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他们忧心忡忡地在阿蒙森的胜利旗帜旁边插上英国国旗——一面姗姗来迟的“联合王国的国旗”。 (茨威格《伟大的悲剧》)
B.这时候,奶奶也去世了,真是祸不单行。(贾平凹《一棵小桃树》)
C.他对普通话生疏,于是不耻下问,让我帮他修润。 (张中行《叶圣陶先生二三事》)
D.我从极度难受的状态中解脱出来,一切不适都不见了,感到一种从未有过的轻松和舒服,如释千钧重负,如同一次重生。 (杨利伟《太空一日》)
2、下列各项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草甸 宣哗 闸口 B.砚池 矗立 翡翠
C.硕大 驿道 斑阑 D.蜿蜓 掌故 目玄神迷
3、下列加点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我们要把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就要有志不改、道不变的坚定,一以贯之坚持走自己的路,不断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B.列车到达终点站的时候,他还在位置上呼呼大睡,直到列车员来叫他,方才如梦初醒。
C.他自幼与父母分隔两地,独立性很强,面对生活中的挫折,他的心里总是无动于衷。
D.万里长城以其雄伟的气魄及悠久的历史闻名于世,沿线优美的风景更是巧妙绝伦。
4、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美食节的食物琳琅满目,有印度的飞饼,山东的烙饼,射洪的春卷……等,馋得人口水直流。
B.人的一生总是在不断尝试,尝试拥有和放弃。人的一生又始终不断在追求,追求自由和幸福。
C.傅庚辰在二、三十岁时写的《地道战》《映山红》,飘过半个世纪,仍被人们不断地传唱、翻唱。
D.我不知道媒体宣传它的原因是什么。是因为确信有这样的事情发生呢,还是为了产生轰动效应呢?
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伊索寓言》篇幅短小,形式不拘,往往简洁客观地叙述一个故事,最后以一句话画龙点睛地揭示蕴含的道理。
B.《伊索寓言》叙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农夫救了一条冻僵的蛇,而蛇却本性难改,咬死了农夫。告诫人们,对恶人千万不能心慈手软。
C.《西游记》中,唐僧先后在水帘洞收了孙悟空,鹰愁涧收了白龙马,高老庄收了猪八戒,流沙河收了沙和尚。师徒历尽磨难,取得真经。
D.《西游记》中,孙悟空具有超高的斗争艺术,他善于透过迷人的假象认清妖魔鬼怪的本来面目。
6、下列文学文化常识有误的一项是( )
A. 《风筝》选自鲁迅先生唯一的一本散文诗集《野草》。
B. 毛泽东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袖。字润之,湖南湘潭人。
C. 梁启超(1873—1929),近代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思想家、学者。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广东新会人。
D. 如果将四大名著的作者按照生活年代的先后顺序排名,应为:施耐庵、罗贯中、曹雪芹、吴敬梓。
7、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文化历史中的“史圣”“书圣”“诗圣”分别指司马迁、柳公权、杜甫。
B.《范文正公集》《柳河东集》《李太白全集》,这几部作品集命名方式分别是谥号式、封号式、表字式。
C.谪守,指因罪贬谪流放。在古代,表示官员降职的词语还有:黜、贬等。
D.中国“二十四节气”中表示四季开始的四个节气是立春、夏至、立秋、冬至。
8、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北冥有鱼》)
[乙]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虽有嘉肴》)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桃花源记》)
B.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论语》)
C.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石壕吏》)
D.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 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与朱元思书》)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齐谐》者,志怪者也(_____________)
(2)去以六月息者也(_____________)
(3)教然后知困(_____________)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2)故曰:教学相长也。
【4】请你写出与“鹏”有关的成语或诗句。
【5】乙文多用对偶句,这样的表达有什么效果?试举一例加以分析。
9、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苏轼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注释: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初寓定慧院,后迁临皋亭。这首词就是初至黄州在定慧院深夜漫步时的所见所感。到黄州之初,亦因罪废之余,灰心杜口,谢绝交往。由于牵连甚广,这时“平生亲友,无一字见及”,彼此音问,一时尽绝,苏轼不能不深怀幽居离索的内心隐衷。
【1】这首词从字数上看是一首______。从内容上看,上片用缺月、_____和 ____来烘托“孤鸿”的孤独形象,下片用它_______的行为来表现它的卓尔不群。
【2】“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3】这首词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10、古人云:“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几千年来,家国情怀始终扎根在每一个中国人的心里。学校开展以“家国情怀”为主题的活动,请你完成下面问题。
(1)下列名句中,不是表现家国情怀的一项是( )
A.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B.苟利国家生死矣,岂因祸福避趋之。
C.位卑未敢忘忧国。
D.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2)自古以来,中华民族有许许多多有担当的爱国人士,请仿照示例,再举出一个中国的爱国人物,并简要概括他的爱国事迹。
示例:邓稼先——隐姓埋名,不惧环境恶劣,为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的研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敢于担当,是民族的脊梁。
(3)谈到如何爱国时,同学们各抒己见。一名同学说:“爱国就不要买抵制中国新疆棉的外国品牌,如耐克等。”小明忽然觉得自己脚上穿的耐克鞋有些“烫脚”,他很矛盾:以后继续穿这双鞋会显得自己不爱国,扔了又舍不得。你觉得小明应该怎么做?请说明理由。
11、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
(1)__________,小桥流水人家,__________。(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2)__________,__________。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李白《峨眉山月歌》)
(3)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__________,__________。(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4)默写《次北固山下》的前四句。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12、读完《红星照耀中国》之后,同学们组织了“你问我答共点赞”的活动,请你按要求填空。
同学甲:我为“毛泽东的廉洁无私”点赞。他①__________(具体事件或细节)。
同学乙:我为“红军的②________(历史事件)”点赞。这次战略性撤退,红军一边要用落后的武器装备对抗敌人的围追堵截,一边要用肉身病体抵御雪山草地等恶劣环境,转战六千英里,历时两年,最终取得了胜利,成就了举世无双的军事壮举。
同学丙:我为“红军军官的③__________(精神品质)”点赞。他们习惯说“兄弟们,跟我来!”,而不是说“兄弟们,向前冲!”。
13、“吃软不吃硬”材料新贵族
姚丁杨
①最近凡几年,在材料领域兴起了一个新贵族----它摸起来很软,但是在外力的作用下又变得很硬。正是这种优越的“防护特性”,使这款材料在运动保护、车辆外壳制造等领域展现出了极佳的应用前景。有没有觉得这种“吃软不吃硬”的特性科技感十足?
②这个材料新责族有个炫酷的名字一D3O材料。D30材料是二种特殊的高分子材料,外观是橙红色,捏起来很柔软,和橡皮泥类似,但它能有效地防御突然的外力撞击。比如,你用这款“橡皮泥”把个生鸡蛋包覆起来;那这个“鸡蛋”用锤子都很难砸坏。
③D30材料是一位名叫理查德·帕莫的英国工程师发明的。据说理查德是一名滑雪爱好者,曾在一次滑雪亭故中受仿,因此他非常希望找到一和材料,能使他勉免受滑雪板带来的磕碰之苦。功夫不负有心人,理查德找到了这种材料,并以发明它的实验室命名了------D3·。
④那么,D30材料为什么会有这种二“吃软不吃硬”的性质呢?原因只有一的话、D3·材料是一种特殊的流体---非牛顿流体。
⑤提到非牛顿沆体,那就不得不了解一下牛顿流体。所谓牛顿流体,就是黏度仅受温度影响的流体。黏度又是什么?黏度是描述流体流动阻力的量,简单地说,黏度高的物质不容易流动,黏度低的物质则容易流动。比如,水比蜜更容易流动,就是因为水的黏度低,蜂蜜的黏度高。接着再说黏度和温度的关系,许多人应该都有类似的生活经验,就是有些比较黏稠的流体被加热后,就会变得没那么黏了。比如我们汽车发动机上的油,冬天的时候往往会变得又厚又黏;所以很难打着火,但是一旦发动杌变热了,上面的油就没那么黏了。
⑥我们常见的流体水和油就是典型的牛顿流体,不管它们流过管道的速度有多快,它们的黏度是恒定的,温度是影响其黏度的唯因素。然而,有些流体的黏度除了和温度相关,还会受到包括搅拌、压力等其他因素的影响,这些流体就被称为非牛顿流体。
⑦根据旒体在外力作用下黏度变化的不同,非牛顿流体又分为剪切稀化流体和剪切稠化流体。
⑧顾名思义,剪切稀化流体就是在剪切力(比如晃动和搅拌)的作用下黏度会变小的流体。我们日常所接触的番茄酱、剃须膏、油漆都属于剪切稀化流体。回想下,我们每次搖晃或者敲打番茄酱的瓶子,番茄酱是不是会更容易流出来?
⑨与剪切稀化流体相对应的是剪切稠化流体,也就是在施加剪切力时,流体会变得更黏稠。玉米淀粉和速挤压它的时候,它会变得异常坚硬,成凝固状态,如果你有一泳池的玉米淀粉和水的混合物,你甚至可以在上面奔跑。看到这里,你应该就恍然大悟了----软硬”的D3·材料就是一种剪切稠化流体。
⑩前面提到,D30材料是一种高分子材料。其实很多高分子材料都是非牛顿流体。所谓高分子材料,是一类由一种或见种结构单元重复开最终串联起来的、分子量很高的化会物。
(11)D30材料主要由油性液体润滑剂和悬浮法其中的大分子链混含酸成。当作用力缓慢施加到剪加增稠流体时,大分子键有时间移动并重新排列,因此黏度不受影响,但如果我们快速施加作用力时,大分子链没有足够的时间重新排列,它们就会彼此纠缠在一起,使流体黏度大大增加。
(12)D30材料是一种理想的运动保护材料,这也与理查德帕莫发明一材料的动机相吻合。用D30材料制作的球毕护肩在正常状态于容易流动,因此佩戴简单舒适,也不会影响佩者的活动。一旦摔倒,肘部、膝盖撞到地面,D30会立即“变硬”,与传统护膝相比,这种D30材料护具提供了更大程度的保护。
(13)D30材料还可以作为军事防护材料,用于保护警察和军人的生命。传统的防弹背心和其他类型的防弹衣由于过于笨重会导致士兵行动不便,甚至影响任务的执行,所以并不那么欢迎。目前,已经有了一种新型的防弹衣,它选质D30做内胆,外面覆盖一层聚氨酸。在受到子弹或弹片的冲击力后,聚氨酯能将这种应力分散至整个防弹衣,随后D30变硬,吸收应力,从而起到保护穿戴者的作用。
(14)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科学家的不懈努力,也许有一天,D30这种“吃软不吃硬"的材料会渗入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选自2017年第17期《百科知识》)
【1】D30材料具有什么样的特性?它为什么会具有这一特性?
【2】第⑤段划线句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3】给文段⑦~~⑨拟一个恰当的小标题,并分析这三段之间的关系
小标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面句子中的黑体词语能否删去?为什么?
前面提到,D30材料是一种高分子材料。其实很多高分子材料都是非牛顿流体。
【5】阅读文章最后一段,想象一下,D30材料将会在哪些方面得到应用,请举出两个具体的例子。
14、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修自行车的男孩
任黎明
①老黄最近又喜又忧,喜的是,儿子黄昊收到了科技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忧的是,老黄是个修车匠,在镇上的场口摆摊过活。这些年,骑自行车的人少了,生意冷清,挣钱越来越难。
②这天,天刚亮,老黄就来到了场口大槐树下,摆起了修车摊子。太阳渐渐升高,路上来来往往的都是赶集的人,他们说说笑笑进了场,老黄那里却无人问津。
③七点多钟,总算有一个十一二岁的男孩,吃力地蹬着一辆自行车,朝老黄的摊位过来了。老黄迎了上去。男孩一见老黄过来,赶紧摆摆手说:“叔,我自己来,打点气。”
④老黄见男孩自行车后面驮着一个鼓鼓囊囊的大口袋,问道:“这口袋里装的是什么?”
⑤男孩笑着说:“是菜,都是我爷爷种的。”
⑥老黄说:“驮这么多菜干啥?”
⑦男孩又笑了笑:“卖钱,爷爷说,卖了这些菜,钱都归我。”很快,男孩打好了气,问:“多少钱?”老黄本想收他五毛一块的,但张嘴时还是说了句:“不用了。”男孩眉开眼笑,谢过老黄,骑上车吃力地蹬走了。
⑧一直没人来修车。下午,赶集的人纷纷离去,场口越来越冷清。老黄不甘心,他看了看空无一人的场口,在工具箱里找出几颗钉子,沿着马路往外走,把钉子尖头朝上,放在了路面上……六点半,还是没人来修车,老黄摇摇头,准备收摊回家。
⑨就在这时,那个骑自行车的男孩耷拉着脑袋,老远就朝老黄喊:“叔叔,等一下,我的车胎破了,我要补一补。”
⑩老黄的心一抖。老黄眉头皱了皱,仔细检查起男孩的车胎来。老黄摇摇头,说:“你这车胎补过很多次,这次补不了啦,得换个新的。”
⑪男孩着急地问:“得多少钱?”
⑫老黄看了看男孩,吞吞吐吐地说:“差不多……八十吧!”
⑬男孩一听,把裤兜捏了又捏,说:“今天卖了一天菜,好不容易才得了八十四块,我这钱有别的用处呢!”
⑭老黄看男孩犹豫了,就说:“叔叔少算你点钱,六十,怎样?”前面说“八十”,是老黄报的虚价,他想摸摸男孩的底,照理说四五十元就够了。
⑮男孩听了这话,马上就答应了,说:“好吧,谢谢叔叔。”
⑯给男孩的车换胎的时候,老黄知道了这孩子叫冯安,住十多公里外的桃花村,是留守儿童,和种地的爷爷相伴。
⑰车胎换好了,冯安跨上车骑了骑,满意地笑了。老黄说:“叔叔再少收你十元钱吧,给五十就可以了。”
⑱冯安高兴极了,给了钱,跨上自行车,风一样地骑走了。
⑲等老黄收拾好工具回家,却在自家院子门口看见了冯安,旁边还停着那辆自行车。完了,莫不是自己放钉子扎车胎的事儿被孩子发现了?老黄硬着头皮往家门口走去,招呼道:“你怎么在这儿?”
⑳冯安看见老黄,很惊讶,说:“叔,你住这里?我是来找人的。”
㉑老黄疑惑地问:“你找谁?”
㉒冯安说:“我找黄昊哥哥。”
㉓老黄一边拿钥匙开门,一边说:“他是我儿子,你找他干啥?”
㉔冯安一听这话,又惊又喜,他眉飞色舞地说:“原来你是黄昊哥哥的爸爸!他帮过我,我听说他考上科技大学,特意来祝贺。”
㉕原来,冯安在县城上寄宿学校。一次放月假,他坐车回家,丢了车费。黄昊帮他买了车票。那以后,每次放月假,黄昊都会在车站等着冯安,跟他一起坐上回镇里的车。
㉖老黄告诉冯安,儿子还在砖厂打工,天黑了才能回来,他让冯安早点回去,不要让爷爷担心。冯安想了想,说:“叔叔,我可以到哥哥学习的房间看看吗?”
㉗老黄点点头,说:“行啊,你去吧!我去做饭,等会儿一起吃。”说着,他到厨房忙活去了。
㉘过了一会儿,冯安出来:“叔叔,我走了,你跟黄昊哥哥说一声,我真为他感到高兴。”
㉙送走了冯安,老黄走进儿子房间。突然,他看见书桌上平放着一张纸条和一叠零钱。他拿过纸条看了看,鼻头发酸。
㉚纸条上面写道:“黄昊哥哥,你考上大学了,我好高兴!听说你家生活困难,我好着急,想出点力。爷爷说,可以把他种的菜拿去卖。本来我赚了八十四块,可我把爷爷的车胎弄坏了,只剩这点钱了,别嫌少哦!”
㉛老黄捏着纸和零钱,像握着千斤重的巨石。
㉜过了两天,又是赶集的日子,老黄一大早就去摆摊了。七八点钟,一串清脆的铃铛声传来,老黄抬头一看,冯安踏着自行车来了,老远就喊:“黄叔叔,早!我去卖菜,下午来找你!”他急急忙忙地走了,老黄看见他自行车后座上又捆着一个鼓鼓囊袁的袋子。
㉝下午,冯安来了,他来到老黄面前,停好自行车,从口袋里掏出一把零钱数了数,说:“黄叔叔,换胎不能让你吃亏,补你三十块!”
㉞老黄愣住了,裤兜里放着他准备还给冯安的五十元钱,还没来得及掏出来呢!老黄急忙说:“孩子,这钱我不能要,你听我说……”
㉟冯安打断了老黄的话,风风火火地说:“叔叔,你一定要收下这些钱,一定要让黄昊哥哥去上大学呀!”说完,他骑上车溜了。
㊱老黄看着冯安的大衬衣在风里飘着,心里满是内疚,嘴里念叨着:“嗐,我真是……”
(选自《故事会》2022年第5期,有删改)
【1】通读全文,按照文章思路,给下列选项排序。
A.心有不甘,路上放钉 B.受到感动,满是内疚 C.摆摊修车,无人问津
D.回到家里,遇上男孩 E.男孩打气,不收费用 F.男孩修车,虚报价格
【2】根据下面的句子,概括男孩的特点。
(1)男孩听了这话,马上就答应了,说:“好吧,谢谢叔叔。”
(2)黄昊哥哥,你考上大学了,我好高兴!听说你家生活困难,我好着急,想出点力。爷爷说,可以把他种的菜拿去卖。本来我赚了八十四块,可我把爷爷的车胎弄坏了,只剩这点钱了,别嫌少哦!
(3)黄叔叔,换胎不能让你吃亏,补你三十块!
(4)叔叔,你一定要收下这些钱,一定要让黄昊哥哥去上大学呀!
【3】下列对文章结尾补写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嗐,我真是对不起自己,这么单纯天真的孩子,就是一只待宰羔羊啊。
B.嗐,我真是鬼迷心窍,怎么能干坑人的事情呢?
C.嗐,我真是不如一个孩子,瞧人家心地多好啊!
D.嗐,我真是鲜廉寡耻,辱没了自己的良心。
【4】文中画横线句子中的“捏”字各表现了人物怎样的心理?请你写一写。
(1)男孩一听,把裤兜捏了又捏,说:“今天卖了一天菜,好不容易才得了八十四块,我这钱有别的用处呢!”
(2)老黄捏着纸和零钱,像握着千斤重的巨石。
15、请结合自己的见闻和感受,以“ ,是一种幸福”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要求: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语言规范,不要使用网络用语,不得抄袭试卷上的阅读材料;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不得套作、抄袭;书写规范,卷面整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