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照样子写词语,至少写三个。
1.源源不断(AABC)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无忧无虑(ABAC)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奔流不息(ABCD)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添枝加叶。(扩充词语)
干燥的( ) 巨大的( ) ( )的流星
饥饿的( ) 美味的( ) ( )的零食
( )的树枝 ( )的电池 ( )的垃圾 ( )的孔雀
3、根据课文内容及平时积累填空。(11分)
(1)孔子生活在两千多年前的______________时代,是我国伟大的________和_________,他的弟子把他的言行记录下来,编成了_________。
(2)聪明在于学习,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独在异乡为异客,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始于足下。
(5)________________, 金 无 足 赤。
(6)人 之 初 ,__________________ 。性 相 近 , _______________。
(7)玉 不 琢 ,______________ 。人 不 学 , _____________。
(8)山 重 水 复 疑 无 路,____________________。
(9)聪 明 在 于 学 习,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把词语补充完整。
热泪( )眶 举世( )目 姹紫( )红
直( )了当 迫不( )待 应接不( )
5、看拼音,写词语。
léi fēng wēn nuǎn liú xià cái néng wèi dào
(_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tián cài láo dòng jǐng sè liàn liàn bù shě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_____)
6、补全诗句,完成练习。
春日
胜日寻芳泗水滨,________________。
等闲识得东风面,________________。
【1】补全诗句。
【2】朱熹的这首诗表面描绘了________(季节)的美丽景色,实则是一首________(咏物 哲理)诗,表达了诗人于乱世中追求圣人之道的美好愿望。
【3】从“________”一词可以看出这是一个晴朗的好天气,从“________”一词可以知道作者是去踏青。作者在这个过程中看到了“________”(诗句),由此发出赞叹:________,________。
7、默写古诗《山行》,并完成练习。
山行
[唐]杜牧
, 。
, 。
【1】理解下面词语的意思。
寒山:______________ 生:______________ 坐:______________
【2】古诗后两句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首诗描写的是什么时节的景象?( )
A.初秋
B.深秋
【4】补全诗句。
8、阅读古诗,回答问题。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南宋)陆游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备注:作者做此诗时六十八岁,正当国难当头,南宋王朝命运岌岌可危之时。
【1】首句“僵”和“孤”两字,写了诗人晚年生活的______________;即使这样,作者仍然“尚思为国戍轮台”,体现了他___________的精神,这在本册我们学习的他另一首诗《___________》中也有体现。
【2】下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全诗由述志和记梦两部分组成,两者之间是因果关系
B.诗中尚字表现了诗人强烈而至死不渝的爱国之情,报国之志
C.诗的后两句都是写梦境,与前两句写实相映衬
D.全诗气势豪壮,感情真挚,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3】“风吹雨”既指当晚的天气,同时也影射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诗以梦境结尾,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愿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课内阅读
这次,我看到了草原。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1】(1)这段话围绕_____来写草原的景色的。(用文中的句子)
(2)由这段话想开去,我联想到了诗句:_____。(在下面的选项中选择)
A.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B.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2】读【 】中的句子,(1)直接描写草原景色的句子是_____,描写作者感受的句子是_____。
(2)这种在写景中融入感受的写法的好处是_____。(在下面的选项中选择)
A.赋予景物人的思想感情,使描写生动形象。
B.情景交融,把作者第一次见到草原时的惊喜、赞叹之情淋漓尽致地表达了出来。
【3】这段文字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_____比作“无边的绿毯”,把_____比作“白色的大花”,充满画面感。由作者的描写想开去,我还能想到:草原上的_____像_____。
【4】那里的天比别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媚,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达我满心的愉快。(用加点的词语写句子。) _____。
10、阅读句子。
车船过后,一切又恢复了平静。最后一抹晚霞也渐渐消失了,整个天地都暗了下来。狗不叫了,圈里的牛也不再发出哞哞声,马也忘记了踢马房的挡板。
【1】这段话主要写什么? ________是怎样写的?__________
【2】照样子写一写“人群散去的滨海广场”的情景。_________
11、阅读课文语段,完成下列各题。
此时的周思来才真正体会到“中华不振”这四个字的沉重分量。怎么把祖国和人民从苦难和屈辱中拯救出来呢?这个问题像一团烈火一直燃烧在周恩来心中。所以,当修身课上魏校长提出为什么而读书这个问题时,就有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响亮回答。
【1】下列加点词语应选哪种解释?对的打“√"。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①(山峰等)突起( ) ②兴起( )
【2】文中画“_____”的句子,体现出周恩来怎样的品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想过“为什么而读书”这个问题吗?你是怎么想的?请写出你的想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羊吃草的启示
我家后面有一片绿茵茵的草地,那是我小时候放羊的地方。
太阳隐去了羞得通红的大圆脸,偏南风吹来五彩缤纷的晚霞,这是夏天里最怡人的时刻。羊吃草,要数这时候最欢了。瞧,它们那副聚精会神的样子,真好像世界上再没有事能使它们分心似的。它们把嘴贴在草上,鼻翼(yì)不停地动着,有毒的“土香草”被留下了,嫩芽一根接一根地被扯断了送进嘴里。长长的羊嘴巴一歪一歪的,是那样永不倦怠(dài)地咀嚼(jǔ jué)着……几只羊吃过了草,在习习的晚风中躺下来“翻草”。胃里没有消化的草茎、草根,这时又被送入口中,进行着第二次、第三次……咀嚼。
羊吃草实在有趣,要是每个小孩子都能从中吸取教益,那该多好呀!我们的学校不正像这一片绿茵茵的草地吗?同学们在学校学习是否像羊吃草一样专心致志呢?对于我们周围的世界,分得清“土香草”和嫩芽吗?特别是羊吃草那种一丝不苟、不厌其烦、永不怠慢的精神,同学们做到没有呢?新的知识学完了,对那些不理解或消化不透的“草茎”“草根”,同学们是否经常“翻草”、反复咀嚼,直到完全消化为止呢?
我不止一次地观察过羊吃草,也不止一次地琢(zuó)磨上面这些问题。要是我们在学习中能像小羊吃草一样,那还有什么知识学不好呢?
【1】【理解词语】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1)聚精会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丝不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不厌其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内容探究】用文中的句子解释羊吃草过后的“翻草”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尝试提问】结合全文,尝试提出一个有价值的问题,并试着回答。
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回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理解含义】作者把“我们”的学校比作_________,把同学们在学校里学习比作__________,把_________比作“草茎”“草根”,把__________比作“翻草”。
【5】【问题探究】作者讲要分得清“土香草”和嫩芽,其实是要我们分清什么?
“土香草”指的是_________,“嫩芽”指的是___________。对于周围的世界,我们要能分清是非好坏,懂得有选择地接受这个世界的事物。
【6】【获得启示】你从“羊吃草”中得到了什么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我是阅读小能手!我会读一段话,完成练习。
有趣的小刺猬
刺猬是一种有趣的小动物。它的身体活像一只老鼠,只是比老鼠大多了。它的头尖尖的,眼睛和耳朵很小,牙齿非常锋利,门牙特别长。刺猬的四(肢 枝)很短,跑起来很快。它的爪子像老鹰的爪子那么锐利,那么有力。除了腹部,刺猬浑身长满了像钢针一样的硬刺,又短又密。遇到强敌时,它就把身体蜷(quán juǎn)成一团,成为一个可怕的刺球,连凶猛的野猪也拿它没有办法。刺猬不但能用硬刺(保护 保卫)自己,而且还可以用它来搬东西呢!夏天,正当人们进入梦乡的时候,它悄悄地从洞中爬出来,趁着月光,窜到瓜地里,用它那锋利的牙齿把瓜柄咬断,然后在地上打个滚,把硬刺扎进瓜皮,一翻身就背(bēi bèi)着瓜溜走了。
【1】选择( )里正确的读音或字词。用“√”表示。
【2】文章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用“____”画出来。
【3】根据短文填空。
刺猬的头_______,眼睛和耳朵________,牙齿_______,门牙_________。它的四(zhī),跑起来很快。爪子___________,浑身长满了_______,连_____也拿它没办法。
【4】下列句子是比喻句的,在( )里打“√”。
(1)刺猬浑身长满了像钢针一样的硬刺。( )
(2)刺猬的爪子像老鹰的爪子那么锐利。( )
【5】仔细读读短文,看看刺猬的硬刺有哪些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有很多动物身体的某一部分都有着独特的作用,选一种动物写写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
太阳他有脚啊 轻轻悄悄地挪移了 我也茫茫然跟着旋转 于是 洗手的时候 日子从水盆里过去 吃饭的时候 日子从饭碗里过去 默默时 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我觉察他去得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着的手边过去;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 ),从我脚边( )了;等我睁开眼和太阳再见,这算又( )了一日;我掩面叹息,但是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 )了。
——《匆匆》片段
【1】给文中没有标点的地方加上标点。
【2】在文中的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这些词语让人感受到 。
【3】仔细读读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体会句子的特点,仿写两句。
_____的时候,日子从_____
_____的时候,日子从_____
15、小青石对小黑石说,它讨厌过这样安静的生活。(改为直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
16、照样子写句子。
例:托米说:“我爸爸就和我的机器老师知道得一样多。”
托米说,他爸爸就和他的机器老师知道得一样多。
1.苏小明对班长说:“我要像你一样团结同学,热爱集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她深有感触地说:“我小时候总是羞羞答答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改为转述句。
(1)裁缝又补充了一句:“不过,我指的是明年冬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弟弟对我说:“哥哥,你说得对,我就这样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用两种说明方法把句子写具体。
这座电视塔_______
19、(仿写)你从第一个盲盒中开出了三个字,要求你从中选择一个,仿照下面的例句进行造句。
甜 静 辣
例句:冷——雪后的天多冷啊,蛇冷得身体僵硬,猫冷得躲在窝里不愿出来,鸟冷得不知如何是好。
造句:______________
20、按要求改写句子。
1.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在街上走着。(缩句)
2.人们都在买节日的食品和礼物,有谁会理她呢(改写成陈述句)
3.文成公主来到西藏。(扩句)
4.乡村的夜晚使人们陶醉。(改写成反问句)
21、妙笔生花。
一学期就这样匆匆流逝,你有哪些新的收获和感悟呢?请以“我懂得了 ”为题写一篇作文。在横线上可以填感恩、珍惜、坚持、宽容等。
要求:通过具体事例来体现你懂得了什么,注意表达时要有真情实感;不少于400字。
我懂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