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十二铜表法》确立了一个“已造横梁之诉”:偷来用于建筑房屋的梁木或用于葡萄园的架材,不得拆走,但可对盗取它们的人,提起双倍赔偿的诉讼。同时规定,修剪葡萄藤之日,即为取回架材之时。这表明古罗马
A.法律形式主义特征明显
B.法律规定较为细致与缜密
C.打击盗窃行为力度不足
D.继承了悠久的习惯法传统
2、下图是2011—2019年我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接待人数及增长率统计图。这可说明这一时期我国( )
A.城市化带动农民发家致富
B.城乡发展实现了一体化
C.农民创收方式趋于多元化
D.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提速
3、荀子广泛吸收各家思想的精华,丰富了早期儒家的思想内容。以下主张属于荀子的是
A.“人而不仁,如礼何?”
B.“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C.“天下莫大于秋毫之末,而泰山为小。”
D.“隆礼至法,则国有常。尚贤使能,则民知方。”
4、英国工业革命期间,已婚女工在工厂工作,往往无法过多地关心家庭,许多男人在繁重的工作之余喜欢泡在小酒馆里喝得酩酊大醉,而妻子对此却无可奈何。在工业革命开始后的一百年里,英国只有不到10例离婚案例。这表明,工业革命( )
A.冲击了普通家庭的基本结构
B.没有明显提升女性社会地位
C.导致女工的劳动强度过高
D.未能提高女性的文化素养
5、清人仲芳在《庚子记事》中说:“东交民巷一带……遵照所订条约,俱划归洋人地界,不许华人在附近地区住居。各国修盖兵房、使馆,四周修筑炮台,而我国若许衙署、民房,皆被占去拆毁矣。”其中的“条约”指的是( )
A.《天津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6、《周礼》中有“王者立后,三夫人,九嫔,二十七世妇、八十一女御,以备内职焉。后正位宫闱。同体天王。夫人(王之主要妾)坐论妇礼,九嫔掌教四德,世妇主丧、祭、宾客,女御序于王之燕寝。颁官分务,各有典司”的记载。这一现象( )
A.体现出西周君王奢侈腐败的生活
B.反映了儒家对后宫治理的影响
C.表明王朝内统治秩序的持续稳定
D.具有宗法社会等级鲜明的特征
7、虞云国在《唐宋变革视野中文学艺术的转型》中提到,唐宋变革使得唐宋社会结构全面平民化……文学艺术在题材内容上的世俗化走向、个性化诉求以及民族意识的注入,无一不是这些大趋势的直接投影或间接折射。宋元文学艺术走向世俗化反映了( )
A.商品经济发展和市民阶层扩大的社会需求
B.知识分子们仕途无望
C.工商市镇经济的兴起
D.受程朱理学的深刻影响
8、敦煌85窟壁画(如图)描绘了佛教极乐世界,规划为方格状的一个个坊,令人想起唐朝长安城的布局。这表明唐朝( )
A.三教合一的出现
B.佛教的广泛传播
C.文化领先于世界
D.佛教渐趋本土化
9、伏尔泰认为中国皇帝是开明君主,说康熙“圣怀宽阔”,是“以善良仁慈,行高德美而驰名遐迩的君主”;雍正是“世上最公正、最有教养、最贤明的君主。”这反映出伏尔泰( )
A.对中国政治文明有深刻而正确的认知
B.利用中国政治文明宣扬他的政治主张
C.主张以理性与科学反对君主专制制度
D.肯定中国儒学对世界历史发展的贡献
10、2023年9月,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十八次峰会在印度新德里开幕。与会各国领导人表示:二十国集团应展现责任和担当,推进国际合作,促进包容性、可持续、以人为本的发展,确保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应用以增进人类福祉。这说明( )
A.世界经济多极化趋势加强
B.区域经济集团间合作扩大
C.世界银行国际地位被削弱
D.增进人类福祉是世界共识
11、如表是部分国家和地区革命运动。据此可知
1789年 | 巴黎人民攻克巴士底狱,点燃了全国革命的熊熊大火 |
1791年 | 杜桑.卢维杜尔领导黑人奴隶在海地发动武装起义 |
1820年 | 西班牙国内爆发了资产阶级革命 |
1826年 | 西属拉丁美洲殖民地基本实现了独立 |
A.东西方的革命运动遥相呼应
B.拉美各国摆脱了西班牙殖民统治
C.国际环境利于拉美独立运动
D.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开始瓦解
12、商鞅变法明令禁止父亲与成年之子或成年的弟兄在一户同居。为此商鞅把民众分成小单位,以促进小农经济的发展。这一变化出现的根本原因是( )
A.法家思想被普遍接受
B.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C.铁犁牛耕技术的推广
D.诸侯国国君的支持
13、如图所示为《唐书》所载830名进士的出身分布比例,由此可见,唐代科举制( )
A.充分满足了士族子弟的需求
B.缩小统治阶级人才选拔范围
C.仍然以门第家世为选官的标准
D.打破了门阀士族对仕途的垄断
14、沈阳新乐遗址距今7200多年,其出土文物有磨制精细的石斧、石凿、磨盘等石器,有“之”字纹深腹罐、高足钵、簸箕形器等陶器以及大量碳化谷物、果核等,还有极珍贵的煤精制品和木雕艺术品等。由此可知当时( )
A.已经迈入阶级社会门槛
B.手工业农业居领先地位
C.多元一体格局基本形成
D.物质生产已具一定规模
15、义和团在《只因鬼子闹中原》的揭帖中写道“拆铁路,拔线杆,紧急毁坏火轮船。大法国,心胆寒,英美德俄尽消然。洋鬼子,尽除完,大清一统靖江山。”对于义和团揭帖分析错误的( )
A.存在明显盲目排外行为
B.斗争矛头指向帝国主义
C.反映先进生产力的要求
D.具有强烈的爱国精神
16、毛泽东强调,新民主主义革命“只能和必须由无产阶级和中国共产党充当领导者”,同时,整个革命时期共产党对人民解放事业的贡献也证明了“有了工人阶级的领导,革命就胜利了”。毛泽东意在说明人民民主专政是( )
A.民族战争的客观需要
B.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体现
C.中国革命的必然选择
D.社会主要矛盾演变的反映
17、民国初年,齐齐哈尔地方政府为消除鸦片泛滥带来的危害,积极开展了禁烟运动,政府规定对缉私的公务人员及线人给予奖金戴励。奖金如下表所示,这说明,当时( )
烟类 | 土药 | 洋药 | 熟膏 | 烟灰 | 罂粟 种子 | 高根、吗啡、 安洛因 | 高根、吗啡、 安洛因 |
重量 | 一百两 | 一百两 | 一百两 | 一百两 | 一担 | 一百两 | 施打之器具 |
眼线 赏款 | 现行 三十元 | 现行 九十元 | 现行 九十元 | 皆照土药赏款三分 | 八元 | 九十元 | 酌量给赏 |
关员 赏款 | 现行 二十元 | 现行 四十元 | 现行 四十元 | 四元 | 四十五元 | 酌量给赏 |
A.社会文明开化已经蔚然成风
B.追求健康生活成为社会共识
C.政府积极引导社会习俗变革
D.民国政府地方治理获得成功
18、边区政府副主席、著名党外人士李鼎铭曾说过“共产党认真实行三三制,我是无党无派的人,但被选为副议长了……我们将来可以实行社会主义的,但是今天我们先要大家团结像一家人来进行抗战建国事业。”以上材料说明,“三三制”原则的施行( )
A.扩大了边区政权建设的群众基础
B.体现了党外人士对中共的约束与监督
C.推动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D.开创了敌后根据地民主政治制度先河
19、1928年4月,朱德、陈毅率南昌起义余部和湘南农军到达井冈山,与毛泽东领导的工农革命军会师,成立工农革命军第四军(后改称工农红军第四军)。12月,彭德怀、滕代远率领红五军主力,突破敌人的重重围追阻截,来到井冈山同红四军会合。这些军事行动( )
A.建立了革命统一战线
B.揭开红军战略大转移的序幕
C.确立起建党建军原则
D.推动了工农武装割据的实践
20、1960 年,尼日利亚作家阿契贝发表小说《动荡》。小说主人公奥比在伦敦街头遇到可以用本部族语言交流的尼日利亚人时感到高兴,为与不同部族的尼日利亚人只能用宗主国语言英语交流而感到羞耻。作者通过该情节表达了对于
A.民族文化认同的忧虑
B.殖民经济霸权的批判
C.国家日渐开放的欣慰
D.大国政治对抗的不满
21、明初对民居的建造有明确规定,《明史》载:“庶民庐舍,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定制,不过三间五架,不许用斗栱,饰彩色。三十五年复申禁饬:不许造九五间数,房屋虽至一二十所,随其物力,但不许过三间。”明初的这一规定( )
A.说明传统宗法观念遭到挑战
B.凸显了民居建设的礼法色彩
C.折射出建筑用地的严重不足
D.消除了严重的社会奢靡现象
22、发明陶器是人类第一次改变了自然物的性质,使它适合人的需要。现在我国最早的陶器出土于江西万年仙人洞遗址,距今8000多年,从那时到仰韶时代前期,制陶业有长足发展。据此判断,这一发明出现和有长足发展应在( )
A.旧石器时代
B.新石器时代
C.青铜时代
D.铁器时代
23、下表呈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外交变迁的7个阶段: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时间 | 阶段特征 |
1949—1958年 | “一边倒” |
1959—1968年 | “反帝必反修” |
1969—1978年 | “反对苏联社会帝国主义” |
1979—1988年 | “独立自主和平外交” |
1989—1998年 | “韬光养晦 有所作为” |
1999—2008年 | “坚持和平发展道路” |
2009—2019年 | “积极进取互联互通” |
A.新中国的外交长期受到意识形态严重影响
B.国内外形势影响外交政策的制定与调整
C.建国初期的外交急于得到西方国家的承认
D.独立自主始终是新中国外交的根本目标
24、19世纪70年代,美国太平洋铁路最终建成。这条铁路修建最为困难的西段近90%的部分由华人劳工建成,但在铁路建成之后,华人劳工未获尊重反而遭到了白人的歧视与迫害,他们只好在以旧金山都板街为中心的小范围内聚集,后来这里又迁入了新的移民,发展至今。华人劳工的聚集( )
A.提升了中国在世界的社会影响力
B.有利于中华文化的保留与传播
C.使华工成为各国建设的主要劳力
D.为中国带来了巨额的外汇收入
25、公元前323年,亚历山大去世,帝国分裂为____、____和____三个主要国家,这些区域被统称为“希腊化世界”。
26、深远影响
(1)毛泽东思想指导中国人民取得_____________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2)毛泽东思想是马列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_________________,是_______的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3)毛泽东思想是社会主义新中国立国建国的思想基础,是__________________理论的渊源和理论先导,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发挥着巨大而深远的指导作用。
27、成就
(1)亚洲
20世纪60—80年代,_______、韩国等亚洲国家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实现了经济高速增长,成为新兴工业化国家。
沙特阿拉伯、科威特等海湾产油国也出现了“_______”和经济起飞。
(2)非洲
1960—1975年,非洲工农业生产总值大约增长了一倍。
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后,经济发展陷入困境。
经过调整,_______经济又开始增长。
(3)拉丁美洲
各国大力发展_______,积极促进国家之间的经济合作。
巴西、墨西哥、阿根廷等国家基本实现了_______。大多数拉美国家属于中等收入国家。
28、袁世凯大权独揽
(1)1912年,袁世凯在北京宣誓就任________第二任临时大总统,随后一步步展开了独揽大权的活动。
(2)1913年,袁世凯下令解散________。1914年公布的《中华民国约法》,改责任内阁制为________。
(3)发布的《________》,又规定总统任期十年,可连选连任。
29、董仲舒新儒学思想为迎合统治者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提出了“________”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30、背景
(1)第一次世界大战前,东欧和东南欧的被压迫民族,已经有不断高涨的_________愿望和行动。
(2)第一次世界大战客观上将自由、民主与民族独立的思想进一步传播到_________、西亚和北非各地。
(3)战争后期,俄罗斯帝国、奥匈帝国、_________和奥斯曼帝国纷纷解体,在这些帝国的废墟上诞生了一系列民族独立国家,改变了欧洲、西亚和北非的政治版图。
(4)_________在殖民地传播开来,成为指导当地人民为独立、民主而斗争的武器。
31、历代社会救济与优抚政策特点
(1)历代社会救济的主体是掌握大量资源的__________,__________处于辅助地位。
(2)政府救济的重点在__________,核心在于保证粮食供应,同时还会疏导和安置流民,鼓励民间富户救济灾民。
(3)社会力量的救济活动侧重于日常生活中的赈济。
32、中国古代风俗画是指以 ______________为绘画的内容(如《清明上河图》、______________等)
33、(秦朝)三公是指___________、御史大夫和太尉。三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4、________年,________、________两国对中国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________、________两国以调停人面目出现
35、探究题
材料 “中华民族的昨天,可以说是'雄关漫道真如铁'。近代以后,中华民族遭受的苦难之重、付出的牺牲之大,在世界历史上都是罕见的。但是,中国人民从不屈服,不断奋起抗争,终于掌握了自己的命运,开始了建设自己国家伟大进程。”
——习近平在参观《复兴之路》图片展时的讲话
(1)举出19世纪末20世纪初,为救亡图存、实现民族复兴,资产阶级维新派、革命派进行的重大政治实践活动。
(2)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就肩负起民族复兴重任。请举出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实现民族复兴的典型事例。(任举两例)
(3)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梦,请谈谈你的打算。
36、【历史一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徐光启生于明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他看不惯宦官当权的种种污浊不堪的行为,也不善于迎合上级长官的意旨,多次被迫离职赋闲。
徐光启做学问非常勤奋,他每天黎明时分起床,将书室打扫干净后,就坐在书桌边,孜孜不倦地读书、计算、写文章,直到夜半时才去休息。徐光启跟随当时在华的传教士利玛窦学习西方的天文、数学、测量、水利等科学知识,合作翻译欧几里德的《几何原本》。
徐光启亲自品尝各种荒年被用作食物代用品的东西,系统加以筛选,总结出:吃树皮只能吃榆树皮,吃树叶只能吃槐树叶,吃草子只能吃野稗、蓬蒿、苍耳子等。他编撰的《农政全书》,是我国历代农业科学研究成果的总汇。在明代历史上,他是与李时珍并列的科学巨人。
(l)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徐光启的历史地位。
(2)根据材料,我们可以从徐光启身上汲取哪些正能量?
37、古代世界主要国家商业发展的表现是怎样的?
38、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方针是什么?取得了哪些成就?
39、近代以来,先进的中国人站在时代前列,为实现中华民族独立于富强,进行了一系列很艰难的探索,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现代化)进程。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19世纪90年代,康有为、梁启超的那个维新派有哪些政治主张?
(2)20世纪初,陈独秀等人发起的新文化运动对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3)20世纪20年代末到90年代,中国共产党人形成的两项重大的思想理论成果是什么?概括指出他们主要解决了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中的那些重大问题?
(4)上述先进中国人的探索历史给我们那些启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