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高一语文

一、选择题(共7题,共 35分)

1、下面加点的成语使用不准确的一项是(     

A.这部剧中主要演员的表演毫不矫揉造作,完美地展示了“当代神农”袁隆平的风采。

B.今年是脱贫攻坚收官之年,我市贫困群众人数己大幅度减少,他们的生活状况今非昔比

C.国家公祭日之长鸣警钟震耳欲聋,那些装睡梦游的罪恶灵魂无处遁形。

D.庄严的国旗下,十六个教学班方阵棋布操场,声震山河,气冲斗牛,引得栅栏外的路人纷纷驻足,交首称赞。

2、下列加点词语的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 鲁迅的一些杂文入木三分地揭示了国民党反动派的丑恶嘴脸。

B. 他这个人因成绩好就特别傲然,自以为了不起,总爱指点他人。

C. 表弟沉迷电脑游戏,视力越来越差,看什么都眼花缭乱

D. 李老师讲话总是声音洪亮、简洁明了,不超过十个字就能将一件事情娓娓道来

3、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然(qiǎo刻(juàn)  教huì息敛声(bǐng

B.suǒ)  遒jìn取(jué) 广袤无yín

C.瞰() 秀)   巢(恹欲睡(yān

D.zǎi)  酌(zhēn)  行) 惟妙惟xiào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当海啸到来时,很多人都在默默无闻中,完全没有察觉到灾难的来临。

B.拙政园内,花树俯仰生姿,蜂蝶轻飞曼舞。游客徜徉其中,流连忘返。

C.现在,诈骗的手段是层出不穷,而且诈骗手法别具匠心,令人防不胜防。

D.时间真如行云流水,还记得刚入初中时的豪言壮语,转眼间,初二学年已过去一半。

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及课文内容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

A. 罗曼·罗兰的《列夫·托尔斯泰》不仅展现了托尔斯泰独特的外貌特征,而且揭示了他深邃的精神世界。

B. 《三峡》选自《水经注》,作者郦道元。文章按照春夏秋冬的顺序描写三峡四季山水,表现了三峡的壮丽风光。描写动静结合,有张有弛;语言简练、生动。

C. 新闻报道要求迅速及时,内容真实,言简意赅,以事实说话。因此,新闻报道具有时效性、真实性和简明性的特点。通常标题、导语、主体是一篇新闻不可少的三部分,如毛泽东的《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就是新闻中的典范作品。

D. 《藤野先生》选自鲁迅的小说集《朝花夕拾》。本文以作者与藤野先生的交往(即相识、相处、离别、怀念)为叙事的线索,围绕表现藤野先生的崇高品质这一中心组织材料。

6、填入下列空格处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一株济世草,一颗报国心。多年以来,屠呦呦带领团队攻坚克难,让青蒿素 。面对荣誉,屠呦呦 地淡定,耄耋之年依然 于对青蒿素的进一步研究。她认为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传承,古老的中医药才能够

A.闻名于世       一如既往       矢志       历久弥新

B.家喻户晓       一如既往       立志       长盛不衰

C.闻名于世       长此以往       立志       长盛不衰

D.家喻户晓       长此以往       矢志       历久弥新

7、下列句子中,没有运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

A. 我只好趴到地上闻,一缕淡淡的清香。“啊,我也闻到了,真像一首隐隐传来的小夜曲呢……”

B. 她渴望看草原上的每一朵野花,每一棵小草,看草丛中跃动的每一缕阳光;一条突然出现的小溪,一阵不期而至的微风,都会令她激动不已……

C. 那一夜,在几百公里外都能感到飞船穿过地层时传到大地上的微微震动。

D. 在这样的世界里,生命算什么?仅仅能用脆弱来描述它吗?

二、文言文阅读(共1题,共 5分)

8、黄州快哉亭(节选)

苏辙

盖亭之所见,南北百里,东西一舍。涛澜汹涌,风云开阖。昼则舟楫出没于其前,夜则鱼龙悲啸于其下。变化倏忽,动心骇目,不可久视。今乃得玩之几席之上,举目而足。西望武昌诸山,冈陵起伏,草木行列,烟消日出,渔夫樵父之舍,皆可指数。此其所以为“快哉”者也。

至于长洲之滨,故城之墟。曹孟德、孙仲谋之所睥睨,周瑜、陆逊之所骋骛。其流风遗迹,亦足以称快世俗。

士生于世,使其中不自得,将何往而非病?使其中坦然不以物伤性将何适而非快?今张君不以谪为患,窃会计之余功,而自放山水之间,此其中宜有以过人者。不然,连山绝壑,长林古木,振之以清风,照之以明月,此皆骚人思士之所以悲伤憔悴而不能胜者,乌睹其为快也哉!

(节选自《古文观止》有删减)

【注释】①元丰六年(1083年),谪居黄州的张梦得,为览观长江,建造了一座“快哉亭”,后邀请同样被贬的苏辙写作此文。②一舍:三十里。③阖:闭合,消失。④指数;用手指清点。⑤墟:遗址。⑥睥睨:傲视。⑦骋骛:驰骋疆场。⑧使:假使。⑨中:内心。⑩病:忧愁。乌:哪里。

【1】【整理字词】根据表格内的方法提示,解释加点词的意思。

文言词句

方法

解释

渔夫樵父之

课内迁移法:屋舍俨然

举目而

成语推义:丰衣足食

此皆骚人思士之所以悲伤憔悴而不能

查找字典法:

A.达到预定目标

B.超过,占优势

C.优美的

D.能承担,能承受

今乃得玩之席之上

追根溯源法:“几”甲骨文的图案为是象形字,是一种古人席地而坐时有靠背的坐具。

【2】【辨别句读】用“/”给文中划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断2处)

使其中坦然不以物伤性将何适而非快

【3】【情感主旨】同样遭遇贬谪后寄情山水,苏辙和柳宗元的心境有何不同?请联系选文和柳宗元的《小石潭记》谈谈你的看法。

三、诗歌鉴赏(共1题,共 5分)

9、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这首诗写一位恋者在深秋的清晨,于河畔徘徊往复,神魂颠倒,焦急地寻求他思念的恋人的故事。

B. 全诗共三章,每章都用水岸边的秋景起兴,借景抒情,把水乡清秋的景物同诗中主人公的相思之情交融在一起,渲染气氛。

C. 诗中虚实结合,把实际情景同想象、幻想交织在一起,加强了艺术感染力,深刻地描绘出了一个痴情者对恋人的强烈感情。

D. 《蒹葭》这首诗,动静结合,描摹传神,诗中景物如蒹葭、霜露、秋水、小道、湄、涘等,都是动态描写。

2这首诗歌的语言很有特色,请任选一个角度进行赏析。

四、综合性学习(共1题,共 5分)

10、综合性学习。

南岸区XX中学拟开展“走进文学部落”系列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下列任务。

(1)你所在的班准备出版一份班刊,请你为班刊取一个朗朗上口、富有文学气质的名字,并说出其中的寓意。

班刊名称:__________

寓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面是这份刊物创办前的计划书,请补充完整。

①组建班刊编辑部

②征集刊名

③确定班刊形式

__________________

⑤征稿并拟定班刊出版时间表

(3)班内布置了一个文学阅览角,想悬挂一副对联,最合适的一项是(     

A.宾至如归,稍安勿躁

B.室雅无须大,书香不在多

C.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D.藏古今学术,聚天地精华

五、名句名篇默写(共1题,共 5分)

11、默写古诗文。

(1)宫中府中,俱为一体,_______,不宜异同。(诸葛亮《出师表》)

(2)________,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龟虽寿》)

(3)请把崔颢的《黄鹤楼》默写完整。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4)品味古诗词,能让我们获得深厚的文化底蕴。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的①“______________”,让我们仿佛亲临将军身先士卒,飞驰杀敌,惊天巨响,凯歌交集的场景;李白在《行路难(其一)》中的②“______________”,通过动作描写让我们感受到他内心的苦闷与彷徨;而杜甫在《春望》中的③“______________”,让我们的内心被诗人强烈的感时伤世之情深深触动。

六、名著阅读(共1题,共 5分)

12、请阅读下列名著选段,从AB中任选一项回答。

(选段一)

第二天,孙少平提着自己的东西,在火车站发出了那两封信,就一个人悄然地离开了省城。中午时分,他回到了久别的大牙湾煤矿。他在矿部前下了车,抬头望了望高耸的选煤楼、雄伟的矸石山和黑油油的煤堆,眼里忍不住涌满了泪水。温柔的季风吹过了黄绿相间的山野;蓝天上,是太阳永恒的微笑。

(路遥《平凡的世界》)

(选段二)

他骄傲固执,目空一切,他在艺术上坚持自己的独立见解,甚至不惜和教皇闹翻,但他又软弱可笑,总是在关键时刻选择妥协投降,做出种种与他名誉不符的可笑举动;他的艺术天分惊人,雄心勃勃,创作出《大卫像》《奴隶》《摩西》等惊世杰作,但他又不得不为教皇奔波卖命,这个任务还没完成,又有新的任务在催促着他,因此他计划中最伟大的作品都半途而废。

(罗曼•罗兰《名人传》)

A.请结合作品内容,分析孙少平放弃进城的机会,回到煤矿的原因。

B.请结合作品内容,分析米开朗琪罗面对教皇的刁难,选择妥协的原因。

我选做题目__________,我认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现代文阅读(共2题,共 10分)

13、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小题。

父爱昼夜无眠

尤天成

①父亲最近总是萎靡不振,大白天躺在床上鼾声如雷,新买的房子如音箱一般把他的声音“扩”得气壮山河,很是影响我的睡眠-—我是一名昼伏夜“出”的自由撰稿人,并且患有神经衰弱的职业病。我提出要带父亲去医院看看,他这个年龄嗜睡,没准就是老年痴呆症的前兆。父亲不肯,说他没病。再三动员失败后,我有点恼火地说,那你能不能不打鼾,我多少天没睡过安稳觉了!一言既出,顿觉野蛮和“忤逆”,我怎么能用这种口气跟父亲说话?父亲的脸在那一刻像遭了寒霜的柿子,红得即将崩溃。但他终于什么话也没说。

②第二天,我睡到下午4点才醒来,难得如此“一气呵成”。突然想起父亲的鼾声,推开他的房门,原来他不在。说不定到哪儿玩麻将去了,我一直鼓励他出去多交朋友。看来,虽然我的话冲撞了父亲,但他还是理解我的,这就对了。父亲在农村穷了一辈子,我把他接到城里来和我一起生活,没让他为柴米油盐操过一点心。为买房子,我欠了一屁股债。这不都得靠我拼死拼活写文章挣稿费慢慢还吗?我还不到30岁,头发就开始“落英缤纷”,这都是用脑过度、睡眠不足造成的。我容易吗?作为儿子,我唯一的要求就是让他给我一个安静的白天,养精蓄锐。我觉得这并不过分。

③父亲每天按时回来给我做饭,吃完后让我好好睡,就出去了。有一天,我随口问父亲,最近在干啥呢?父亲一愣,支吾着说,没,没干啥。我突然发现父亲的皮肤比原先白了,人却瘦了许多。我夹些肉放进父亲碗里,让他注意加强营养。父亲说,他是“贴骨膘”,身体棒着呢。

④转眼到了年底,我应邀为一个朋友所领导的厂子写专访,对方请我吃晚饭。由于该厂离我的住处较远,他们用车来接我。饭毕,他们又送我一套“三枪”内衣,并让我随他们到附近的浴室洗澡。雾气缭绕的浴池边,一个擦背工正在—肥硕的躯体上刚柔并济地运作。与雪域高原般的浴客相比,擦背工更像一只瘦弱的虾米。就在他结束了所有程序,转过身来随那名浴客去更衣室领取报酬时,我们的目光相遇了。“爸爸!”我失声叫了出来,惊得所有浴客把目光投向我们父子,包括我的朋友。父亲的脸被热气蒸得浮肿而失真,他红着脸嗫嚅道,原想跑远点儿,不会让你碰见丢你的脸,哪料到这么巧……

⑤朋友惊讶地问,这真是你的父亲吗?

⑥我说是。我回答得那样响亮,因为我没有一刻比现在更理解父亲,感激父亲,敬重父亲并抱愧于父亲。我明白了父亲为何在白天睡觉了,他与我一样昼伏夜出。可我深夜沉迷写作,竟从未留意父亲的房间没有鼾声!

⑦我随父亲来到更衣室。父亲从那个浴客手里接过三块钱,喜滋滋地告诉我,这里是闹市区,浴室整夜开放,生意很好,他已攒了1000多元了,“我想帮你早点儿把房债还上。”

⑧在一旁递毛巾的老大爷对我说,你就是小尤啊?你爸为让你写好文章睡好觉,自天就在这客座上躺一躺,唉,都是为儿为女哟……

⑨我心情沉重地回到浴池。父亲撇下老李头,不放心地追了进来。父亲问,孩子,想啥呢?我说,我想,让我为您擦一次背。……话未说完,就已鼻酸眼热,湿湿的液体借着水蒸气的掩护蒙上眼睛。

⑩“好吧,咱爷俩互相擦擦。你小时候经常帮我擦背呢。”

父亲以享受的表情躺了下来。我的双手朝圣般拂过父亲条条隆起的胸骨,犹如走过一道道爱的山冈。

【1】仔细梳理文章内容,补全下面思维导图,在①②处用简洁的话概括主要事件,在③处用简洁的词语概括我的情感。

_____父亲常外出而支吾______父亲享受儿子擦背

恼火怜爱______感恩

起因发展高潮结局

【2】请从修辞角度赏析第①段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父亲的脸在那一刻像遭了寒霜的柿子,红得即将崩溃。

【3】文章第⑧段中递毛巾老大爷的话有什么作用?

【4】文中的“我”一定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请简要概括“我”这一人物形象。

14、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①在中华民族5000多年文明史中,“勤俭节约"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无数历史经验教训启迪我们,勤俭节约是海晏河清之基,奢靡享乐是灾祸危亡之根。勤俭节约精神与个人修养、家庭和睦、社稷兴衰紧密相连。

②勤俭节约精神是修身之基。古人云:“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勤俭节约倡导的是一种适度、合理、节用的生活理念,蕴含的是以节俭惜物为荣、以奢靡浪费为耻的道德品质,于个体而言,既体现着一种“待物之德”,也内蕴着一种“修养之道”。奢靡浪费,糟蹋的不仅是物质财富,更会侵蚀人的意志品质。以俭养身,方能永葆本色。如果一个人从小就养成了勤俭节约的生活习惯,形塑了敬畏感恩的价值理念,就能在成长历程中不断完善自己,培育不怕困难、勇于吃苦、抵御诱惑的坚强意志。

③勤俭节约精神是齐家之要。在中国人心中,“家事”与“国事”“天下事”密不可分,优良家风与良好社会风尚总是紧密相关。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高度重视家风建设,将勤俭节约摆在家风建设的突出位置。从《诫子书》的“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到《颜氏家训》的“俭者,省约为礼之谓也”,再到《朱子家训》中的“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勤俭节约的良好家风始终为中国人所推崇。

④勤俭节约精神是治国之道。惟俭者兴,惟勤者强。“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唐代诗人李商隐的这一感叹,道出了勤俭节约的重要地位。“人无俭不立,家无俭不旺,国无俭必亡。”勤俭节约看似是不起眼的小事,反映出的是人格修养,但折射出的是人心向背,从根本上说是事关国家前途命运的大事。历史反复证明,一个国家要长足发展,任何时候都要牢记“奢靡之始,危亡之渐”的警示,绷紧勤俭节约这根弦,让戒奢尚俭、艰苦奋斗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摘编自谢卫平《大力弘扬勤俭节约精神》)

材料二:

【1】下列对材料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采用递进式结构,先提出问题,再逐层分析问题,最后解决问题。

B.材料一第二段从反面论证从小养成勤俭节约生活习惯的重要性。

C.材料一综合运用事实材料、道理材料、数据材料,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D.材料二可以看作是材料一提及的“适度”“节用”生活理念的生动注释。

【2】下列两则事例,哪一则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第三段的观点?为什么?请简要说明理由。

事例一:某酒店推行“N-1”点餐方式,要求服务员根据比就餐人数少一人的饭菜量引导消费者下单,“按需点菜”。

事例二:司马光注重家庭教育,曾作《训俭示康》告诫其子要以节俭为美德,不可追求奢靡生活。

【3】结合材料一、材料二内容,简要点评下面两位同学的行为表现,表明你的态度,说明你的理由。

同学甲洗手后没有关紧水龙头就离开了,同学乙看到后马上上前拧紧了。

八、作文(共1题,共 5分)

15、原来我也可以________________

要求:①将题目补充完整

②字数不少于600字

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