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对诗句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杜甫《石壕吏》)
“一何”是“多么”之意,一个修饰“怒”,凸显差吏的暴戾;一个修饰“苦”,凸显老妇的悲苦。
B.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风怒号”以拟人手法写出秋风声势之盛,为茅草被卷走蓄势、铺垫。“卷”字写出狂风威力之大。
C.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此句用夸张的手法写出诗人生活的贫穷,令人悲悯;又以“娇儿恶卧”映衬其间,更觉苦寒不堪。
D.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白居易《卖炭翁》)
此句有对卖炭老人心理活动的描写,“身上衣正单”与“愿天寒”形成不合情理的鲜明对比,“心忧炭贱”则点出了其中缘由,读之催人泪下。
2、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为一档电视节目,《中国好声音》目前最重要的当务之急就是扬长避短,带给观众更为持久的音乐享受和情感感受。(删除“目前最重要的”)
B.由于他良好的心理素质和优异的表现,赢得了评委的一致好评。 (将“由于”放在“他”的后面)
C.“光盘”行动是一家民间组织发起的公益活动,意在发扬人人节约粮食的好习惯。(将“发扬”改为“培养”)
D.语文课堂其实就是微缩的社会言语交际场,学生在这里学习将来步广阔社会所需要的言语交际本领与素养。(删除“与素养”)
3、下列加点句子中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在悦耳的筝鸣声中,舞台上的女子轻盈起舞、美目流盼,仿佛构成了一幅动人的画卷。
B.我们青年人要在历史中墨守前行的力量,传承红色基因,争做时代新人。
C.产业扶贫能增强贫困地区的造血功能,有了稳定的脱贫政策,农民脱贫的信心与日俱增。
D.我们不应该因为一次失利就自惭形秽,应该多多吸取教训,给自己一些鼓励和自信。
4、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 迁徙(xǐ) 棘手(jí) 媲美(pì) 挑衅(xìn) 皲裂(jūn)
B. 缄默(jiān) 贪婪(lán) 徘徊(huái) 干涸(hé) 黔娄(qián)
C. 啮齿(niè) 烨然(huá) 哂笑(shěn) 戈壁(gē) 泠泠(léng)
D. 牟取(móu) 铆钉(mǎo) 笃信(dǔ) 咫尺(zhǐ) 叱咄(duō)
5、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一泓泉水”“桃花盛开”“热爱家乡”分别是偏正短语、主谓短语、动宾短语。
B.《回延安》以陕北民歌“信天游”的形式,表达了诗人回延安无限兴奋和喜悦的心情。
C.“晋太元中”中的“太元”、“元丰六年”中的“元丰”,都是帝王的年号。
D.“这是一个非常时期”和“她的成绩非常好”两句话中的“非常”都是形容词。
6、《红星照耀中国》被誉为是研究中国革命的“经典的百科全书”,该书真实地记录了作者斯诺自1936年6月至10月在我国西北革命根据地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斯诺可能报道了( )
A.工农红军在会宁会师
B.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
C.台儿庄战役胜利
D.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7、下列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有错误的一项是( )
A.一旦手中有权就摆出目空一切,不可一世架势的人,是不会有好下场的。
B.“上海合作组织青岛峰会”期间,青岛市喜迎宾朋,主城区道路两侧张灯结彩,五颜六色的花卉和绿植景观营造出浓浓的盛会氛围。
C.这个艺术家是个不修边幅的人,所以人们难得见他剃一次须,理一次发。
D.面对着波涛汹涌的大海,我的心仿佛也在风口浪尖上颠簸。
8、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樵髯传
樵髯翁,姓程氏,名骏,世居桐城县之西鄙。性疏放,无文饰,而多髭须,因自号曰“樵髯”云。少读书聪颖,拔出凡辈。于艺术匠巧嬉游之事,靡不①涉猎,然皆不肯穷竟其学,曰:“吾以自娱而已。”尤嗜弈棋,常与里人弈。翁不任苦思,人或注局凝神,翁辄颦蹙曰:“我等岂真知弈者?聊用为戏耳。乃复效小儿辈,强为解事②!”时时为人治病,亦不用以为意。诸富家尝与往来者,病作,欲得翁诊视,使僮奴候之。翁方据棋局哓哓③然,竟不往也。
(注释)①靡不:无不。②解事:懂事,这里指懂得下棋的技艺。③哓哓(xiāo):争辩声。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①尤嗜弈棋( )②使僮奴候之(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我等岂真知弈者?聊用为戏耳。
【3】对“樵髯翁”其人,你是否欣赏?请用自己的话简要说明理由。
9、阅读下面的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雁门太守行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1】《雁门太守行》的作者是唐代诗人_______。
【2】下列诗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单车欲问边”写诗人要前往边境慰问将士,表现出诗人形单影只的情状和孤寂感。
B.“角声满天秋色里”从嗅觉的角度写阴寒惨切的战地气氛,“角声满天”,勾画出战争的规模。
C.“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用燕昭王黄金台上招揽天下之士的典故,写出将士们报效朝廷的决心。
D.这两首诗均为军旅边塞诗,《使至塞上》写出使途中所见所感,《雁门太守行》描绘了悲壮的战争场面。
【3】请发挥想象和联想,用生动的语言描绘划线诗句呈现的画面。
10、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
①逝者如斯夫,不shě( )昼夜。人类,世世代代都在编织着梦想与希冀。遥望苍穹,星空闪烁着先人qí( )福的尼喃和虔诚的祷告;那梦想是如此真实,又如此遥远,因为那是心中不灭的追求,是浮于现的繁华与幻想。
②寻着古人的来路,我们听到了杜工部(杜甫)“ ,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呼唤,这是舍身忘己,忧国忧民的呐喊,是他心中最大的梦想。我们还听到了范希文(范仲淹)遥望洞庭的感叹“ , (《岳阳楼记》),用梦想书写着生命的厚重与责任。我们仿佛看见,文山(文天祥)在零丁洋边的笑容,“ , ”(《过零丁洋》)这是先生视死如归的高风亮节,是他在绝境中仍心怀家国的理想;收回目光,我看到了鉴湖女侠(秋瑾)虽为女子,却比男儿更壮烈的梦想,“ , ”(《满江红》),她用女子巾帼不让须眉的意志迎接未来波澜壮阔的波涛。他们,都用自己追梦的执着在告诉我们“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
(1)请根据拼音和语境,完成第①段中汉字的拼写与错字修改。
①不shě 昼夜 ②qí福 ③( )改为( )
(2)根据提示,完成第②段中的古诗文默写。
(3)第②段划线的传统称呼很有特点,你有怎样的发现?
11、古诗文名句填空。
(1)微君之躬,_________?(《诗经·邶风》)
(2)__________,天涯若比邻。(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3)山光悦鸟性,__________。(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4)人们常用李商隐《无题》中的“春蚕到死丝方尽,_________”来赞美教师无私奉献的精神。
(5)写出连续的两句含有雨字的古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
12、《儒林外史》以“功名富贵”为镜,照出儒林各种人物的灵魂。有人评此书有两类人,一类是辞却功名富贵而成中流砥柱者;一类是心艳功名富贵而媚人下人者。请从以下两个人物中任选一个,指出他属于书评所列的哪种人,并结合小说情节加以分析。
A.王冕 B.牛浦郎
13、阅读《悼路遥》回答下列小题。
悼路遥
史铁生
①我当年插队①的地方,延川,是路遥②的故乡。
②我下乡,他回乡,都是知识青年,那时我在村里喂牛,难得到处去走,无缘见到他,我的一些同学见过他,惊讶且叹服地说那可真正是个才子,说他的诗、文都作得好,说他而且年轻,有思想有抱负,说他未来不可限量,后来我在《山花》上见他的作品,暗自赞叹,那时我既未做文学梦,也未及去想未来,浑浑噩噩,但我从小喜欢诗、文,便十分地羡慕他,十分的羡慕很可能就接近着嫉妒。
③第一次见到他,是在北京,其时我已经坐上了轮椅,路遥到北京来,和几个朋友一起来看我,坐上轮椅我才开始做文学梦,最初也是写诗,第一首成形的诗也是模仿了信天游的形式,自己感觉写得很不像话,没敢拿给路遥看。那天我们东聊西扯,路遥不善言谈,大部分时间里默默地坐着和默默地微笑,那默默之中,想必他的思绪并不停止,就像陕北的黄牛,停住步伐的时候便去默默地咀嚼,咀嚼人生。此后不久,他的名作《人生》便问世,从那小说中我又听见陕北,看见延安。
④第二次见到他是在西安,在省作协的院子里,那是1984年,我在朋友们的帮助下回陕北看看,路过西安,在省作协的招待所住了几天,见到路遥,见到他的背有些驼,鬓发也有些白,并且一支接一支抽烟,听说他正在写长篇,寝食不顾,没日没夜地干,我提醒他注意身体,他默默地微笑,我再说,他还是默默地微笑,我知道我的话没用,他肯定以默默的微笑抵挡了很多人的劝告了,那默默的微笑,料必是说,命何足惜?不苦其短,苦其不能辉煌。我至今不能判断其对错,唯再次相信“性格即命运”。然后我们到陕北去了,在路遥、曹谷溪、省作协领导李若冰和司机小李的帮助下,我们的那次陕北之行非常顺利,快乐。
⑤第三次见到他,是在电视上,“正大综艺”节目里。主持人介绍那是路遥,我没理会,以为是另一个路遥,主持人说这是《平凡的世界》的作者,我定睛细看,心重重地一沉,他竟是如此的苍老了,若非依旧默默地微笑,我实在是认不出他了,此前我已听说他患了肝病,而且很重,而且仍不在意,而且一如既往笔耕不辍奋争不已。但我怎么也没料到,此后不足一年,他会忽然离开这个平凡的世界。
⑥他不是才四十二岁吗?我们不是还在等待他在今后的四十二年里写出更好的作品来吗?如今已是“人生九十古来稀”的时代,怎么会只给他四十二年的生命呢?这事让人难以接受,这不是哭的问题。这事,沉重得不能够哭了。有一年王安忆去了陕北,回来对我说:“陕北真是荒凉呀,简直不能想象怎么在那儿生活。”王安忆说:“可是路遥说,他今生今世是离不了那块地方的。路遥说,他走在山山川川沟沟峁峁③之间,忽然看见一树盛开的桃花,就会泪流满面,确实心就要碎了。”我稍稍能够理解路遥,理解他的心是怎样碎的。我说稍稍理解他,是因为我毕竟只在那儿住了三年,而他的四十二年其实都没有离开那儿。我们从他的作品里理解他的心。他在用他的心写他的作品。可惜还有很多好作品没有出世,随着他的心,碎了。这仍然不止是一个哭的问题。他在这个平凡的世界上倒下去,留下了不平凡的声音,这声音流传得比四十二年要长久得多了,就像那块黄土地的长久,像年年都要开放的山间的那一树繁花。
【注释】①[插队]这里指1980年以前中国城市知识青年安插到农村生产队务农、下文“下乡”同文。②[路遥]中国当代作家,其代表作《平凡的世界》是一部现实主义小说,书中描述了从大跃进时代到十一届中全会后的几十年,陕北黄土高原上农村的变化,以恢宏的气势和史诗的风格,全景式地表现了当时社
会生活的原貌。该作获得第三届茅盾文学奖。③[峁:mǎo]部ma,方言,指小山包的意思。
【1】阅读文章第②段,说说作者为什么对素未谋面的路遥“十分羡慕”?
【2】作者多次写路遥“默默地微笑”,你从中感受路遥是一个怎样的人?
【3】第⑤段中,为什么我“心重重地一沉”?
【4】作者说路遥“在用他的心写他的作品”,文章的哪些内容能够证明这一点?请简要概括出来。
【5】第⑥段的画线句,两次写“这不是哭的问题”,说说这两次作者所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
14、记叙文阅读
穿校服的父亲
邓迎
(1)听说,校门有个卖凉皮的老头,穿着我校的老校服,让人感觉特别滑稿,特别逗,同学们称他为京皮校服哥.
(2)作为全年的尖子生,我的自尊心格外强,从不在同学面前显露我贵寒的家境,母亲早道,父亲为了让我有一个好的学习环境,就咬咬牙掏了高价择校费,我这才进到这所置点中学读书。父亲又心体我学校离家太远,就让我住校,一周只回一次家。
(3有一天下午放学后,几个同学请我一起到校外吃饭。我抛不过他们的热情,随腊去了。校门口,吃饭的同学很多,肉夹、凉皮、包子、稀饭一应俱全,每个摊点前都满了人。这时,不知谁提议去吃凉皮,在一路打打闹闹的笑声里,我们走向“凉皮校服哥。
(4)我随着人流往前走,远远看去,那个摊点前围了不少人,透过些微的空隙,发现那个忙碌的身影如此熟悉。我心里”一下,不由得停下脚步,那满头白发、低头忙碌的可不正是自己的父亲?他穿着一件我淘汰下来的红蓝相间的老校服,是那样刺眼。此刻,他正不停地忙着,偶尔抬起头笑着跟同学说些什么。
(5)师哥,今天生意不错啊。“我听见一个大噪门男生在跟父亲开玩笑,而父亲居然还好牌气地笑!
(6)我的耳朵嚼喻作响,脸发烫,步子也变得轻飘飘的,转身通跑般离开了。
(7)到了寝室,我的心仍扑扑腾腾地跳,对父亲的埋怨排山倒海般撞击篇我的胸口。
(8)周末回家,父亲看见我回来很高兴,而我却冲他发火“谁让你去学校门口的?你不怕人家笑话我啊?他没有计较我的无理,说“那儿生意好,我故意躲得远一些,离学校还远着呢。再说你住校,一直在食堂吃饭,遇不见。“你怎么知道我遇不见?你还穿校服,那适合你穿吗?你知道人家叫你什么?我竟然委屈得流出了眼泪。父亲的表情很复杂,张张嘴想说什么,却最终什么也没说,叹口气,递给我一条毛巾,就到厨园做饭去了。
(9)也许就是从那时起父亲就不在校门口摆摊了。我隐隐约约听同学说那个卖凉皮的不在那了找了好几回都没有。我听了,略略放了心,心想父亲在别处做生意也是一样的。再回到家时我和父亲都没有提过这件事。转眼到了六月,市里组织了一场中学生物理竞赛,全校共有十几名学生参加。那天上午,我和老师、同学一起乘车赶往赛场,因为前方堵车,车子在一个十字路口减速前行,我就在那儿猝不及防地看见了父亲。
(11)那天,天气预报说是近五十年来最高温,四十一摄氏度。白花花的阳光烘烤下来,柏油路铺了一层碎银,晃得人睁不开眼晴,树木的叶子都打着卷,连知了也没了叫声。父亲就在一棵大树下,摆了几张小方桌卖凉皮。天太热,行人逃也似的勿匆而过,没人向摊点张望一眼。父亲没有泄气,不时扯起围裙擦一下满头的大汗大着嗓门吆喝,声音听起来有些嘶哑,就像要被太阳烤化的柏油路,让人揪心。
(12)车子很快就走过去了,把父亲远远地甩在了身后。汽车空调“嘶嘶”地吹着冷气,竟然吹出了我的泪,我愧疚极了。是不是自从被我从校门口撵走后,父亲就一面在这儿摆摊?在这个长长的炎热的夏季,再苦再累再难,他从不在我面前提一个字。我把成长的疼痛留给父亲,可父亲给我的做旧是浓浓的爱。
(13)那天考试后,我回到家,见到父亲的第一句话就是“爸天太热,别出去摆摊了,等凉快了还去老地方吧,同学们老念叨你。“父亲有些吃惊的望着我,我只觉着嗓子发紧头一低进了房间,眼泪夺眶而出。
【1】本文以“我”对父亲感情变化过程为线索,请从⑸-⑿段中找出表现“我”对父亲感情变化的词语,将其填入下面的横线上。
埋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愧疚
【2】请对下面句子中的加点词进行赏析。
他穿着一件我淘汰下来的红蓝相间的老校服,是那样刺眼。
【3】联系全文,说说文中的“我”是一位怎样的中学生?
【4】请从表达方式的角度品味下面句子的表达效果。
白花花的阳光烘烤下来,柏油路铺了一层碎银,晃得人睁不开眼睛,树木的叶子都打着卷,连知了也没了叫声。
15、作文
在你成长的路上,有很多双眼睛关注着你的欢笑与忧愁,跌倒与站起,其中一定有一双眼睛曾让你怦然心动,或给予你持久的力量。
请根据以上内容,以“那双眼睛”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⑴叙事完整,有细节描写;写出体会和感悟,有真情实感。⑵文中如果涉及真实的姓名或校名,请用化名代替。⑶书写认真,整洁美观,篇幅不少于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