺跺脚,没理爹,逃似的跑进了校园里。

③爹根本没发现我已经不高兴,迈着大步,“咕咚咕咚”地从后面追上来。走向宿舍的一路上,爹非常兴奋,只要遇到人,不管人家理没理他,他都扯着嗓门儿,用手指着身边的我,说我是他的老丫头,考上了某某大学。还说我从小就是学习的材料。最后,我实在忍不住,带着怨气喊了一声爹。爹却不以为然,在宿舍里,对同学们又介绍了我一遍。然后,爹卷一支旱烟,心满意足地吸两口,又补充道,俺家老丫头是个要强的孩子,这回小家伙有了大出息!

④爹第二次来是在一年前,像现在一样,正是五一节前夕。同宿舍的姐妹们都在说黄金周的假期,计划着去哪里旅游。爹没有敲门,“咣当”一声推开宿舍门就闯了进来。惹得姐妹们顿时一阵惊呼,慌怍一团 ---- 天气热,她们都穿得很少。爹一点儿也没意识到,一进门就喊我老丫头,问我,带的山野菜吃没吃光。对我说,妈让他给我又送一袋子来。我看看姐妹们,再看看爹,脸上一阵发烧。爹打开口袋,妮子妮子地叫着,用他的两只大手,从袋子里捧出一把把野菜,自作主张地放在姐妹们的床上,还不厌其烦地说,菜已经用盐腌好了,拿热水泡一泡,就能下饭吃。

⑤爹送完了礼物,卷一支烟,毫不理会姐妹们捂住鼻子嘴,坐在我床上有滋有味地吸了几口后,听见了姐妹们说黄金周旅游的事。他站起身,问她们,黄金周是什么意思?一个姐妹憋住笑告诉他,黄金周就是7天的长假,可以不用上课。爹就更加纳闷儿,问,好端端的,学校干啥要放长假?那个姐妹轻声地笑了,另有两个姐妹也笑出了声。一个姐妹忍住笑说,因为要到节日,五一劳动节,所以学校才放假。爹又问,劳动节是什么节?我无法忍受爹再这样问下去,抢着告诉他,劳动节就是全世界劳动者的节日,也叫五一节。爹似乎明白了,点着头,反复念叨着劳动节和五一,从嘴里吐出一口浓浓的烟,突然又问了一句:“劳动者是些啥人呢?谁答应让他们过节的?”爹这句话说完后,宿舍里的姐妹们再也忍不住,一齐发出了响亮的笑声。爹也咧开嘴笑了笑,摸着自己的脑袋问我:“老丫头,那个劳动节 ----五一是几号呢?”我羞愧得满脸通红,眼泪就流了下来。爹没看到我的泪水,又接着问姐妹们,旅一次游得花多少钱?

⑥爹离开学校五天后,我收到了他寄来的300元钱,在附言里写着“旅游”两个字。半个月后,我收到了爹的信。爹不识字,信是我的小学老师代写的。在信里,爹问我,寄的钱是不是已经收到了?爹还说,爹的老丫头和别人比,不缺啥也不少啥,人家去旅游,你也得去旅游,钱可能不太够,找便宜的地方去游吧!在信里,爹还说,他知道了五一是5月1号,他还知道了,原来自己也是一个劳动者。最后,爹让我放心去旅游,不用惦念家里!在信纸的背面还写着一句话:祝老丫头劳动节快乐!

⑦我没想到,暑假回到家时,竟然看见爹瘸了一条腿。爹看见我,有些慌张,咧开嘴笑了笑,响亮地冲着屋子里喊:“她妈,赶紧杀鸡,咱老丫头回来了!”妈告诉我,爹的腿是在崖上采山野菜时摔断的,那面崖很陡,但长的野菜很新鲜,一看就知道能卖好价钱。妈还说,你爹盼着多采些野菜,好快点还上那300元钱的债!

⑧爹从此再没来过我的学校。 

(选自《中国最好的小小说》)

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⑤段写同舍姐妹“捂住鼻子嘴”和“一起发出响亮的笑声”,从侧面表现父亲的孤陋寡闻,揭示“我”体会了父亲没能体会的别人的嘲笑和轻视,为后文表现父亲对我深挚的爱作铺垫。

B.文中第⑤段、第⑦段两次写到了父亲的“笑”,第一次是不好意思的笑;第二次是怕我担心安慰我的笑。

C.小说标题“五一是几号”既是文章线索,贯穿全文;又设置悬念,吸引读者。

D.全文三则材料,两宾一主,虚实结合,父亲两次来校是实写,而采摘野菜则是虚写。

2联系上下文,简要概括“爹”两次来我学校,哪些方面的表现让“我”丢尽了脸面?

3阅读文中画线的句子,按要求回答问题。

(1)这些目光烤得我脸红心跳,我跺跺脚,没理爹,逃似的跑进了校园里。(从修辞角度品析)

(2)爹打开口袋,妮子妮子是叫着,用他的两只大手,从袋子里捧出一把把野菜……(从用词角度品析)

4文章结尾为什么“爹从此再没来过我的学校”?作者这样安排有何用意?

5“文似看山不喜平”,本文塑造父亲这一形象的写法与鲁迅在《阿长与<山海经>》中写阿长的一样,结合文章内容,请简要分析这种写法及父亲形象

14、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第二十二天

叶倾城

①有一个故事,我依稀记得我读过——当然也可能是我杜撰出来的。

②一个人,突发奇想,决定要“闭嘴一天”。自己也觉得不太可能,工作岗位上,家里,多少话要说,嘴唇都破了还说得词不达意呢。

③早上,他无声无息地弄早饭,正发愁如何喊小孩起床,闹钟响了。刚送小孩出门,扭头发现红领巾落家里了,硬忍下大吼,追出去默默给小孩戴上。小孩懂事地说:“爸爸,我今天晚上睡觉前就把红领巾放在衣服上,就不会忘了。”奇了呀,以前的剧情明明是他跳脚斥责,孩子一边辩解一边哭。他眉开眼笑,紧紧抱孩子一下,一大一小两个身体的依赖,让人心中柔软。

④路遇熟人,一路跟他抱怨家长里短,要搁从前,他早不由分说打断对方:“你这件事就做错了……你媳妇真是极品……”但今天,他只是静静听,不时点点头。到了要分手的路口,熟人说:“真谢谢你呀,跟你讲完我心里痛快多了。”什么?根本不需要他插嘴。

⑤公司里,直属领导给他安排一堆活,烦心费心还劳而无功。他一冲动,差点直接拍桌子,但是,光拍桌子不说话很滑稽吧?大概是他不作声的时间太长,领导叹口气,说:“我知道你为难,这样,有一个福利……算是补偿。”他心里乐开花。

⑥这故事自有寓意,是“倾听比倾诉更重要”,是“语言是银,沉默是金”,我最喜欢的部分却是他的“临时起意”,像拨云见日一样,马上是不一样的天气。

⑦所以我想,人生有时候需要“临时起意”。

⑧每天叫外卖的你,可以突然下个决定:三天不叫外卖。只三天而已,怎么都能对付过去,就算真的弹尽粮绝,也死不了。

⑨吃不吃外卖意义是否重大?我有朋友这么做过,我问他心得,他说:觉得自己还是很有毅力的。

⑩这是多么正面的感受,你在对自己刮目相看。这件事你能,其他事也一样。有人给你赞美,你猜那是信口敷衍;有人开口就是批评,你知道他跟谁都这样。但你真的做了一件事,虽然只是一件小事,你简简单单许了个愿,也就平平淡淡完成了,如开山移海,挥出第一斧、第一锤,假以时日,是可以惊天动地的。

人说坚持最难,没错。我认识很多有念头、有情怀的人半途而废,令我为他们惋惜。但我最觉得不值的,就是那些连试都不肯试的人。开始,也许是更难的事儿。

张爱玲说她经常遇到贵太太、女明星拉着她的手说:“我的故事像一部书那么长,洋鬼子的电影也不敢这么编。我就是太忙,等我闲了我一定要写出来。”我也遇到过,也真有故事让我脱口而出:“写吧。”把你心里的话写在纸上。你说开不了头?那就从中间写起好了。

要过好多年,我才理解,他们说的这个“开不了头”,不是指无法完成一部作品的开头,而是激情有似云烟,刹那烟消云散,没法成为强有力的动机,没法让他们坐下来,打开电脑,敲出第一个字。

我于是思考,从“想”到“做”的距离。伟大的人,不见得比我们想得更多更周全,只是一念及此,马上掀被下床。意念,决定,行动,如此三部曲。而我想,行动力也如同意志力、想象力一样,是可以有意识地培养的。约好的时间快到了,能不能毫不犹豫站起来就走?说了一万次要早睡,今天十点半能不能就关灯?答应人家的事,是否马上就去做,不给自己忘的可能性?这都是最微不足道的事儿,如一砖一瓦,但人生的大厦就是靠着一个又一个的偶然、一次又一次的行动垒起。

《走出非洲》里的男主角丹尼斯突然想去学开飞机,就去学了,后来许多次带他一生中唯一爱过的女子——女作家凯伦·布里克森一道飞上长空。

墨西哥女画家弗里达年轻时候不过是个轻浮的美女,一次车祸受伤,必须长期卧床,想:总得找点儿什么事打发时间吧?要么读书,要么画画。她选了后者。

我曾经用两三个月看了二三十本阿加莎·克里斯蒂的侦探小说。那是上世纪90年代的事儿,当时她的许多作品并不曾被翻译到国内,我有机会在图书馆遇到英文版,便借来看——严格来说,是租来看。虽然是大学图书馆,但有些部门是收费的,一天2毛钱。真不少,当时一个馒头大概是2分钱。为了省钱,我看得飞快,全然不管很多单词不认识,描写风景的一整段都视而不见,反正我看得懂有人死了,我只关心凶手是谁。要等到大侦探一字一句说凶手破绽的时候,我才会掉过头去翻到相关的那一处,再三再四,哦,终于明白了。

有些词,我永远不会忘了,比如“不在场证明”。

我完全没打算学英语,我纯粹就是喜欢看侦探小说,但很神奇,我英语阅读的关,就这么误打误撞过了。

所以,如果你连看了21天柯南,到第22天,你可能会发现,自己的日语听力进步飞速。

来吧,决定吧,行动吧,给自己一个突然的开始,然后跌跌撞撞地坚持,只因为,你和我一样,都想知道,第22天的你,会是什么样子。

(摘自《解放日》 2019年6月7日)

【1】第①自然段中“一个故事”在文中指的是什么故事?写这个故事的目的是什么?

【2】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第⑥段中“不一样”地理解。

【3】结合全文阅读,在第⑩自然段中加点词语“这件事”在文中指的是什么意思?作者写这件事的目的是什么?

【4】通读全文,结合对第自然段中提到的“突然的开始”“跌跌撞撞地坚持”地理解,谈谈文中写的哪一件突然开始让你记忆深刻,为什么?哪一次“跌跌撞撞地开始”曾让你动容,为什么?

【5】请选择你的一个“突然的开始”,告诉同学们第二十二天的你是个什么样子?

八、作文(共1题,共 5分)

15、作文

       记忆中,总会有一些东西撞击你的心灵,在你的心海里激起朵朵浪花。这些浪花或许是一位朋友、一件往事、一处风景、一段情感……它们不仅仅让你难以忘怀,更多的是让你深思,让你回味。 请你以“心海里的那朵浪花”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1)字数不少于600字;(2)文中出现校名及自己的姓名一律用“XXX”代替。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