朔州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高一语文

一、选择题(共7题,共 35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幽(qiǎo)                 (yīng)                    如坐针(zhān)                    悲天人(mǐn)

B.狡(xiǎ)                    绊(jī)                              海枯石(1àn)                    然而止(jiá)

C.清(chéng)             带(xī)                           无消息(yǎo)                    自惭形(huì)

D.睥(nì)                       首(qǐ)                           咬牙脚(duò)                    不经(dàn)

2、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刻(juàn 广mào   精竭虑(dǎn

B.步(duó 息(zhì   急(tuān  痛疾(

C.miǎo  责(jié   钝(   风云(zhà

D.xìng 然(àng  亮(zèng 鸢飞天(

3、对王湾的《次北固山下》这首诗,理解与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首联开篇点题。首先写“客路”,然后写“行舟”,寓漂泊羁旅之情于字里行间。

B.颔联写所见景色。江水浩渺,两岸开阔,风帆高悬,舟船平顺,令人心情昂扬。

C.颈联中“生”和“入”二字化静为动,写出了红日西沉,春*渐浓的江南美景。

D.尾联紧承上联,遥应首联故乡遥遥,书信难达,借鸿雁传书寄托思乡之愁。

4、下列各组词语中汉字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屏息敛声   仲载   衙门   长髯

B.春寒料俏   鲜腴   沿溯   室息

C.藏污纳诟   飞嗽   禁锢   胡髭

D.摩肩接踵   罅隙   倦怠   震颤

5、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下列作品,按作家朝代先后排序为:《登幽州台歌》、《游山西村》、《己亥杂诗》。

B.叶圣陶,原名叶绍钧,代表作有《倪焕之》《稻草人》等;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被誉为“人民艺术家”,代表作有《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茶馆》等。

C.古诗文里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如“孤常读书”中的“孤”是古时王侯的自称,“卿今当涂掌事”中的“卿”是古代君对臣的爱称,古时夫妻或好朋友之间也以“卿”为爱称;“五经”是指《易》《书》《诗》《礼》《春秋》。

D.《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的作者是普希金,俄国诗人;《海底两万里》的作者是英国科幻和探险小说家儒勒•凡尔纳,他被誉为“现代科学幻想小说之父”。

6、下列句子中加横线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小强的动人事迹经过老师的大肆渲染,成了校园里的热门话题。

B我们必须正确看待自己,既不能自高自大,也不能自暴自弃

C他们俩操作计算机非常熟练,已经达到了为所欲为的程度。

D小陆真是别有用心,制作的飞机模型与众不同,令人叫绝。

 

7、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 你这样子断章取义的去理解他的意思是不对的.

B. 听到这个消息,她突然歇斯底里地大哭起来.

C. 她的文章写得很不错,这与她平时寻章摘句的好习惯是分不开的.

D. 毛泽东的词 《沁园春·雪》里有气吞斗牛的气概.

二、文言文阅读(共1题,共 5分)

8、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各题。

(甲)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学而》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为政》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雍也》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雍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述而》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罕》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子罕》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子张》

(乙)邑西白家庄居民某,盗邻鸭烹之。至夜,觉肤痒。天明视之,茸生鸭毛,触之则痛。大惧,无术可医。夜梦一人告之曰:“汝病乃天罚须得失者骂毛乃可落。”邻翁素有雅量,生平失物,未尝征于声色。 某诡告翁曰:“鸭乃某甲所盗。彼甚畏骂焉,骂之亦可警将来。”翁笑曰:“谁有闲气骂恶人。”卒不骂。某益窘,因实告邻翁。翁乃骂,其病良已

(注释)①邑:县。②茸生:细毛丛生。③汝:你。④素:向来。⑤雅量:度量宽宏。⑥征:表露,表现。⑦诡:欺骗。⑧某甲:旧时书面语中称“某个人”,没有姓名,就说“某甲”。⑨卒:终于,到底,最后。⑩因:于是,就。良已:完全痊愈。良:真的,果然。已:止,这里指病好了。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

①与朋友交而不乎  信:_____________ ②吾三省吾身 日:_______________

③人不其忧   堪:____________   ④三军可帅也 夺:_______________

2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而”字的用法不同于其它三项的一项是( )

A.不学则殆 B.时习之

C.人不知不愠 D.狼亦黠矣,顷刻两毙

3请用“/”为下列句子断句。(画出两处)

汝 病 乃 天 罚 须 得 失 者 骂 毛 乃 可 落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鸭乃某甲所盗。彼甚畏骂焉,骂之亦可警将来。

5假如你身边也有像(乙)文中居民某或邻翁这样的人,你将会怎样劝诫他?请选择其中一人用自己的话来劝说。

三、诗歌鉴赏(共1题,共 5分)

9、阅读下面两首诗(词),回答小题。

【甲】水调歌头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乙】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请赏析“起舞弄清影”中“清影”一词的表达效果。

【2】【甲】【乙】两诗画线句都蕴含哲理,请简要分析所蕴含的哲理有何不同?

四、综合性学习(共1题,共 5分)

10、为树立阳新旅游形象,提升阳新旅游的知名度和美誉度,阳新文化部门开展多项活动,请你参与其中。

(1)任务一:阳新文化和旅游局开展了面向社会征集阳新县旅游形象宣传广告语活动,多则广告语入围,下面这两则广告语,哪则更好?请说明理由。

①百湖阳新,一见倾心   ②山水向阳,自然常新

(2)任务二:阳新楹联学会为阳新4A级景区——仙岛湖征集对联,请你把下联补全。

上联:仙岛如星,碧水生辉峰竞秀

下联:平湖似镜,清峦倒影水添( )

五、名句名篇默写(共1题,共 5分)

11、古诗文默写。

(1)看红装素裹,_______________。(《沁园春·雪》)

(2)______________,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岳阳楼记》)

(3)张岱在《湖心亭看雪》中表达了作者之痴——痴情于山水,亦痴情于故国的点睛之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真情实感,耐人寻味。李商隐别后相思,至死不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无题》)催人泪下;刘长卿凭吊贾谊,怜君伤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长沙过贾谊宅》)令人动容。

六、名著阅读(共1题,共 5分)

12、阅读下面名著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

但不知怎地,我总还时时记起他,在我所认为我师的之中,他是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一个。有时我常常想:他的对于我的热心的希望,不倦的教诲,小而言之,是为中国,就是希望中国有新的医学;大而言之,是为学术,就是希望新的医学传到中国去。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虽然他的姓名并不为许多人所知道。

他所改正的讲义,我曾经订成三厚本,收藏着的,将作为永久的纪念。不幸七年前迁居的时候,中途毁坏了一口书箱,失去半箱书,恰巧这讲义也遗失在内了。责成运送局去找寻,寂无回信。只有他的照相至今还挂在我北京寓居的东墙上,书桌对面。每当夜间疲倦,正想偷懒时,仰面在灯光中瞥见他黑瘦的面貌,似乎正要说出抑扬顿挫的话来,便使我忽又良心发现,而且增加勇气了,于是点上一枝烟,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

【乙】

他所信仰的那一点点,都能在生活中的小事件上实行出来。他似乎看出来,自己并没有惊人的才力,能够作出些惊天动地的事业,所以就按着自己的理想来布置自己的工作与家庭;虽然无补于社会,可是至少也愿言行一致,不落个假冒为善。因此,在小的事情上他都很注意,仿佛是说只要把小小的家庭整理得美好,那么社会怎样满可以随便。这有时使他自愧,有时也使他自喜,似乎看得明明白白,他的家庭是沙漠中的一个小绿洲,只能供给来到此地的一些清水与食物,没有更大的意义。

祥子恰好来到了这个小绿洲;在沙漠中走了这么多日子,他以为这是个奇迹。他一向没遇到过象曹先生这样的人,所以他把这个人看成圣贤。这也许是他的经验少,也许是世界上连这样的人也不多见。拉着曹先生出去,曹先生的服装是那么淡雅,人是那么活泼大方,他自己是那么干净利落,魁梧雄壮,他就跑得分外高兴,好象只有他才配拉着曹先生似的。

【1】下面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选自鲁迅先生的回忆性散文集《朝花夕拾》,它多侧面地反映了鲁迅青少年时期的生活,记录了他性格和志趣的形成经过。

B.甲文中的“他”是藤野先生,这位日本医学教授平等待人、关心学生,朴素而伟大的人格令人肃然起敬。

C.乙文选自老舍的《骆驼祥子》,这部作品语言优美典雅,极少运用通俗的、具有地方色彩的方言、口语,因而得到广泛传播。

D.曹先生是《骆驼祥子》中的正面人物,作为一位知识分子,他具有人道主义精神,给予了祥子一些帮助和关心。

【2】曹先生对祥子产生了积极影响,却没有改变祥子最终堕落的命运。请从社会、曹先生、祥子个人三个方面任选两个分析原因。

七、现代文阅读(共2题,共 10分)

13、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你好,舒克

①学生时代,你身边一定出现过一些“小明星”,他一出场就自带音效与光环,深受大家的喜爱与欢迎。

②比如舒克。舒克这外号来得并不光彩,他又小又瘦,还有些驼背,两边额骨高高凸起,把原本就不大的眼睛挤在一块儿,跟俩绿豆似的。一次公开课上,老师让我们用成语来形容身边的人,记不清是谁在描述舒克时大喊了一句“贼眉鼠眼”,全班哄堂大笑。舒克脸涨得通红,汗水不断地从他的眼镜滑至鼻尖,但他双手一摊,耸耸肩膀,很无所谓的样子说道:“小老鼠多可爱呀!《舒克和贝塔》大家看过吧?不如大家以后都叫我舒克如何?”欢呼声中,舒克赢得了颇好的人缘。

③从一年级到六年级,舒克都十分“吃香”,他是公认的开心果,人们提到他时,总会笑容满面:“他是个性格超好的人!”一下课,大家都挤在他小小的角落拿他打趣:踩高跷似别扭的雨靴、“小丑”的帽子、不忍直视的数学成绩,以及他那因高烧而有些痴傻的姐姐……舒克都是来者不拒,照单全收,笑容欢脱得像下水的鸭子,让我们很满足。直到上课铃响起,人群才恋恋不舍地散开。

④一天,女班长丢了班费,有捣蛋鬼扯着嗓子号了一句:“舒克,是不是你偷的?你长得太像小偷了!”我们捂着嘴笑得肚子疼,女班长突然弹簧似的跳起来,不知道哪里来的力气,一把推开舒克,把他书包里的东西一股脑稀里哗啦地倒在地上。我们被班长无心却疯狂的举动吓得不清,舒克盯着满地的狼藉,呼吸非常急促,全身颤抖,像一只惊慌的田鼠。好一会儿,他才挠去粘在脑门上的头发,露出招牌式大笑:“小事小事,舒爷不在乎。”“哇哦,酷毙了!”“舒爷真帅!”我从来没有见过比舒克还要大度、风趣的人,我们又继续嬉闹开来。

⑤事情结局是这样的:班主任在批改作业时,发现女班长夹在作业本中的班费,将真相公之于众。女班长喜极而泣,大家鼓掌喝彩,为舒克的大度喝彩。

⑥傍晚,我打扫完卫生,校园里空荡荡的,空气被夕阳染成很好看的糖果色,浮动着甜蜜的芬芳。经过后花园时,我看见一个熟悉的身影,弓着背,像样树上的那种虫子。他斜对着我,好像被什么东西摄住了魂魄,完全失去了控制,紧紧攥着手工刀,左一刀、右一刀疯狂地在墙上划口子,由于太过用力,整个人好多次几乎都要撞到墙上。风把杨树吹得飒飒响,叶子把他的声音剪得支离破碎.他的嘴唇高速运转着,像阴天露出水面拼命呼吸的鱼。

⑦我捂着嘴巴,恐惧、惊慌、失望与愤怒涌上心头,眼前的舒克让我感受到极大的欺骗与侮辱。在天真无那的年纪,一个人竟可以披着狼皮伪装得如此滴水不漏,当我们为他精彩的“表演”手舞足蹈、欢呼喝彩时,他像一个技巧高超的演员蔑视了全世界。

⑧小时候,我见过一只蜜蜂把正在结网的蜘蛛打落在地,蜜蜂扬扬得意嗡嗡直飞,下一秒被前方的蜘妹网兜头裹住。舒克轻易地将我们一网打尽,也轻易地摧毁了我们对他所有的好感与期待。自从舒克的真面目被揭穿后,原先热闹的人群一哄而散,他依旧坐在最后排,只有每天早晨八点钟,阳光透过窗前的梧桐树洒下一道朦胧的光线,他趴在桌子上,眼神愣愣的,手指追逐着稍纵即逝、无法触及的光晕,身子越缩越小,如陨落的行星,在我们的视线里彻底暗淡下去。再也没有人愿意勾肩搭背地喊他舒克,只有老师在课上偶尔会点名:“林松,你起来回答一下这个问题。”

⑨孩子们的社会改朝换代得飞快,一个王朝覆灭的同时,另一个王朝会如日中天地兴起,我闭上眼睛跟着大部队往前走,没有人会留意废墟上曾经有过怎样欢乐的景象。

后来,我不经意间碰见过许多“舒克”:白日里大大咧咧却在半夜泣不成声的室友、左右逢源仍孤身一人去医院的邻家女生……他们像《月亮与六便士》里的戴尔克·施特略夫,一方面造物主把他制造成一个笑料;另一方面却又拒绝给他迟钝的感觉,他只好暗暗把坏情绪打包,收拾干净,还给世界一个无懈可击的模样。我不忍心惊醒他们的秘密,也不愿意轻易附和喧嚣的人群。

我终于学会宽容,学会谅解当下“舒克”的无奈,而在公正如法官的少儿时代,面对舒克,我的尚方宝剑落下时却从未有过半点儿犹豫。每当我忆起这个瘦弱的男孩时,比起那个愤怒、倔强的背影,在我梦境里出现更多的,是那些年在他的感染下笑得前仰后翻的我们。在自尊心大于天的年纪,他如此小心又快速地把情绪打扫干净,用不符合年龄的成熟与忍耐,脱口秀似的轻松地来一番自朝。可能对他来说,无意间租借了大把的友谊,便想倾尽全力来守护这份来之不易的同学之情。

其实,舒克何曾伤害过他人?

他本来灿若星辰,一场梦的时间,突然就坠落了,沦为烟火里的一粒尘埃,可是谁又可以一直做天边的北斗星呢?

1文章记叙了一个怎样的故事?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一下。

2结合上下文,品味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简要分析其作用。

(1)舒克脸得通红,汗水不断地从他的眼镜滑至鼻尖,但他双手一摊,耸耸肩膀,很无所谓的样子。

(2)他斜对着我,好像被什么东西摄住了魂魄,完全失去了控制,紧紧着手工刀,左一刀、右一刀疯狂地在墙上划口子。

3文章主要写了舒克的人物形象,请分析一下这个人物形象的特点。

4从全文看,最后一段在结构上和内容上各有什么作用?

5文中的“舒克”,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他们总是令我们关注,令我们永生不忘,请说一段话来表达对他们的看法。

14、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许渊冲:用一生追梦的狂老头

①他是一个对翻译充满热情的老人,是目前中国唯一能在古典诗词和英法韵文之间进行互译的专家。他用一生的时间追求梦想,不时有一些狂妄之举。

②他从小就对英语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立志要成为翻译家。考入西南联大外文系后,出于对梦想的执著,他冲劲十足。每天起床第一件事,是用英语写日记,翻译一首诗歌。读一年级时,他把林徽因的诗《别丢掉》译成英文,发表在《文学翻译报》上。两年后,陈纳德上校率队来昆明援助中国抗日。招待会上,一句“三民主义”让语言不通的宾主双方冷了场。他在人群中站起来,用中气十足的嗓门翻译为“of the people, by the people, for the people”(民有,民治,民享),宾主都恍然大悟。这一次崭露头角,使他信心倍增,向更高的阶梯迈进。

③在巴黎大学留学时,他发现,中国的经典著作,除了被汉学家译成法文的四大名著之外,其余只有一些薄薄的小册子。由此,他产生一个想法,除了把英国和法国的许多名著翻译成中文外,还要把唐诗宋词等中国文化的精粹译成外文,使世界更加了解中国。翻译诗歌并非易事,不但讲究格律音韵,而且博大精深。他经常为一词一句绞尽脑汁,几乎达到了痴迷的程度。有时灵感突发,会在半夜里起来开灯,记下睡梦里想到的诗句。

④回国后,他被分配到北京外国语学院任教,从此笔耕不辍。最开始译罗曼罗兰的《哥拉布勒尼翁》时,千字才9块钱,需要倒贴钱才能翻译出书。如果不是有教书的工作,光靠翻译肯定饿死。别人都笑他傻,他却乐在其中。十年动乱中,他在烈日下被批斗。别人早已心灰意冷,他仍然自得其乐,嘴里嘀咕着用韵文翻译毛泽东诗词,造反派因此狠狠抽了他一百鞭子。夫人问他:“挨打了还继续译呀?”他说:“当然,闲着更难受。”

⑤前年,90多岁的他接受了海豚出版社邀请,向莎翁剧作翻译发起猛攻。凭一己之力翻译莎士比亚全集,是一块让人望而生畏的硬骨头。他给自己规定每天一千字的翻译量,如果这个数量没完成,就会继续工作到凌晨三四点。面对市面上《莎士比亚全集》不同版本的新译作,他自信满满地说:“还是我翻得好一点。”他最大的愿望就是,“我要活到100岁,把莎士比亚剧作全部都翻完!”

⑥他就是著名翻译家许渊冲,翻译60余年,中译英、中译法译著以及英译中、法译中著作,共有120余本。1999年,他被提名为诺贝尔文学奖的候选人。2010年,获得中国翻译协会颁发的“翻译文化终身成就奖”。和许多学者低调内敛不同,他个性张扬,名片上赫然印着“书销中外百余本,诗译英法唯一人”。

⑦前不久,因为登上央视节目《朗读者》,96岁的翻译家许渊冲瞬间上了热搜榜,圈粉无数。记者问他是如何取得骄人的成绩的,许渊冲淡淡一笑,回答说:“别人可能用青春去追求梦想,我是用一生去追求梦想。当梦想一个比一个高远的时候,我必须鼓足所有的勇气,像战士一样去冲锋陷阵。”

⑧卡耐基说:成功的人,都有浩然的气概,都是大胆的,勇敢的,他们自信他们的能力能够干一切事业。把一生献给梦想,在努力、坚持、捍卫的基础上,狂妄的人也许更容易成功。

【1】文章记述了许渊冲在不同时段与翻译相关的经历,仔细阅读全文,填写下面的内容

①大学一年级时:把林徽因的诗《别丢掉》译成英文

②大学三年级时:成功翻译“三民主义”,崭露头角

③在巴黎大学留学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回国后:倒贴钱翻译出书,乐在其中

⑤前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文题目“许渊冲:用一生追梦的狂老头”中的“狂”字表现在哪些地方?

【3】从修辞角度赏析文章第④段中的画线句子。

【4】学习本文,你受到哪些启示?写出两点即可。

八、作文(共1题,共 5分)

15、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王戎七岁的时候,曾经与很多小孩子游玩。他们看到路边的李树上长满了李子,把树枝都要压断了。孩子们都抢着跑过去摘李子,只有王戎一个人站着不动。有人问他,他答道:“李树在路边却有这么多李子,说明这必定是苦的。”摘下李子来尝一尝,果真是这样。

要求:①题目自拟,立意自定。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③作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地名、人名。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