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语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中秋佳节将至,各种品牌月饼纷纷上市,但是假冒产品也乘机流入市场,李代桃僵的现象随处可见。
B. 当前各类“真人秀”节目纷纷上演,一些“小鲜肉”在节目中矫揉造作的表现,使“真人秀”不真。
C. 作案者周密的谋划和熟练的手法相得益彰,使案情扑朔迷离,增大了侦破的难度。
D. 日本一些媒体的记者在报道中国新闻时常常断章取义,以达到抹黑中国的目的。
2、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B.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C.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D.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
3、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我只说有了这场春雨,花儿会开得更艳,香味会蓄得更浓……(这句话中的“了”是动态助词,“得”是结构助词)
B.当时,他是美国家喻户晓的人物,因为他曾成功地领导战时美国的原子弹制造工作。(这句话中的“因为”是连词,“曾”是副词。)
C.“想象奇特”“调查研究”“履行职责”“红得耀眼”(这四个短语依次是主谓短语、并列短语、动宾短语、补充短语)
D.在那田垄里埋葬过我的欢笑,在那稻棵上我捉过蚱蜢,在那沉重的镐头上有我的手印。(本句用了排比的修辞方法,排比各项之间是并列关系,没有先后、大小等区别。)
4、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他一生勤勤恳恳,诲人不倦,培养了一批又一批栋梁之才。
B.闻一多说得真痛快,动人心,鼓壮志,气冲斗牛,声震天地!
C.对于作文中的病句和错字,许多同学不以为然,认为不必太较真。
D.当老师的要不耻下问,到学生中去虚心听取意见,了解问题。
5、文化积累——下列关于《朝花夕拾》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
A. 《朝花夕拾》是鲁迅回忆童年、少年和青年时期不同生活经历与体验的回忆性散文集。
B. 《无常》中,鲁迅借众鬼嘲弄人生,用阴间讽刺阳世,对“正人君子们”进行了淋漓尽致的嘲弄和鞭挞。
C. 《二十四孝图》里,鲁迅对“卧冰求鲤”“老莱娱亲”“郭巨埋儿”等孝道故事做了分析,目的是宣扬封建孝道。
D. 藤野先生是鲁迅在日本学医时的老师,他为人诚恳、公正,对学术更有着超越国界的博大胸怀。
6、下列有关名著的表述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傅雷家书》中傅雷教导儿子要谦虚待人,严谨做事,有国家和民族的荣辱感,有艺术、人格的尊严,做“德艺俱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
B.《水浒传》情节曲折生动,环环相扣,如写武松的就有“景阳冈打虎”“拳打镇关西”“血溅鸳鸯楼”等情节,展示了武松的性格发展史。
C.《红星照耀中国》是纪实文学作品,作者通过采访、对话和实地考察多方面展示了中国共产党为民族解放而艰苦奋斗和牺牲奉献的崇高精神。
D.《骆驼祥子》刻画了众多“小人物”,如残忍霸道的刘四、大胆泼辣有点变态的小福子,逐步走向毁灭的虎妞等,再现了老北京的世态人情。
E.《艾青诗选》中,诗人善于借意象抒发情感、阐述哲理,如哲理诗《镜子》,写镜子真实坦率,人们都喜欢它,通过镜像反观人生,饶有兴味。
7、下列词语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契合(qì) 糊涂帐 诲人不倦(huì)
B.拮据(jū) 喝倒彩 鸠占雀巢(jiū)
C.追溯(shù) 里程碑 信手拈来(niān)
D.栖息(qī) 紧箍咒 觥筹交错(ɡōnɡ)
8、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阮封翁
翁,江南仪征人,性恻隐,好义,壮为鹾①伙,岁八百余金,往往赒恤亲友,一挥数十金,贫不能赡妻子,泊如也。
一日,至广陵,转运鹾务,市不戒于火,被焚千余家。赤贫者无力赁屋,男妇老幼皆露处。忽澍雨②滂沱,立泥淖中,相向而哭。翁触目伤心,计极贫人不过百十,费无多,思有以授之。急趋至商家,谋所安置之法。商人以翁人微言轻志大妄举相与讪笑之无肯为筹划者。翁忿且愧曰:“诸君既不顾乡谊,我虽非郡人,亦当独任。”咸笑曰:“汝大才有力,愿好为之,弗累我等。此功德无量也。”翁去,向居停③作秦庭之哭④,求预假薪俸数十金,呼匠为席棚百十间。俾贫民避风雨,欢呼感激,祈天为善士降祥。
是年,翁应得劳金,俱预支费讫,徒手归,几不能卒岁。幸其子为诸生,肄业书院,聪明才知,为当道所器重,均有赠遗,借以苦度。未几,乡会俱捷,入词林,大试皆前列,简在帝心,典试学差,旋畀⑤以封疆重任,巡抚浙江。翁受三品封而殁。
(选自《夜雨秋灯录》,有删改)
【注】①鹾(cuó):盐的别名。②澍(shù)雨:大雨;暴雨。③居停:寄居之处的主人。④秦庭之哭:这里指哀求别人救助。⑤畀(bì):给与。
【1】对文中加点字的解读,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泊如也”和“悉如外人”(《桃花源记》)中“如”的意思是不一样的。
B.“思有以授之”和“能以径寸之木”(《核舟记》)中的“之”意义和用法相同,都是第三人称代词。
C.“诸君既不顾乡谊”中的“既”有“完,终了”“后来,不久”“已经”“既然”等义项,根据前后语境,此处应选“既然”之意。
D.“假公济私”中“假”是“借”的意思。以此推断,“求预假薪俸数十金”中“假”也可以解释为“借”。
【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语句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商人以翁人微言轻/志大妄举/相与讪笑之无肯/为筹划者
B.商人以翁人微/言轻志大妄举/相与讪笑之/无肯为筹划者
C.商人以翁/人微言轻/志大妄举/相与讪笑/之无肯为筹划者
D.商人以翁人微言轻/志大妄举/相与讪笑之/无肯为筹划者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急趋至商家,谋所安置之法。
(2)是年,翁应得劳金,俱预支费讫,徒手归,几不能卒岁。
【4】《夜雨秋灯录》一书,内容往往旨在劝善或批判。请结合选文内容,探究作者写此文的用意。
9、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小题。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苏轼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本词托物写怀,风格清奇冷峻,为词中名篇。请结合相关诗句分析诗人在诗中借物抒发了怎样的情怀?
10、班级开展“筑梦星辰大海”语文实践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任务。
(1)在制作活动宜传图时,小李搜集并整理出以下两则材料,但他没有想出能够统领两则材料的标题,请你帮他拟一个恰当的标题。20字左右。
标题: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一:
2020年6月23日9时43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北斗系统第五十五颗导航卫星,暨北斗三号最后一颗全球组网卫星,至此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星座部署比原计划提前半年全面完成。
此次发射的北斗导航卫星和配套运载火箭分别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所属的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和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抓总研制。这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336次飞行。
材料二:
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消息,北京时间2022年4月16日09时56分,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成功着陆。09时06分,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通过地面测控站发出返回指令,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轨道舱与返回舱成功分离。此后,飞船返回制动发动机点火,返回舱与推进舱分离。返回舱成功着陆后,担负搜救回收任务的搜救分队及时发现目标并第一时间抵达着陆现场。返回舱舱门打开后,医监医保人员确认航天员身体健康。
(2)请你根据下面的材料写几句话,把“天宫课堂”推荐给同学们。60字左右。
2022年3月23日,在距地球400公里的中国空间站,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三位航天员为全国青少年上了一堂精彩的太空科普课。把教学场地搬到空间站,这种更直观、更生动的方式让青少年和前沿科技“相遇”,既普及了深奥的科技知识,又激发了他们对科学的兴趣。科学研究的出发点,往往来自好奇心。“天宫课堂”是最能激发青少年好奇心的方式之一。当前,我国越来越多的科技创新直面世界科技前沿,为带动更多的青少年积极参与,为创新型国家建设培养后备人才,需要更多类似“天宫课堂”这样的科普形式。
(3)此次活动引发了同学们的热议。请从下面词语中任选两个写一句话,以表达自己对祖国航天发展和科研人员的赞美。
科技 发展 致敬 传承
11、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填空。
“______,______。”王湾《次北固山下》的这两句诗特别注重炼字,为我们描绘了顺风乘船的开阔视野,吟诵这样的诗句不禁让人心胸开阔,情绪饱满。站在北戴河畔,面对波涛汹涌的大海,吟咏毛泽东主席的《浪淘沙·北戴河》“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寻访伟人的足迹,感受不朽的思想光辉。“魏武”指东汉末年文学家______(人名),“东临碣石有遗篇”让我们联想到他的______(篇名)一诗。学了《〈论语〉十二章》,我为先贤的智慧与思想折服,无论是为人处世,还是求学做事,他的教诲穿越时空,时刻指引着我们不断前行。他曾说“______,______”,强调学习与思考要紧密结合,缺一不可,否则会误入歧途,这一哲思值得我们遵行一生。
12、南师附中宿迁分校七年级语文组将举办戏剧节——“魅力语文•经典剧献”活动,某班选择改编《骆驼祥子》,以下是编创组未完成的剧本片段。
刘四爷:(避开她的锋头)你对祥子可真上心啊!听书看戏,少替古人担忧……哼,一个没出门子的大姑娘家! |
虎妞:您可别净往歪里想!大姑娘家又怎么啦? |
刘四爷:成天祥子祥子的。 |
虎妞:上梁不正下梁歪,上七十岁的老头子还在外面没正行呢。 |
刘四爷:(一拍桌子,恼羞成怒)你说谁?! |
虎妞:( )有谁算谁,谁心里有病谁知道! |
(1)“舞台说明”可以提示人物的表情、动作等。请你帮助编创组选出合适的舞台说明填在横线处,并简要分析理由。
A.瞪起眼来 B.小声嘀咕
(2)戏剧汇演时需要设计一个背景图片投影在大屏幕,请你帮助剧创组完成设计。
背景图片的底色:(结合自己对作品的理解)
背景中人物的动作、神态、背景(景物、道具)(任选其中两项进行设计),并简要叙述设计理由。
13、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1】结合全文,说说“我”对父亲的情感态度有着怎样的变化。
【2】请你品析文中第六段对“背影”的描写。
【3】全文写了几次背影?请简要概括,并说说背影在全文中的作用。
【4】本文的语言朴素而又典雅,请以下列句子为例,加以赏析。
(1)回家变卖典质,父亲还了亏空;又借钱办了丧事。这些日子,家中光景很是惨淡,一半为了丧事,一半为了父亲赋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以下父亲说的话都有言外之意,请写出来。
(1)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走了,到那边来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进去吧,里边没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下文,完成后面小题
目前,在地震学界内有两种截然对立的观点:一种是地震不可知论,认为在人类对地球内部知之甚少的情况下,预报地震是不可能的;另一种观点则认为,地震是有规律可循的,探索其规律进行短期预报并非完全不可能。两种观点的对立十分尖锐,因不可知论占据主流地位,所以社会上一度形成这样的鉴别标准:说地震不可知的是科学家;说地震可以预报的可能是骗子。
不错,就人类当下的科技水平而言,要想清晰地搞清地壳的运动规律还存在一定困难,在此背景下进行地震预报研究仍是难题。在纳税人的呼吁下,美国和日本等西方国家相继压缩用于地震预报的科研经费,特别是日本正式宣布退出地震预报的合作研究。他们认为,与其让遥遥无期的空洞研究浪费资金,还不如扎实实地做好防灾救灾的实际工作。
而我国的情况有点复杂。从形式和规模上来看,我国的地震研究监测机构无疑是全世界最健全、最庞大的。可遗憾的是,近些年我国科研人员能拿得出手的研究成果却越来越少。
中国的地震专家真的如此无能吗?其实不然,笔者熟知的地震学界的几位专家学者,他们对地震研究都有突出的贡献,也都有过比较准确预报地震的经历。目前,世界上地震短期预报的最高准确纪录是30%,这个记录就是由中国保持的。
即使如此,地震预报却仍然是全世界公认的棘手难题。其原因很简单,我们对地震这个复杂的自然现象的整体认识尚处在模糊的探索阶段。从科学上讲,预测地震有两条途径:一是寻找地震前出现并且与地震发生有明确关系的自然现象,也就是所谓的震兆,进而利用震兆预测地震。二是认识地震从孕育到发生的基本规律,即震因,利用震因对地震的孕育发生过程做出准确的识别。关注震兆与研究震因两者缺一不可。
遺憾的是,震兆与震因至今仍如两座科学山峰横亘在我们面前,让我们难以逾越。
在地震史上,中国宣称曾成功预报了海城和青龙地震,但世界地震学界对此的评价是:偶然的运气。有人说,我们曾经成功预报过海城和青龙地震,为什么不能把这两次预报的经验运用到后续的地震预报工作中呢?
问题的关键就在这里,地震预报难就难在地震的机理和触发条件等复杂多变,预测方法具有不可复制性。这次成功有效的预报手段,很可能在下一次地震预报中就失灵了。正如著名探险家兼地质学家位梦华所说的,地震预测迄今还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不论在国内还是国际上,还很难完全准确地预报地震。
地震预报的难度,核心问题还在于人类对地球内部构造及其运动规律的认识尚不成熟。人类对地球内部的了解,可能还不如对月球,甚至是对火星的了解深入。即便有一些经验和知识,也是此一时的知识和经验,不能用于彼一时,如海城的经验无法用于唐山地震,也不可能完全应用于后来的汶川等一系列地震。
此外,地震预报,特别是短期预报之所以成为世界性难题,是因为政府和公众的需求与科学现状之间存在着无法调和的矛盾。当地震监测机构将可能发生地震的推断上报给政府时,负责决策的官员会严肃地发问:“你们的把握有多大?”这就让监测机构犯难了。最终只得“继续监测”。
政府的确有政府的难处,它的着眼点是尽量保证整个国家的正常铁序不被打乱。如果接到一个把握只有30%的大地震预报,无论是东西方哪一个国家的政府,都是一样的战战兢兢,不知该如何是好。
地震预报属于危机管理范畴,就必须纳入危机机处理的轨道。当然,可以肯定的是,即使所有的科学难题都解决了,要想准确地预报地震,仍然不是一件易事。
【1】为什么地震预报很困难?请根据文意简要回答。
【2】请简要分析文章第二自然段运用的主要说明方方法及其作用。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能否删掉,为什么?
目前,世界短期预报的最高准确纪录是30%,这个记录就是由是由中国保持的。
15、年少的我们有一颗敏感的心,我们在乎许许多多:一句语重心长的劝勉、一个意味深长的眼神、一朵花的开落……因为在乎,我们变得成熟;因为在乎,我们获得期许;因为在乎,我们懂得珍惜……
请以“因为在乎,我 ”为题,写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