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阳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高一语文

一、选择题(共7题,共 35分)

1、下列划线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pāo) 粗(kuàng) 帖(wéi)  毛(pī)

B. (xié) 好(shì )   风(jù)   步(duó)

C. (tiáo) 净( jiē)   免(huò)   挑(tì)

D. (xiāng) 马(léi) 形( jī)    止(è)

2、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运用合适的一项是(     

A.马克思、恩格斯在其经典著作中曾将这种工人阶级的悲惨处境描写得栩栩如生

B.当最后一棒火炬呈现在大雪花的中心时,观众席上响起振聋发聩的掌声和欢呼声。

C.大家对微信诈骗已经怪诞不经了,例如“摇一摇”等功能,都可能让手机用户成为诈骗或者骚扰的对象。

D.多少人在嘈杂喧闹中渐渐迷失,对一些“砖家”的观点随声附和,没有了独立自主的思考力与判断力。

3、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差(qīn   ài   伏(juǎn   不经(dàn

B.   chén戒(chéng   畏罪逃(qián

C.xuàn   báo   xùn   根问底(páo

D.恿(sǒng   子(páo   定(juàn   人忧天(

4、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惘然   恣睢   锲而不舍   花团锦簇

B.恭唯   怨怅   根深蒂固   走投无路

C.糟蹋   借鉴   顿开矛塞   咬文嚼字

D.宽宥   旁鹜   自暴自弃   持之以恒

5、下面句子中加点的成语运用恰当的一项是(   )

A.他们班在任课老师们的推波助澜下,终于取得了年级第一的好成绩。

B.李扬到地震灾区志愿服务的事迹令人叹为观止,大家听了他的报告后都非常感动。

C.反对派领袖瓜伊多自封“总统”与马杜罗政府分庭抗礼,奉行自由市场经济的政策并且瞬间就获得了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支持。

D.春节去海南度假,我们在飞机上俯瞰着祖国的沧海桑田,不由得被眼前的美丽景色所陶醉。

6、以下文学常识中错误的一项是(   )

A.《世说新语》是南朝刘义庆所撰写的一部志人小说集,主要记载汉末至东晋士大夫的言谈、逸事。

B.《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本书,共20篇,东汉列为“七经”之一。

C.《江南逢李龟年》的作者杜甫,字子美,唐代诗人。“落花时节又逢君”叙述了诗人在暮春时节又和故人重逢的情景。

D.古人称谓有谦称和尊称的区别,例如“舍弟”、“鄙人”是谦称,“贤弟”、“令爱”是尊称。

7、线处填写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

①河北省涞源县东团堡乡中心小学副校长张胜利,当初是依靠“希望工程”的资助,才完成学业的。他懂得__________,从师范学校毕业后,他放弃留城机会,回乡任教,并用自己微薄的收入先后资助了300多名贫困生,以行动回报社会。

②南非曾在2000年中申办2006年足球“世界杯”,为此做了很多工作,满以为胜券在握,结果却以一票之差输给德国,可谓________, 然而南非人并未放弃,最终在2004年获得了2010年足球“世界杯”的承办权。

A. ①句填“饮水思源”   ②句填“行百里者半九十”

B. ①句填“饮水思源”   ②句填“功亏一篑”

C. ①句填“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   ②句填“功亏一篑”

D. ①句填“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   ②句填“行百里者半九十”

二、文言文阅读(共1题,共 5分)

8、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乙)顷之,上行出中渭桥,有一人从桥下走,乘舆马惊于是使骑捕之属廷尉释之治问,曰:“县人来,闻跸,匿桥不久,以为行过,既出,见车骑,即走耳。”释之奏当:“此人犯跸,当罚金。”上怒曰:“此人亲惊吾马,马赖和柔,令他马,固不败伤我乎?而廷尉乃当之罚金!”释之曰:“法者,天子所与天下公共也今法如是,更重之,是法不信于民也且方其时,上使使诛之则已,今已下廷尉,延尉,天下之平也,一倾,天下用法皆为之轻重,民安所措其手足?唯陛下察之!”上良久曰:“廷尉当是也。”

(节选自《汉书·张释之传》)

(注释)①上:指汉文帝。②属:交付给。③县人:外县的人,京城外的人。④跸(bì):帝王出行时开路清道。

【1】下列句中加点词意思不同的一组是(  

A.于是使骑捕之/上使外将兵

B.且其时/欲行,转视积薪后

C.廷尉是也/是时,妇手拍儿声

D.今法如,更重之/进亦忧,退亦忧

【2】下面句子中,加点“则”字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上使使诛之

A.入无法家拂士

B.万钟不辩礼仪而受之

C.学而不思

D.此岳阳楼之大观也

【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以议论为主,语言精练,分析透辟;乙文以记叙为主,通过对人物的语言描写塑造人物形象。

B.乙文中汉文帝之所以要重罚外县人,是因为外县人惊吓了他的马并让他摔伤了。

C.甲文首段列举古代六位贤士的事例,是为了论说在艰苦磨练中才能造就真正的人才。

D.甲文告诉我们国家和个人都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道理;乙文告诉管理者应赏罚分明才能令行禁止。

【4】翻译下列语句。

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5】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乘舆马惊于是使骑捕之属廷尉释之治问

三、诗歌鉴赏(共1题,共 5分)

9、下面对《饮酒(其五)》理解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饮酒(其五)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A.“而无车马喧”中的“车马”意指达官贵人的高车骏马。

B.“心远地自偏”中的“心远”意指远离官场,思想上绝弃富贵荣华。

C.“悠然见南山”中的“悠然”表达了诗人无所事事的孤独之感。

D.“欲辨已忘言”意思是想要分辨清楚,却不知怎样表达。

四、综合性学习(共1题,共 5分)

10、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删除鲁迅的《风筝》引发热议。赞同这一调整的某作家认为,初中的孩子接触的内容不宜过于深刻,重在接地气,有常识,且有趣味。而在新浪微博进行的两项调查中,超过85%的参与者反对删除鲁迅作品。

材料二:

鲁迅公园,原名虹口公园,在上海虹口区东江湾路。为更好地纪念鲁迅先生,1988年10月25日正式将虹口公园改名为鲁迅公园。1956年为纪念鲁迅逝世20周年,将其墓由万国公墓迁葬于全园中心。鲁迅铜像坐落其间。在公园入口处附近,建有仿绍兴民居形式的鲁迅纪念馆。(摘自《中国历史文化名城词典·续编》鲁迅公园词条)

材料三:

上海初中语文教材中鲁迅的作品有:《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社戏》《风筝》《故乡》《孔乙己》《自题小像》《自嘲》

班级准备在今年(2016年)举行一次以“伟大的文学家——鲁迅”为主题的语文专题活动,请你完成相关任务。

【1】为配合语文专题活动,班级出一期板报,留出一空间用于介绍鲁迅。请你为板报写一则“人物简介”,要求包括生卒年、籍贯、原名、称呼、代表作品等。

【2】请你策划一次去鲁迅公园的参观瞻仰活动,下列事项中不合适的两项是( )

A.为鲁迅铜像献花

B.参观鲁迅纪念馆

C.组织参观同学在鲁迅墓前集体高声朗诵臧克家的诗《有的人》

D.参观后要求把自己最感兴趣的一件展品介绍给同学

E.根据自己心中鲁迅的形象,为鲁迅画幅像

F.参加活动的同学在鲁迅公园门口合影留念

【3】假设新浪微博调查中,你属于反对删除鲁迅作品的被调查者之一。请写一段文字,要求结合具体作品,表明反对的理由,不超过50字。

五、名句名篇默写(共1题,共 5分)

11、用诗文原句填空。(10分)

(1)谁言寸草心,   (孟郊《游子吟》)

(2)无可奈何花落去,   (晏殊《浣溪沙》)

(3)   ,一览众山小。 (杜甫《望岳》)

(4)浊酒一杯家万里,     (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5)举杯邀明月,   (李白《月下独酌》)

(6)   ,病树前头万木春。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7)予独爱   ,濯清涟而不妖。 (周敦颐《爱莲说》)

(8)野芳发而幽香,   欧阳修《醉翁亭记》)

(9)暮春时节,落花缤纷,虽溶入泥土,却催生着另一轮的绽放,这种死而不已的精神正如龚自珍《己亥杂诗》里所说:  

 

六、名著阅读(共1题,共 5分)

12、请简述一个体现祥子爱心的行为。

七、现代文阅读(共2题,共 10分)

13、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收秋

段吉雄

①门口那棵苍老遒劲的老槐树稍稍扭动一下身躯,泛着金光的叶子翻起筋斗缓缓着地。山岗上,田野里,大片大片的农作物仿佛开始燃烧,红得热烈,紫得氤氲,黄得耀眼,这些颜色混合在一起,构成了一幅巨大的油画。青纱帐里,果实压弯站了一个夏季的茎秆,也把农人的肩膀压得瓷瓷实实,就连梦都变得沉甸甸的。

②收秋先是从芝麻开始。当墨绿的植株被太阳酱成鹅黄色的时候,枝干上小房子一样的荚也饱满起来。当然,这些芝麻荚也变了色。它们沿着枝干呈错落状分布在两边,庄重而又威严。有风从山岗掠过,两排芝麻荚欠了欠身,气沉丹田,酝酿起威武的号子。

农人粗壮的大手攥住几根芝麻秆,轻轻一提,它们顿时被拔出土层。尽管根部带着一坨土坷垃,但很显然,满怀心事的芝麻荚占了上风,把整株枝干都拖倒在地。芝麻荚里也有早熟的,它们耐不住寂寞,抢在收获之前就咧开了嘴,露出里面饱满的芝麻籽,簇拥在一起,热烈地讨论着外面炙热的阳光、急促的风,还有千万个和自家一模一样的“房子”。农人弯下腰来,嘴对着咧开的芝麻荚轻轻一吸,油滑的芝麻籽便钻进口里。牙齿轻合,醇烈的香味弥漫开来。咯吱咯吱,牙床碾压芝麻的声音一阵一阵顺着腮帮敲打着农人的耳膜,成了他们掂量秋季收成好坏的鼓点。油渍从嘴角溢出,亮晃晃的。在和路人搭讪时,明亮的咀嚼声和晃眼的油渍成了他们外露的资本。大家都是庄稼把式,一眼便看出了门道。

④你这块地收成不错啊!

⑤还行,还行。

⑥这个季节,正是农人们一年中最得意的时刻,怎么得意都不过分,谁都不会计较。

⑦忙碌的农人们直起腰,眼光瞅过来,看到这一个个喜庆的笑脸,一身的酸胀和疲惫就淹没在这喜悦之中。

山脚下的玉米地也按捺不住了。一身绿色的戎装渐渐褪去,换成与季节相符的金黄色。大概它们觉得这样便于隐藏,只是腰间饱满的玉米棒子暴露了它们的心事。亮灿灿的玉米粒偶露峥嵘,在阳光下,一道道金光从田野里迸出,发出珠玉般诱人的颜色。

⑨月影依稀的时候,玉米叶上有一层细细的露水,白天奓(zhà,张开)起的叶子此时温顺多了。有细碎的脚步踩着月光走过来,农人们一身银色,肩上、背上扛着担子或者背篓,身后照例跟着一头老牛或者几只睡眼惺忪的山羊。

⑩玉米地远看影影绰绰,只有到跟前才看得清楚,安置好牛羊,农人们便开始掰玉米。那些玉米棒子倔强地仰着头,女人背着背篓穿行在玉米林里,抓住玉米棒的中间,朝下使劲一掰,“咔嚓”一声脆响,唤醒整个田野;再顺势一扭,硕大的玉米棒就彻底脱离母体。栖息在玉米秆上的小鸟吓得一个趔趄,拍打着翅膀迅速逃走。农人们没工夫理会这些,手上并没有停下来。女人把掰下的玉米朝脑后一丢,像长了眼似的,玉米翻滚着飞进背篓。

院子的角落,春天随手丢下的几粒苦瓜籽和丝瓜籽,经过一个夏季的生长,现在变得蓬勃。形态各异的瓜果或躺,或吊,或奋力朝上,忙碌的季节,农人们顾不上照顾,它们倒也不争,只默默发育。哪一天农人把锅烧热后,才想起没有下饭菜,紧走两步,摘下几个还带着花儿的丝瓜炒了,才发现此时的丝瓜秋味十足,味道除了鲜美,还有一种特有的劲道。月光下的农家院子,玉米、芝麻、黄豆、南瓜挤得满满当当,连个下脚的地方都没有。农人们干脆就坐在玉米堆上,一边把那层层金黄的外壳剥去,一边讨论着村里各家的收成,还盘算着清空的地里明年种些什么。小孩儿们被大人安排来帮忙,但他们偏又坐不住,才剥了几个,便就抓起一把芝麻往嘴里塞。村庄沉浸在这热气腾腾的喧闹声中

刺啦,刺啦。剥玉米壳的声音继续在村子上空飘荡,伴着这明亮的响声,村庄正孕育着一个殷实又灿烂的梦。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农人们在收秋时,咀嚼芝麻的声音和晃眼的油渍是他们外露的资本。

B.文中运用了大量拟声词,如“咯吱咯吱”,使读者有身临其境之感。

C.本文通过写“收秋”活动,刻画了勤劳能干、吃苦耐劳的农人形象。

D.本文详写了芝麻地的收秋场面,略写了玉米、苦瓜、丝瓜等农作物。

【2】第段写到“村庄沉浸在这热气腾腾的喧闹声中”,全文写了哪些“喧闹声”?请简要概括。

【3】结合语境,按照要求赏析。

(1)从修辞角度赏析第①段中画线句子。

山岗上,田野里,大片大片的农作物仿佛开始燃烧,红得热烈,紫得氤氲,黄得耀眼,这些颜色混合在一起,构成了一幅巨大的油画。

(2)赏析第③段画线句中加点的词语。

农人粗壮的大手住几根芝麻秆,轻轻一,它们顿时被出土层。

【4】请分析选文第⑧段画波浪线句子的作用。

【5】结合全文,谈谈你对文章最后一句话中“一个殷实又灿烂的梦”的理解。

14、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草药飘香

张舟平

①骆先生的百草堂中药铺,临着小镇一条卵石街道。他家是青砖瓦房,屋檐饰有卷草如意图案,房子古色古香,前店后院。我和骆先生因同好古典文学而成忘年之交。有时趁他空闲,我便去他中药铺里坐坐,总见骆先生手边放着本素花蓝版的《黄帝内经》。他有时留我便餐,陪他品酒或饮茶。他长身净面,像竿瘦竹。我又见凡来他药铺瞧病的人,骆先生皆待之以礼。有一段时间,我被失眠闹得很憔悴。骆先生送我一个缝制精巧的艾叶枕头,那特殊的馨香,让我安眠助睡解乏。他又体贴我经常伏案写作,送我几袋微火小炒过的决明子茶,告诉我此药茶可清肝明目,降血压,润肠通便,与我有裨益。

②几乎每天,骆先生都会在中药铺里望诊,问诊,听诊,摸诊,低头思忖,开方抓药。那两年,我常替病中的母亲去骆先生的中药铺抓药,远远就能闻到他中药铺里散发出来的一股淡淡的草药香。而看他抓药的过程,更是一种视觉享受。窄小的抽屉,古铜的拉手,小巧的药戥,骆先生熟悉它们,就像熟悉自家的孩子一样。他抓药时手法娴熟,然后将药倒入柜台上铺好的麻色毛边纸里,横折一下,竖折一下,熟练地包起来,用细细的麻绳扎紧,再写上几个诸如饭后服用”“葱须为引等字,反复交代几句,递给我。看着这行云流水的动作,不得不叫人在心里喝出一声彩来。

③骆先生家的院子挺大的,收拾得也很干净。院当间长着一株老桃树,树下一石桌,围着三个石凳。青砖院墙下边,植着几竿翠竹。靠近书房的地方,种着些月季、含笑、兰草、凤仙、菊花之类的花草。阳春三月,骆先生有时在桃树下品茗、吟诗。院中桃花,嫩红摇曳,粉艳动人心,似乎要把院子点燃。在院子靠近后门的那块地方,骆先生种植了数十种草药,他称那儿为药圃。出了他家后门,是一条河,河边长着些老柳树。骆先生有时会逮个空儿,从后门出去,拿一本线装的《陶渊明集》,坐于柳荫下,一壶清茶,可供他消遣半日。

④骆先生有一间专属的小书房。他认为小而雅,比大而无当好。书房内有一架旧书。南墙上挂着两块木板刻印的对子:花圃菜畦锄岁月,药炉茶铛炼春秋。书案上摆着一盆石菖蒲,青翠逼人眼目。骆先生有时偷闲坐在书房藤椅上,慢慢地呷茶。一庭细雨,沙沙有声。

⑤我后来因为写作的缘故,去了小镇文化站。那时骆先生已过花甲,他的一双儿女都在县城工作,他的老伴也随子女进城帮他们带小孩去了。骆先生舍不得离开祖上留下的那爿中药铺,依然留守。他一人独居,除了诊病、抓药外,兴来时添一碟花生米,就一壶老酒,读读古诗词,看看旧小说,日子倒也逍遥。

⑥那年,我联合几个文朋诗友拟办《羌笛》文学小报,知会他,他亦支持,捐了100元。《羌笛》一出来,我便送他一张请教。我知他写古体诗,便邀他给《羌笛》写稿。他起先拒绝,经不住我再三请求,在一张宣纸上抄给我一首《汉宫秋》。

⑦后来,在那个桃红李白的春天,骆先生以老病之身,被居住在县城的儿女接走照顾。后院桃花不知故人已去,春来依旧寂寞地开着,还有如烟的春雨,仍然低吟浅唱着,一如骆先生在书窗下,轻声慢语地在读陶诗。

⑧好几年过去了,百草堂里那种清苦清苦的气味,仍留存在岁月的深处,散发着农耕文明的馨香。

(有删改)

【注】①戥(děng):测定贵重物品或某些药品重量的小秤。②爿(pán):商店、工厂等一家叫一爿。

【1】文章题目为“草药飘香”,文中的哪些方面表现了“香”?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概括。

【2】请简要分析下面句子中画线部分的表达效果。

窄小的抽屉,古铜的拉手,小巧的药戥,骆先生熟悉它们,就像熟悉自家的孩子一样

【3】文章第③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

【4】文章第⑥段表现了骆先生怎样的品质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

【5】请说说文章以“我”的视角叙写故事,有什么好处。

八、作文(共1题,共 5分)

15、阅读下面材料,选择感悟最深的一点,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我们可以欺瞒别人/却无法欺瞒自己/当我们走向枝繁叶茂的五月/青春就不再是一个建/向上的路/总是坎坷又崎岖/要永远保持最初的浪漫/真是不容易/有人悲哀/有人欣喜/当我们跨越了一座高山/也就跨越了一个真实的自己。”

——选自汪国真的《跨越自己》

要求:(1)要自由、有创意地表达出真情实感。(2)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3)文字和标点书写要规范、整洁。(4)文中不得出现真实姓名和校名。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