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画龙点睛(补充词语)再把表示人物神态的词语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垂头(_____)气 积劳成(______) 一视同(_______)
舍(_____)逐末 没精打(______) 脍(_____)人口
表示人物神态的词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按课文内容填空,并写出所运用的修辞方法。
(1)燕子去了,有________的时候;杨柳枯了,有________的时候;桃花谢了,有________的时候。( )
(2)过去的日子如________,被微风吹散了,如________,被初阳蒸融了。( )
3、根据提示,各写一个含“手”字的成语。
1.形容凶狠—(_______)
2.权力很大—(_______)
3.没有准备—(_______)
4.形容慌乱—(_______)
5.形容熟练—(_______)
4、古诗文默写
①九曲黄河万里沙,____________________。(刘禹锡《浪淘沙》)
②____________________,心有灵犀一点通。(李商隐《无题》)
③一水护田将绿绕,____________________。(王安石《书湖阴先生壁》)
④____________________,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
⑤人生自古谁无死,____________________。(文天祥《过零丁洋》)
5、用一组反义词补全下列成语。
大(____)小(____) (____)奉(____)违 (____)此(____)彼
化(____)为(____) 开(____)辟(____) 积(____)成(____)
6、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梅 花
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1】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数(shǔ shù)枝梅
为(wéi wèi)有暗香来
【2】这首诗通过赞美梅花,来表现 _____________。
【3】从“凌寒独自开”可以看出梅花 _______________ 的品性,这种品性也正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写照。
【4】“暗香” 喻指_____________,由此我们明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快乐阅读
惠崇《春江晚景》
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1】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代的诗人苏轼,他和其父苏洵、其弟苏辙 并称“_____”。
【2】这首诗描写的是惠崇的一幅名为《______》的画,画面景物有动有静,静的景物有 ________,动的景物有________,诗人从这些景物中感受到 _________来了,表达了诗人 ___________的热爱的思想感情。
8、古诗赏析《白云泉》。
白云泉
[唐]白居易
天平山上白云泉,云自无心水自闲。
何必奔冲山下去,更添波浪向人间。
【1】由“云自无心水自闲”中的“闲”字看不出泉水具有怎样的特点( )
A.从容奔流
B.自由奔泻
C.清澈见底
【2】诗的前两句为我们描绘的画面不可以用下列哪一个词形容( )
A.娴静雅致
B.逍遥惬意
C.从容自得
D.大气磅礴
【3】这首诗写于白居易任苏州刺史期间,此时白居易政务十分繁忙,很不自由,面对白云泉水,不禁产生羡慕之意。由此可以看出这首诗流露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
A.反映了诗人随遇而安的思想。
B.反映了诗人清净无为,与世无争的思想。
C.表达了诗人建功立业、一展抱负的思想。
D.表达了诗人对能够早日摆脱恼人的俗务的渴望。
【4】下列对本诗内容分析错误的是哪一项( )
A.诗人以“云自无心水自闲”自况,表达坦荡淡泊的情怀。
B.此诗描绘了一幅线条明快简洁且充满生机活力的淡墨山水图。
C.句中连用两个“自”字,只为了强调云、水的自由,自得其乐。
D.诗人十分注重用浓墨重彩描绘天平山上的风光,其中重点摹画了白云与泉水的神态。
【5】本诗在表达技巧上有什么突出特点?试作赏析。
_______________
9、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小”车夫
“喂,师傅,您到哪里,我送您一趟好吗?”一个男孩,蹬着一辆半旧三轮车喊住我。原来是个小车夫。
“我要到陈口十中,多少钱?”
小车夫微微一笑:“4元。”
“2元5角!”我一咬牙,迸出个自己也觉得太低的价格,他竟然笑一笑答应了。
坐在小车夫的后面。我问:“多大了?”“16。”“父母干什么的?”“爸爸是一名干部,妈妈是教师。”他不太情愿地说道。我很吃惊:“你家庭条件不错啊!”
他大概觉出我的惊异,扭头冲我笑了笑,道出他的秘密。
他前段日子看一篇文章中说,当今中国学生自立意识差,同美国学生相比存在较大差距。他很有感触,想尝一尝独立挣钱的滋味。
听着他娓娓而谈,我顿觉惭愧万分。都读大学了,从未有过独立挣钱减父母负担的念头,潜意识中把依靠爹妈当成了天经地义的事。
到家了,我充满敬意地用双手递给小车夫4元钱。
【1】文中画线的句子与小车夫的言行形成________,突出了小车夫的不简单。
【2】读第6自然段,这个秘密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
【3】本文赞扬了小车夫的什么精神?
__________________
10、美文欣赏屋。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胡 杨(节选)
胡杨,是我平生所见最无私的树。胡杨是挡在沙漠前的屏障,身后是城市,是村庄,是青山绿水,是喧闹的红尘世界,是并不了解他们的芸芸众生。背后的芸芸众生,是他们生下来活下去斗到底的唯一意义。他们不在乎,他们并不期望人们知道他们,他们将一切浮华虚名让给了牡丹,让给了桃花,让给了月季,让给了所有稍(shāo xiāo)纵即逝的奇花异草,而将这摧肝裂胆的风沙留给了自己。
胡杨,是我平生所见最悲壮的树。胡杨生下来一千年不倒,倒下去一千年不死,死了以后一千年不朽。这不是神话。我看见了大片壮阔无边死而不倒的枯杨,他们生前为所挚爱的热土战斗到最后一刻,死后仍奇形怪状地挺立在战友与敌人之间,他们让战友落泪,他们让敌人尊敬,无论是在塔里木还是在内蒙古的额济纳旗,我都看到无数棵宁(líng nìng)死不屈、双拳紧握的枯杨,似一幅悲凉壮丽的冬天童话。一看到他们,就会想起岳飞,想起袁崇焕,想起谭嗣同,想起无数中国古人的气节,一种凛然,士为知己而死的气节。当初,伍子胥劝夫差防备越国复仇,忠言逆耳,反遭谗杀,他死前的遗言竟是:把我的眼睛挖下来镶在城门上,我要看着敌军入城。他的话应验了。入城的敌军怀着深深的敬意重新厚葬了他与他的眼睛。此时,胡杨林中飘过的阵阵凄风,这凄风中指天画地的条条枝干,以及与这些枝干紧紧相连的棱棱(líng léng)风骨,如同一只只怒目圆睁的眼睛。眼里,是高洁的心与叹息的泪。
【1】画去加点字不正确的读音。
【2】用“ ”分别画出这两段话的中心句。
【3】为什么说胡杨是最悲壮的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胡杨身上,作者看到了怎样的精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作者写胡杨,赞美胡杨,其目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理解
人脑的潜力
①每个人都有一笔巨大的财富:一个会思考的大脑。
②人的大脑,是大自然几十亿年进化的产物。它是思维的发源地,智慧的藏府,创造的源泉。恩格斯所说的地球上最美丽的花朵——人的思维着的精神,就是在这里诞生的。
③今天,大脑比以往任何时代更重要。在原始时代,人们崇尚的是力;在工业革命时代,人们重视的是物;在信息革命的时代,智能成了最重要的资源,人的大脑也就成了开发的对象。自然界的资源是有限的。但是,大脑中的资源却是无限的。世界上没有一个人感到思想的饱和,没有一个人发生思想的溢出。每个人的大脑,都是一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矿藏,每个人都拥有巨大的潜力。
④人的潜力有多大?美国学者玛格丽特·米德认为,大脑资源的95%没有开发。前苏联学者依凡·叶夫莫雷夫指出:“人的潜力之大令人震惊。______我们迫使大脑开足一半马力,我们______能毫不费力地学会40种语言,把《苏联百科全书》从头到尾背下,完成几十个大学的课程。”这是多么令人向往的境界啊!
⑤人的大脑为什么拥有巨大的潜力呢?
⑥首先,脑科学表明,大脑中有着超量的神经元。一般认为,大脑中的神经元有1000亿个,它们对于人的生存功能来说,是大大过量的。如此超量的神经元,正是智能开发的后备力量,是潜力存在的生理基础。
⑦其次,脑科学表明,神经元有丰富的神经突触。低等动物突触比较少,刺猬每个神经元与几十个神经元相联系,形成几十个突触;老鼠每个神经元有500多个突触;人的每个神经元与1000神经元相联系。对列宁的大脑解剖表明,他的神经突触特别丰富。计算显示,大脑中神经元之间有1015个接触点。也就是说,人脑具有思维的极大容量。
⑧再其次,脑科学还表明,大脑中的突触、神经生化物质也有很大的可塑性。经过训练,大脑中会产生新的突触,产生新的神经递质。动物实验表明,经过训练的老鼠的大脑中长出了新的突触,大脑产生了新的功能。
⑨人类有着巨大的记忆潜力、思维潜力和创造潜力。潜力理论为我们开发自我增添了信心,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成为巨人,人人都可以创造不平凡的业绩,做出伟大的贡献。成就决不是某些人的专利,人人都可以成为有用之才。
【1】第②段画线的句子中的“这里”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填入第④段横线处的关联词,正确的一项是( )
A.只有……才…… B.只要……就……
C.如果……就…… D.因为……所以……
【3】作者认为人的大脑拥有巨大潜力的科学根据是______(选最合适的三项)
①每个人的大脑,都是一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矿藏,每个人都拥有巨大的潜力。
②神经元有丰富的神经突触。
③大脑资源的95%没有开发。
④大脑中有着超量的神经元。
⑤经过训练的老鼠的大脑中长出了新的突触,大脑产生了新的功能。
⑥大脑中的突触、神经生化物质也有很大的可塑性。
【4】对⑥⑦段说明的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刺猬大脑中有几十个突触,老鼠大脑中有500多个突触。
B.人的大脑中有1000亿个突触。
C.列宁大脑中有10个神经元。
D.大脑中突触数量越多,人或动物越聪明。
【5】再读第⑦段,圈画相关的句子,写出都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再读第⑥段,加点的词“一般认为”可以去掉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课外阅读:
空心树
①河岸上长着两棵柳树,老柳树谦逊地低着头,舒展着自己的枝叶。可是年轻柳树却认为自己长得又yún chèn( ),又好看,老是仰着脸,想尽量把自己的枝﹑杈把弄得比老柳树漂亮一些。
②有一天 年轻柳树对老柳树说 你干吗老是低着头趴着 你看我多气派 那些房子呀 人呀 我都不放在眼里 看他们谁不chēng zàn( )我长得又高大又漂亮 他摆出一副瞧不起老柳树的样子
③老柳树友爱地对它说:“我不是不知道你长得漂亮。可你要当心树会变空的啊!”
④年轻柳树不理睬老柳树的忠告,仍旧得意洋洋地欣赏自己的美貌。
⑤日子一天天地过去了。因为年轻柳树老是把吸收到的养分用在打扮外衣上,树心真的变空了。不久,这两棵柳树的主人把它们砍倒了。主人看到年轻柳树心竟然是空的,痛心地说:“唉,本来我是打算用你做房梁的,可现在除了把你当做柴火烧掉,再也没有别的用处了。”年轻柳树听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
【1】读准文中的拼音,规范书写汉字。
【2】按要求完成下列题目。
(1)近义词:谦逊(_____) 气派(_____) 吸收(_____)
(2)反义词:称赞(_____) 痛心(_____) 得意洋洋(______)
【3】给第二小节加上标点。
【4】年轻的柳树为什么会变空心的?主人对它的空心为什么痛心失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年轻柳树听了主人的话,会怎么样呢?它又会说些什么呢?发挥你的想象在文中空白处写几句话。(至少用上一句歇后语或名言警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老柳树和年轻柳树有什么不同之处?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带着问题来读书。
(1)《手指》是________写的一篇散文。
(2)本文向我们阐明了一个道理:五根手指如果能__________,成为一个拳头,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不再有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之分了。
14、 燕子过海
一个晴朗的日子,我们的船在蓝色的大海上航行。一群从北方飞往南方过冬的燕子,在大海的上空不停地飞呀,飞呀……它们一定是太疲倦了,看见我们的船.就像雨点一般落下来,伏在甲板上休息。
过了一会儿,有的燕子又起飞了;有的燕子倒在甲板上,再也飞不起来了。水手们向远飞的燕子挥手告别,又把死去的燕子轻轻放到蓝色的大海里。
我知道燕子是益鸟,更知道小小的燕子并不软弱。南来北往,不管路途多么遥远.小燕子总是坚强地飞着,飞着……
【1】燕子“像雨点一般落下来”说明了( )
A. 燕子多 B. 燕子下落的速度快 C. 燕子落到甲板上的声音大
【2】燕子是一种益鸟,它有________、不软弱的好品质。
【3】对待燕子,水手们有怎样的表现?找出相关句子“________”从中可以体会到水手们________(①助人为乐;②爱护动物)的好品质。
15、按要求改写句子。
(1)看羊还不够资格的八儿,难道还能设什么法来反抗吗?(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
(2)花生仁脱了它的红外套,这是不消说的事。(仿写拟人句)
_________________
16、按要求写句子。
①富有激情和超凡想象力的炎黄子孙,描绘着瑰丽绚烂的飞天之梦。(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年轻而富有才华的音乐家肖邦,离开自己的祖国。(改为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他告诉我们:“当时,我让你们传看的是一个普普通通的猫的头盖骨。你们根据错误信息得出错误答案,还应该得分不成?”(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这支钢笔是他的,不是我的。(改动标点,使句子的意思相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你这样做,岂不是太糊涂了吗?(不改变句子原意,给句子换个说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照样子改写句子。
例1:老农打死了狼。
老农把狼打死了
1.桑娜抱回了西蒙的两个孩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纤绳勒红了红衣少年的肩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2:红军夺下了泸定桥。 泸定桥被红军夺下了。
3.巨浪磨圆了岸边的石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可恶的草地吞没了老同志的生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按要求完成句子。
(1)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张思德同志的死比泰山还要重。(用关联词连成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
(2)天上的星星在闪烁。(改为拟人句)
___________________
(3)李老师说:“看到你们的进步,我非常高兴。”(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
(4)为了避免不再发生交通事故,每个人都必须遵守交通规则。(修改病句,把正确的句子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
19、按要求写句子。
(1)小明对小强说:“明天我家有事,不能跟你一块儿上街了。”(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橘子真酸。(改为夸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太阳无语,却放射出光辉;高山无语,却体现出巍峨。(仿写句子)
鲜花无语,却________;青春无语,却________。
(4)广场上千万盏灯静静地照耀着天安门广场周围的宏伟建筑。(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 改为陈述句。
在漆黑的夜里,飞机怎么能安全飞行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习作。
大自然存在着许多奥秘,只有好奇而又爱思考的人才会有所发现。你从自然中发现过什么秘密吗?你是怎样发现这个秘密的?请你根据亲身经历写一篇文章,注意要把发现问题的过程写清楚,还要写出自己受到了哪些启发,不少于5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