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桃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高一语文

一、选择题(共7题,共 35分)

1、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和名著阅读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鲁迅先生的《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以简洁舒缓的文字描述往事。《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阿长与〈山海经〉》《社戏》均收录在这本散文集中。

B.《骆驼祥子》刻画了各色人物形象,如老实健壮的祥子,残忍霸道的车主刘四,大胆泼辣而有些心理扭曲的虎妞,一步步走向毁灭的小福子等。

C.埃德加·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中,客观地记录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真实生活,首次向全世界报道了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这一举世无双的“军事壮举”。

D.谚语“八月十五云遮月,来岁元宵雪打灯”的意思是中秋节晚上如果是云遮月的阴雨天,则来年的正月十五花灯节就会下雪。

2、下面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课本中的两首诗都是古代反映爱情的民歌。

B. “比兴”手法是《诗经》中诗歌常用的手法,《关雎》中就有大量的“比兴”。

C. 《关雎》与《蒹葭》都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方法。

D. 《关雎》的感情真挚热烈,《蒹葭》也表现了热烈奔放的情感。

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南方有佳木,黔地出好茶。眼前漫山遍野的茶树正在讲述着铜仁市精准扶贫路上一个个感人的故事。

B.云办公,云课堂,云看展,“云化”生活极大方便了疫情期间足不出户的普通百姓。

C.2020年5月28日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明文规定自然人享有隐私权,从此,那些呕心沥血想要侵害他人隐私权的人必将受到法律的制裁。

D.当同学有困难时,我们不能袖手旁观

4、下列加点成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是千千万万人努力的结果,是许许多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创造出来的伟大胜利。

B.看到自己令人满意的成绩,他一扫阴霾,如释重负地嘘了口气。

C.炎热的夏季,蚊虫特别多,不时骚扰人们的生活,让人不厌其烦

D.他沉醉于授业解惑之中,始终诲人不倦,希望学生都为国家农牧业发展贡献力量。

5、下列句中加点成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

A.读书不能只寻章摘句,而要深刻思考,分析研究,有自己独特的见解。

B.由于厂家对产品的设计和生产吹毛求疵,因而产品销量越来越好。

C.重要的书必须反复阅读,每读一次都会觉得开卷有益

D.杨绛先生为人谦逊低调,做学问孜孜不倦,钱锺书先生评价她:最贤的妻,最才的女。

6、下列关于《朝花夕拾》这部名著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朝花夕拾》的作者是鲁迅,他原名为周树人,字豫才,这是一部回忆性散文集。

B.题目的原章是早晨的花在傍晚拾起,这里是指作者在中年时回忆自己童年,少年和青年时期的生活。全书共十篇文章。

C.《狗·猫·鼠》,是针对“正人君子”的攻击引发的。作者追忆童年时救养的一只可爱的隐鼠遭到摧残的经历感受,表现了对弱小者的同情和对暴虐者的憎恨。

D.《琐记》记述了作者儿时盼望观看迎神赛会的急切、兴奋的心情和被父亲强迫背诵《鉴略》的扫兴而痛苦的感受,借此批判了强制的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的压制和摧残。

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谈到美国对中国企业和个人的制裁问题时,王毅表示,不能接受世界回到不分是非的“丛林法则”。

B.无数先烈前仆后继,奋斗牺牲,他们的革命精神万古长青。

C.爸爸下班回家,脸色阴晦,家里的空气凝固了一般,我大气都不敢出。

D.由于无人管理,小区门前的共享单车堆积如山,居民不得不乐此不疲地绕道而行。

二、文言文阅读(共1题,共 5分)

8、阅读下面选文,完成各题。

(甲)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选自《鱼我所欲也》)

(乙)武王至鲔水,殷使胶鬲候周师,武王见之。胶鬲曰:“西伯将何之?无欺我也!”武王曰:“不子欺,将之殷也。”胶鬲曰:“曷至?”武王曰:“将以甲子至殷郊,子以是报矣!”胶鬲行。天雨,日夜不休,武王疾行不辍。军师皆谏曰:“卒病,请休之。”武王曰:“吾已令胶鬲以甲子之期报其主矣,今甲子不至,是令胶鬲不信也,胶鬲不信也,其主必杀之。吾疾行,以救胶鬲之死也。”武王果以甲子至殷郊,殷已先陈矣。至殷,因战,大克之。此武王之义也。

(选自《吕氏春秋)

(注释)①鲔(wěi)水:古水名。②西伯:原指周文王,这里指武王。③盍:何。④病:疲乏。⑤陈:同“阵”,列阵。

1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

A. 使人之所恶莫基于死者   使内外异法也(诸葛亮《出师表》)

B. 故不苟得也   或异二者之(范仲《岳阳棱记》)

C. 是报矣 是入多以书假余(宋源《送东阳马生序》)

D. 武王行不辍   虽乘奔御风,不以也(郦道元《三峡》)

2将选文中画线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2)西伯将何之?无欺我也!

3概括(甲)文的主要观点。

4(乙)文结尾说“此武王之义也”。对于武王的“义”你是否认同?谈谈看法。

三、诗歌鉴赏(共1题,共 5分)

9、◎小龙组选择了下面这首古诗,请你完成准备任务。

三堂东湖作

唐·韦庄

满塘秋水碧泓澄,十亩菱花晚镜清。

景动新桥横螮蝀,岸铺芳草睡鵁鶄

蟾投夜魄当湖落,岳倒秋莲入浪生。

何处最添诗客兴,黄昏烟雨乱蛙声。

【注释】①碧泓澄:形容湖水碧绿深沉。泓澄,水深而清。②螮蝀(dìdōng):虹的别名。③鵁鶄(jiāoqīng):水鸟名,即池鹭。又作“交精”。

小龙想要依据“黄昏烟雨乱蛙声”一句,确定朗诵时的背景图片。请你再结合全诗意境,在上图中做出选择,并阐明理由。

四、综合性学习(共1题,共 5分)

10、请仔细观察下面题为《校园军训》的漫画,完成任务。

(1)请用说明性语言简要介绍这幅漫画画面的主要内容。

(2)这幅漫画的寓意是什么?

五、名句名篇默写(共1题,共 5分)

11、将下面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补充完整。

(1)关关雎鸠,___________________。(《诗经·关雎》)

(2)阡陌交通, __________________。(陶渊明《桃花源记》)

(3)海内存知己,_________________。(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4)________________,悠悠我心。(《诗经·子衿》)

(5)________________,端居耻圣明。(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六、名著阅读(共1题,共 5分)

12、鲁迅在《朝花夕拾》一书中写到了对自己有深刻影响的一些人物,有保姆、老师、朋友、邻居等,请说说他在哪两篇里提到了他的老师,他们是谁,他们的哪些品质(精神)让鲁迅记忆深刻。

七、现代文阅读(共2题,共 10分)

13、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各题。

偷跑的老人

①陈丽,夕阳红敬老院的院长。这年刚入秋的时候敬老院里又添了一位新成员,是位姓何的大爷。何大爷的额头上有块方形胎记,身体还算硬朗,就是脑子有些糊涂。他没有什么家人,是派出所的民警小张同志送来的一位流浪老人。

②元旦过后的一天夜里,何大爷忽然就不见了。这天正赶上入冬以来的第一场大雪,敬老院里的老人们都非常兴奋。陈丽心想:难道何大爷是偷跑去外面看雪,然后找不到回来的路了?想到此处,陈丽非常慌张,心一下子提到了嗓子眼,于是赶紧安排人在附近寻找。

③不久,外出寻找的人回来了,可是都一无所获,陈丽心急如焚,马上打电话报了警。等她挂了电话后,一旁的食堂大妈像是突然想起了什么:说起来……昨天不是来了几个志愿者吗?我们一起包了元宝馄饨。中午我把馄饨端给何大爷的时候,他还跟我说,‘谢谢你啊,小郭,又给我留馄饨了’。我有点疑惑,当时便想着他大概是犯糊涂,认错人了。

④由于食堂的人手少,包馄饨比较费时间,所以做得很少,看来是昨天中午那碗馄饨让何大爷想起了往事。陈丽想到此处,马上打电话问民警小张:你还记不记得是在哪里发现何大爷的?那附近有没有什么饭馆之类的,老板姓郭?

⑤陈丽的分析不无道理。因为经常会有一些流浪老人在被送到敬老院后,不习惯这里的一切,便偷跑回老地方。小张接到陈丽的电话后,连忙赶到城东的五里桥,因为小张以前是在这里发现何大爷的,他就在桥底下拾荒。

⑥凛冽的寒风不断侵袭,哗哗地在小张脸上肆虐。在五里桥转了一圈后,还是一无所获。就在这时,小张看到旁边有个清洁工正在打扫卫生,于是便上前打听情况。清洁工在听了老人的事情后就立刻说道:方形胎记?以前这一带是有这么个老人,但是我已经好久都没见过他了。至于姓郭的人……以前这附近有一家馄饨店,店的老板就姓郭。他人特别好,夏天有凉白开,冬天有热水,每年冬至还有免费的爱心馄饨。可惜今年春天这一片改建,那家馄饨店也关门啦!

⑦听到此处,小张大喜,心里想着何大爷之前很可能是因为吃过郭老板的爱心馄饨,恰好敬老院食堂的那一碗馄饨又让他想起了曾经熟悉的味道,所以他找回来了。虽然现在离冬至已经过去很久了,但是何大爷脑子犯糊涂啊!于是小张又仔仔细细地找了一晚上,好心的清洁工也帮着跟他一起找,却还是一无所获。

⑧难道何大爷偷跑出来只是因为脑子犯糊涂了,并不是为了回来吃爱心馄饨?小张正这么想着,他的手机就响了,小张一看,是陈丽打来的,心想一定是关于何大爷的事情。果不其然,陈丽高兴地说:小张,找到何大爷了!原来,城南有个小饭馆,老板早起去店里时,看到有个老大爷正在店门口扫雪,就去道谢,却发现老人的脑子有点糊涂,问他话时,他要么不搭理,要么答非所问,只是一个劲儿地卖力扫雪,于是饭馆的老板就联系警察了。

⑨小张听到此处,顿时哭笑不得:我在城东找,何大爷倒跑到城南了。我还以为他是要回来吃爱心馄饨呢,弄了半天,原来是帮人家扫雪啊!陈丽叹了口气说道:何大爷虽然是个糊涂人,但也是个好人。那个饭馆老板在网上发了一段视频,你可以看一下。

视频里,何大爷佝偻着身子,正挥着竹扫帚扫雪,拍视频的老板一直劝他不要扫了,说这活儿不用他干。何大爷听了,立马嘟囔道:要扫,要……不能白吃。小张看了感觉到心里暖暖的,他突然有个猜想,何大爷偷跑出来并不是为了吃爱心馄饨,而是想要报答曾经的恩人,但是他脑子不清楚认错了人,跑错了地方。

果然,一旁的清洁工看了那位老板发的视频后,恍然大悟道:我说怎么前几年下雪的时候,郭老板店门口都干净得很呢,原来是这个大爷帮忙扫的呀!咦,这家小饭馆招牌上画的龙真漂亮啊,看着还挺眼熟的……对了,以前郭老板的馄饨店招牌上,也有两条漂亮的大龙!

(选自《故事会)2021年第4期。有删改)

【1】本文中寻找“偷跑的老人”的过程跌宕起伏。请根据故事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梳理相关情节。

【2】文中第⑩段画线句子是怎样描写老人扫雪的?请简要赏析。

【3】“偷跑的老人”作为本文的标题,意蕴丰富,令人回味,请结合全文谈谈它的妙处。

【4】本文最后一段中,清洁工说的那一番话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14、阅读下面的小说,完成各题。

代价

郑兢业

①女主人进屋后不经意扫一眼客厅,眉宇间骤然拧出疙瘩。她恼火地叫道:小凯!

②家庭女教师凯歌抖甩着手从厨房出来,陪着笑脸问候女主人:您今天下班挺早的。

③女主人冷颜冷目指指角柜质问:花瓶怎么打了?

④我问过慧明和明慧,两个小家伙也不知道花瓶啥时候烂的。我觉得这事不好向您解释,所以没收拾残局。您不妨再找机会问问孩子。

⑤女主人显然不满意她的回答,愤愤弹出弦外之音:我在暑假请人给孩子补课,足以证明我承认自己的孩子并不特别聪明,但他们却特别诚实。你可以把碎片收拾起来了,再放一百年,也不可能恢复原样了。

⑥女教师难堪得额头直冒虚汗,她悄声敛气地把烂花瓶收拾到一个塑料袋里。

⑦女主人打开窗户,扯着嗓门儿把正在楼下街角花园玩耍的孪生儿子喊了回来。母子三人进卧室后虽紧掩了房门,凯歌仍能听到窃窃私语声。不用说,是女主人在侦破花瓶案。

⑧当天夜里,待两个孩子入睡后,女主人推开凯歌的住室。她开门见山:小凯,我感到你不再适合做我孩子的家庭教师。明天你就到别处高就吧。

⑨女教师眨了眨眼,默然点点头。

⑩女主人说:那对白水晶花瓶,是120元买来的。让你原价赔偿也不合理,扣你40元工钱你看公平吗?

女教师声音虽低,却斩钉截铁:要说公平,您扣我4毛钱、4分钱都不公平!我来的时候,并没有讲定,您的物品损坏了由家庭教师赔偿。

女主人强压怒气,尽力使声音低些:我不会荒唐到那份上。但损坏东西要赔偿,这可是古往今来天经地义的。

女教师猛然从床沿站起,又极力克制着坐下,说:大姐,您怎么断然认定花瓶是我弄打的?根据是什么?我就是再卑微,也决不会因为一个小小的花瓶,在我的学生面前抛弃荨严,树立推诿说谎的榜样。请相信我的诚实好吗?

女主人低声冷笑:我很想相信你的诚实,可是,我若相信你的诚实,就得疑我儿子的诚实。而儿子的诚实品德,正是我这个被遗弃的女人最大的慰藉和骄傲。

女教师低头叹息一声,慢慢昂起头:好吧,为了您的慰藉和骄傲,我答应赔偿花瓶。这个莫名其妙的故事就此画上句号好吗?除了今天这个不愉快的插曲,近二十天来我生活得很快乐。很感谢您给了我这个假日打工的机会,今天是周三,如果您允许的话,我愿无偿服务到周末,这样,您就有时间物色更合意的人。至于以前的佣金,到我离开您家时再给我也行。

女主人冷若冰霜的脸让凯歌这番话给解冻了。

次日下午,女教师让慧明、明慧在两个房间里做作业,她在客厅里精心布置。感到圆满之后,她悄然走进慧明的房间,掏出两块巧克力塞到慧明手里,亲切又神秘地附在他耳边低语:真奇怪,客厅里另一只花瓶又打了。我竞没听到一点声响,你听到了吗?

小脑袋摇成了拨浪鼓:我啥也没听到!

女教师皱皱眉:这就怪了,我刚去过明慧屋里,问他看没看到谁把花瓶又弄打了,他说是你。在我下楼取牛奶那会儿,你用鸡毛掸子碰倒了花瓶,哗啦一声就烂了。真的是这样吗?如果是这样,一会儿你妈下班了,你就该老实承认错误,自觉接受处罚。

慧明听得小脸通红,挥着小拳头辩驳:不是我打的,是明慧打的!我去厕所撒尿,隔着门缝……

巳经到了做晚饭的时间,凯歌并不进厨房,她坐在客厅里随意翻着报纸,看到有吸引力的招聘启事便动笔记下。

女主人一进屋,凯歌就向她大声报告:大姐,您看,仅剩的那个花瓶又打了。女主人怒不可通,大叫道:真见鬼!又是谁干的好事?!

今天不是无头案,您的两个孩子都是目击者。

两个孩子闻声而动,争先恐后向母亲报告看到对方弄打了花瓶,一个比一个说得逼真。女主人听得目瞪口呆,无力地瘫坐在沙发上。

女教师不容置辩地说:您先别急着为孩子的诚实骄傲,请把工钱一分不少地给我,我要马上离开这个诚实的家。

女主人痛苦不堪,如数付了工钱。

女教师把打点好的行李放在门口,转身从厅柜里拿出一只白水晶花瓶对女主人说:今天并没有谁打烂花瓶,两个孩子是无辜的。角柜旁的碎玻璃,是昨天那个烂花瓶的尸体。今天我讨回公道的做法虽然不够光明正大,但您至少该明白:任何轻信都要付出代价的。

(选自《中国当代微型小说方阵•河南卷》,有删改)

【1】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往往不是扁平的,而是复杂的、立体的,请参考示例,为小说中的家庭女教师写一段人物分析。

示例:女主人是一个被丈夫遗弃的可怜又可悲的单亲母亲,她视孩子为支柱和慰藉,重视孩子的教育,相信他们的诚实;但又武断强势,毫无根据地怀疑是家庭女教师弄打了花瓶,并将其辞退,扣其工钱。后来她听到两个孩子争先恐后地编造说话相互诬陷,痛苦不堪。

【2】这篇小说的情节设计很有特点,请结合文本,简要赏析。

【3】小说的题目“代价”有多重内涵,请结合文本加以探究。

八、作文(共1题,共 5分)

15、按要求作文。

请以“我的语文老师”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文中人物描写要抓住个性特点;②有真情实感,力求有创意,不得套写抄袭;③书写工整,卷面整洁,字数不少于600字;④文章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