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面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北京冬奥会的成功举办,激发了大家参与冰雪运动的热情,到滑雪场馆滑雪的人流量持续增强。
B.2022年3.15晚会曝光部分老坛酸菜包存在加工不卫生、防腐剂超标严重,管理部门将对此开展专项检查行动,进一步规范经营行为。
C.把“中国饭碗”装得更满、端得更牢,让“中国饭碗”成色更足,必须把保障粮食安全这根发条拧得紧而又紧。
D.在党的坚强领导下,我国消除了绝对贫困,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中国人民实现了长期以来的夙愿。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原创)
A. 那天放学回家,肚子已经抗议地打着鼓了,正当我如饥似渴地寻找食物时,突然发现餐桌上放着一块面包,我高兴极了。
B. 新学期开学了,孩子们穿着新校服,背着新书包,迈着矫健的步伐,精神矍铄地走进校园。
C. 很多老人虽然没有听说过“精神赡养”这个词,但生活中他们对精神赡养的需求却是明确而实在的,他们渴盼天伦之乐。
D. 心气极高的恒大队因意外导致主场失利,他们分析原因后决定东山再起,在客场挽回局势。
3、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宿营(sù)/星宿(xiǔ) 篝火(gōu) 妖娆(ráo) 吹毛求疵(cī)
B.冠冕(guān)/冠军(guàn) 恣睢(suī) 褴褛(lǔ) 蹑手蹑脚(niè)
C.禅师(chán)/禅让(shàn) 停滞(zhì) 惘然(wǎng) 铢两悉称(chèn)
D.折扣(zhé)/折本(shé) 睥睨(pì) 豢养(huàn) 觥筹交错(guāng)
4、《海底两万里》中“诺地留斯号”上的尼摩用海水中提出来的 产生电能。( )
A.铜
B.锌
C.铁
D.钠
5、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字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要塞(sài) 教诲(huǐ) 娴熟(xián) 眼花潦乱(liáo)
B.建树(shù) 仁慈(rén) 遏制(è) 无动于衷(zhōng)
C.骤雨(zhòu) 踌躇(chú) 胆怯(què) 坦荡如底(dǐ)
D.推崇(chǒng) 格调(diào) 题拔(bá) 因地制宜(yí)
6、下列对《朝花夕拾》作品内容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无常》中鲁迅描绘了儿时在迎神会和舞台上所见的爽直、公正的“无常”形象。
B.在《二十四孝图》一文中,鲁迅对传统“孝道”进行理性思考,认为要取其精华。
C.《五猖会》中,父亲对儿童心理的无知和隔膜,可以引发读者对家庭教育的思考。
D.《阿长与<山海经>》中的阿长虽粗鄙,但善良,鲁迅对阿长充满感激与怀念之情。
7、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左传》相传是春秋时期左丘明所作,是根据鲁史写的编年体史书,记载了春秋各国的政治、军事、外交等方面的大事。《曹刿论战》出自该书。
B. “表”是古代的一种文体,通常借某一事物说明道理。我们学过的这种体裁的文章有诸葛亮的《出师表》。
C. 朱自清,字佩弦,江苏扬州人,著名诗人、学者、散文家。我们学过的课文《春》、《绿》《背影》都是他的作品。
D. 小店开张之际,热忱欢迎广大顾客朋友光临,我们将努力为大家营造一个良好的购物环境。“光临”是敬称。
8、张仪者,魏人也。始尝与苏秦俱事鬼谷先生,学术①,苏秦自以不及张仪。张仪已学而游说诸侯。尝从楚相饮,已而楚相亡璧,门下意张仪,曰:“仪贫无行,必此盗相君之璧。”共执张仪掠笞数百不服醳②之。其妻曰:“嘻!子毋读书游说,安得此辱乎?”张仪谓其妻曰:“视吾舌尚在不?”其妻笑曰:“舌在也!”仪曰:“足矣。”……张仪既相秦,为文檄③告楚相曰:“始吾从若饮,我不盗而④璧,若笞我。若善守汝国,我顾⑤且盗⑥而城!”
(选自司马迁《史记·张仪列传》)
【注释】①学术:学习游说之术。②醳(shì):同“释”,释放。③檄(xí):用来征召、声讨的文书。④而:你的。⑤顾:反而,却。⑥盗:劫掠,这里是攻打的意思。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苏秦自以不及张仪/至霸上及棘门军
B.门下意张仪/任意东西
C.足矣/丰衣足食
D.始吾从若饮/猛浪若奔
【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共 执 张 仪 掠 笞 数 百 不 服 醳 之
【3】张仪作为战国时期杰出的纵横家,取得了不凡的成就,这与他不凡的精神品格有很大关系。从选文内容看,张仪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
9、阅读下面两首诗,回答问题。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汉江①临泛
王维
楚塞②三湘接,荆门九派③通。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
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
[注]①汉江:即汉水。②楚塞:指古代楚国地界。③九派:长江干流及其支流的统称。
【1】对两首诗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使至塞上》首联写了诗人奉使出征,独当重任,到边疆察看,过居延属国的内容。
B.《汉江临泛》尾联通过具体细腻的景物描写,表达了诗人对襄阳风物的热爱,也洋溢着积极乐观的情绪。
C.《使至塞上》用一“直”一“圆”展现了边塞的壮阔:《汉江临泛》用一“浮一“动”渲染了水势的磅礴。
D.王维的诗以“诗中有画”著称,这两首诗在意境创造上也很好地体现了这一特点。
【2】赏析“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10、综合性学习
“少年正是读书时”,一个人乃至一个民族,爱阅读才能真正铸就过硬的软实力,某校七年级举行了“爱阅读”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下列任务。
初中生读书现状调查表
(1)分析上表,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寻找方法下面是某同学为“名人读书方法”主题演讲搜集的一组材料,请找出不符合这一主题的一则材料:
材料一:西汉的匡衡,年轻时非常喜欢读书,但家穷点不起灯烛,见邻家灯烛明亮,便在墙上穿一孔洞,在洞前映着光刻苦学习。
材料二:宋代文学家苏东坡学识渊博,他认为一本书每读一遍只要理解和消化一个问题就行了,一遍又一遍地读,就能读透全书。
材料三:数学家华罗庚读书不是从头至尾一字一句读,而是先对着书名思考片刻,然后闭目静思,想完后再打开书,如果作者写的和他的思路一样,他就不再读了。
不符合主题的材料是:__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
11、用诗文原句填空。
(1) ,春风不度玉门关。
(2) ,寤寐求之。
(3)衣带渐宽终不悔, 。
(4)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
(5) , ,小园香径独徘徊。
(6) ,志在千里。
(7) ,出则无敌国外患。
(8) ,在乎山水之间也。
(9) ,秋水共长天一色。
12、下面是班级“科普作品•智慧之光”小组阅读成果分享现场。请你参与其中,从《昆虫记》《寂静的春天》中任选一部,结合作品内容,补充丙同学的发言。
甲:科普作品中呈现的科学研究方法闪耀着智慧之光,尤其是“先假设后求证”的研究方法,同学们在阅读中感受最深,让我们一起来分享。
乙:好。我发现,科学工作者往往循着“提出假设——用实验或数据分析等推理求证——得出结论”的路径进行研究。下面,我们请丙同学说一个具体的例子。
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甲:说得真好,这样的研究方法充满智慧。让我们在阅读中获得真知,让科学的光芒照亮自己。
13、阅读下列短文,完成下列小题。
醉太阳
丁立梅
①天阴了好些日子,下了好几场雨,甚至还罕见地飘了一点雪。春天,姗姗来迟。楼旁的花坛边,几棵野生的婆婆纳,却顺着雨势,率先开了花。粉蓝粉蓝的,泛出隐隐的白,像彩笔轻点的一小朵。谁会留意它呢?少有人的。况且,婆婆纳算花么?十有八九的人,都要愣一愣。婆婆纳可不管这些,兀自开得欢天喜地。生命是它的,它做主。
②雨止。阳光哗啦啦来了。我总觉得,这个时候的阳光,浑身像装上了铃铛,一路走,一路摇着,活泼的,又是俏皮的。于是,沉睡的草醒了;沉睡的河流醒了;沉睡的树木醒了……昨天看着还光秃秃的柳枝上,今日相见,那上面已爬满嫩绿的芽。水泡泡似的,仿佛吹弹即破。
③春天,在阳光里拔节而长。
④天气暖起来。有趣的是路上的行人,走着走着,那外套扣子就不知不觉松开了——好暖和啊。爱美的女孩子,早已迫不及待换上了裙装。老人们见着了,是要杞人忧天一番的,他们会唠叨:“春要捂,春要捂。”这是老经验,春天最让人麻痹大意,以为暖和着呢,却在不知不觉中受了寒。
⑤一个老妇人,站在一堵院墙外,仰着头,不动,全身呈倾听姿势。院墙内,一排的玉兰树,上面的花苞苞,撑得快破了,像雏鸡就要拱出蛋壳。分别了一冬的鸟儿们,重逢了,从四面八方。它们在那排玉兰树上,快乐地跳来跳去,翅膀上驮着阳光,叽叽喳喳,叽叽喳喳。积蓄了一冬的话,有的说呢。
⑥老妇人见有人在打量她,不好意思地笑了,先自说开了:“听鸟叫呢,叫得真好听。”说完,也不管我答不答话,继续走她的路。我也继续走我的路。却因这春天的偶遇,独自微笑了很久。
⑦一个年轻的母亲,带了小女儿,沿着河边的草坪,一路走一路在寻找。阳光在她们的衣上、发上跳着舞。我好奇了,问:“找什么呢?”我们在找小虫子呢。”小女孩抢先回答。她的母亲在一边,微笑着认可了她的话。“小虫子?”我有些惊讶了。“我们老师布置的作业,让我们寻找春天的小虫子!”小女孩见我一脸迷惑,有些得意了,她响亮地告诉我。
⑧哦,这真有意思。我心动了,忍不住也在草丛里寻开了。小蜜蜂出来了没?小瓢虫出来了没?甲壳虫出来了没?小蚂蚁算不算呢?我想那个老师真有颗美好的心,我替这个孩子感到幸运和幸福。
⑨在河边摆地摊的男人,不知从哪儿弄来一些银饰,摆了一地。阳光照在那些银饰上,流影飞溅。他蹲坐着,头稍稍向前倾着,不时地啄上一啄——他在打盹。听到动静,他睁开眼,坐直了身子。我拿起一只银镯问他:“这个,可是真的?”他答:“当然是真的。”言之凿凿。
⑩我笑笑,放下。走不远,回头,见他泡在一方暖阳里,头渐渐弯下去,弯下去,不时地啄上一啄,像喝醉了酒似的。他继续在打他的盹。春天的太阳,惹人醉。
【1】文章开头从雨雪写起,有什么好处?
【2】第②段中画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简析其表达效果。
【3】根据全文内容,简要概括从哪些事上可看出“春天的太阳,惹人醉”。
【4】《雨的四季》中,刘湛秋爱恋雨,而在本文中,丁立梅沉醉太阳。那么你是更喜欢雨还是更喜欢太阳呢?说说你的观点,并阐述理由。要求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
14、不老的菜园
迟子建
①外祖母家有一片很大很大的菜园。春天一到,最先种上的是菠菜、生菜和白菜,之后种香菜、水萝卜和土豆,再之后种那些爬蔓的植物:豆角、倭瓜、黄瓜等。当然,如果弄到茄子秧、柿子秧、辣椒秧,它们也一定会被恰到好处地栽种在园子里,那时候菜园中的蔬菜品种可就丰富多了。
②菜园中不总种菜,也种花。花种在边边角角的地方。有步步高、胭粉豆、大烟花、地瓜花、爬山虎,当然种得最多的要数扫帚梅了。只要花一开,蜜蜂和蝴蝶就来了。绿油油的菜地衬托着紫白红黄的花朵,看上去美极了。
③外祖母对外祖父说:“你去给园子锄锄草。”我便跟着外祖父到园子中锄草。
④外祖父对外祖母说:“你去园子里给我弄点葱来蘸酱。”我便跟着外祖母到园子中拔葱。
⑤我常常在帮助外祖父锄草的时候将苗也锄了下来,我也往往在帮外祖母拔葱的时候将葱根断在土里。我总是帮倒忙,但外祖父和外祖母从不责备我,我是太爱菜园了。
⑥如果看厌了菜园的景致,当然可以走出院子到自留地去。自留地的面积可要比菜园大多了,它大多种包谷和麦子。我喜欢麦芒,那些像胡茬子一样的麦芒可以用来挠痒痒。
⑦外祖父和外祖母都是农民。农民是土地真正的主人。我扯着外祖父的手时感觉那手是粗糙而荒凉的,我扯着外祖母的手时感觉那手也是粗糙而荒凉的。
⑧我不喜欢谷子。外祖母就说:“谷子是粮食啊,人是靠它才活命的啊。”我就渐渐喜欢上了谷子。
⑨外祖父说:“别小看我这片菜园和自留地,它可以养活城里的几十条人命哪。”
⑩我便知道城里其实是个很贫乏的地方。
⑪外祖母告诉我,我生活的地方就是农村,我便知道农村是广大的,我也知道那些菜地和麦田都是农民的命根子。我跟着他们学会了打垄、锄草、间苗、施肥和收割,所以直到如今我的手仍然缺乏女性的细腻和柔美,它们同样是粗糙而荒凉的。
⑫当我的双手远离那些农具的时候,我就很自然地用手拿起笔回忆那些让人感到朴实和亲切的消逝了的日子。回忆那菜园,菜园里的蚂蚱和蜻蜓;回忆麦田,丰收后有稻草人屹立在麦田里的情景。我便觉得那田野的风又微微吹来,我的心头不再是一潭死水,我生命的血液又会畅快地在体内涌流起来。
⑬当我坐在城市的咖啡厅里听着那些饱食终日的人发着空虚的牢骚,我便会想到外祖父劳累一天后吃罢晚饭沿着菜园散步的情景。外祖父呼吸着真正的空气,所以无论在他生前或死后,他的睡眠都是安详的。如今他在他种过黄豆和玉米的土地上安息了。
⑭人们一代代地老去,菜园子却永远不老。
【1】文章第①②两段在内容上强调什么?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2】从人物描写的角度,对文章第④段中画线句子进行赏析。
【3】文章第⑩段说:“我便知道城里其实是个很贫乏的地方。”请结合语境分析其言外之意。
【4】文章第⑫⑬两段分别写“我”的回忆和在城市咖啡厅的联想,在主题表达方面有什么作用?
【5】文章以“不老的菜园”为标题十分精致,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
15、题目:这样的老师让我崇拜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600字左右。
②文中请回避与你有关的人名、校名、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