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如图是北美洲伊斯帕尼奥拉岛(即海地岛)1493—1570年人口变化图。据此可以推断,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①殖民者残酷的奴役 ②大量土著居民被贩卖到欧洲
③多种传染疾病的肆虐 ④工业生产造成严重污染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2、据宋濂《元史》记载“国家疆理之大,东渐西被。凡在属国,皆置驿传。星罗棋布,脉络通通。朝令夕至,声闻必达。”这一现象反映了元朝( )
A.中央集权的日渐衰微
B.实现了疆域内民族平等
C.驿路交通网较为发达
D.行政区划有重大的创新
3、据“西周分封示意图”可知( )
①血缘的亲疏是西周分封制的唯一依据 ②分封的诸侯主要集中在镐京的东部
③最高执政集团实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 ④周文化扩展至整个黄河中下游地区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4、古罗马法学家西塞罗因善于辩论而成为罗马政治舞台的显要人物,他认为民主政体是所有国家统治形式中最腐败的一种。在这种政体下,“人民品尝贵族的鲜血”,国家大事由喜怒无常的群众决定。西塞罗如此评价民主政体主要是因为其( )
A.违背奴隶主统治阶级的利益
B.无法对国家机构进行监督
C.便于政客蛊惑民众制造暴政
D.不重视公民的政治道德素养
5、中秋节是中国传统节日。自明朝晚期,厦门开始有博饼习俗,中秋前后,骰子声四起,“一秀”、“二举”、“三红”、“四进”、“对堂”、“状元”,形成独特的厦门博饼文化。这种地方文化反映的是( )
A.等级制度
B.分封制度
C.郡县制度
D.科举制度
6、大约成书于春秋至秦汉时期的《管子》提出“粟者,王之本事业”,主张国家要尽可能的稳定粮食价格,保障粮食供给,适时进行粮食购销活动。这一思想反映出( )
A.小农经济天然的脆弱性
B.粮食仓储技术的提升
C.大一统封建制度的建立
D.粮食安全受到了重视
7、在对外政策中,太平天国一直秉持着与外邦平等往来、自由通商等平等互利的准则。而西方列强面对太平天国,则带着“中立”的面具,暗中接济清政府洋枪洋炮,帮助清政府抵抗农民战争。西方列强的这一做法( )
A.意在谋求在华权益的最大化
B.旨在极力拓展中国的市场
C.源于清政府对外苟和的态度
D.意图否定太平天国合法性
8、《元史·地理志》记载:“盖岭北、辽阳与甘肃、四川、云南、湖广之边,唐所谓羁縻之州,往往在是,今皆赋役之,比于内地”。据此可知元朝( )
A.政府进一步促进民族交融
B.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相结合
C.修筑驿道以加强地方管辖
D.边疆与内地的管理趋向一体
9、商周时期商业为官府垄断,即所谓“工商食官”“工商在官”。而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在官营商业存在的同时开始出现了独立的商人,还出现了一些商业发达的城市。这一变化( )
A.有利于经济的发展与交流
B.表明分封制度开始瓦解
C.加剧诸侯国间的兼并战争
D.提高了商人的政治地位
10、钱乘旦在《世界现代化历程》中说:“从现代化角度上说,专制王权是民族国家的早期形式,是近代社会的起步点……在这个阶段上,国家统一了,民族自立了,中世纪的混乱状况得以解除。”下列事件符合文中“现代化”特征的是( )
A.英国议会讨论通过《至尊法案》,宣布国王是英国教会的首脑。
B.德意志人马丁·路德撰写《九十五条论纲》,提出“因信称义”。
C.法兰克王国丕平将罗马周围地区送给教皇,奠定了教皇国基础。
D.荷兰人格劳秀斯出版《战争与和平法》,指出君主应接受约束。
11、明清时期是中国传统历史地理学的繁荣时期。一批有关国计民生的经世历史地理学著述
出现,8400余种地方志为区域历史地理研究奠定基础。其中,被称为在中国地理史上、世界地理史上有着重要地位的一部地理和地质学名著是( )
A.《禹贡地域图》
B.《徐霞客游记 》
C.《泰西水法》
D.《海国图志》
12、1951年起,我国着手编制“一五”计划,工作人员使用算盘、计算尺和手摇计算机进行运算,国家计划委员会办公楼里的算盘声音此起彼伏,整座大楼夜晚灯火通明,被人戏称是“水晶宫”。这一现象反映出( )
A.国民经济恢复任务的完成
B.计划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
C.工人阶级投身建设的新风
D.新政权蕴含的生机与活力
13、下表所示为新加坡法定节假日安排。据此可知,新加坡现代节日文化反映了其( )
节日 | 备注 |
元旦 | 世界通用的公历新年 |
春节 | 中华民族传统历法的新年 |
耶稣受难日 | 基督教节日 |
国际劳动节 | - |
卫塞节 | 佛诞,又称“浴佛节” |
开斋节 | 伊斯兰教节日 |
新加坡国庆节 | - |
哈芝节 | 伊斯兰教节日 |
屠妖节 | 印度教节日 |
圣诞节 | 基督教节日 |
A.开放的经济体系
B.儒家文化的传承
C.移民社会的结构
D.城市国家的规模
14、五四运动时,北京学生向民众分发的“北京学界全体宣言”中写道:“务望全国工商各界,一律起来设法开国民大会,外争主权,内除国贼。中国存亡,就在此一举了!今与全国同胞立两个信条道:中国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断送!中国的人民可以杀戮而不可以低头!”此宣言内容( )
①体现了青年学生的爱国精神 ②表明工人阶级已成为运动的主力军
③有利于推动民众思想的觉醒 ④揭示了五四运动反帝反封建的性质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5、如表为新中国成立初期出台的相关法规,这些法规( )
时间 | 法律 | 规定内容 |
1949年 | 《关于劳资关系暂行处理办法》 | 凡男女职工有同等技术、做同等工作、效力相同者,应得同等之报酬 |
1953年 |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 | 保护生育期女性的合法权利 |
1956年 | 《中华人民共和国女工保护条例》 | 禁止使女性从事有害女性生理机能的工作 |
①旨在废除传统婚姻习俗 ②促进自由平等新风尚的形成
③彰显了我国的国家性质 ④适应了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6、少数民族曾在我国多民族国家发展的历史上写下灿烂的篇章。你知道第一个统一全国的少数民族政权是哪一个吗?( )
A.辽
B.金
C.元
D.清
17、以下不平等条约反映了中国近代民族危机的不断加深,其中①处应为( )
A.《瑷珲条约》
B.《天津条约》
C.《北京条约》
D.《辛丑条约》
18、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不久,曾三次公布《进口税则》,确定海关税率,见下表。
时间 | 税率 |
1928年 | 分为7级:7.5%、10%、12.5%,15%、17.5%、22.5%、27.5% |
1930年 | 分为12级:5%,7.5%、10%、12.5%、15%、17.5%、20%、25%、30%、35%、40%、50% |
1933年 | 分为14级:5%,7.5%,10%,12.5%、15%、17.5%、20%、25%、30%、40%、50%、60%、70%、80% |
海关进口税率变化带来的影响是( )
A.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B.加深了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C.民国政府真正实现关税自主
D.改订新约运动取得了一定成效
19、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变迁》中写道:秦统一后,原六国旧贵族仍忠于他们的王室,精英知识分子也对禁锢诸子学说的政策不满,平民百姓不堪远征和大兴土木的负担,秦王朝便分崩离析了。他意在强调( )
A.六国旧贵族势力的隐患
B.秦朝覆灭原因的多样性
C.精英知识分子的重要性
D.秦朝统治缺乏文化认同
20、关于启的继位,古书中有不同记载。《史记·夏本纪》写道:“益(禹晚年培养的接班人)让帝禹之子启。”《战国策·燕策一》记载:“启与支党攻益,而夺之天下,是禹名传天下于益,其实令启自取之。”与此现象最为契合的结论是( )
A.《史记》记载的均属一手史料
B.承袭了王位世袭制
C.启承禹位应是历史事实
D.史籍记载自相矛盾不可信
21、1340年,英国议会同意国王对羊毛、谷物征收两年的1/9税,但国王必须无条件地接受下院的请愿书。这一请愿书规定:由议会中的贵族组成一个专门委员会,审查处理国王财政收入与税收官员们的账目,对失职者加以惩罚。这表明当时英国
A.贵族政治逐渐形成
B.国王已经丧失征税权
C.下院成为权力中心
D.议会君主制得到发展
22、下图是中国文字演变的历程。这一演变历程反映了( )
A.华夏认同观念的形成
B.文化下移局面的出现
C.国家统一趋势的增强
D.汉字普及程度的提高
23、毛泽东就某一事件曾如此评价,它“是中国人民民主革命继军事斗争之后的第二场决战”。此事件是( )
A.抗美援朝
B.追歼残匪
C.土地改革
D.三大改造
24、有学者在评价清代奏折制度时说:“臣下缄封直达御前……雍正帝每于灯下披览,一日有多至数十通者……又因此等奏折来自四方,同一事有多人具告,如有错谬、虚报,可立时察出,帝即言辞切责,毫不假贷,具折者遂不得不报告真相。”由此可知,清代的奏折制度( )
A.减轻了皇帝处理政务的负担
B.标志皇权专制达到顶峰
C.扩大了政务决策的人选范围
D.有效地加强了君主集权
25、哥白尼
(1)背景:基督教宣扬的地球中心说在欧洲占统治地位。
(2)观点:提出____________。
(3)影响:不仅改变了那个时代人类对宇宙的认识,而且从根本上动摇了欧洲中世纪____________的理论基础。
26、1917年4月列宁发表《________》,指出俄国的形势需要无产阶级夺取政权(以和平的方式),但________标志着和平夺权幻想的破灭。
27、《天朝田亩制度》——太平天国纲领性文件,________年颁布
(1)基本内容:
①土地分配:原则;
方法。
②产品分配:原则;
方法。
(2)目的:建立“________”理想社会(绝对________的理想社会)。
(3)评价
①革命性:突出反映了________思想结晶。
②空想性:体现了________根本无法实施。
③落后性:主张________具有落后性。
28、美国的“新经济”,是在经济全球化形势下的一种以________为基础、以________为主导的新的经济增长模式。
29、秦始皇首创的皇帝制度,体现了皇位世袭和皇权至上;秦朝中央官制和郡县制的实行,形成了从中央到地方的垂直管理体系,便于皇帝对中央和地方、中央对地方进行的统治。
30、大型电视政论片《大国崛起》中有这样一段解说词:“在启蒙运动声势最盛的这个国度,思想最终演变成行动。”“这个国度”是指________国。
31、村落
(1)原因:____出现以后,人们筑屋定居,形成村落。
(2)表现:最早出现在____。埃及的尼罗河流域,印度的印度河和恒河流域,中国的黄河、长江和辽河流域等,也存在大量的____遗址。
(3)特点:村落建有____、仓廪、地窖和公共活动场所等。
(4)功能:为人们的____、繁衍和防卫提供了条件和保障,也为人们进行集体活动提供了便利。
32、12世纪后期________在位,金朝进入鼎盛时期,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史称“________”,世宗被百姓誉为“________”
33、开创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前提:________成立
34、外交方针:新中国成立后实行实行________外交方针
35、联系现实讨论,毛泽东在七届二中全会上提出的“两个务必”有什么深远意义?
36、【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941年7月18日,斯大林在致丘吉尔的电报中,提出要求英国在法国北部开辟反希特勒的新战场,改善苏联的处境。7月21日,丘吉尔在回信中说:“如果大规模登陆,会遇到一次血腥的还击,而小规模的袭击只能导致惨败。这对我们两国都会是弊多于利的。”丘吉尔以上述理由拒绝开辟第二战场。
1942年夏,苏、英、美达成了开辟第二战场的协议。之后,希特勒在苏德战场展开了大规模的进攻,但英、美两国却不遵守公报中的若干协议,回避履行开辟第二战场的具体义务。面对英、美对开辟第二战场的态度,斯大林说:“第二战场会开辟,不仅因为苏联需要它,而且盟国也需要它。”1943年,二战形势出现转折,德黑兰会议上能够通过开辟欧洲第二战场的最后协议,是与苏联武装力量在二战中出现转折分不开的。1944年6月6日,英、美武装部队在艾森豪威尔将军的指挥下,渡过了英吉利海峡,并在法国的诺曼底登陆。
——摘编自王丽娜《英美苏三国在第二战场问题上的冲突与合作》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指出1941年英、苏两国对开辟欧洲第二战场的态度及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评析英、美、苏三国在第二战场问题上的冲突与合作。
37、北宋王安石是在怎样的背景下进行变法的?变法的目的、内容和作用是怎样的?
38、思考题
城市的产生对人类社会发展和人们的生活有哪些影响?
39、十六世纪末,中国和朝鲜军民为联合抗击日本封建权臣侵略而牺牲的将领分别是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