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但丁在《神曲》中称赞亨利七世为上帝派来拯救意大利的使者。与此同时,但丁开始了《论世界帝国》的创作,书中用拉丁语详细阐述了其关于国家、政治的观点,比如政教分离等。这反映了( )
A.人文主义者对建立民族国家的探求
B.人文主义者对民主政治的追求
C.世俗统治者对强化政治权力的渴望
D.改革家强调“与上帝直接对话”
2、主张“联美”的人意识到不能幻想得到哪一国的真正援助,因为这次会议“英美日都在分赃的一方,中国却在被分的一方。”该会议最可能是( )
A.柏林会议
B.雅尔塔会议
C.开罗会议
D.华盛顿会议
3、“赤脚医生”是农村社员对“半农半医”卫生员的亲切称呼。研究中国农村医疗体制的发展历程,从“赤脚医生”的身上我们可以看到
1968年9月 | 《红旗》杂志(1958-1988年间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主办的理论刊物)发表《从“赤脚医生”的成长看医学教育革命的方向》。 |
1977年底 | “赤脚医生”数量为150多万名,全国85%的生产大队实行合作医疗。 |
20世纪80年代 | 全国实行合作医疗制度的行政村锐减至5%;《国务院批准卫生部关于合理解决赤脚医生补助问题的问题》,明确界定为“他们同民办教师一样,是农村中的知识分子,技术人员,脑力劳动者”。 |
2004年1月 | 颁布《乡村医生从业管理条例》,规范乡村医生的从业行为,保护乡村医生的合法权益,保障农村居民获得初级卫生保健服务,促进农村卫生事业的发展,逐步建立适应新农合的医疗消费层次和水平的服务体系。 |
①以朴素实用的治疗模式,满足初级医护需要
②随着改革的逐步深入合作医疗制度宣告结束
③建立了完善的切合农民利益的合作医疗制度
④在中国卫生史乃至世界卫生史上具有创造性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4、面临独立伊始严重的生存危机﹐新加坡领导人将危机意识转换为政策制定的实用主义风格。政府注意到儒家文化在对抗西方文化侵蚀方面的潜在价值,于是儒学得以进入人们的视野中心。新加坡政府倡导儒学旨在( )
A.恢复传统伦理道德秩序
B.增强民众的国民意识
C.推动多元文化互相交融
D.寻求与中国长期合作
5、东汉光武帝时期,三公高高在上,享受万石俸禄却没有权力。尚书令掌管朝廷大权却没有三公的地位,俸禄只有一千石。中央的最高官员不是“有位无权”,就是“有权无位”。这反映了( )
A.君主集权的加强
B.中央官制的混乱
C.财政状况的恶化
D.统治集团的矛盾
6、三国时期学者孟康解释“中朝”说,“中朝,内朝也。大司马、左右前后将军、侍电、常侍、散骑、诸吏为中朝。丞相以下至六百石为外朝也。”汉朝实行中外朝制度( )
A.旨在终结丞相制度
B.有利于加强皇权
C.加速了西汉的灭亡
D.加强对地方控制
7、中世纪的西方文化,比起同时代的阿拉伯、印度和中国都要落后,古代希腊罗马的文化遗产在那里几乎灭尽,赖有阿拉伯文版本将其保存,并在中世纪的后期译成拉丁语等西方语言,重新回到欧洲。阿拉伯文化的西传,促进了文艺复兴运动的到来。这表明阿拉伯文化( )
A.推动了西方思想解放运动的发展
B.促成了欧洲近代封建社会的转型
C.在保存和传播西方文化上影响大
D.在沟通东西方文化方面作用重要
8、1864年,总理衙门组织出版了《万国公法》,郑观应阅读此书后写道:“公法一出,各国皆不敢肆行,实于世道民生,大有裨益。”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前他却感叹说:“由是观之,公法仍凭虚理,强者可执其法以绳人,弱者必不免隐忍受屈也。”这种变化说明( )
A.国际法不适合解决国际间矛盾争端
B.有识之士对国际形势认识逐渐深入
C.晚清政府应用国际法过程艰难曲折
D.运用国际法处理外交问题成为共识
9、1913年,张謇出任农林、工商总长后总结自晚清兴办公司20年来“所见诸企业之失败”,推原其故,“则无法律之导之故也”。于是在他主持下,农工商部很快颁布了《矿业条例》《商人通律》《公司律》《关于利用外资振兴实业办法》等法律。张謇意在( )
A.加大经济统制的力度
B.完善近代法律体系
C.巩固北洋政府的统治
D.营造良好营商环境
10、1980年,深圳允许内地乃至国外设计、施工队伍进入深圳,推出了“设计搞评选、施工搞招标”,保工期、造价、质量的工程大包干等办法。结果在深圳国贸大厦的建设中出现了三天一层楼的现象,成为深圳速度的标志。可见,深圳特区的建设( )
A.揭开了改革开放序幕
B.得益于市场机制的探索
C.带动了内地同步发展
D.开创出引进外资之先河
11、中共十八大以来,我国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全人类共同价值、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等多项世界性倡议,持续推进以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为重点的全球治理体系的建设和改革。这些外交倡议和实践
A.为世界发展贡献了中国智慧与力量
B.打破了美国对中国的孤立与封锁
C.使中国同西方大国关系获得了突破
D.意在构建世界均衡发展的新格局
12、奏折在康雍两朝都是皇帝亲笔御批,从不假手于人。到乾隆朝,一些内容并不十分重要的奏折,通常先由乾隆帝进行简单的批示,然后再将其发交军机处,由军机处根据奏折内容草拟具体详细的处理意见。这种变化表明( )
A.军机处的职权有所扩大
B.军机处已成为中枢机构
C.奏折制约官僚作用显著
D.君主专制统治达到顶峰
13、1947年5月,北京大学学生罗荣渠在日记中写道,当月下发公费生活补贴五万元,而膳食费即需四万元,交完饭费已近乎无钱生活;同月,全国各地学生陆续掀起“反饥饿、反内战”运动。其直接原因是( )
A.国共关系破裂引发学生不满
B.全面内战引发恶性通货膨胀
C.长期战乱导致经济严重衰退
D.美国经济掠夺导致物资匮乏
14、汉武帝时期,设立中央官学,培养《五经》博士,“自此以来,公聊大夫士吏彬彬多文学之士矣”。中央官学的建立( )
A.结束了大富豪子嗣垄断官位的局面
B.推动了儒家思想正统地位的确立
C.有利于学生思想创新和个性发展
D.促进了百家争鸣局面的进一步发展
15、《新青年》杂志的文章涉及到了众多的社会话题,包括“孔教、欧战、白话文、世界语、注音字母、女子贞操、偶像破坏、家族制度、青年问题、人口问题、劳动问题、工读互助团、易卜生主义、罗素哲学、俄罗斯研究以及马克思主义宣传与社会主义讨论”等,由此可知( )
A.民主与科学观念深入人心
B.民主共和制度得到巩固
C.传统文化地位被彻底动摇
D.国人迫切探索救亡新路
16、如表是秦朝律法中的部分内容。据此可知,秦朝的社会治理( )
材料 | 来源 |
凡法律令者,以教导民,去其淫僻,除其恶俗,而使之之于为善也。 | 睡虎地秦简《语书》 |
有贼杀伤人冲术(大道),偕旁人不援,百步中比野,当赀(罚)二甲(盔甲)。 | 睡虎地秦简《法律答问》 |
自今以来,有殴詈其父母者,辄捕以律论,典智(知)弗告,迁。乡部啬夫知弗捕论,赀(罚)二甲(盔甲)而废。 | 岳麓秦简《秦令》 |
子告父母,臣妾告主,非公室告,勿听。……而行告,告者罪。 | 睡虎地秦简《法律答问》 |
A.依托法律的实用性
B.强调执法的严苛性
C.突出伦理秩序建设
D.重视等级的森严性
17、学校、书籍、图书馆、博物馆等逐渐发展成为文化传承与保护的主要载体。从中国教育发展历程看,下列表述符合史实的是( )
① | 国子监 | 西汉 | 是古代中国的最高学府和教育行政机构 |
② | 书院 | 宋代 | 书院制度的建立,更推动了私学的发展 |
③ | 京师大学堂 | 近代 | 创建于洋务运动中,采取分科教育的方式 |
④ | 北京大学 | 1915年 | 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中心和学术研究的重镇 |
A.①
B.②
C.③
D.④
18、小说《大青骡子》中描写了桑贵老头宁愿自己淋雨也要护着大青骡子不让它淋雨:“这头大青骡子是俺社里的珍珠宝贝。”另一部小说《水向东流》中描写了饲养员秦趁心过年时连自己吃饭都顾不上也要为合作社的牲口改善伙食。这类文学形象的塑造意在展现当时( )
A.劳动光荣的新理念
B.生产至上的新道德
C.集体主义的新风尚
D.文艺事业的新动向
19、孙中山是广东省香山县人,出身农民家庭,先后在檀香山、广州、香港等地比较系统地接受了西式的近代教育。他曾在中国同盟会机关报发刊词中首次提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合称“三民主义”,可知该报为( )
A.《革命军》
B.《民报》
C.《新青年》
D.《青年杂志》
20、中国古代监察制度里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维护国家机器正常运转的制衡机制,对维护国家纲纪发挥重要作用。下列机构或官职具有监察职权的是
①御史大夫
②通判
③宣政院
④按察使司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1、远征军将士入缅对日作战,抱定了“出国远征,宁肯战死沙场,也不能丢中国人的脸”的决心。远征军入缅作战是在( )
A.北伐战争时期
B.土地革命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
22、据联合国人口署统计,国际移民在1970年只有8200万人,2000年增至1.75亿;1980——2000年,发达国家接纳移民从4800万增至1.1亿,发展中国家接纳移民从5200万增至6500万。由此可知,现代社会人口迁移的主要动力来自于( )
A.局部战争与自然灾害影响
B.难民群体的日益增长
C.经济全球化的快速发展
D.多极化格局的形成
23、2006年河北灵寿农民王三妮自铸“告别田赋鼎”,铜鼎铭文560字,记农业税废止事,“告知后人,万代歌颂,永世不忘”。“告别田赋鼎”的铸造( )
A.标志着农业税的取消
B.反映了粮食产量提高
C.记述了田赋征收历史
D.传颂了国家惠农政策
24、青铜器相对于石器来说是有绝对优势的,也正因为如此,青铜铸造成为夏王朝的机密。其他方国是没有掌握铸铜技术的,在战争中落于下风,才臣服于夏王朝,从而让夏王成为“各方国之王”。这主要说明( )
A.夏文化优于其他部族文化
B.夏朝在国家管理上实行内外服制度
C.青铜器出现是时代的进步
D.先进的青铜技术助力夏王成为共主
25、新航路开辟前物种交流概况及特点:特点:新航路开辟之前,食物物种的交流主要是在____的地区和大洲内部进行,也有一些跨州交流。
26、为了满足农民得到土地的愿望,1853年冬,太平天国颁布《_______》 。1859 年,太平天国颁布由洪仁玕提出的改革内政、建设国家的新方案——《_______》
27、
古典希腊时期(公元前5世纪至公元前4世纪上半叶) | 哲学 方面 | _____和______被后世称为“三大哲人”。柏拉图创建的“学园”将_______,在_______发展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为欧几里得的____________奠定了基础。亚里士多德是一位________。 |
文学 方面 | 古希腊文学的早期代表是_______,文学的最高成就是雅典城邦时期的________,________是这一时期戏剧的杰出代表。 | |
雕塑 方面 | 雕刻家米隆的_________是人物雕塑的典范,雅典卫城的_______则是建筑艺术的代表。 | |
古代罗马时期(公元前509年至476年) | 法律 方面 | 公元前450年左右颁布的_______________是古罗马______。 |
文学 方面 | _______和_________是古罗马时期最杰出的文学家。李维的_______和塔西佗的_______代表了古罗马史学的最高成就。 | |
建筑 方面 | ________、_______都是典型代表。 | |
历法 方面 | 凯撒时期制定的________后经修订成为世界通用的公历。 | |
评价 | 继承了_______、_____的_________传统,为后来的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奠定了必要的基础。 |
28、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渊源及发展:渊源----罗马法:古罗马法律的最高成就和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渊源是什么?
①罗马共和国颁布的《________法》;
②6世纪,东罗马帝国皇帝查士丁尼下令编纂的《________》,是古罗马法律的最高成就,也是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渊源。
29、浪漫主义
(1)概况:19世纪兴起于欧洲,到中期走向鼎盛。
(2)特点:注重①_____、自传性和个人心理刻画的形式,突出个人感受。
(3)代表
a.德意志:②_____是连接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音乐的桥梁。
b.奥地利:③___________被誉为“圆舞曲之王”,以④____________最为著名。
30、土地改革
(1)背景:全国尚有约占总数2/3的农民被束缚在封建土地制度之下。
(2)过程
①1950年夏,中央人民政府颁布《________》
②到1952年底,全国除一部分________地区外,土地改革都已完成。
(3)意义:农民从________的束缚中彻底解放出来,农村生产力得到大解放,为中国逐步实现________扫除了障碍。
31、1787年,制宪议会在_____召开,会议的核心人物______坚持分权制衡的原则,被后人称为“___________”。1787年宪法,美国政体实行________,原则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关于美国政治体制的根本大法,也是近代世界第一部成文法律。
32、改革派确定了________的方针,打破传统的身份制,建立新的武装力量。
33、显著特点:
(1)最突出特点:_________与生产紧密结合,以及_________理论的指导;
(2)几乎在主要资本主义国家_____发生,范围广、规模大、进展更迅速,其中____与德国最为突出。
(3)以重工业为主导。
34、主要活动【知识点114】
(1)创办____:19世纪60年代起,以“自强”为旗号,创办军事工业,如安庆内军械所、
____、____、天津机器制造局等
(2)创办民用工业:19世纪70年代起,以“求富”为旗号,创办____、开平煤矿、
____
(3)创办近代____:先后建成北洋、南洋、福建三支海军
(4)创办近代教育:创办京师同文馆等一批____,选派留学生出国深造,开近代教育的先河
35、春秋战国时期土地私有制是怎样逐渐取代井田制的?
36、古希腊最著名城邦有哪两个?分别实行何种政治?谁是古代雅典城邦的主人?
37、从古代王朝国家治理与统治需要的角度,分析三省六部制的意义。
38、在中国人民和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的沉重打击下,日本帝国主义被迫宣布无条件投降。经过八年抗日战争,中国人民终于取得了伟大胜利。请回答:
(1)中国抗日战争取得胜利是哪一年?
(2)中国抗日战争胜利有何重大历史意义?
(3)在庆祝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中国把9月3日确定为抗日战争胜利法定纪念日,你对此有何感想?
39、当时中日之间的“不正常状态”指的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