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木舒克2025-2026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三年级语文

一、填空题(共5题,共 25分)

1、火眼金睛,辨字组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趣味语文。(看图猜词语)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3、用四字词语替换下面句子中画横线的部分。

1.“缩小机构,精简人员”这一条意见,就是党外人士李鼎铭先生提出来的。 ________

2.他遇到出乎意料的喜事而特别高兴地跑回来,取出一根缝衣针,烧红了,弯成个钓鱼钩。________

3.我们为人民而死,就是死得有意义、有价值________

4、读拼音,写词语。

jū shù_____ yōu rán_____ mí yǔ_____

mù bēi_____ chén lún_____ tiě chuí_____

5、理解古今意义差别较大的字词:

烈士: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但: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诗阅读(共3题,共 15分)

6、品读诗句,完成后面的练习。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1由“千磨万击”想到了成语___________

2诗句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

3诗句赞美竹子_______的精神品格。

A.无私奉献 B.坚韧顽强 C.硬骨头

7、课外阅读。

春夜洛城①中闻笛

[唐]李白

谁家玉笛②暗飞声③,

散入春风满④洛城。

此夜曲中闻⑤折柳⑥,

何人不起故园情⑦。

[注]①洛城:今河南省洛阳市。②玉笛:华美的笛,五制或锻玉的笛子。③暗飞声:因笛声在夜间传来,因此这样说。④满:此处作动词用,传遍。⑤闻:听;听见。⑥折柳:即《折杨柳》笛曲,乐府“鼓角横吹曲”调名。⑦故园情:怀念家乡的情感。

【1】本诗用词严谨,照应严密。诗中“谁”与“暗”相照应,“飞”与“_____ ”相呼应,“春风”则与标题中的“_______”相呼应,“折柳”为别离曲,故又与结句中的“_______”相呼应。

【2】“何人不起故园情”一句中“何人”仅仅是说别人,说大家,对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

【3】“飞”和“暗”用得好,“飞”在文中的表达效果是______, “暗”在文中的表达效果是______

A.写出吹笛人吹笛是毫不经意地吹

B.写出出乎听众的意料,使无形的声音形象化

【4】本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____________________

8、

完成下列各小题。

【1】“寒食东风 斜”应在横线填上(  )

A.玉柳

B.御柳

C.雨柳

【2】“日暮”的解释正确的是(  )

A.落日

B.傍晚

C.暮春

【3】寒食节即我国传统的(  )

A.春节

B.清明节

C.端午节

D.中秋节

【4】有关寒食节的习俗说法错误的是(  )

A.禁火,吃生食

B.祭扫,踏青

C.穿针乞巧

D.蹴鞠、秋千、斗鸡

【5】下列诗句中不是描写清明节的一项是(  )

A.冥冥重泉哭不闻,萧萧暮雨人归去。

B.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C.起舞徘徊风露下,今夕不知何夕。

D.百草千花寒食路,香车系在谁家树。

【6】对古诗的理解错误的选项是(  )

A.此诗前两句写的是白昼风光,描写了整个长安柳絮飞舞,落红无数的迷人春景和皇宫园林中的风光。,

B.“日暮汉宫传蜡烛”刻画了天黑后,汉朝皇宫里传送着皇帝赏赐的蜡烛的画面。

C.“五侯”在这里泛指天子近幸之臣。

D.寒食禁火,是我国沿袭已久的习俗,但权贵大臣们却可以破例地点蜡烛,是诗人对这种腐败的政治现象做出委婉的讽刺。

三、现代文阅读(共6题,共 30分)

9、读片断,完成问题。

再见了,亲人!再见了,亲爱的土地!

列车呀,请慢一点儿开,让我们再看一眼朝鲜的亲人,让我们在这曾经洒过鲜血的土地上再停留片刻。

再见了,亲人!我们的心永远跟你们在一起。

【1】朗读这一小节语气应该(   )(悲愤  高兴  留恋 )

【2】这三个小节连续用了三次“再见了,亲人!” 说明了志愿军  

【3】你是怎样理解“我们的心永远跟你们在一起。”这句话的?

 

 

10、阅读。

学与问

①人们常把有知识说成“有学问”,这是很有道理的。知识是学来的,也是问来的。“问”常常是打开知识殿堂的金钥匙,是通向成功之门的铺路石。

②波兰伟大的天文学家哥白尼,小时候就非常喜欢问。他对世界充满了好奇,经常缠着爸爸妈妈问这问那:太阳为什么总是从东方升起,从西边落下?晴朗的夜空有那么多星星,为什么到了白天却无影无踪了?小鸡为什么要从鸡蛋里出来,而不从母鸡的肚子里出来?…哥白尼对科学奥秘的不懈探求,正是从这些稀奇古怪的“为什么”开始的。

③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这个世界日新月异,瞬息万变,作为新一代的小学生,我们更应当像哥白尼那样,遇事多问几个“为什么”,学会从平常的事物中发现问题。有了问题,可随时随地请教别人。你可以请教父母和老师,也可以请教同学和朋友。只要他确实能给你启发,给你帮助,不管他年长年幼,地位高低,都可以成为你的老师,你都应该向他请教。古人说的“ ”就是这个道理。

④在求知的过程中,我们还要善于把勤学好问和观察思考结合起来。北宋有个大科学家,名叫沈括。他小时候读白居易的诗《大林寺桃花》:“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他想:为什么同是桃花,开花的时间相差这么远呢?他去问妈妈,妈妈说:“兴许是花开花落,有早有迟吧!”妈妈的回答没能解开沈括的疑团,他仍然把这个问题放在心上。有一次,他随大人到深山的寺庙里去,发现那里的温度要比山下低得多,才明白了其中的道理。

⑤学问学问,既要学又要问。学与问是相辅相成的,只有在学中问,在问中学,才能求得真知。我们从小养成了勤学好问的习惯,就好比插上了两只强健有力的翅膀。到那时,知识的天空将任你翱翔,宇宙的奥妙将任你探求,你将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1】第一自然段中加点的“道理”具体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原文中的句子回答)

【2】为了论证自己的观点,作者在文中列举了两个具体事例,请简要概括。

事例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事例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句子填入文中的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A.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B.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C.读书须用意,一字值千金

D.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4】阅读短文第4段,完成练习。

(1)这一段的中心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它在全文中还起到_______________的作用。

(2)大科学家沈括读白居易的《大林寺桃花》,提出了什么问题?他又是怎么解决的?通过这件事他又明白了什么道理?

提出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决的办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明白的道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读完文章,你认为如何才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说说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文学类文本,回答问题。

了不起的粉刷工(节选)

【美】马克吐温

①汤姆提着一桶石灰水,拿着一把长刷子,出现在人行道上。满心的快乐一下子离他而去,深深的惆怅不觉压上心头。三十码长的木栅栏有九英尺高!在他眼里,生活似乎一下子变得空虚了,而活着也只是一种负担。他叹了口气,将刷子蘸上了石灰水,顺着栅栏墙最顶上的木板开始刷起来。等他将那一小条刷白了的木板和那还没刷白的、犹如一望无际的大陆一样的栅栏一比较,他就垂头丧气了,呆呆地坐在了一只保护小树的木箱上。

②就在这黑暗绝望的时刻,一条妙计突然涌上心头!那可真是一个了不起的、绝妙的好主意!

③他拿起刷子,若无其事地干起活来。不一会儿,本罗杰斯出现了。他吃着苹果对汤姆说:嘿,老伙计,你非得干活吗?我要去游泳。难道你不想去吗?不过当然啦,你宁愿干活儿,对不对?

④汤姆仔细地打量了那男孩一小会儿,说:你说,什么叫干活儿?

瞧,难道这不是干活儿?汤姆继续刷墙,心不在焉地回答道:啊,可以说它是,也可以说它不是。我所知道的是,这个活儿挺适合汤姆·索亚。

噢,别来这一套,你不是说你喜欢干这个吧?

⑦汤姆漫不经心地说:喜欢?啊,我不明白为什么我不应该喜欢。难道一个孩子能天天有机会刷栅栏吗?

⑧这话不能不叫人对此刮目相看了。本停止嚼他的苹果。汤姆把刷子挥过来划过去——退后几步看看效果——然后再这儿添一下,那儿加一刷子——再品评一下效果——本静静地看着他的一举一动,越看越有兴趣,越看越入神。

⑨一会儿,他忍不住了,对汤姆说:喂,汤姆,让我来刷几下吧。

(选自《汤姆索亚历险记》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

【1】下列对选文第⑧自然段中破折号的作用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都表示解释说明

B.都表示意思的递进

C.都表示意思的转折

D.前三个表示意思递进,最后一个表示意思的转折

【2】“难道一个孩子能天天有机会刷栅栏吗?”与这句话的意思不一样的一项是(            

A.每一个孩子都能天天有机会刷栅栏。

B.并不是每个孩子都能天天有机会刷栅栏。

C.一个孩子怎么能天天有机会刷栅栏呢?

D.一个孩子能天天有机会刷栅栏吗?不能。

【3】“就在这黑暗绝望的时刻,一条妙计突然涌上心头!”这个妙计指的是(  )

A.诱使本喜欢上刷漆。

B.找人聊天打发无聊的时光。

C.汤姆想让别人帮他刷栅栏。

D.将刷子蘸上了石灰水,顺着栅栏墙最顶上的木板开始刷起来。

【4】根据短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本和汤姆一开始就认识。

B.汤姆的话不让人刮目相看。

C.汤姆的妙计,最后取得了成功。

D.因为可以赚钱,所以本后来主动要求刷栅栏。

【5】读了短文,你觉得汤姆是一个怎样的孩子?为什么?

__________

12、阅读并回答问题。

无名花

我的故乡是个山清水秀、绿树成阴的小村庄。在故乡的山坡上,小溪旁,盛开着一簇簇火一样红、雪一样白的小野花。村里的孩子们都叫它无名花

春天,我来到山坡上,那些无名花在春风中频频点头,好像在向我传递春天的信息;夏天,我来到小溪旁,那些无名花舒展腰肢向我招手,仿佛向我倾诉大自然芳香的话语。每当我看到它,就从心底涌出一股无比欢畅的爱意。我喜欢无名花,我尊敬无名花。

清晨,阵阵幽香把我吸引到无名花的身旁,只见晶莹发亮的露水像一颗颗珍珠在无名花的花叶上滚动。远远看去,那一片片无名花好像一片片彩云铺在山坡上,把大地打扮得非常美丽。傍晚,我站在村口放眼望去,漫山遍野都是无名花,分不清哪儿是晚霞,哪儿是无名花。

无名花是坚强的。人们从它的身上踩过,牲畜在它的身上践踏,它不委屈、不叫苦,仍然昂首挺胸地站在那里,为绿色的山坡增添色彩,为人们的生活编织锦绣……

啊!朴实无华的无名花,我喜欢你,我尊敬你,因为你是无私、坚强的花。

(1)用   在上文中画出一个拟人句。2

(2)从上文中找出一个比喻句,写在下面的横线上。2

 

(3)写出第三、四自然段的意思。4

第三自然段:  

第四自然段:  

(4)文章的最后一个自然段在全文中起到了 作用。2

(5)在文中找出能概括中心的一句话,写在横线上。2

 

 

 

13、阅读散文

那个星期天(节选)

①我还记得我的第一次盼望。那是一个星期天,从早晨到下午,一直到天色昏暗下去。

②那个星期天母亲答应带我出去,去哪儿已经记不清了,可能是动物园,也可能是别的什么地方。总之她很久之前就答应了,就在那个星期天带我出去玩儿,这不会错。一个人平生第一次盼一个日子,都不会错。而且就在那天早晨,母亲也还是这样答应的:去,当然去。我想到底是让我盼来了。

③起床,刷牙,吃饭,那是个春天的早晨,阳光明媚,走吗?等一会儿,等一会儿再走。我跑出去,站在街门口,等一会儿,就等一会儿。我藏在大门后藏了很久。我知道不会是那么简单的一会儿,我得不出声地多藏一会儿。母亲出来了,可我忘了吓唬她,她手里怎么提着菜篮?您说了去!等等,买完菜,买完菜就去。买完菜马上就去吗?嗯。

④这段时光不好挨。我踏着一块块方砖跳,跳房子,等母亲回来。我看着天看着云彩走,等母亲回来,焦急又兴奋。我蹲在院子的地上,用树枝拨弄着一个蚁穴,爬着去找更多的蚁穴院子里就我一个孩子,没人跟我玩儿。我坐在草丛里翻看一本画报,那是一本看了多少回的电影画报。那上面有一群比我大的女孩子,一个个都非常漂亮。我坐在草丛里看她们,想象她们的家,想象她们此刻在干什么,想象她们的兄弟姐妹和她们的父母,想象她们的声音。去年的荒草丛里又有了绿色,院子很大,空空落落。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文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

【2】概括写出选文中我的心情变化历程。

______)——(______)——(______

【3】读选文中的第①段,你知道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选文的第④段详写的是:________略写的是:_____为什么这样安排详略?______

【5】用直线画出第②段中,作者直接表达情感的句子。

【6】用波浪线画出选文中的环境描写,并写出它们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从选文第③段可看出“我”是个怎样的孩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下面的名著片段,完成练习。

花和尚倒拔垂杨柳(节选)

施耐庵

智深自来廨(xiè)宇里房内,收拾整顿歇卧。次日,众泼皮商量,凑些钱物,买了十瓶酒,牵了一个猪,来请智深,都在廨宇安排了,请鲁智深居中坐了。两边一带坐定那三二十泼皮饮酒。智深道:“甚么道理叫你众人们坏钞?”众人道:“我们有福,今日得师父在这里,与我等众人做主。”智深大喜。吃到半酣里,也有唱的,也有说的,也有拍手的,也有笑的。正在那里喧哄,只听门外老鸦哇哇的叫。众人有扣齿的,齐道:“赤口上天,白舌入地。”智深道:“你们做甚么鸟乱?”众人道:“老鸦叫,怕有口舌。”智深道:“那里取这话?”那种地道人笑道:“墙角边绿杨树上新添了一个老鸦巢,每日直聒到晚。”众人道:“把梯子上面去拆了那巢便了。”有几个道:“我们便去。”智深也乘着酒兴,都到外面看时,果然绿树上一个老鸦巢。众人道:“把梯子上去拆了,也得耳根清净。”李四便道:“我与你盘上去,不要梯子。”智深相了相,走到树前,把直裰脱了,用右手向下,把身倒缴着;却把左手拔住上截,把腰只一趁,将那株绿杨树带根拔起。众泼皮见了,一齐拜倒在地,只叫:“师父非是凡人,正是真罗汉!身体无千万斤气力,如何拔得起!”智深道:“打甚鸟紧。明日都看洒家演武器械。”众泼皮当晚各自散了。

【1】题目中的“花和尚”指的是( )

A.林冲

B.李逵

C.武松

D.鲁智深

【2】下列事件与鲁智深无关的一项是( )

A.误入白虎堂

B.大闹野猪林

C.火烧瓦罐寺

D.拳打镇关西

【3】联系上下文猜测下列语句的意思,在大致理解句意的基础上,用现代汉语代替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正在那里喧哄 ___________________

(2)每日直到晚 ___________________

(3)智深相了一相 ___________________

(4)如何拔得起 ___________________

【4】用“ ”画出描写鲁智深“倒拔垂杨柳”的语句。

【5】根据本文描写的情节,再结合名著,感受人物形象。说一说下列哪些词语能概括鲁智深的特点,在后面画“√”。

①力大无穷( ) ②有勇有谋( )

③安分守己( ) ④侠肝义胆( )

⑤委曲求全( ) ⑥刚爽豪迈( )

四、句型转换(共6题,共 30分)

15、按要求改写句子。

像这样的教师,我们怎么会不喜欢她?

  改写成双重否定句:

 

  改写成陈述句:

 

 

16、按要求完成下列句子。  

1)你想,四周围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情景使我深深感动。(改为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是春风吹绿了田野。(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一大滴松脂滴下来,正好包住了一个苍蝇和一个蜘蛛。(改为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按要求改写句子(转述)。

1.爸爸:“小红,告诉妈妈,今天爸爸不回家吃饭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董存瑞坚决地说:“我去炸掉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青石说:“这样安静的生活,我讨厌了。我倘若能和蝴蝶和蚱蜢一样,要到哪里,就到哪里,那多好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鲁迅在回信中说:“我的信如果要发表,且有发表的地方,我可以同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他凑到我耳边轻轻地问:“记者,你见过电灯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按要求改写句子。

(1)鲁滨孙在岛上定居下来,过着寂寞的生活。(改成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鲁滨孙和“星期五”救出了船长。(改成“被”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鲁滨孙在破船里拾到许多钱,但钱在孤岛上又有什么用呢?(改成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句子训练。

(1)时代赋予的责任和使命,我们怎么能忘记呢?(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

(2)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仿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

(3)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太阳蒸融了。(仿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

20、按要求改写句子。

1.我们不会忘记几年来老师对我们的教育。(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蔺相如说:“秦王我都不怕,还会怕廉将军吗 ?”(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我心里说不出是个什么滋味。(改为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共1题,共 5分)

21、习作。

蓦然回首,发现我们已渐渐长大。成长的路上,留下深深浅浅的脚印。一路上,洒下过汗水,播下过希望;我们经历过失败,体味过快乐……还记得那一次印象深刻的经历吗?请围绕“成长路上”写一篇450字左右的作文。要求:文通字顺,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题目自拟。(不要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