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吉州2025-2026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三年级语文

一、填空题(共5题,共 25分)

1、把给你印象最深的一句名言警句送给同学,勉励他如何学习和做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补全下列成语

毫无_______ 同归_______ _______烟海 _______大火

水滴_______ 不翼_______ _______神速 _______不舍

气壮_______ 一声_______ _______如也 _______夺秒

临危_______ 理直_______ _______斯理 _______称快

大义_______ 踉踉_______ _______纸上 _______起舞

3、根据提示写一写,做一做。

1.“插柳之恩,_______。”

我还会用诗句来赞美我们的老师:____________

2.马上就要毕业了,就要离开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了。临别之际,我想对老师说:____ 

3.毕业在即,师生之间、同学之间总免不了要互留赠言。请读读下面的赠言,再回答问题。

第一条:“人生如梦,梦永远伴随着你!祝你笑口常开,笑死活该!”

第二条:“生活如一条长河,愿你是一叶执着的小舟;生活如一叶小舟,愿你是一名风雨无阻的水手。”

上面的两条赠言,你欣赏哪一条?请你再给老师和同学写两句赠言吧。

我的观点:_________

送给老师:_________

送给同学:_________

4、请解释加点字的意思。

(1)盈盈一水间。( ) (2)要留清白在人间。( )

5、写出下列多音字拼音,并组词

1.朴: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栖: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蹊: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稽: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欠: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诗阅读(共3题,共 15分)

6、课内阅读。

寒 食

[唐]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1诗歌描写的情景有一个时间推移,第一、二句写____________,第三、四句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是转折。

2诗歌第一句中的“无处不”可不可以改为“处处都”?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诗歌第三、四句中的哪个字用得妙?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知道寒食节有哪些习俗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课内语段赏析

日照            

遥看               

       直下         

疑是                 

1把诗句补充完整。

2这首诗歌的题目是                     ,是    代诗人            写的。

3这首诗歌中表现庐山瀑布壮美景象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四时田园杂兴

·范成大

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无人过,唯有蜻蜓蛱蝶飞。

【注释】麦花:荞麦花。荞麦是一种春秋皆可种植的农作物。蛱蝶:蝴蝶。

1.诗的一、二句中,作者抓住哪些景物描写向我们展示了初夏农村特有的景象?

2.诗的三、四两句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3.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 ——   ——     ——

 

三、现代文阅读(共6题,共 30分)

9、在阅读中享受快乐!

成长的桥(节选)

我记事很晚,所有关于童年的记忆,差不多都在父母与别人的闲谈中得知。在很多人眼里,我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笨小孩。

上学第一天回家在巷口碰上母亲,她问:“老师今天讲了啥” ?我想了半天才挤出三个字:“脚板印。”母亲又问一起回来的某某,她说:“老师要我们脚踏实地,好好学习。”大家一阵笑,我也跟着笑。一次不小心摔破了家中珍贵的花瓶,我把碎渣扫到地板中央,再搬个小凳老实地坐在旁边。母亲回来生气地责骂时,我委屈地说:“老师讲要表扬诚实的孩子,您却批评我!”母亲忍不住扑哧笑了。

也许智商有限加上读书不用心,虽然花了时间做了副努力的样子,小学时我成绩并不理想。别人家的父母见了面总是夸自己的孩子如何了得,我父母只能一边讪笑一边借机脱身,回来了他们彼此安慰说,孩子老实,心眼又好,读书也自觉,就别逼她了。那时真想把课本煮了熬汤喝,像皮皮鲁那样,除此之外我想不到法子读好书。

懵懵懂懂长到九岁,我的思想第一次发生了重大转变。

那年,春天的花开得特别艳,尤其我家向阳的窗台下花朵更是美不胜收。我喜而忘形,一手扳窗,一手摘花,却忽略了扳着的窗子是没有插销的。一分钟后那扇要命的窗子开了,把我像球一样从二楼抛下去做了自由落体运动;仙人掌又火上浇油,落地的我已变成昏迷不醒的“刺猬”。后来听说:是好心的行人送我进了医院;私下以为嫌我笨的母亲,听到这个消息竟在柜台内晕倒了,苏醒过来跌跌撞撞地推开同事就往医院跑;而父亲一脸煞白,骑单车撞到了电线杆,爬起来车子不要、泥水不管地直往前冲……那天医生差点下死亡通知书,警告说病人必须一直保持清醒意识。于是父母每隔一个小时便忐忑不安地唤我一次,昏昏沉沉往下坠落的我,就被父母一声一声柔和而又有力、平缓而又焦虑、掺杂着心疼与希翼的呼唤拉回了这鸟语花香的世界。

那年期末,我破天荒考了个全年级第一。邻居说这一摔没留个后遗症已是万幸,想不到还摔开了窍,变聪明了。我知道是为了什么?是48小时的昏迷中母亲带泪的呼唤,父亲紧握我手的力量,是一睁开眼他们憔悴面容上的极大喜悦,与眼眶里滑落的中年人的泪水,让我一刹那长大了。我才知道我对父母是那样重要。心中渐渐清晰的爱滋生成牢不可破的愿望——我要为父母好好读书。拿到成绩通知单时父母的惊喜和欣慰,让我开心了好久。后来读书居然成了习惯,一读读到了研究生。

我至今仍不知道我的智商属高属低,这对人的一生也许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有怎样的父母。从懵懂到明事,其实只有一桥之隔。这座桥,就是父母温厚的爱。就像黑云经过太阳的亲吻也会变成绚丽的彩霞,再笨的小孩,有父母的爱来呵护,也会成长为顶天立地的栋梁。

1标点改错:(文中有三处标点错误,请指出并改正。)

1)她问:老师今天讲了啥________

2)后来听说:________

3)我知道是为了什么?________

2皮皮鲁是________童话中的人物,妹妹叫________,舒克与贝塔是两只可爱的_______

3列举父母为你所做的、影响你的行为例子______________

4成长的桥的本体_________________

10、课内阅读。

于是就有了这样一段传奇。唐东杰布在山南琼结认识了能歌善舞的七兄妹,组成了西藏的第一个藏戏班子,用歌舞说唱的形式,表演历史故事和传说,劝人行善积德,出钱出力,共同修桥。随着雄浑的歌声响彻雪山旷野,有人献出钱财,有人布施铁块,有人送来粮食,更有大批的渔民、工匠、流浪汉跟着他们,从一个架桥工地走到另一个架桥工地。随着铁索桥一座接着一座地架起来,藏戏的种子也随之撒遍了雪域高原。

【1】文中画线的句子运用了______的修辞手法。运用这种修辞手法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____

【2】藏戏班子主要表演。(     

A.历史故事和传说

B.童话故事

【3】“于是就有了这样一段传奇。”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

【4】选文主要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秋在农村

①家乡的秋天很明朗,从初秋到秋末,四处洋溢着喜悦。睁开眼睛可以看到,张开嘴巴可以尝到,闭上眼睛还会闻到淡淡的香味。秋,无处不在。

②秋在农村是能看得到的。秋风A__________,吹遍山山崖崖,吹走了炎热,吹来了凉爽,吹得大地一片金黄。走出家门,绚丽斑斓的秋景映入眼帘。橘黄的南瓜躺满地头,紫色的茄子挂满架头,红彤彤的枣儿爬满枝头;酸的野果,甜的鸭梨,肥胖的玉米,柔细的糜子,黑的芝麻……

③农村的秋啊,走在哪里哪里就是秋。山崖上红了的酸枣似乎要掉进忙碌的农人的嘴巴里,黑黝黝的杜梨圆润而馋嘴。天空蓝了,树叶黄了。处处是硕果,处处是喜悦,迷得人们B__________

④树叶落了一地,厚厚的,踩上去软软的,像刚刚苏醒的春土。这在城市是感觉不到的,更不要说享受了。城市无论院子,还是街道,都被环卫工清扫得干干净净。乡下就不同了,落下的树叶一堆又一堆,没有人清扫,没几日就堆得如小山。来来往往的小牛小羊逮个正着,吃得肥胖肥胖的。枣树下,少年们拿着竹竿打得快,妇女、老人、小孩子拾得快。果园里摘果子,葡萄架下摘葡萄,田野里收秋的农民一个比一个唱得起劲儿。“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把农村的秋天描写得C__________

⑤秋在农村是可以尝得到的。城市的街头,偶尔也能看到卖烤红薯和烤玉米的,那野味却远远比不上农村的正宗。在农村,在农田里掰几个玉米棒子,地下挖个沟,把玉米放到上面,捡些柴火在下面烧上,便开始了野餐;到田地里拔几个细且长的萝卜,用清澈的河水冲冲,咬一口,又脆又甜;或者摘几个青辣椒,烧几个土豆,一口青辣椒一口土豆,香味十足;要不拔一把黄豆放到火上一烧,你一颗,他一颗,脆而香;也可以去果园摘苹果、柿子、酥梨、葡萄……

⑥秋在农村是能闻得到的。在城市的超市里,把乡下运来的土豆、萝卜、辣椒、南瓜、梨等都装在盒子里包上保鲜膜,大概就是无菌食品。反正,我很少去光顾。整天忙碌的城市人忘却了秋天的喜悦,习惯在超市买上一些蔬菜回去做着吃便罢了。在农村就不同了,站在院子里,或者站在山冈上,瓜果的香味随风飘来醉得人心儿都甜了。闻闻金黄的谷穗,闻闻熟透的葡萄,闻闻圆溜溜的南瓜,闻闻黑黝黝的杜梨……什么不是香的,什么不是醉人的?

⑦深秋来了,天气渐渐地凉了。山山沟沟、川道小丘、菜园小畦失去了往日的蓬勃,一片凄凉。但走进家家户户的院子,秋,仍然毫不褪色。一串串鲜红的辣椒挂满墙面,一堆堆金黄的谷子摆满院子,一个个金黄的玉米架满架子。打谷场上、院子里忙得D.__________;打谷子、晒豆子、扬糜子,不要说亲手去做了,看着也忙,也喜悦。

⑧秋,在农村是个聚宝盆,是收获的季节,是喜气盈盈的季节。

1这篇文章写的是___________,文章具体是从三个方面来写的:

(1)第______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______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______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把“不可开交”“悄然而至”“恰到好处”“眉开眼笑”四个成语分别填在文中A、B、C、D四处恰当的位置上。

3第②段中画横线的句子主要运用了______的修辞手法,作用是____________

4第⑥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能否删去?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因为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所以,我们如果有缺点、就不怕别人批评指出。(  )是什么人,谁向我们指出(  )行。(                 )你说得对,我们(            )改正。你说的办法对人民有好处,我们就照你的办。精兵简政这一条意见,就是党外人士李鼎铭先生提出来的;他提得好,对人民有好处,我们就采用了。

【1】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关联词。

【2】这段话选自课文《_______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____

【3】“精兵简政”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

【4】举出采用李鼎铭的意见这一事例,是为了说明文中的哪句话?用波浪线在文中画出来。

【5】文段共______句话,句与句之间联系紧密,意思层层递进,告诉我们,衡量批评正确与否的标准只有一个,就是___________;接受任何人的正确的批评的目的也只有一个,就是_______________

13、课外阅读

很多年以前的一个寒夜,在吉尼亚北部,一个老人等在渡口准备乘船过河,寒冷的冬季小霜雪使他的胡子像上了一层釉,看来他的等待似乎是徒劳的。刺骨的北风使他的身体冻得麻木僵硬了。

突然,他听到沿着冰冻的羊肠小道上传来了有节奏的由远而近的马蹄声,怀着焦急的心情,他打量着几个骑马的人依次从他身边过去了。待最后一个骑手经过他时,老人站在雪中僵直得像一尊塑像,就在将要擦身而过的一瞬间,老人突然看着那人的眼睛说:“先生,您是否让一个老人和您骑一匹马共行?你知道,单凭用脚走,人是很难通过这一段路的。”

骑者勒住了马,回答:“确实是这样,上来吧!”看见老人根本无法移动他那冻得半僵的身体,骑手跳下马来帮助老人上了马,骑手不仅把老人驮过河,而且送他到他生活的地方,那里有数英里远。

当他们走进一座小而舒适的村舍时,骑手的好奇心(促进 促使)他问道:“先生,我注意到你让其他几个人过去而没有请求帮助,而当我经过时你却留住了我,借用我的马,我很奇怪这是为什么,在如此一个寒冷的冬夜,您却等待在这里并截住了最后一个骑手,如果我拒绝您的要求并把您留在这儿,结果会是什么?”

老人慢慢的下了马,以一种惊奇的目光看着骑手,回答说:“我已经在这里等了些时间,但我以为我知道谁有更好的美德。”老人继续说道“我仔细观察几位骑手,立即看出他们没有关心我的处境,这时候就是我求他们帮忙也无济于事。但是,当我仔细一看您的眼睛,仁慈和同情之状相当明显的。我知道,当时当地,您的友好态度使我得到了这样一个机会,使我在最需要的时候能得到帮助。”

那暖人肺腑的评价深深触动了骑手,“您的评价把我形容得太伟大了。”他告诉老人,“可能我以前在从事自己的事情上过于(忙碌       匆忙),所以我对别人需要安慰和怜悯的帮助太少了。”说完这些,那名骑手——托马斯·杰斐逊总统调转马头,踏上了通往白宫的路。

【1】请把文中不合适的词划去。

【2】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徒劳( )舒适( )同情( )

【3】给下面的句子换个说法,句意不变。

老人回答说:“我已经在这里等了一些时间,但我以为我知道谁有更好的美德。”

__________________

【4】在第一自然段中找出描写老人被冻的样子的句子并画上横线。

【5】面对这位被冻的老人,骑手是怎样做的?请用波浪线划出。

【6】老人是怎样分析骑手的眼神的?他为什么等到最后一个骑手才寻求帮助?

__________________

【7】你喜欢文中的骑手吗?他具有怎样的品格?

__________________

【8】给短文加上一个合适的题目: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十六年前的回忆》片断,回答问题。

那年春天,父亲每天夜里回来得很晚,每天早晨,不知道他什么时候又出去了。有时候他留在家里,埋头整理书籍和文件。我蹲在旁边,看他把书和有字的纸投到火炉里去。

我奇怪地问他:“爹,为什么要烧掉呢?怪可惜的。”

待(dāi  dài)了一会儿,父亲才回答:“不要了就烧掉。你小孩子家知道什么!”

父亲是很慈祥的,从来没骂过我们,更没打过我们。我总爱向父亲问许多幼稚可笑的问题。他不论多忙,对我的问题总是很感兴趣,总是耐心地讲给我听。这一次不知道为什么,父亲竟这样含糊(hu   hù)地回答我。

后来听母亲说,军阀张作霖要派人来检查。为了避免党组织被破坏,父亲只好把一些书籍和文件烧掉。才过了两天,果然出事了。工友阎振三一早上街买东西,直到夜里还不见回来。第二天,父亲才知道他被抓到警察厅里去了。我们心里都很不安,为这位工友着(zhe  zháo)急。

局势越来越严重,父亲的工作也越来越紧张。他的朋友劝他离开北京,母亲几次劝他。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不是常对你说吗? 

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你要知道现在是什么时候,这里的工作多么重要。我哪能离开呢?”母亲只好不再说什么了。

1划去文中括号里不正确的读音。

2在文中找出下面词的反义词。

清楚______________   严肃______________

3用“   ”在文中画出和划线部分照应的句子。

4“局势越来越严重”表现在三个方面:

A_____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______

5这段主要表现了:(选对的打√)

A.李大钊对革命工作高度负责的精神。(   )

B.李大钊对子女教育十分耐心。( )

四、句型转换(共6题,共 30分)

15、小鸟在树枝上鸣叫。(根据不同的情境扩写句子)

①被老师夸奖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考试失利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修改病句。

【1】《汤姆·索亚历险记》的作者是马克·吐温写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船长答应带他们愉快地回英国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他费了九牛一毛之力,总算爬了上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不一会儿,街上就挤满了欣喜若狂却衣衫不整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把陈述句换成把字句

①这只贝没有被孩子们捡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他们发现了这一只瓦砾似的贝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改为第三人称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是一间很小的牢房。(改为夸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

19、将下列句子改为转述句:

闰土对我说:我来教你捕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 把下列反问句改成陈述句。

(1)我们怎么能甘愿落后呢?

(2)没有太阳怎么会有我们这个美丽可爱的世界?

(3)中国的历史难道还不够悠久吗?

 

 

 

五、书面表达(共1题,共 5分)

21、习作。

2020年肆虐全球的新冠肺炎疫情,让我们每个人对生命和生活有了全新的了解和认识,这场疫情给你的生活带来了怎样的改变?哪些人或事给你触动最深最大呢?请你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以小见大,选择一两件印象最为深刻的事情写一写,不少于5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