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字音和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羁绊(bàn) 颤栗(chàn) 不修边幅(fú) 戛然而止(jiá)
B.晦暗(huì) 枯躁(zào) 叹为观止(zhǐ) 出类拔萃 (cuì)
C.回溯(shuò) ##dot## 狡辩(biàn) 大彻大悟(wù) 怒不可遏(è)
D.缄默(jiān) 蓦然(mò) 纷至沓来(tà) 平易近(jìn)人
2、选出下列搭配有误的一项。
A. 《回忆鲁迅先生》——散文——萧红——东北作家
B. 《黄河颂》——诗歌——光未然——文学评论家
C. 《最后一课》——小说——都德——德国作家
D. 《卖油翁》——小说——欧阳修——北宋文学家
3、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澄澈 阔绰 混合物 掉以轻心 欲盖弥彰
B.寒暄 亵渎 冷不妨 根深蒂固 自怨自艾
C.收敛 旁骛 画外音 匪夷所思 温文而雅
D.匮赠 会晤 孺子牛 蓦然回首 鞠躬尽瘁
4、下列文学常识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江城子·密州出猎》是北宋文学家苏轼所写的一首豪放词。
B.茅盾写于抗日战争时期的散文《白杨礼赞》运用了象征手法。
C.施耐庵的《水浒传》是一部歌颂农民起义的章回体长篇小说。
D.《谈创造性思维》是英国哲学家、作家弗朗西斯·培根的随笔。
5、下列加点成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
A.疫情期间教育部门开设“空中课堂”,无数莘莘学子在家就能上课,实现了“停课不停学”。
B.武汉解除离汉通道管控措施后,高速路上的车络绎不绝,这一刻武汉和这个世界又联通了。
C.广大医护人员为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了专业支撑,筑起了生命的防线,是当之无愧的英雄。
D.作为抗击“非典”的领军人物,钟南山这个名字早已如雷贯耳,如今他又站在了抗疫一线。
6、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殷红(yān) 校对(xiào) 燕然勒功(yān) 仰之弥高(mí)
B.什物(shí) 挚痛(zhì) 迥乎不同(jiǒnɡ) 群蚁排衙(yá)
C.谰语(lán) 亘古(hèn) 气冲斗牛(dǒu) 兀兀穷年(wù)
D.污秽(suì) 麦茬(chá) 酣然入梦(hān) 锲而不舍(qiè)
7、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归省(xǐnɡ) 亢奋(kànɡ) 家眷(juàn) 草长莺飞(chánɡ)
B.怠慢(dài) 行辈(xínɡ) 燎原(liáo) 挑拨离间(jiàn)
C.拾级(shè) 斡旋(wò) 羁绊(jī ) 怒不可遏(è)
D.冗杂(rǒnɡ) 戛然(ɡá) 屹立(yì) 销声匿迹(xiāo)
8、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各题。
【甲】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富贵不能淫》)
【乙】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1】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居天下之广居(居住)
B.得志,与民由之(遵从)
C.衡于虑(违背,扰乱)
D.空乏其身(财资缺乏)
【2】下列句中“之”字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行天下之大道
A.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B.实是欲界之仙都
C.河曲智叟制止之曰。
D.出入之迂也
【3】翻译下列句子。
(1)富贵不能淫,贫践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2)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文对大丈夫的阐述精髓是“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B.【甲】文“富贵不能淫,贫践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三句,三者前后一贯,内外相连,修身养气是基础,行为处事是表现,既有个人德行的要求,也有社会责任的担当,他们共同构成了大丈夫精神培养的整个过程。
C.【乙】文“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起过渡的作用:由六位名君贤臣的事实过渡到要成就大事业必须经历磨难的一般意义。
D.【乙】文“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这句话是从正面简略地论证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道理。
【5】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被俘后,面对死亡,面对威逼利诱,一身正气,从容就义,正体现了孟子“大丈夫”论断中的哪一点?请再举一个富贵不能淫的例子。
9、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小题。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行不足”是什么意思?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2】请选取一个角度赏析颔联“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10、新版语文教材对课文做了一系列调整,精心设计的“阅读导语”,为我们理解语文提供帮助。下面是《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阅读导语”,编者以人们对鲁迅的认识起笔,又用诗意的语言写出了鲁迅在“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中的生活。请结合课文内容,将空缺的内容补充完整,注意语意连贯。
提起鲁迅,人们常常会想到①__ ,但是打开他的童年之窗,我们会发现那里却是②___ :灿烂的春光有童真,③____;④___,严肃的学习中也不乏快乐。让我们一起走进鲁迅的童年,探索一下他成长的足迹吧。
11、填空。
(1) ,思而不学则殆。
(2) ,志在千里。
(3)无可奈何花落去, 。
(4)我们陈毅中学的校训“弘毅尚学”出自《论语》“ ,任重而道远。”“其中”弘毅“的意思是是 、 。
(5)朱熹《观书有感》的语句“ , ”蕴含了“要想保持思想的开阔,就必须要不断学习新知识”的道理。
(6)古代的文人墨客对秋天情有独钟,写下了不少的诗词佳句,把你积累的关于秋天的诗句写一句吧! , 。
12、阅读名著片段,回答问题。
四年黑暗中的苦工,一个月阳光下的享乐,这就是______的生活。我们不应当讨厌它那喧嚣的歌声,因为它掘土四年,现在才能够穿旧城改造漂亮的衣服,长起可与飞鸟匹敌的翅膀,沐浴在温暖的阳光中。什么样的钹声能响亮到足以歌颂它那来之不易刹那欢愉呢?
(1)片段中横线处应填哪种昆虫?从这段文字你能体会到法布尔对昆虫怀有一种怎样的态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法布尔在《昆虫记》中揭开了昆虫世界一个又一个的奥秘:______善于利用“心理战术”制服敌人;________能够不凭借任何工具,精确地“剪”下大小适当的圆叶片来做巢穴的盖子……
13、阅读《回忆我的语文老师》一文,回答下面小题。
①我的语文老师,她是南京大学的高材生,是一个高高的,身体长得非常扁平的女人。这个女性是我心目中最高贵,最美丽的人。在以后的生活中,我千百度寻找过,但是也没有找到过像这样的一位女性。
②我记得她第一次走上讲台,把两只手轻轻地悬在讲台上,她没有带粉笔,没有带备课笔记,也没有带语文教材,是空手走上来的。她望着我们,说了一句话,说:“同学们,什么叫语文?”然后她用了两节课的时间,给我们阐释什么叫“语文”。期间,天开始下雨,她把脑袋转向窗外,对我们说:“同学们,你们知道吗,一年四季的雨是不一样的。春天是春天的雨,夏天是夏天的雨,秋天是秋天的雨,冬天是冬天的雨。”
③然后她又说:“同学们,你们知道吗,一天里的雨也是不一样的,上午的雨与早晨的雨不一样,下午的雨与上午的雨也不一样,晚上的雨与夜里的雨也不一样。”然后她又说:“同学们,你们知道吗,雨落在草丛中和落在水塘里,那个样子和发出来的声音都不是一样的。”我至今还记得,我们所有的同学把脑袋转向了窗口,那个时候,外面有一大片荷花塘,我们至今还记得,千条万条银色的雨丝纷纷飘落在那口很大很大的荷花塘里。这就是我的语文老师。
④大概一个星期之后,她又开始走上讲台,那一天是讲作文课。她走上讲台之后,说了一句话:“同学们,你们知道吗,我们班上写作文写得最不好的同学是曹文轩。”在此之前,我的历届的语文老师都说写作文写得最好的同学是曹文轩。这个反差太大了!对我来讲,这个打击是巨大的,我根本无法接受她的判断,所以我当着她的面就把作文本撕了,扔在了地上,一头冲出了教室,来到了离教室不远处的一条大河边。我至今还记得坐在大河边上,望着那条大河,把地上的石子、瓦片一块一块狠狠地砸到水面上,一边砸,嘴里一边骂:“丑八怪! ”
⑤晚上,我回到了学校,来到了她的宿舍门口,我记得不是轻轻地把她的门敲开,而几乎是用脚把她的门踢开。她拉开了门,站在门口,微笑地看着我,说:“你请进来坐一会儿。”然后我就进了她的卧室,看到了她不知道从哪里搞来的我的六本作文本。她把这六本作文本一本一本地排列在她的桌子上,然后她说:“你过来看看,我们先不说内容,就是这些字,你的那些作文,字非常地稚拙,但是能看出你非常地认真。你再看看那最后一本作文,你的字已经张扬到什么程度了,你已经浮躁到什么程度了。”
⑥她又说:“在这六本作文本里,都有一篇作文是写春天的,你第一本里写春天的时候是非常诚实的,是非常朴素的对春天的描写。但是后来你慢慢慢慢地控制不住自己了,你有必要用那么多的形容词吗,你看看你的作文写得越来越臃肿,越来越夸张。当那些老师们都说你有才气的时候,你就已经不知道自己是谁了。”她说:“才气,有时候是害人的。”
⑦我记得那一天离开她的卧室, 走进校园,月亮特别的好。月色如水,清澈的月光整个地铺在校园里头。 那个夜晚是我一生铭记的。没有那个夜晚,就没有我以后漫长的人生道路。这就是我的语文老师。
⑧我要说语文和语文老师,对一个学生的成长是至关重要的。我这里无意贬低其他学科的老师们对学生的作用,我只是说语文和语文老师是无可替代的。语文老师永远是一个学校的品质的建构者和体现者。我无法想象一个学校没有语文和语文老师,我也无法想象这个世界上没有语文和语文老师 。
⑨我们应当对语文老师充满敬意,全世界都应当如此!
【1】文章围绕 “我”和语文老师写了哪几件事? “我”的感情又有哪些变化?请结合文章内容概括。
事件 | (1) | 语文老师在一次作文课上批评“我”作文很糟糕 | (3) |
情感 | “我”欣赏语文老师的知识渊博 | (2) | “我”很感激语文老师 |
【2】下面对文章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是( )
A.第①段中作者用“最高贵,最美丽”来高度评价自己的语文老师,既开篇点题,点明了教师在自己心中的美好形象,又引领全文,引起后文的回忆。
B.第③段与第⑦段中“这就是我的语文老师”一句话,在结构上的作用及表达情感方面都是完全相同的。
C.第⑤段“她把这六本作文本一本一本地排列在她的桌子上”句中“一本一本”写出了老师的细致与耐心,表现了老师对学生的真切关爱。
D.文章叙议结合后,叙述自然质朴,流露真挚情感,议论部分画龙点睛,表达对老师的赞美之情。
【3】请从修辞角度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
走进校园,月亮特别的好。月色如水,清澈的月光整个地铺在校园里头。
【4】作者曹文轩,当代著名作家,北京大学教授,2016年4月4日获“国际安徒生奖”,请联系作者的成就,说说你对文末第⑦中“没有那个夜晚,就没有我以后漫长的人生道路”句子的理解。
14、奇怪的西方记者
邓笛
安娜·魏特尔出了飞机场,首先戴上墨镜,然后往身上喷了喷刚从机场商店买的防虫剂。她想,这是她到非洲工作面临的最大问题。像她这样一个名记者,怎么能住非洲肮脏的旅馆,吃垃圾一样的饭菜呢?当然,这些脏、乱、差的事情可以写出一篇不错的文章。
此刻,另外一位记者乔什夫·阿杜拉离开了自己的办公室。他是拉各斯《星报》的记者。当他听说自己将要见到闻名遐迩的欧洲记者安娜·魏特尔时,心中忍不住一阵激动。“她需要得到尼日利亚同行的帮助。”安娜·魏特尔的助理打电话时这样对他说。
乔什夫没有像以往一样驱车回家,而是将车开到安娜·魏特尔的下榻处。这是一家国际连锁宾馆,或许是因为安娜·魏特尔对宾馆的期望值太高了,她见到乔什夫时先是抱怨了一阵,说空调性能不好,房间里还有蚊子。“咱们找一家饭店边吃边聊,”她说,“找一家……有非洲特色的……哦,对,那种装饰得五颜六色的……”
乔什夫想了一想,想到了一家可以吃到尼日利亚传统菜的饭店。他开车带安娜去了那儿。他对这家饭店很满意,但是安娜似乎不以为然。
“嗯……太干净了。”她说,“又干净又安静……”
“这样不好吗?”乔什夫问。
“缺少了一点非洲元素。”安娜说。
“你指的非洲元素是什么?”乔什夫问。
“嘈杂、拥挤、混乱、花花绿绿……”
“唔,”乔什夫说,“拉各斯的确是一个喧闹的花花绿绿的城市,人口众多……但是,我们都喜欢去好的环境吃好的菜肴,这和别的地方的人没有什么两样!”
安娜显得很失望。“在这儿我找不到一点儿非洲的感觉。”她说。
“安娜,”乔什夫解释道,“非洲是一块大陆,有54个国家,9亿人口,使用的语言有多少种至今也没有统计出精确的数字——大概有几百种吧!”
乔什夫试图告诉她,非洲是千姿百态的,不能让一个地方的面貌代表整个非洲的形象。但是,安娜根本不听。乔什夫只好改变话题。
“那么,您将写些尼日利亚的什么呢?”他问。
“还没有确定。”安娜说,“我要走走看看,感受一下。比如,枪支、犯罪、那些饿得瘦骨嶙峋的人……还要配上图,如果可能的话,最好是瘦骨嶙峋的饥饿者手中持枪从事犯罪活动……”
乔什夫想了一会儿。“是的,与别的大城市一样,拉各斯也有犯罪现象,但是,我不认为这是什么有趣的题材,而且在这里你很难找到许多饿得瘦骨嶙峋的人。”他指着桌上丰盛的菜肴,“我们这儿的人吃得都很好!”
“说说你们报纸的情况。”安娜也改变了话题。
“有各种栏目,”乔什夫说,“当然,也会报道犯罪,如果你感兴趣,我可以给你讲讲曾经发生的……”
“这有点儿意思。我想,我可以用我的影响力让这类报道更加……”
“我有一个想法,”乔什夫说,“你为什么不写一写拉各斯人的日常生活呢?你知道,写到非洲,人们就会写到饥荒、战争、腐败……但是,这些并不是大多数人的真实生活状况。”
安娜显得很困惑。乔什夫继续说道:“你为什么不写一写普通人的普通事,比如这个饭店,比如学校里幸福的孩子……”
“读者不喜欢看这些。”安娜说,“我需要落日下阴暗的非洲这样的意境……”
乔什夫不明白为什么西方人说到非洲就会说到阴暗。其实,要说阴暗,伦敦才阴暗呢——乔什夫有一年12月份去过伦敦,才下午3点,天就黑了,而尼日利亚是他见过的阳光最明媚的地方。安娜不理会他,继续说道:“描写阴暗,是为了让人们感受阳光;描写低俗,是为了让人们向往高雅……”
“这我能理解,”乔什夫说,“可是,在尼日利亚有低俗的人,也有高雅的人,你为什么不写一写高雅的人呢,比如那些作家、学者……有很多的呀,如1986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沃尔·索因卡,1991年布克奖得主班·欧克利,著名作家齐诺瓦·阿切比……他们有好多事值得说一说……”
乔什夫从安娜的脸上看出了不屑一顾,似乎只有她自己才是唯一重要的学者与作家。
几天以后,安娜回到了伦敦。“去了一趟非洲,总得写些什么,写什么呢?”她打开电脑,开始打字:“非洲是一个神秘的地方,一下飞机,我就能强烈地感受到这一点……乔什夫·阿杜拉有一张典型的非洲人的脸,他是一个思想开明的记者,是一名在黑暗的非洲不懈地为争取言论自由而顽强斗争的勇士……没有我们的帮助,他将困难重重……”
与此同时,乔什夫·阿杜拉正在家里读新出的《星报》,这上面登载了一篇他写的文章,标题是“奇怪的西方记者”。
【1】开头第一段对安娜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这样写有何用意?
【2】安娜的“非洲感觉”具体指怎样的感觉?看到和听到的实际情况又如何?
【3】安娜的困惑与乔什夫的不解分别是什么?
【4】有人认为,将小说标题改为“阴暗的非洲”更加合适。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请分别从内容、结构两方面谈谈你的理由。
15、按要求作文
请以“收获”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你可以大胆选择你最能驾驱的文体,写你最熟悉的内容,表达你的真情实感;
②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校名、姓名,如需要,可用“XX”代替,否则扣分;
③不得抄袭;
④不少于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