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高一语文

一、选择题(共7题,共 35分)

1、下面这段文字的恰当顺序是(   

①凡职业没有不神圣的,凡职业没有不是可敬的。唯其如此,所以我们对于各种职业,没有什么分别拣择。

②因为自己的才能、境地,做一种劳作做到圆满,便是天地间第一等人。

③至于我该做哪一种劳作呢?全看我的才能何如,境地何如。

④总之,人生在世,是要天天劳作的。

⑤劳作便是功德,不劳作便是罪恶。

A.③①⑤④②

B.③④⑤①②

C.①④⑤③②

D.③②①⑤④

2、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只有走好人生的每一步,我们才能真正拥有灿烂辉煌的明天。

B.通过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活动,使我市环境卫生状况有了很大改变。

C.综艺节目深受欢迎的主要原因是其形式多样造成的。

 D.《富春山居图》描绘的富春江两岸初秋的山光水色,被誉为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

 

3、选出下列选项中对文化常识或文学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   )

A. “社”在古代指土地神,“稷”指谷神,古人常用社稷作为国家的代称。这样的代称还有很多,比如:桑梓代指家乡,庙堂代指朝廷,汗青代指史册。

B. 古人对自己的谦称有“愚、鄙、敝、子”等,称对方或对方亲属有“令、尊、贤、仁”等,对尊长者的称谓有“足下、先生、大人”等。

C. 《诗经》中的“六义”指风、雅、颂、赋、比、兴。其中《风》包括了十五个地方的民歌,是《诗经》中的核心内容,“风”的意思是土风、风谣。

D. 《史记》全书包括十二本纪(记历代帝王政绩)、三十世家(记诸侯国和汉代诸侯、勋贵兴亡)、七十列传(记重要人物的言行事迹)、十表(大事年表)、八书(记各种典章制度),共一百三十篇,被列为“二十四史”之首。

4、某班围绕“如何做学问”展开讨论,下面是四位同学的发言记录,其中偏离议题的一项是(     

A.甲:我认为做学问要虚心。曾国藩先生就曾经这样告诫世人:“吾人为学,最要虚心。”

B.乙:我认为做学问要坚定。要追求“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境界。

C.丙:我认为做学问要严谨。鲁迅校对文章,逐字校对,决不马虎放过,终成学问大师,这就是最好的证明。

D.丁:我认为做学问要质疑。悬梁刺股和囊萤映雪就是古人给我们做出的榜样。

5、下列句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聊起最近读什么书或喜欢什么作品时,很少有人提到《聊斋志异》《红楼梦》《骆驼祥子》等文学经典,这种现象确实令人担忧。

B. 是天气比往年热呢?还是自己的身体虚呢?这么一想,他忽然不那么昏昏沉沉的了,心中仿佛凉了一下。

C. 但在我是乐土:因为我在这里不但得到优待,又可以免念“秩秩斯干幽幽南山”了。

D. 近来,“共享经济”的概念大热,单车、汽车、充电宝等都打着共享的旗号在运营。共享设施如何配置?执法部门又该如何管理呢?

6、下列文学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回延安》是现当代诗人贺敬之写的一首新诗。这首诗用陕北民歌“信天游”形式,使用了“宝塔山、枣园、延河”等富有地方色彩词语,展示浓郁的陕北风情。

B. 气象学家竺可桢在我国现代物候学领域做出重要贡献。他的散文《大自然的语言》结合实例介绍了这门学科,条理清晰,语言生动准确。

C. 唐代大文豪柳宗元在《小石潭记》一文中运用情景交融的手法,描写了小石潭环境凄清寂静,令人感到寂寞忧伤的特点,抒发了自己被贬后凄苦孤寂的心境。

D. 古人的年龄有时不用数字表示,而是用与年龄有关的称谓代替:古时童子未冠,头发下垂,故以“垂髫”代指童年;男子20行冠礼,故“弱冠”指成年;“黄发”象征长寿,故指老人。

7、下列划线字注音和字形全对的一项(

A.靖(suí   风景(shà   重峦叠(zhàng)   张惶失措

B.繁(yán)   (zhuó   为人知(xiǎn)   响彻云宵

C.唐(tuí 红(yān)    乎不同(jiǒng)   不可名状

D.器(mǐn)   掠(lǚ 消声迹(nì   因地制宜

 

二、文言文阅读(共1题,共 5分)

8、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鳝救婢

高怀中,业鳝面于扬州小东门,日杀缮以千数,一婢悯之,每夜窃部分缸中鳝从后窗投诸河。如是累年。一日面店被焚,婢仓皇出逃为火所伤困于河滨。夜深入睡,比醒而痛减,伤尽愈。视之,有河中污泥,敷于伤处,而周有鳝之行迹,始知向所放生之鳝来救也。高怀中感其异,遂为之罢业。及拆锅,下有洞。生鳝无数盘其中。悉纵之于河。

【注释】①业鳝面:从事卖鳝鱼面。②婢:女佣。

【1】“一婢悯之”中的“悯”的意思是____

【2】用“/”给文中划线句断句(限断两处)。

婢仓皇出逃为火所伤困于河滨。

【3】这个故事向我们说明了什么道理?

三、诗歌鉴赏(共1题,共 5分)

9、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唐〕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诗歌首联“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有何作用?

2诗歌颈联“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已经成为流传千古的佳句,你认为原因有哪些?

四、综合性学习(共1题,共 5分)

10、综合性学习。

为引导同学们正确交友,学校拟举行以“有朋自远方来”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积极参加并完成以下任务。

(1)【写一写】为了正确引导同学们交友,班级准备办一期黑板报,请为这期黑板报策划两个栏目。

栏目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栏目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选一选】古人关于朋友的称呼有很多,如:看上去平淡如水,却重道义的朋友叫_____,童年时代就要好的朋友叫____。请选择填空,填序号即可。

①竹马之交   ②忘年之交   ③君子之交   ④布衣之交

(3)【说一说】早上收作业的时候,小华推了推同桌明明,并凑过去小声说:“明明,把你的语文作业借我抄抄!”明明毫不犹豫的拒绝了,小华生气的说:“你真不够朋友!”一整天小华都气哼哼的不理明明,放学时,明明悄悄递给小华一张小纸条,小华看完小纸条,觉得自己对“朋友”的理解真是太肤浅了,两人相视一笑,重归于好。请你设想一下,明明在小纸条上都写了什么呢?(40字以内)

五、名句名篇默写(共1题,共 5分)

11、根据提示,填写相关语句。

(1)足蒸暑土气,____________。(白居易《观刈麦》)

(2)东风不与周郎便,____________。(杜牧《赤壁》)

(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作者认为一个国家走向衰败灭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张养浩的《山坡羊·潼关怀古》中道出封建统治者剥削人民,压迫人民本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名著阅读(共1题,共 5分)

12、根据你对文学名著的阅读,回答问题。

最坏的罪犯,要算蚂蚁了。我曾见过它们咬紧蝉的腿尖,拖住它的翅膀,爬上它的后背,甚至有一次一个凶悍的“强盗”,竟然当着我的面,抓住蝉的吸管,想把它拉掉。

最后,麻烦越来越多,无可奈何,这位歌唱家不得已抛开自己所做的井,悄然逃走了。于是蚂蚁的目的达到了,占有了这个井。不过这个井也干得很快,浆汁立刻被吃光了。于是它再找机会去抢劫别的井,以图第二次的痛饮。

【1】读了这两段话,你感悟到了作者对动物具有怎样的感情?

【2】鲁迅把《昆虫记》奉为“讲昆虫的楷模”,你认为鲁迅给予该书这么高的评价的原因是什么?

七、现代文阅读(共2题,共 10分)

13、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下列小题。

月亮——地球的妻子、姐妹,还是女儿?

①中秋赏月,忽有友人相问:“月亮生于何年?来自何方?”

②在天文学上,这个问题称为“月球的起源”。其答案虽然至今不明,但是太空悬案的侦察员——天文学家们却根据众多的天文观察事实,对月球的身分作了合乎逻辑的推测。总的说来,大致有三种可能:月亮若不是地球的妻子,那便是地球的姐妹,或者是地球的女儿。

③你看,月球的平均密度是每立方厘米3.34千克,只相当于地球密度的3/5,而且两者的化学成分又大不相同;因此,情况很可能是这样:40亿年前,月球和地球所处的位置相去甚远,各由不同的物质形成。月球的平均密度又与小行星十分相近。所以,它原先很可能是一颗小行星,在它围绕太阳运行的过程中一度接近地球,并为后者的引力俘获,而成为地球的卫星。这种学说称为“俘获说”。倘若情况果真如此,那么,将地球与月球比作邂逅相遇遂成天作之合的夫妻,岂不是再妙不过了吗?

④但是,地球的直经只是月球的3.7倍,相去并不悬殊,况且,迄今为止人们所知的小行星无一例外都比月球小得多;所以像地球这么一颗并不很大的行星,偏偏要俘获一个月球这么大的小行星亦实非易事。于是有一部分天文学家认为:在太阳系形成之际,地球和月球由同一块尘埃云凝聚而成。它们的平均密度和化学成分之所以不同,乃是由于原始星云中的金属成分在行星形成之前已先行凝聚成团。这种学说称为“同源说”。如此看来,月亮岂不就是地球的姐妹?

⑤最后一种推测更具有戏剧性:在40多亿年前,太阳系形成之初,地球月球原为一体。当时地球处于高温熔融状态,自转很快,天长日久,便从其赤道区飞出一大块物质,形成了月球。太平洋便是月球分裂出去的残迹。你看,月亮岂不又成了地球的女儿?不过,这种理论却面临着许多难题,比方说,它有一个必然的推论,即月球的位置应该在地球的赤道面上,而实际情况并非如此。现在,赞成这种“分裂说”的人已经比较少了。

⑥可爱的月亮啊,你究竟是谁?你尽可以讳莫如深,人类却总有一天会掀起你的神秘面纱,把你的真相查个水落石出!

1用简洁的语言准确而完整地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2本文生动形象、浅显明白,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成功地运用了作比较、打比方等说明方法,请在文中找出相应的例子。

作比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打比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③段中加点的两个“很可能”,去掉行吗?为什么?

4最后一段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14、阅读下面短文,完成下面小题。

花儿在风里绽放

杜卫东

①今年的春天脚步勤,残冬的最后一场积雪还没有融化殆尽,春姑娘就在赶来的路上了。

②“远天归雁拂云飞,近水游鱼迸冰出”。立,开始之意;春,代表着温暖与生长。立春一到,万物复苏,春姑娘的面纱正被微风掀去,她俊俏的容颜是任谁也遮挡不住了。你看,“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她的手何等灵巧,盈盈一握,便把一岸垂柳梳理得分外妖娆;其实不光手巧,春姑娘的胸襟也异常开阔,“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太阳从江面冉冉升起,一江碧绿胜过蓝草,多壮观的早春景致!难怪诗人雪莱由表感叹:“春天在美妙的花圆里升起,像爱的精神,到处有地的踪迹;大地黝黑的胸脯上花发草萌,相继脱离冬眠中的梦境苏醒。”

③春天总是和创造与生长联系在一起。没有冬天的积蓄,哪里有春天的萌发;没有冰雪的消融,哪里有江河的奔涌?从这个意义上说,春天是画家泼洒在宣纸上的山水写意,春天是诗人胸腔中迸发出的深情共鸣,春天是咏唱者献给大地的嘹亮歌声,春天是老师传递给孩子的欢声笑语。走进春天,就是走进汗水与付出;走进春天,就是走进成熟与希望;走进春天,就是走进憧憬与梦想;走进春天,就是走进明天与辉煌。

④今年的春天脚步勤,因为立春这一天有一朵最美的花儿争先绽放,那就是北京冬奥会的开幕。体育运动所蕴含的勃勃生机和春天带来的万物生长,在精神上是多么契合。奥林匹克沐浴着体育精神之光,满载着人类追求幸福与美好的愿景,春天也带给我们同样的鼓舞和希望。

⑤公元前776年,在古希腊伊利斯城邦的奥林匹亚小镇,举办了一场载入史册的盛会。这是第一届古代奥运会。那时候没有纯金制作的奖牌,冠军的桂冠是一顶用月桂、野橄榄和棕榈编织成的花环。没有盛大的颁奖仪式,没有如潮涌动的人群,甚至没有鼓号和彩旗,但从那时候起,和平与友谊就成了奥运会所崇尚的体育精神,并且传递给了现代奥林匹克运动。

⑥五个环环相扣的圆圈,代表着世界五大洲的团结。顾拜旦为现代奥林匹克设计的这个标志,和第一顶古代奥运桂冠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它像一只美丽的花环,生机盎然,把世界人民渴望和平与友谊的心愿,紧紧地连接到一起。

⑦北京是奥运历史上唯一一个举办过夏冬两季奥运会的现代都市。作为生于斯、长于斯的北京居民,我为北京自豪。遥想1932年那个酷热难耐的夏天,刘长春只身一人远渡重洋,代表积贫积弱的旧中国参加在洛杉矶举办的第十届现代奥运会。当时的刘长春,可曾想到九十年后,在壬寅年立春这一天,奥运火炬会又一次在北京的鸟巢燃起?

⑧今年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的主题口号是:一起向未来。

⑨这句口号令我怦然心动。如果未来是蓝天,我们就做一颗天上的星星吧。把光流注入未来的晨曦之中,让美好的明天引领我们前行的脚步。

⑩立春,是二十四节气之首,是面向未来的起点。春播一粒子,秋收万钟粟,第二十四届冬奥会在立春这一天举办,无疑承载着我们的美好企盼。大地上我们播下谷稷的种子,冬奥会我们播下和平与友谊的种子。我们开始聆听种子破土的声音,我们由衷地期待花儿在春风里绽放。

(选自2022年02月7日《人民日报》)

【1】文章第②段多处引用诗句,有何作用?

【2】请你谈谈本文以“花儿在风里绽放”为题有何作用?

【3】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的主题口号是:一起向未来。请谈谈你对这口号的理解。

【4】从刘长春只身一人远渡重洋代表中国参加奥运会,到如今北京成为奥运历史上唯一一个举办过夏冬两季奥运会的现代都市,你从这变化中获得了哪些感悟或体会?

八、作文(共1题,共 5分)

15、请以“春天的色彩”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要有自己的真情实感,不得抄袭;②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600字;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⑤书写工整,卷面清洁。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