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双版纳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高一语文

一、选择题(共7题,共 35分)

1、下列语句中加点成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A.他自小家里贫困,全靠自己努力白手起家建立起自己的事业。

B.王明学习一丝不苟,连最细微的地方也不马虎。

C.在这种入木三分的审视下,谁都没法遮遮掩掩。

D.电影《大鱼海棠》的预告片中“守望重生”“义无反顾”“爱苦别离”三个章节对抑扬顿挫的故事情节进行了更为细致的刻画。

2、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忧(qì) 汤(chí) 自吹自(léi)

B.琅(fà) 佝(lóu) 岸芷兰(tīng)

C.席(yán) 骗(kuāng) 前后继(pū)

D.野(kuàng) 游(yì) 浩浩汤(shāng)

3、下列各项中加点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冕(guàn yàn nán   hài

B. 揉(jiǎo 见(piē luè

C.守( 言(jiān 取(   jiá

D.yòu   养(   下(huī 醉(zhé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两位阔别多年的老朋友意外地在异国他乡萍水相逢,又是握手,又是拥抱,别提有多高兴了。

B. 邵阳市交警支队招聘了许多交通协管员,在他们的协助下,交通拥堵的现象戛然而止

C. 做一个人,我们要行使自己的权力;做一个公民,我们要恪尽职守

D. 李红经常为孤寡老人做好事,她的事迹真是罄竹难书

5、下列句子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由于大厦的工程质量不过关,监督机构工作不到位,结果造成重大事故,真是祸不单行

B.《蓝色多瑙河》被称为“奥地利的第二国歌”,据说这音乐曲是作者在用餐时妙手偶得之作。

C.听着那些令人恹恹欲睡的调子,你可以毫不费力地想象演奏者慵懒的面容。

D.我记得昆明的雨是下下停停,停停下下,不是连绵不断,下起来没完的。

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音乐艺术节上,五色斑斓的灯光,光芒四射的焰火,把整个橘子洲头的上空辉映得无比绚烂。

B.湖南省首届“青少年国学知识大赛”在长沙隆重举行,通过观看比赛我们了解了许多鲜为人知的国学知识。

C.电影《摔跤吧,爸爸》在社会上引起不小的轰动,观看者趋之若鹜,电影院竟出现一票难求的局面。

D.齐白石画展在美术馆开幕了,国画研究院的画家竞相观摩,艺术爱好者也纷至沓来

7、下列名著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法国作家罗曼·罗兰的《名人传》叙述了德国音乐家贝多芬,匈牙利雕塑家米开朗琪罗和俄国作家托尔斯泰的苦难和坎坷的一生,赞美他们高尚的品格和顽强奋斗的精神。

B.《简·爱》是英国作家夏洛蒂·勃朗特的代表作。文中的主人公简·爱自尊自爱自强,富于激情、幻想和反抗精神。

C.《骆驼祥子》讲述的是一个普通的人力车夫的故事。除主人公祥子外,还写了残忍霸道的车主刘四,大胆泼辣而有点变态的虎妞等人物。

D.《西游记》充满天马行空的想象和大胆奇特的夸张,是中国古代神魔小说的代表。

二、文言文阅读(共1题,共 5分)

8、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

(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孙权劝学》)

  (乙)普少习吏事,寡学术,及为相,太祖常劝以读书。晚年手不释卷,每归私第,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既薨,家人发箧视之,则《论语》二十篇也。

  (选自《宋史· 赵普传》)

(注释):①熟悉;②关闭;③箱子;④古代称诸侯或有爵位的大官死去。

1翻译下面句子。

(1)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

(2)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2读完两文后,你认为吕蒙和赵普有哪些相同之处?(至少写两点)

三、诗歌鉴赏(共1题,共 5分)

9、

沈钦圻

冰霜磨炼后,忽放几枝新。

独立江山暮,能开天地春。

自然空色相,谁与斗精神。

野客闲相对,如逢世外人。

1这首诗首联中的“   ”字写出了诗人的惊喜之情;颔联中“ ”和“能开”两个词赋予了梅花以人的性格和精神。

2尾联诗人称自己为“野客”,称梅为“世外人”,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四、综合性学习(共1题,共 5分)

10、综合性学习

你所在的春华中学初二年级开展“新闻采访与写作”综合性学习活动,以“呼和浩特市地铁1号线建设”为报道题材。请你参加。

活动一:初拟采访提纲

下面是小组初拟的采访提纲,请你为空缺处填上恰当的内容,并指出采访提纲存在的一处不足。

采访提纲

时间、地点

2019年5月8日上午9点,成吉思汗街地铁站

采访对象

1.地铁1号线总设计师2.施工人员3.后勤保障部门负责人

采访目的

多侧面了解地铁1号线建设情况,感受首府交通发展

采访方式

 

采访器材

纸、笔、照相机、录音笔等

采访问题(依据采访对象顺序各拟了一个主问题)

1.请问我市地铁建设采用了哪些新技术?

2.您认为地铁1号线站点布局合理吗?

3.请谈一谈后勤保障工作的重点和相应措施是什么?

 

活动二:选定新闻体裁

采访结束后,两位同学分享了采访内容。第一位同学关注地铁1号线从设计到即将运行的全过程及社会意义。第二位同学被现场施工人员精湛的焊接技术吸引,要对这一场面进行报道。请你分析两位同学的新闻素材与表现角度,分别给他们提出选用新闻体裁的建议。

活动三:交流实践体验

初二年级将召开本次综合性学习活动总结会,向参加活动的同学征集会标内容。

要求:(1)运用对偶修辞方法;(2)不超过30个字。

五、名句名篇默写(共1题,共 5分)

11、根据提示正确默写古诗文原句。

①可以调素琴,阅金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陋室铭》)

②予独爱莲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通外直,不蔓不枝(《爱莲说》)

③晓雾将歇,猿鸟乱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是欲界之仙都。(《答谢中书书》)

④万里来游还望远,三年多难更凭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登岳阳楼》)

⑤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休将白发唱黄鸡。(《浣溪沙》)

 

六、名著阅读(共1题,共 5分)

12、名著阅读。

七年级某班学习了《骆驼祥子》后,拟开展相关读书交流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

(1)《骆驼祥子》这部作品中除了祥子外还塑造了很多典型人物形象,其中好人有______________,坏人(反面形象)有______________(各举1个典型人物名字)。

(2)祥子共有三次买车的经历,根据你了解的内容填写下表。

买车经历

资金来源

结果

第一次

自己拉车所得

买了车,车却被大兵抢走

第二次

卖骆驼及拉车攒钱

第三次

买了车,虎妞死后,卖车葬虎妞。

 

七、现代文阅读(共2题,共 10分)

13、阅读下文,完成第下面小题

今天我们为什么要讲“家教与门风”

  (1)孟子说:“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只有每个细胞都正常,囯家机体才会健全。因此,重视家庭教育,树立良好的门风,是达到天下大治的根本。

  (2)重视家庭教育,先从重视儿童的早期教育做起。首先,孩子好比树苗,根栽得正不正,在相当程度上决定他将来成才与否。童蒙时代能否“养其正”,关系重大,因此《易经》有“童蒙养正”之说。其次,孩童尚未入世,思想单纯,教育容易奏效。古代谚语说:“教妇初来,教儿婴孩”,正是此意。对普通家庭而言,家教的缺失,将影响孩子一生。

  (3)有鉴于此,古人特别重视对儿童的教育,《曲礼》、《少仪》、《内则》以及《弟子规》,都是家庭教育的良好教材,教育内容贴近日常生活,操作性强,孩子易接受。每天涵泳其中,久而久之,自然内化,使德行纯正。家庭教育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4) 。人要上进,不走歧路,必须读书。朱伯庐在《治家格言》中说:“于孙虽愚,经书不可不读。”颜之推曾说,神情未定,最易受外人影响。他还说,墨子看到洁白的丝放入染缸后马上变黑,联想到人交游不慎而败德,非常伤悲。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5) 。国家机构的运作、公共设施的建造等,都仰赖于政府的税收,因此,及时缴纳赋税,是民众应该尽的责任。不少家训将此作为家庭守则之一,如福建永定客家《胡氏族规》第一条便是:“钱粮为国家正供,自应递年完纳,不得拖欠。”体现了良好的社会担当。

(6)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司马光《家范》倡导正确的义利观,他批评做长辈的大多只知从物质上满足子孙,致使子孙“自幼及长,惟知有利,不知有义也”,教育子女应当树立真正的人生追求。

(7)由此可见,古代家教中包含着接地气、扎扎实实改变乡风民俗的有效举措,内容总体是健康向上的。它们把积极的人生理念渗透在日常生活中,从行为入手,达到“ ”的教育效果。父母对于女的教育,使用先祖传下来的古训,更容易为子女接受。经过代代相传,就能形成良好的家声、家风;而家家风正气清,则民风必定良善;自然就会形成和谐的社会风气,这对于社会安定,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而那些经由修身、齐家之道的教育而出仕为政的人,官风一定是整肃的,这点是得到历史证实的。虽然时代发展了,但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家教传统并没有过时,其中尚有大量宝责养分值得我们吸收。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_________________

2第(2)段主耍使用的论证方法是_____________,试举一例,分析其作用。

3阅读第(4)-(6)段,在横线处填上合适的内容。

第(4)段: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5)段: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6)段: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4以下文字放在文章的第_______段之后,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

由于重视家庭教育,各地出现许多文化世家,最负盛名的是山西闻喜的裴氏与福建莆田的林氏。裴氏家族敦行文教,门风谨严,历史上出过59位宰相、59位大将军,举世称羨。莆田林氏,明清两朝的533年间,出进士 644名,民间有“无林不开榜”之说。

5在第(7)段的“ ”处填入合适的诗句(   )

A. —览众山小 B润物细无声   C.道娃无晴却有晴   D.淡妆浓抹总相宜

 

14、说明文阅读

时间都去哪儿了

时间都去哪儿了?还没好好感受年轻就老了……”这首歌引起了许多人的共鸣。是啊,时间到底去哪儿了?  幼年的时光去哪儿了?我们为何很难记起3岁以前的事情?研究表明,对时间的感知需要儿童的注意力和短期记忆能力的完全形成,这需要大脑前额叶皮质和海马体发育较成熟后才能具备。这两个区域的成熟速度较慢,往往到了童年后期才能渐渐完善。孩子们的遗忘速度远比成年人要快,所以他们的记忆更替也更快,这意味着留下幼时记忆的可能性并不大。

幼时记忆究竟从何时开始模糊,直到被永久遗忘?研究发现,早期记忆往往7岁开始丢失。虽然不少3岁孩子能够记得前一年发生的事,但这些记忆也只能持续到五六岁。在7岁时,童年记忆迅速衰退,到了八九岁,大部分孩子只能回想起幼年生活35%的内容,这是因为在7岁时,人们形成记忆的方式开始改变——在那之前,儿童缺少实践和低点的观念,而在年龄较大的儿童中,回忆早期记忆的内容和形式趋向于成年人。  如果你到了一定的年纪,可能有这样的感觉:小时候总希望快快长大,但似乎过了很久才长了一岁,而随着年龄的增长,就感觉时间过得越来越快。这是为什幺呢?

首先,人体内的生物钟在逐渐变慢。实验表明,让年轻人和老年人估测1分钟有多长,结果年轻人通常还没到1分钟时就认为已经到时间了,而老年人则往往过了1分钟才觉得这才是1分钟的时长。在生命的进程中,人体内的某种节律在变慢,而客观的时间没有变慢,老年人就会感觉时间过得快了。

其次,与新鲜感能刺激大脑记忆有关。比如我们新去一个地方,去时路总是显得很长,回来时却似乎要短得多。因为去时的路上你所看到的景色都是新鲜的,你的大脑需要对这些新鲜事物进行处理记忆,就会感觉时间过得很慢,路似乎很长,而回来时,这些景象不再是第一次体验,一切变得熟悉,大脑需要处理的事物也就少了,感觉时间过得就快了,路也似乎短了许多,人生也是一样,小时候看世界却是新鲜的,外界充满了各种新刺激,这样就觉得时间很长:随着年龄的增长,对外界的事物已经失去了新鲜感。更多的是单调的重复刺激,丰富的经验使神经对生活中的信息处理极为快速,渐渐进入了适应性状态,不但削弱了对时间流逝的感知,同时保留的记忆也信息不全,这样,一天在不经意间就过去了。

第三,可以用相对论来解释,一个5岁的儿童会感觉过去的一年很长很长,这是因为过去的一年占他生命总过程的20%;一个20岁的青年,过去的一年只是他生命总过程的5%;而对一个50岁的中年人,过去的一年仅仅是他生命总过程的2%。人越老,几个月甚至几年的光明在其整个人生当中所占的比重就越小,同漫漫人生相比,就会觉得这些微不足道的时间过起来很快。  (选自《百科知识》2014年第4B,有删改)

【1】随着年龄的增长,就感觉时间过得越来越快。这是为什么呢?

【2】结合上文和链接材料,帮老张分析一下他的时间到哪去了。

老张今年五十岁了,基本上每天都是很闲的。可还是觉得时间过的好快,一天下来都没干什么,就这样过去了他把一天分三个阶段上午、中午、下午; 一个星期七天,上五天班,时间快得让他有点恐惧了。他每天都在重复同样的生活,一点也不忙碌,所以谈不上充实; 也不觉得是空虚,我每天要烦的事情也有好多,不管有无工作,不论忙与不忙,也无论在哪,他都觉得时间走的好快,也不知道自己是怎么了

 

八、作文(共1题,共 5分)

15、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

211班在开展“天下国家”综合性学习活动中举办“奥运会之星”活动,语文老师说:“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为国家争光是每个人的责任与担当。在2021年的东京奥运会和刚结束不久的北京冬奥会上,涌现出一批像苏炳添、马龙、谷爱凌、苏翊鸣、武大靖等为国争光的体育明星,他们以实际行动抒写着自己的爱国情怀。请同学们推荐一个你最喜欢的奥运会之星吧!”

假如你上台发言,你会怎么说?(含标点限12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