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对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天上的明星现了,好像是点着无数的街灯。(比喻)
B. 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拟人)
C. 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比喻)
D. 猫真是“畏罪潜逃”了,我以为。(比喻)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近几年来越南在对我国南海问题上小动作不断,其手段之卑劣道理令国人义愤填膺的地步。
B. 课间操的时候,同学们队伍整齐、鳞次栉比地走进运动场。
C. 多么宁静的山谷,万籁俱寂,没有百鸟啁啾,没有树叶沙沙。
D. 为了筹建南极长城站,他呕心沥血:长城站落成以后,这位钢铁汉子也流泪了。
3、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世说新语》是南朝刘义庆组织编写的一部志人小说集。课文所选两则《咏雪》和《陈太丘与友期行》分别出自《方正》篇和《言语》篇。
B.《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左迁”指降职贬官,因为中国古代以右为尊。
C.令尊、尊君是对别人父亲的尊称;家君、家严是对人称自己的父亲;令堂,是对别人母亲的尊称;家母,是对人称自己的母亲。
D.《论语》以语录体和对话体为主要形式,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小弟弟戴着大檐帽,别着玩具枪,煞有介事地在房间里巡视,那模样真是让人忍俊不禁。
B.大会前,区志愿者顶着高温,齐心协力清理垃圾和废旧物品,即使是蛛丝马迹也不放过。
C.“铁榔头”郎平从十三岁一直走到今天,几十年的时间心无旁骛,只专心干了排球这一件事。
D.在喜迎新中国成立70周年联欢活动上,那七棵绚烂多姿、流光溢彩的烟花树是一大亮点。
5、下列句子中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在这场演讲比赛中,有一位选手引经据典,口若悬河,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B.考场上,小刚同学作弊被老师警告后,仍然坚定不移地给同学递答案。
C.我花了大半天的工夫才给妈妈做好这几道菜,谁知道吃起来让人觉得味同嚼蜡。
D.教育部及各级学校立下海誓山盟,严打网络乱象,还青少年一个清朗的网络空间。
6、填写在横线上的语句,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
, 。 , 。 今天,生命的价值感、道德感越来越引起全社会的关注。 中华民族是一个特别关注生命的民族,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充满着对生命的关切。
①“生命高于一切”
②因为生命是唯一的
③已经越来越成为人们的共识
④在一定意义上讲是一个不可再来的缘分点
A.①②③④
B.②③①④
C.①④③②
D.①③②④
7、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一个黑人姑娘在歌唱》抓住强烈的反差抒发对黑人命运的同情,让人深切地感到这世界的不公道。
B.印度和孟加拉国的国歌都是使用泰戈尔的诗歌。其中,印度的国歌《人民的意志》选自泰戈尔的《吉檀迦利》。
C.《唐诗三百首》由清代孙洙选编,共选入77位唐代诗人的三百余首作品,按照诗歌体裁的不同,分为古诗、乐府、绝句、律诗,每个类别下的作家作品又按照年代先后编排。
D.擅长绘画的艾青,他的诗歌还明显地表现出“诗中有画”的特点,如《光的赞歌》中,诗的开头“夕阳把草原燃成通红了”和结尾“和在夕阳里闪着金光的镰刀……”就是如此。
8、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陈太丘与友期行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陈太丘与友期行(约定) B.则是无信(不讲信用)
C.相委而去(委屈) D.元方人门不顾(回头看)
【2】下列各项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尊君在不 待君久不至 B.下车引之 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C.陈太丘与友期行 与儿女讲论文义 D.则是无信 以身作则
【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期行”是指陈太丘与他的朋友约好一起出行,交代了故事的起因。
B.陈元方小小年纪却能驳倒父亲的友,“友人”致歉后,陈元方喜不自禁,头也不回走进屋内。
C.“怒”与“惭”写客人被陈元方反驳前后的神态变化,不仅使文章语言生动形象,同时也表明客人是一个知错能改的人。
D.这个故事表明守信对于处世立身的重要性,劝告人们要做个守信之人。
9、阅读【甲】【乙】两首诗歌,完成小题。
【甲】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乙】
秋词(其一)
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古人云:“三分诗七分吟。”学习古诗离不开朗诵,上面两首写秋天的诗歌,你会用什么样的语调朗诵呢?请分别说明理由。
10、期中考试结束后,班主任打算对部分同学进行一次家访,下面是她和学生的对话。请你根据对话内容,以小文的名义,把班主任交代的事情转告给她父母。(只写正文,不超过 50 个字)
班主任:小文,请等一下! 小文:老师,有什么事吗?
班主任:明天是周末,我想到你家里去一趟,与你父母交流一下,了解一些情况,不知你爸爸妈妈是否有空?
小文:老师,我爸妈双休日一般都在家。
班主任:好的,那请你转告你妈妈,我明天到你家去,请她在家等我。小文:老师,您大概什么时候去我家?
班主任:上午八点左右吧!趁着周末,我得尽量多跑些同学家。小文:知道了,我马上回去转告。
11、默写。
(1)角声满天秋色里,________。《雁门太守行》
(2)________,沉醉不知归路。《如梦令》
(3)域民不以封疆之界,________。《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4)________,星河欲转千帆舞。《渔家做》
(5)陶渊明《饮酒》(其五)中表明诗人摆脱尘世的干扰,过闲适恬静的生活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下面选段,完成下列各题。
(1)【甲】
几乎每次进餐后,它都要整理一下仪容。譬如用前腿上的跗节把触须和上颚里里外外清扫干净。
【乙】
嗉囊装满后,它用喙尖抓抓脚底,用沾着唾液的爪擦擦脸和眼睛,然后闭着双眼或者躺在沙上消化食物。
上面两段文字的作者是___________________,【甲】文的“它”是___________________,【乙】文中的“它”是___________________。两段文字都说明了昆虫也同人类一样有着___________________的良好习惯。
(2)《昆虫记》既有科学性,又有文学性。请据下面选段,简要分析。
蜜蜂来了,它心平气和……不一会儿,它就沉浸在采蜜的工作中了。潜伏在花下窥伺的强盗——蟹蛛,便从隐藏之处现身,它绕到忙碌的蜜蜂身后,偷偷向它接近,然后猛冲上去突然咬住它的脑后根……这一咬瞬间致命,因为它破坏了蜜蜂颈部的神经节。不多时,可怜的小蜜蜂便蹬着腿死去了。这时,凶手便舒舒服服地吸起受害者的血来。
13、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奔跑的火焰
①进入冬季以后,则克台就成了最单调的世界。大地上失去了连绵的、起伏无尽的绿草鲜花,从脚下一直望到天尽头,再没有一点变化,只剩下茫茫雪野。这个位于伊犁河谷深处的大草原,它的冬天是那么单调,那么沉静。
②那天早晨我备好了马,去场部送一些文件。我给青马最后上紧了肚带,跨上马,把皮帽子放下来,拉过军大衣下摆盖住膝部,就放马朝雪原走去。在这种晴朗的天气里纵马雪原,有一种特殊的滋味。人在马背上,视野一下子变得开阔了。
③我策马驰上一处高地,马在雪地上喘息着,似乎不太乐意。过了一会儿,它自己渐渐地减慢了速度。这时,忽然从远处传来杂乱的犬吠声,我在马鞍上转过身,惊奇地看到了一幕原野冬猎的景象。
④在白皑皑的深雪里,一群狂怒的牧犬正在追逐三只亡命的狐狸,牧犬的后面,是一伙骑马的猎人。雪太深了,狐狸跃动得非常困难,它们每次跃起,身后都扬起一阵雪雾,然后落下去,身体又陷进雪里,有时只露出尖尖的红脑袋……它们身后的牧犬虽然也一样在深雪里,但那些狗高大凶猛得多,在雪里冲撞过来,杀气腾腾势如疾风。
⑤三只狐狸拼命地夺路而逃,还不时地回头顾看。它们在这片茫茫的雪原上显得太弱小、太危险了,雪原那么白那么空旷,狐狸却醒目得如同一簇簇跳跃的火焰,火红耀眼,无遮无碍。十几条猛犬看来是可以追上的,所以骑马围猎的人并不开枪射击。
⑥一只最红的狐狸掉头向我这边跑来,我心下一喜,纵马朝它奔去。要是我抡它一马鞭,肯定得打晕过去。正这样想着,我的马忽然站住不动了,它耸起两耳,看着前方。我正感到莫名其妙,那只狐狸从坡下突然跳上来,恰恰落在我的马前。可以看出,那狐狸刹那间惊呆了,它可能万万没有想到这里埋伏着一支人马。惊恐之下,它也许料定自己必死无疑,竟伏在马前惊惶地望着我。
⑦我第一次在野外与一只狐狸这么近距离地对视。……
⑧它这样绝望,这个生灵,这团火焰。“让我活下去吧——”我感到它在这样对我肯告。
⑨我提着马鞭的右臂垂落了,不由自主地拨转了马头,让开一条路。
⑩它很有礼貌地看我让开,然后才低下头,迅速从我的旁边奔跑过去。
⑪我伫马立在高地上,目送这只红狐狸继续逃奔。 在一片闪烁着阳光的雪野上,它跃动着,窜跳着,一起一伏,特别清晰。它那条蓬松漂亮的大尾巴飘动招摇,宛如一股被风曳动的火红烈焰,燃烧、跃动在洁白的雪上。
⑫“快跑吧!快点,再快点!”我望着这只狐狸,突然满心都是生出怜爱和担忧,仿佛它已经不是一只野兽,而是一团美丽的火焰,是雪原的精灵,太阳城的儿女。
⑬这时,暴怒狂吠的牧犬追过去了,它们拥挤着,表情极其愤怒,情绪处在高度亢奋之中,它们争先恐后,有时不惜将同伴撞倒,好像对狐狸怀有不共戴天的仇恨。
⑭它们会撕碎那只可怜的红狐狸的!它们追过去的时候,远处,那团逃跑的火焰还在一窜一窜地跳动着。
⑮我呆呆地坐在马鞍上,满心里只装着两个字:快点,快点!……
⑯许多年以后,我在拉卡楞寺外的小街上买了一张完整的、火红的狐狸皮。我不很清楚自己为什么要花几百元钱买这张狐皮,但是我买了。
⑰这张狐皮和我在则克台冬天遇到的那团逃跑的红火焰,颜色非常相近。我不知道那只狐狸最后的命运,但我相信它是死了。
⑱一团火焰不管跑到哪里,都会有人要把它熄灭。这一点我是深信不疑的。它最后的结局,也是会变成这样一张完整的皮。
⑲被悬挂起来,成为装饰。
【1】(1)选文讲述了一个原野冬猎的故事,阅读③—⑮段,概括情节。
情节的发展:_______→狐落马前→________→放狐奔逃
(2)随着情节的发展,作者的思想感情也在变化,请揣摩并填空。
感情的变化:非常惊奇→ ________→心生同情→________
【2】选文第①段以简练的笔墨描绘了则克台草原冬季的景象,作用是什么?
【3】任选角度赏析下面的句子。
在一片闪烁着阳光的雪野上,它跃动着,窜跳着,一起一伏,特别清晰。它那条蓬松漂亮的大尾巴飘动招摇,宛如一股被风曳动的火红烈焰,燃烧、跃动在洁白的雪上。
【4】阅读⑰段,作者不知道那只狐狸最后的命运,为什么相信它是死了?文章结尾几段委婉地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情感?
14、①清明节后的昆明,雨过天晴。望着窗外的太阳,我忽然想念远在湖北的老李,他还好吧?
②回首去年在咸宁战疫的日子,最让我难忘的就是老李。当时,我参加了云南省第三批援助湖北医疗队,来到湖北咸宁市中心医院。老李并不是我接诊过病情最严重的病人,但他的故事,让我感动落泪。
③2020年3月14日,是老李被确诊新冠肺炎后,第一次能从病床上站起来的日子。老李对着病房的窗户站了约1分钟,再次躺回病床后,他在白纸板上开始写字。因为他还在气管插管,所以我们交流都靠一块白纸板。我看见他吃力地写下一句:“我看见阳光了。”那束阳光,也照在了我的心里。我和队员们忍不住抱在一起,又哭又笑。
④58岁的老李是湖北省咸宁市通城县人。2020年2月9日,被确诊为新冠肺炎的他做了气管插管,2月14日气管切开,但病情还在恶化。经过远程会诊,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援助湖北的医疗队队长李波决定把老李转入咸宁中心医院ICU救治。我平时已经积累了很多急重症转运经验,所以当仁不让承担起这项任务。而我的队友陈军护士刚上完4小时的班,从ICU出来,他匆匆扒了几口饭,就再次穿上全套防护装备,和我一起出发。
⑤从通城县到咸宁市有两个多小时的路途,老李状况非常不好,一路上需要调整升压药和转运呼吸机,我和陈军一直握着他的手,不断告诉他,只要感到不舒服就捏我们的手。但老李总担心自己呕吐会导致我们感染,所以每次他忍不住要吐时,总是费尽力气想去躲避,还拒绝我们帮他擦拭。面对这么一个怕麻烦别人的人,一个非常难受也没有放弃希望的人,我们能做的就是尽力医治。这个过程很难,转到市中心医院的头几天,老李的病情还在继续恶化。
⑥老李因为做了气管切开,需要辅助排痰,但老李的情况不适合借助仪器,只能靠人工。所以我开始每天按照肺部解剖结构,顺着老李气道走形、肺段开口方向进行拍背,边拍边吸。拍完两次后,老李的气道峰压有了明显下降,这让我很受鼓舞。
⑦2020年3月13日,老李终于脱离了呼吸机。3月14日,在6名医务人员的保护和帮助下,老李完成了病重以来的第一次站立和行走。经过精心治疗,老李在一天天地好转。临出院前,他在和我们聊天时说,等他出院后,等疫情过去后,让我们一定要再去一次通城县,尝尝他自己酿的桂花酒。我们都笑着答应了这个约定。
⑧2021年3月12日,就在我们医疗队援助湖北一周年之际,咸宁日报和香城都市报的报道团来到我们医院,给我们带来了老李的新消息。【甲】老李康复后,真的回到家乡开了酿酒厂,在得知咸宁媒体要到云南采访的消息后,他不仅录制了问候和感谢的视频,还捎来了两瓶自己酿的酒。【乙】我相信,他回家后一定在按照我们的叮嘱坚持锻炼。【丙】作为医务人员,我有幸能投入到这样一场战斗中去,能够和咸宁、云南的战友一起并肩奋斗。【丁】如今,只要闻到桂花香,我就会想到咸宁;听人提起桂花酒,我也会想到咸宁。咸宁,成了我心里一个特殊的存在,终生难忘。
【1】下面的句子出自原文第⑧段,它在文中的位置应该是____________处。
在视频里,我发现他说话气息平稳,这意味着他的肺功能恢复得不错。
【2】文章开头段有什么作用?
【3】请赏析下列语句。
而我的队友陈军护士刚上完4小时的班,从ICU出来,他匆匆扒了几口饭,就再次穿上全套防护装备,和我一起出发。(从词语运用的角度)
【4】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老李的人物形象。
15、按下面的题目和要求写一篇文章。
脑海中的往事像镜头倒转一样连接不断的上演,无一不是平平淡淡的小事,却温暖得令人忍不住落泪。那一段段美好的时光,静静流淌在心泉的最深处,它将永远温馨鲜活在遥远的记忆里,成为支持我一往无前的力量。(选自《读写舫•走笔》)
请以“那件小事激励着我”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不少于600字。
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