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河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高一语文

一、选择题(共7题,共 35分)

1、下列关于文化和文学常识的信息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马克·吐温,美国作家。代表作有小说《汤姆·索亚历险记》《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

B. 《马说》作者韩愈,世称“韩昌黎”,宋代文学家、思想家、教育家。宋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被后人尊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

C. 《最后一次讲演》作者闻一多,本名闻家骅,中国现代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坚定的民主战士,中国民主同盟早期领导人,新月派代表诗人和学者。

D. 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刘禹锡并称“刘白”。

2、下列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冽(lǐng) 坠毁   首低眉(hàn)   惮精竭虑

B.蛮(hèng)   畸形   锐不可(dǎng) 诚皇城恐

C.()   躁热   深痛疾(è)   油光可签

D.热(chì) 蒙昧   无音信(yǎo) 正襟危坐

3、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字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着(zháo)             (gài)             塌(tān)             惊慌失(cuò)

B.黄(yùn)               (cuì)             (záo)            喜出外(wàng)

C.食(zhuó)             (qí)               蔽(yīn)            畏罪逃(qiǎn)

D.应(hè)                 (xiāo)            (ài)             差不齐(chā)

4、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不(xùn)     (zhí)   道(chà)       精竭虑(tán)

B.闲(fù)       红(fēi)     (chóu)   危坐(jīn)

C.邪(pì)       枝(yā)     谢(diāo)     颜悦色(hé)

D.崎(qū)       形(qí)     (chú)     匝(zā)

5、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无误的一项是( )

A.zuó   qì   悲天mǐn   忍俊不jīn

B.càn 鞠躬尽cuì 息凝神pǐnɡ

C.chàn luǒ 忧心忡忡zhōnɡ   五脏六

D.shì   léi   海市shèn 怏怏不乐yànɡ

6、下列加点字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自亭午夜分       宁静无以致远

B.?多生怪柏       哀转久

C.三峡七百里中       非亭午夜分

D.回倒影       荣峻茂

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春天的人民公园,花红柳绿,游客们无不感到繁华和欢悦。

B.围绕反对“四风”,重点整治干部群众反映强烈的服务不主动、不贴心,纪律性不强,“为官不为”,上推下卸、殚精竭虑、办事效率低等问题。

C.读书的确是个不折不挠的过程,只有经历过地狱般的历练,你才能脱胎换骨,取得一片新天地。

D.她长着高挑的身材,有一头瀑布般的长发,无论走到哪里,都会鹤立鸡群,引人注目。

二、文言文阅读(共1题,共 5分)

8、阅读下列文言文文段,完成下列各题。

(一)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二)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之。元方入门不

1解释下面的句子。

(1)撒盐空中可拟______

(2)未若柳絮风起______

(3)下车______

(4)元方入门不______

2翻译下面的句子。

(1)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

(2)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3文段(一)中用“撒盐空中”和“柳絮因风起”来比拟“白雪纷纷”,你认为哪个更好?为什么?你还能自己写出形容飞雪的好比喻句吗?

三、诗歌鉴赏(共1题,共 5分)

9、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题。

从军行

李白

百战沙场碎铁衣,城南已合数重围。

突营射杀呼延【注】将,独领残兵千骑归。

【注】呼延:匈奴贵族,这里指敌军的一员悍将。

【1】诗中哪些词语反映了眼前这场战争的残酷?

【2】一个“碎”字和一个“独”字刻画了一位怎样的将军形象?

四、综合性学习(共1题,共 5分)

10、解释下列加下划线文言实词。

丈夫之也( ) 人恒 ( ) 达于汉(   )

寒暑节 ( )   上自军(   ) 天子至(   )

五、名句名篇默写(共1题,共 5分)

11、经典诗文默写。

(1)__________________,一夜征人尽望乡。(《夜上受降城闻笛》李益)

(2)峨眉山月半轮秋,______________________。(《峨眉山月歌》李白)

(3)_________,我言秋日胜春朝。(《秋词(其一)》刘禹锡)

(4)_________,应傍战场开。(《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岑参)

(5)陆游以“夜阑卧听风吹雨,__________”表达自己的报国之志 。

(6)在王湾的《次北固山下》中表达思乡之情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李商隐在《夜雨寄北》中想象与友人团聚,秉烛夜谈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名著阅读(共1题,共 5分)

12、《西游记》中唐僧师徒西天取经一共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请简要叙述最后一次劫难的经过。

七、现代文阅读(共2题,共 10分)

13、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乡村的骨骼

朱成玉

①一坛老酒,在菜窖的黑暗中打坐。它缄默无语,内藏暗香。它还没遇到知心的人,但一旦遇到,就会令人心脾留香。

②对于父亲而言,那坛老酒就是他的知己,彼此间言语不多,但无比挂念。而那把锄头就是他的发小,他们彼此鼓励着,把庄稼侍弄好。锄头累了,父亲就磨一磨锄头尖儿,让它发亮。父亲累了,就拄着锄头歇一会儿,锄柄就着阳光,吃着父亲的汗水。父亲汗水的喂养让它周身圆润饱满。

③歇好了,父亲就对着锄头喊:“嗨!老伙计,开工啦。”父亲裸着古铜色的脊背,在阳光下劳作,像另一把锄头。

④稻草人,像忧伤的孩子。生前伺候稻田,死后滋养青山。你是否能够感受到,秋收之后稻草人的孤独?

⑤原野寂静,米粒归仓,鸟儿都不怎么来了。稻草人孤零零地立在那里,只有风陪它说话。孤独是一个情感用语,稻草人无心,所以,孤独无法用到它身上。可是,我看见的稻草人,就是孤独的。看着让人心疼,想去抱抱它。

⑥我望了它一眼,它就装上了心。

⑦没有人知道,其实稻草人也是有骨头的,它的骨头,就是它的孤独。

⑧一条路扑向对面的山岭,像一条吐信子的长蛇趴在那里,也像村人们肩膀上的扁担。这根柔韧的骨头,从肩头卸下来,铺在地上,就可以把人们从这座山送到那座山去。

⑨我知道,在乡村里,除了父亲的喉咙,还有一种东西,在慢慢变得嘶哑。比如窗外的山风,像一个赶路的赤脚郎中,慌张地推开一扇扇木门。不管是寒潮将至,还是春天即来,它都是一副慌里慌张的模样,像极了村里的小伙子,有一把倔强憨直的骨头,不问青红皂白地报了喜,或者,闯了祸。

⑩深秋的夜里,石墩上,几个老人抽着旱烟,“吧嗒吧嗒”的火光,随着他们的情绪而忽明忽暗。一个说:“玉米又涨价了,明年把水田都改成旱田。”另一个说:“一多半西瓜没人买,都烂在了地里。明年去城里给人看大门,也不种这破玩意儿了。”

农民的可爱就在于,不管在秋收的时候发了多少狠话,芒种的时候,他们还是要把镐头抱在怀里,精细认真地打磨,使它们闪闪发亮,就像体内倔强的骨头,可以刨开任何一片僵硬的土壤。可是父亲终究是老了,眼神不济,田里的垄打得一点儿都不直。“年轻那会儿……唉!”他叹了口气,扶了扶腰身,却怎么也扶不直那忧伤的弧度。

李老栓总是热心于告知村里的后生们正确的装车码垛的方式,使得他们节省出两趟车的油钱,以及一顿饭的时间。王老爹喜欢不遗余力地从集市的这端走到那端,再两手空空地从那端走回这端,他痛恨贼,他说见到贼就想胖揍一顿。栗老五磨刀是一把好手,甭管菜刀、镰刀还是杀猪刀,他都能磨出令人胆寒的刃。每到年关,他门前的案板上就堆了一摞待磨的刀具。婆娘免不了抱怨:“哪有白使唤人家气力的?”他就吼起来:“帮这么点儿小忙算个啥啊,不就一把子气力的事嘛!咱最不缺的就是这个,今儿个用完了,睡一觉,明天就又回来了。”

在乡村,我认识很多改名换姓的中药,一叶秋叫小孩拳,铃兰叫香水花,车前草的乳名叫蛤蟆衣,半枝莲的名字是急解索,乌泡的民间名字是覆盒子,芡实的另一个名字是长刺的鸡头苞……这就比如二宝如今被称为老师,黑蛋被称为老板,拴柱被尊称为院长,只是为了改变一种活法,而换了一个称呼。但我知道,他们的骨骼没变,依然硬朗如初。

(选自《人民周刊》2021年第1期,有删改)

学校的《星辰》社刊正在征文,你所在的语文小组打算推荐《乡村的骨骼》这篇文章。

(1)推荐之前,应当熟读全文,理清文章的主要内容。下面是小组成员小文的梳理笔记,请你结合文章内容进行补充。

本文中,作者主要写了①_____,稻草人,乡村的②_____、③_____、农民,还有乡村的④_____

(2)小语在阅读这篇文章的时候,发现文中画线句子十分优美,但又说不出来美在何处,请你从句式、修辞两方面任选一个角度为她解答。

锄头累了,父亲就磨一磨锄头尖儿,让它发亮。父亲累了,就拄着锄头歇一会儿,锄柄就着阳光,吃着父亲的汗水。

(3)将此文送至文学社评审小组传阅,小组指出,文章标题“乡村的骨骼”指代不明,请你在标题处附上一份批注,解释标题的含义。

(4)老师阅读后,认为此文可以发表在班级的《文苑》杂志上,但是需要从主旨思想的角度配上一段赏析性文字。请你完成这个任务。

14、阅读《说不尽的萤火虫》,完成各题。

①中国有着悠久的萤火虫文化。早在先秦时期,萤火虫就成为先民的关注对象,《诗经》中町疃鹿场,熠耀宵行就是描述萤火虫的。古代诗人常借萤火虫抒情达意,唐代杜枚的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便是千古绝唱。

②20世纪40年代,科学家受萤火虫发光器的启发,发明出荧光灯。萤火虫发出的荧光是一种生物光,它不同于其他的光会伴生热量的损耗,是目前已知唯一几乎没有热损耗的光源,因此也叫冷光源。荧光灯的发明大大提高了能源使用率,但与萤火虫的发光率相比还差得太远。

③最近,研究人员在研究萤火虫发光器时,还意外发现了一种锯齿状排列的鱗片,它可以提高发光器的亮度。科学家将其应用在二极管(LED)的设计中,制作出模仿萤火虫发光器天然结构的LED覆盖层,可使其效率提高50%以上。这种新颖设计可能会在几年内应用在LED生产中。

④萤火虫特有的虫荧光素酶基因,在基因工程中也越来越多地作为遗传标记的首选来检测基因表达。人们不但利用萤火虫的基因检测癌细胞,还利用基因转移技术把萤火虫的基因转移到玉米中,较快地培育出具有抗病虫害的玉米新品系。

⑤萤火虫喜欢植被茂盛、水质干净、空气清新的环境,凡是萤火虫种群分布的地区,都是生态环境保护得比较好的地方。

⑥遗憾的是,如今,萤火虫在部分地区已越来越少见。除了自然天敌外,人类成了萤火虫最大的天敌美国一些医药公司为了获取萤火虫体内特有的虫荧光素和虫荧光素酶,出价购买萤火虫,导致人们大肆捕捉萤火虫。在日本,上世纪60年代的工业污染和城市扩张,致使萤火虫幼虫的生存率直线下绛。

⑦萤火虫求偶时,雌雄之间会发出特异的闪光信号以吸引异性并交尾。然而城市的亮光干扰了它们的闪光交流。当萤火虫感知到外界灯光时,就会停止发光、飞行、求偶,最终导致种群减少甚至灭绝。

⑧那些曾在林间泽畔熠耀宵行的萤火虫,如今已与我们渐行渐远,保护萤火虫不能光着眼于一个物种,而是要通过保护整片栖息地来保护许多物种。总之,我们应多想想如何对自然更友好,与万物共存共荣。

(选自《新华文摘》2014年13期,有删改)

【1】下列对选文的有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采用逻辑顺序,依次说明了萤火虫在文化建设、科学研究、环境保护等方面的作用。

B.城市的亮光也是导致种群减少甚至灭绝的原因之一。

C.作者笔下的萤火虫既是文化的,又是科学的,但归根结底是自然的。

D.本文通过对“如今,萤火虫在部分地区已越来越少见”的原因分析,呼吁人们要对自然更友好,与万物共存共荣。

【2】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科学家受萤火虫发光器的启发而发明的荧光灯,在减少热损耗方面成效显著,但发光率不如萤火虫。

B.科学家模仿萤火虫发光器的天然结构,制作出的LED覆盖层,会在几年内运用到LED生产中。

C.萤火虫对生存环境要求很高,凡是萤火虫种群分布的地区,都是生态环境保护得比较好的地方。

D.人们利用基因转移技术把萤火虫的基因转移到玉米中,能够较快地培育出具有抗病虫害的玉米新品系。

【3】第⑥段中画线句子,采用了什么说明方法,作用是?

八、作文(共1题,共 5分)

15、情境作文

围绕下面情境要素,发挥联想和想象,自拟题目,写一篇作文。文中不出现可能泄露考生自己信息的真实人名、地名、校名等,字数在600字以上。

秋色、落晖 路口 我、他人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