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化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高二历史

一、选择题(共24题,共 120分)

1、二十世纪八十年代,邓小平在谈及新的“冷战”时,认为西方国家在同时进行两个“冷战”,“一个是针对整个南方、第三世界的,另一个是针对社会主义的。西方国家正在打一场没有硝烟的第三次世界大战争”。这说明当时的中国(     

A.外交政策出现重大改变

B.认为战争危险依然存在

C.准确判断国际形势变化

D.对冷战的理解发生质变

2、岳麓秦简《徭律》规定:寡子单独与年老的父母居住,以及单独与患有足疾的父母居住的,当需要承担载粟的徭役时,可免去服役。《戍律》规定:家中成年男子不能都去戍边,戍边时若父母、妻子离世可回家安葬。这反映秦律(     

A.重视家庭伦理

B.确立严苛法律体系

C.推广家训经验

D.维护儒家三纲五常

3、历史图片蕴含丰富的历史信息。结合所学判断,下图可以用于研究(     

   

A.小麦在全球传播

B.奴隶贸易

C.印欧人早期迁徙

D.华工出国

4、1910—1917年,墨西哥资产阶级革命最主要的成果是

A.打击了国内的封建势力

B.挫败了美国的干涉

C.推翻了独裁统治

D.制定了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

5、明初设置布政使,掌一省之行政,考察官吏,征收财赋等。宣德、正统以后,随着原本作为临时差遣性质的总督、巡抚权力不断加重,布政使的权力随之缩减。清初规定每省设布政使一员,不再分左右。上述变化反映出明清时期

A.中央集权日益强化

B.国家注重地方行政效率

C.地方财政困难加剧

D.君主专制加剧社会矛盾

6、尼赫鲁把1927年出访苏联之行称为“俄国的发现”,他说:“在我看来,民族主义似乎过于狭窄,不能解决问题。政治自由和独立当然十分重要,不过它们只是朝着正确方向走的步骤而已。没有社会自由,社会和国家没有社会主义机构,无论国家或个人都不可能有很大的发展。”这意味着(     

A.尼赫鲁已从民族主义者转变为社会主义革命者

B.印度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开始被其领导层质疑

C.科学社会主义对印度独立运动具有一定的影响

D.苏联模式得到了亚非拉地区领导人的普遍认可

7、元代在少数民族地区设置宣慰司都元帅府及军民府、安抚司、招讨司、长官司等,正式建立土司制度。土司制度(     

A.一定程度巩固边疆

B.确立了羁縻政策

C.增加了民众的负担

D.阻碍了社会进步

8、1905 年,清政府派载泽、端方等五位大臣出洋考察西方宪政。次年,五大臣先后回国,上书指出立宪有三大利:“一曰‘皇位永固’,二曰‘外患渐轻’,三曰‘内乱可弭’。”1906年,清政府宣布“预备立宪”。据此可知,清政府的“预备立宪”(     

A.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

B.意在缓解统治危机

C.是立足于国情的改革

D.凸显了开放性色彩

9、1898年6月11日,光绪帝在维新派推动下颁布“明定国是”诏书,明确宣示:“嗣后中外大小诸臣,自王公以及士庶,各宜努力向上,发愤为雄,以圣贤义理之学,植其根本,又须博采西学之切于时务者,实力讲求,以救空疏迂谬之弊。”这表明,维新运动(       

A.要发动群众

B.实行根本变革

C.具有局限性

D.全面接受西学

10、为了扩大维新的舆论宣传,根据康有为的授意,梁启超写了《戊戌政变记》一书。书中所记著《戊戌政变记》,后之作清史者记戊戌事,谁不认为可贵之史料?然谓所记悉为信史,吾已不敢自承。何则?感情作用所支配,不免将真迹放大也。这一现象表明(     

A.史学研究的主题会因政治形势而转换

B.当事人的记述具有不可争的真实性

C.对历史事件的评价应采用辩证分析法

D.史学研究要有质疑精神并需去伪存真

11、如图为乾隆时期郎世宁等创作的绢本设色画《万树园赐宴图》局部,观察该画作可以用来研究(     

A.内忧外患的形势

B.清军入关的史实

C.民族事务的管理

D.摊丁入亩的成果

12、甘地主张“英国人的错误是他们偶尔背离其本质的行为,只要每一个印度人克服自身缺陷,完善自身,后者自然就会‘痛改前非’,但进行武装起义是扩散仇恨,与爱的原则背道而驰”。该主张(     

A.实现了印度民族独立运动

B.摆脱了英国对印度殖民统治

C.阐述了英印政府的非正义

D.解释了非暴力不合作的内涵

13、如图所示,1542年德国出版的《植物志》中记述:“它现在生长在所有的庭院中,几乎到处都是。”该史料可(     

【注】这幅图是画家阿·米耶尔直接采画自生长着的玉米,再由一位素描师把彩图转化为黑白线圈,1542年,被录入在德国植物学家廖恩哈德·福克斯编纂的《植物志》中印刷出版。

A.用于研究玉米最早传入欧洲的时间

B.用于研究玉米传入欧洲后功能的变化

C.说明玉米已经在德国的庭院中广泛种植

D.说明玉米已被欧洲农民广泛种植,成为重要粮食作物

14、有西方学者把美、英两国1979-1982年的经济转变称为“从社会主义者向资本主义者的转变”。对其经济举措表述正确的是(     

A.扩张货币刺激通胀

B.削减社会福利开支

C.提高企业所得税率

D.增加政府财政支出

15、关于古希腊罗马政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雅典是古典民主城邦的代表,王位世袭,国王垄断了军事统率权

B.罗马共和国的国家权力由元首、执政官、元老院和公民大会掌握

C.希腊城邦和罗马共和国,公民都包括成年男性和妇女,都有资格参与政治

D.雅典公民大会由城邦全体成年男性公民组成,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

16、伯罗奔尼撒战争初期,米提林城邦背叛了雅典帝国,在愤怒的情绪下,公民大会当即决定惩罚米提林,并且决定把米提林全体成年男子都处死刑,把妇女和未成年男女都变为奴隶。然而第二天,“雅典人民的情绪有了突然的转变”。他们当即作出了完全相反的决定。材料表明古代雅典(     

A.城邦至上理念盛行

B.战时同盟关系脆弱

C.公民大会地位突出

D.直接民主存在弊端

17、梁启超曾表示:“当十八世纪之末年,拿破仑蹂躏意大利,其时意大利已支离灭裂,分为十五小国。拿破仑铁鞭一击,合而为三,置之法政府督治之下。虽然,意大利此后之独立,实拿破仑之赐也。拿破仑实意大利之第一恩人也。”这一观点(     

A.认为拿破仑实质促成了欧洲联合

B.对拿破仑战争影响做出全面评价

C.强调拿破仑推动了民族主义发展

D.弱化了拿破仑对外战争的破坏性

18、“在当时一无水泥二无炸药的简陋条件下,从分水岭的最低处最狭处,劈开了高四十米长二百米的太史庙山,使湘漓相通。”材料所述的事件发生在(     

A.秦始皇时期

B.汉武帝时期

C.北魏孝文帝时期

D.隋炀帝时期

19、中世纪后期,封建贵族的骑士仍占据着军事上的垄断地位。从14世纪初开始,国王们就力图摆脱这种封建军队,建立自己的军队。他们在城市和自由农民中间,甚至于从其他国家招募步兵。这一变化(     

A.有利于君主国家的建立

B.是市民阶层斗争的完全胜利

C.强调了主权国家的地位

D.标志着封建贵族统治的终结

20、到1926年5月,随着工人组织的不断发展,全国有组织的工人有124.1万人。截止1927年3月底,农会组织已遍及粤、湘、鄂、赣等省,有组织的农民达800万人。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A.国民革命运动的发展

B.革命根据地发展壮大

C.根据地开展土地革命

D.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

21、下列选项中,属于遵义会议内容的是(     

A.改组中央领导机构

B.政治局常委会张闻天总负责

C.三人小组负责军事

D.制定了四渡赤水北上的战术

22、太平天国运动之后,湘军和淮军的官佐因功而擢升至重要职位,从前由满人占据的重要督抚位置,现在落入了汉人之手,即使在朝廷核心机构军机处中,也有越来越多的汉人任职。这体现了(     

A.政府权力结构发生变化

B.满汉民族地位趋于平等

C.地方割据势力逐渐强大

D.中央机构的半殖民地化

23、从周平王东迁前后开始,“中国”的周边地区,特别是南方的“蛮夷”地带,除了移居中原的,当地的人们也越来越愿意接受“中国”文化的影响,主动向“华夏”靠近,逐渐转化为“中国”。促使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A.分封制的瓦解

B.宗法制的强化

C.诸侯国的强大

D.生产力的进步

24、19世纪中后期,洋务派创办了江南机器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等一系列近代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江南机器制造总局在办公处的门上挂着拷打刑具,专门用以管控工人;福州船政局要求所有工人务必要服从朝廷制定的军法。这反映出,洋务企业(       

A.引进了新的商业经营模式

B.有官督商办特征

C.借鉴了欧美先进管理经验

D.带有封建性特点

二、填空题(共10题,共 50分)

25、原因

(1)根本原因:___________已成为资本主义发展的严重障碍。

(2)思想条件:___________动摇了封建统治的思想基础。

(3)直接原因:以___________为代表的法国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极端腐朽。

26、_________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它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_________制度,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

27、

时间

航海家

支持国家

方向

新航线

1487—1488年

迪亚士

葡萄牙

向东

沿非洲西海岸南下,到达非洲__________

1497—1498年

   达·伽马       

葡萄牙

向东

绕道非洲到达________ 和东方

1492年

哥伦布

西班牙

向西

从欧洲到美洲

1519—1522年

麦哲伦

船队

西班牙

向西

大西洋→绕过南美洲→太平洋→印度洋→绕过好望角→大西洋,完成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环球航行

28、文明的交流:文明交往总趋势:____,互相影响也不断扩大。

29、现代交通与社会生活:随着交通成本的降低和收入的增加,____的潮流出现。

30、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时间

20世纪初

条件

①第二次工业革命后,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利用资本输出,控制了落后国家的经济命脉,榨取大量财富。

②为了抢占更多的原料产地、____和投资场所,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掀起瓜分世界的狂潮

标志

亚非拉绝大多数国家和地区被迫加入资本主义____

31、特点:形成了当地_________与西方文化相结合的新文化。

32、丝绸之路地位:是____和文化交流的重要象征。

33、1900年________,北京失陷,慈禧和光绪帝逃往西安。列强在中国犯下骇人听闻的罪行。俄国军队趁机进占________。南方各省督抚与英美等国洽商“________”协议,严重动摇了清政府统治的根基

34、发生条件:

可能性:

(1)政治前提:英国“________”后,国内________,政府积极鼓励经济发展。

(2)经济条件:

①劳动力、国内市场:通过________,英国农业________发展迅速,为工业发展提供了充裕的农产品、___________________

②资本、原料、海外市场:英国通过________,促进了______________,获得了大量廉价的原材料和广阔的__________

(3)技术条件:

①工人:英国的________发展水平较高,劳动分工细致,生产工具日趋专业化,工人的生产技术日益纯熟,为技术改革和机器发明提供了条件。

②科学家:17世纪中期,________已经成为欧洲的科学技术中心之一 ,科学家热心于生产技术的改进。生产技术进步为工业革命奠定了基础。

必要性:

(4)直接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扩大和需求的增长,提高生产力成为当务之急。__________中期,英国开始工业革命。

三、简答题(共5题,共 25分)

35、新中国的成立的概况及其历史意义。

36、中国国际影响力不断扩大的具体表现有哪些方面?(从外交、经济和发展等思考)

37、阅读下列材料:

在漫长的人类文明活动中,政治活动是人类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政治制度是人类政治活动的重要成果。下列是中外古代政治制度示意图。

请写出图1、图2、古代政治制度的名称。并简要评价罗马法的影响。

38、草本典籍数量巨大

39、八七会议的内容?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