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课内阅读
①许多诗句中包含着深刻的哲理。为了表明“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这个道理,我们会引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当我们在困境中生出新希望时,我们引用“山重水复疑无路,__________________。”当我们想说明“站得高,看得远”时,我们要引用“_________________,更上一层楼”。
②我脚下长出的______,深深扎进泥土和岩层;头发长成_______,胳膊变成______,血液变成树的_____,在年轮里旋转、流淌。(《山中访友》)
③前人惯以“眉如春山,眼如秋水”来形容容颜之美。宋代词人王观反用其法,说:“水是_____________,山是________________。”
④当朋友不讲诚信时,我会用马尔克斯的名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去劝告他。
⑤我们不能要求一个人没有任何缺点,因为“甘瓜苦蒂,__________________。”
2、深入理解课文,体会重点语句。
(1)“清脆茎叶,亭亭玉立,显得那么纯洁。”这句话运用了_____________的手法,作者将___________写成了一个___________的少女形象,赋予竹子____________,非常亲切、生动。
(2)“大自然是一部看不完的大画册,是一本读不完的大书”。这句话中“读不完的大书”是指_____________,作者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句子,给带点词语换上恰当的近义词。
(1)客家先民崇尚圆形,认为圆是吉祥、幸福和安宁的象征。( )( )( )
(2)他们的居住地大多在偏僻、边远的山区,为了防备盗匪的骚扰和当地人的排挤,便建造了营垒式住宅。( )( )( )( )
4、将下面的诗句补充完整
(1)老骥伏枥, ;
(2) ,壮心不已。
(3)东临碣石, 。
(4)秋风萧瑟, 。
5、“精忠报国,三字冤狱千古白”是纪念名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课外阅读。
阳关曲·中秋月
[宋]苏轼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1】解释词语。
银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玉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面对诗句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第一句没有写月光,而是写“暮云”
B.第二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C.这首诗从月色的美好写到“人月两团圆”的愉快,又从今年此夜推想明年中秋
D.这首诗抒发了诗人与亲人聚后不久又得分手的哀伤与感慨
【3】翻译诗句。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课外阅读。
饮湖上初晴后雨
苏 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1】“湖”指的是__________。诗的前两句所描写的是__________的景象。
【2】诗中的“西子”原指__________,这里用来比喻__________,让人感受到__________。
【3】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__________
8、阅读理解。
【1】上图是一首刻在茶壶上的“循环回文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由于从诗中任何一个字起,顺读或逆读均可读成五言绝句,所以这是一首“循环回文诗”
B.因为此诗文字排列成首尾连接的圆环状,看不出开头在哪,所以它是“循环回文诗”
C.从“迷”字开始顺读,可得五绝一首:迷香雾流风,舞艳花落雪。飞芳树幽红,雨淡霞薄月
D.从“飞”字开始逆读,可得五绝一首:飞雪落花艳,舞风流雾香。迷月薄霞淡,雨红幽树芳
【2】这首诗异常绝妙,正文虽只有20个字,却能够通过不同的读法,得到正读、逆读各_____首五言绝句,共计_____首诗。横线上填的数字是( )。
A.1 2
B.10 20
C.20 40
D.40 80
【3】请任意写出一首由此诗逆读所得的五言绝句。(上述例子除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了这首循环回文诗,你有什么感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阅读语段,完成后面的练习。
一大早,人们敲起象脚鼓,兴高采烈地从四面八方赶来。为了欢迎周总理,人们在地上撒满了凤凰花瓣,好像铺上了鲜红的地毯。一条条龙船驶过江面,一串串花炮升上天空,人们欢呼起来:“周总理来了!”
【1】这段话主要写________热烈欢迎________。
【2】找出文中的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一条条龙船”、“一串串花炮”指的是什么?( )
A.江面上有一条龙船驶过,有一串花炮升上天空。
B.江面上有许多条龙船驶过,有许多花炮升上天空。
10、阅读理解
在诗词里倾听蛙声
张成林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翻开唐诗宋词,诗词丽句间,一派草色入眼,一片蛙声入耳。
夏夜,聆听蛙声,抑扬顿挫,满天的繁星,蛙鸣如鼓,(沁人心脾 动人心弦)美妙的音符,精彩着夏的篇章。唐诗《孟夏》有名句:“江南孟夏天,慈竹笋如编。蜃气为楼阁,蛙声作管弦。”水乡仲夏夜的蛙声如管弦在耳,那连成一片的蛙声,仿佛是天籁之音,令人心驰神怡。《全唐诗》里吴融的《阌乡寓居十首·蛙声》:“稚圭伦鉴未精通,只把蛙声鼓吹同。君听月明人静夜,肯饶天籁与松风。”蛙声可当鼓吹,可见蛙鸣铿锵有力,可以奏出美妙的乐音。沁人心肺的夏夜,皎月明星的辉映下,蛙鸣声盘天而上,鼓鸣于月光与繁星间,给人一种满天蛙声之感。倾听蛙鸣,夏这个季节变得越发迷人。枕着蛙声酣然入睡,那是一种多么美好的境地。
唐代诗人张籍《过贾岛野居》有诗句:蛙声篱落下,草色户庭间。亲近蛙鸣,我被蛙鸣的热烈融化。蛙鸣充满激情,生机的(勃发 蓬勃),田野芳香弥漫,我被连绵不绝的蛙鸣包围着,感受着欢快的气息。“何处最添诗兴客,黄昏烟雨乱蛙声”。夏天只有蛙鸣是最入诗画中的。蛙鸣是富有诗意的,蛙声播远韵,倾听蛙鸣,那是鼓点式的节奏,敲击着我的心房,那是纯美的大地之歌,温暖纯净着我的梦境。
“蛙声经雨壮,荧点避风稀。”在陆游的诗里,我感受到了蛙鸣在大自然里的底蕴。和谐的蛙声是一种美好,同时也包含着更多的祈愿。民间有谚语“立夏听蛙,以卜丰歉。”蛙声越响,到秋天收成就越好,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薄暮蛙声连晓闹,今年田稻十分秋。”蛙声是丰收的预兆,蛙声成为农人的精神向往。
……
今夏,又响起蛙鸣。在唐诗宋词里聆听蛙鸣,长长短短的蛙声,(此起彼伏 长短不一),好不热烈,好不动情,把盛夏催熟。
【1】写出下面词语的近义词。
欢快——( ) 底蕴——( ) 祈愿——( )
【2】在括号里选择合适的词语。
【3】分析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运用的妙处?
(1)夏夜,聆听蛙声,抑扬顿挫,满天的繁星,蛙鸣如鼓,动人心弦美妙的音符,精彩着夏的篇章。
(2)在唐诗宋词里聆听蛙鸣,长长短短的蛙声,此起彼伏,好不热烈,好不动情,把盛夏催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文中选出自己喜欢的一段并说说喜欢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你还有有关“蛙”的诗句积累吗?请写出一句,并在省略号处补写一段,使上下一贯,语气一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 1.生物学家通过多年的观察、研究,对蚂蚁的生活习性有了一些认识。
2.蚂蚁经常到离巢穴很远的地方去找食物。它找到食物,要是吃不了,又拖不回去,就急忙奔回巢去“搬兵”,把别的蚂蚁领来。他们同心协力地把食物拖回巢去。
3.蚂蚁是靠什么来把消息通知给同伴的呢?它招呼同伴就靠头上那对触角。它们用触角互相撞碰来传递信号。( )食物又大又合口味,触角( )摆动得特别(猛烈 热烈)。
4.蚂蚁认路的本领很强。它认路主要靠眼睛,能凭借陆地上和天空中的景物(辨别 分析)方向。有人做过一个实验,用一个圆筒围住一群在归途中的蚂蚁,只让它们看见天空。蚂蚁仍然能准确地认清前进的方向。如果把天空和周围的景物完全挡住,蚁群就会四散乱跑起来。蚂蚁还可以根据气味认路。有些蚂蚁会在它们爬过的地方留下一种气味,回来时,( )它们闻到这种气味( )能确定路线。如果用手指在蚂蚁爬过的路上画一条横线,或者用樟脑等有怪味的东西将蚂蚁要走的路画断,蚂蚁就迷路了。
5.研究蚂蚁的生活习性有价值吗?有。认识蚂蚁的生活习性,对于人们认识自然,改造自然,能提供一些可贵的科学资料。
【1】在短文前给加上题目。
【2】结合课文,解释下列词语。
①搬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归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文中的( )里加上关联词语。
【4】用“~~~~”线画第四自然段中的中心句。
【5】将文中( )内不合适的词划掉。
【6】分段,用“‖”线分段,写出段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写出文章的中心思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我会读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校园秋色
今天早晨,我到校特别早,便想看看校园的秋色。
我信步来到学校的花圃,只觉一股清新的空气扑鼻而来。树叶上湿漉漉的,好像刚下过一场蒙蒙细雨,把树木洗刷一新。仔细一看,树叶上滚动着圆溜溜、亮晶晶的露珠,怪可爱的。
花圃里盛开着许多菊花,它们显得五彩缤纷:白如雪、红似火、黄赛金。它们的姿势也不一样:有的伸展着很多长长的花瓣,叫“千手观音”;有的花瓣,上面直,到了下面就弯曲,叫“海底捞月”;有的菊花张牙舞爪,叫“蟹菊”;还有一种叫“羞答答”的菊花,因为它总是低着头,就像一个害羞的小女孩。真是千姿百态,令人目不暇接。
花圃里多数树木的叶子已经枯黄了。在一阵瑟瑟的秋风中,树叶飘落下来,就像一只只花蝴蝶在林间飞舞,向人们传递着秋天的信息。然而,雪松却依然那样苍翠挺拔,向人们显示着自己顽强的生命力。
突然,一大片红色映入眼帘,原来是枫树,它就像一团火在熊熊燃烧。我不由得轻轻吟起了唐朝著名诗人杜牧的《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1】用“____”选出加点字的正确读音。
弯曲(qū qǔ)张牙舞爪(zhuǎ zhǎo)
【2】“信”的意思有:①信用;②相信;③随意;④消息。文中的“信步”应取第(____)种解释,“信息”应取第(____)种解释。
【3】仔细读短文第三自然段,这一段描写了花圃里的菊花,写出了菊花的________和________。
【4】这篇短文表达了作者( )的感情。
A. 喜爱校园 B. 热爱秋天,赞美秋天
【5】文中有一首描写秋天的诗,你还积累了哪些写秋天的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自由与生命
8月的一天下午,天气暖洋洋的,一群小孩在十分卖力地捕捉那些色彩斑斓的蝴蝶。我不由自主地想起童年时代发生的一件印象很深的事情。那时我才12岁,住在南卡罗来纳州,常常把一些野生的活物捉来放到笼子里,而那件事发生后,我这种兴致就被抛得无影无踪了。
我家在林子边上,每当日落黄昏,便有一群美洲画眉鸟来到林间歇息、歌唱。那歌声美妙绝伦,没有一件人间的乐器能奏出那么优美的曲调来。
我当机立断,决心捕获一只小画眉,放到我的笼子里,让它为我一人歌唱。果然,我成功了。它先是拍打着翅膀,在笼中飞来扑去,十分恐惧。但后来它安静下来,承认了这个新家。站在笼子前,聆听我的小音乐家美妙的歌唱,我感到万分高兴,真是喜从天降。
我把鸟笼放到我家后院。第二天,它那慈爱的妈妈口含食物飞到了笼子跟前。画眉妈妈让小画眉把食物一口一口地吞咽下去。当然,画眉妈妈知道这样比我来喂它的孩子要好得多。看来,这是件皆大欢喜的好事情。
接下来的一天早晨,我去看我的小俘虏在干什么,发现它无声无息地躺在笼子底层,已经死了。我对此迷惑不解,不知发生了什么事,我想我的小鸟不是已得到了精心的照料吗?
那时,正逢著名的鸟类学家阿瑟•威利来看望家父,在我家小住。我把小可怜儿那可怕的厄运告诉了他。听后,他作了精辟的解释:“当一只雌美洲画眉发现它的孩子被关进笼子后,就一定要喂小画眉足以致死的毒莓,它似乎坚信孩子死了总比活着做囚徒好些。”
从此以后,我再也不捕捉任何活物来关进笼子里。因为任何生物都有对自由生活的追求,而这种追求无疑是值得肯定的。
【1】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意思。
喜从天降:____________
皆大欢喜:____________
【2】文中的“喜事”指的是什么?为什么说这是件皆大欢喜的好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以“自由与生命”为题有什么用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了这篇短文,你有什么感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火星探秘
【材料一】
从人类目前对火星的探测结果看,火星大气层很薄,氧气极少,同时充满尘埃。地表温度白天可达28℃,夜晚可低至-132℃,平均-57℃。因此,相比于地球,火星完全不具备人类生存的条件。哪怕地球环境再恶劣,从必要性来说,改造地球上的沙漠,也比改造火星容易得多。况且,即便人类已经用了半个多世纪探测火星,但就目前的探测水平来看,对火星的了解还远远达不到清晰明了的程度。之所以各国争相进行火星探索,是因为火星离地球比较近,我们的探测器能够到达。此外,其他星球(如金星)的条件太过恶劣,基本不可能有生命存在,通过探测它们来搞清一些重大科学问题,技术难度也比较大。
-摘编自《科学认识探测火星的重要意义》
【材料二】
北京时间2021年5月15日上午7点18分,我国“天问一号”着陆巡视器确认成功降落火星。“天问一号”整个降落过程大致分为“进入、减速、软着陆”三步。而从开始踏上进入点的那一刻起,“天问一号”就迎来了此次探测旅程中最为凶险的“恐怖9分钟”。在这短暂的时间内,“天问一号”要从约2万千米每小时的速度降至0米每小时,与此同时还要完成一系列的复杂动作,且这一过程不能有丝毫差错。而且由于火星与地球距离遥远、信号微弱、通信延时等原因,地面人员没有干预的机会,完全靠“天问一号”自主完成。着陆后,“天问一号”携带的“祝融号”火星车,驶向火星地面,开始工作。这标志着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首次通过一次任务实现火星环绕、着陆、巡视探测的国家,也成为世界上第二个实现火星车安全着陆和巡视探测的国家。
-摘编自《科技日报》
【材料三】
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名称和图形标识全球征集活动于2016年8月启动。经专家评审筛(shāi)选,“天问”排名第一。据悉,该名称源于屈原的长诗《天问》,表达了中华民族追求真理的坚持与执着,寓意探求真理征途漫漫,追求科技创新永无止境。火星探测的图形标识同样通过征集和网络投票确定,标识呈“揽星九天”的图形,太阳系八大行星依次排开,表达了宇宙的五彩中国行星探测缤纷,呈现了科学发现的丰富多彩。
-摘编自《“天问一号”离火星还有多远》
【材料四】
【1】学校航天社的小明正想向同学们介绍人类“移民火星”的相关情况,他应该重点阅读材料( )。结合该材料可知,目前人类(可以 不可以)“移民火星”,其主要原因为:
(1)
(2)
与此同时,人类对火星的了解还远远达不到清晰明了的程度,因此可得出这样的结论。
【2】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x”。
(1)通过对火星半个多世纪的探测,人类已经清晰地了解到火星完全不具备人类生存的条件。( )
(2)“祝融号”在火星开始工作,说明我国成为第一个首次通过一次任务实现火星环绕、着陆、巡视探测的国家。( )
(3)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和火星探测图形标识“揽星九天”都通过征集和网络投票命名,都植根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 )
【3】为什么“天问一号”降落过程被称为“恐怖9分钟”?请根据材料二简要分析。
___________
【4】有人说,“中国人实现自己的‘飞天梦’已不再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你同意吗?请结合材料四说说你的看法。
_________
15、改为“被”字句
①那位先生很快把邮票撕开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我把苹果吃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魔术变变变。(按要求变句子)(6分)
⑴缩句: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
⑵改成夸张句:这里真安静啊!
⑶改为转述句: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
17、改为“把”字句
史德威得不到史可法的尸骸,就安葬了史可法的衣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要求改写句子。
(1) 王华说:“明天妈妈带我去图书馆借书。”(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他的事迹表明,人是可以向命运挑战的。(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我们在水边快乐地欣赏着绒丝线似的青苔随着水波柔柔地摇摆。(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按要求改写句子。
哪里有死的东西会自己走动,并且能自动地发出和谐的声音呢?(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
20、按要求改写句子。
(1)报告这个喜讯的人把消息告诉了她的丈夫。(改为“被”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他低声说:“但是这并不等于说我愿意告诉你。”(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身在热带,即使有衣服也不用穿。(用加点词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作文
同学们,想一想,未来的世界是怎样的呢?请你展开丰富的想象,以“未来的世界”为题目,写一篇文章。字数400字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