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玉2025-2026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三年级语文

一、填空题(共5题,共 25分)

1、积累背诵。

1.______________,近山识鸟音。

2.路遥知马力,______________

3.苟日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礼记》。

4._______________,子欲养而亲不待。

5.青青园中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万物生光辉。

2、《手指》是_______先生写的一篇_______,文章开门见山指出每个人都有十个手指,_____________,接着就以风趣幽默的语言具体描写五根手指的不同的姿态和性格。最后阐明了一个道理____________成为一个拳头。

3、把下列句子补充完整。

1_________________,孰能无惑?  

2)甘瓜苦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种树者必培其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操千曲而后晓声,_____________________

5)爆竹声中一岁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在八千多日的匆匆里,除__________外,又剩些什么呢?过去的日子如轻烟,________________,如薄雾,________________:留着些什么痕迹呢?

4、读拼音,写词语。

rán fàng______ nuó yí______ pái huái______ sī kōng jiàn guàn______

yī wēi______ chè dǐ______ lán jié______ jiàn wēi zhī zhù______

5、按课文内容填空。

(1)《孔子游春》中,孔子说水“好像有德行”,是因为水___________;说水“好像有情谊”,是因为水__________;说水"好像有志向",是因为水__________

(2)《大江保卫战》中,战士们的冲锋舟在汹涌的激流中_________,飞向______,飞向________,飞向_________。这句话用_______的修辞手法,生动地描写了战士们救助群众的情景。

(3)《碧螺春》中,采茶姑娘们披着_______,踏着_________,结伴向茶园走去。空中弥漫着_______________的茶树丛中,不时传来_______的欢笑声……绿树映衬着_________,构成一幅________

二、古诗阅读(共3题,共 15分)

6、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小题。

春望(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下列对诗中语句的解释,不恰当的一项是(

A. "国破"句中,""指京城长安,""的意思是"沦陷"

B. "城春"句中的""意思是茂盛。

C. 第二句的意思是花鸟本为娱人之物,但因感时恨别,诗人见了反而落泪惊心。

D. "浑欲"句意为,安史之乱不平定,诗人就不整理散乱的头发。

2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 第一句明为写景,实为抒感,寄情于物,托感于景,为全诗定下了高昂的爱国基调。

B. "家书抵万金"一句出自肺腑,情真意切,很自然地引起共鸣,因而千古传诵。

C. 诗的前四句写景,饱含感叹;后四句写心念亲人的境况,充溢离情。

D. 这首诗反映了诗人热爱国家、眷念家人的美好情操。

7、阅读理解。

登鹳雀楼

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1看拼音,写词语。

bái rì   huánɡ hé

( )  ( )

ɡāo shān dà hǎi

( )  ( )

2比一比,再组词。

人(   ) 尽(   ) 衣(   ) 欢(   )

入(   ) 近(   ) 依(   ) 欲(   )

3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

一( )楼   一( )河 一( )红日 一( )绿叶

一( )山   一( )人 一( )诗人 一( )老虎

4选择带横线字的正确解释。

白日山尽 (   )

A. 依靠   B. 同意   C. 按照

5选择带横线字的正确解释。

黄河海流 (   )

A. 进来或出去   B. 收入

6选择带横线字的正确解释。

穷千里目 (   )

A. 需要   B. 将要   C. 想要

7这首诗告诉我们的道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

8、课内阅读。

迢迢牵牛星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1】解释下面的词语。

(1)擢:___________                       (2)素: ____________

(3)盈盈:___________                 (4)脉脉:_____________

【2】把诗句中的叠词画上横线。

【3】这首诗借神话传说中_________________的故事,表达了妇女对丈夫的__________之情。

【4】这首诗主要描写的是谁?把能体现主要人物情感的诗句写在下面。

_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共6题,共 30分)

9、读文段,完成练习。

他没有什么模样,使他可爱的是脸上的精神。头不很大,圆眼,肉鼻子,两条眉很短很粗,头上永远剃得发亮;腮上没有多余的肉,脖子可是几乎与头一边儿粗。

【1】作者通过细致的外貌描写,重点抓住头_____ 、眼_____ 、鼻_____ 、眉_____、头上 _____、腮上无多余的肉、脖子_____等特点突出了人物透出的精气神。

【2】根据人物特点,给下面一段外貌描写补充上关键词。

这是一个艰难地行走在长征路上的小红军。一张_____的小脸上几乎看不到血色,高高凸起的颧骨与_____的两腮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一身军装已经磨出了_____,两只脚由于穿着破草鞋,已经冻得_______________

10、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最后的时刻

那是一个非常晴朗的日子。守望在牢门边的人们清楚地看见,一辆卡车和一辆吉普车急速地向渣滓()洞开来。听特务说是要把江姐和另一批同志转移到别的地方去。

这时,江姐正伏在桌上草拟一个学习讨论提纲。一听见有人喊她的名字,她就不慌不忙地把未写完的讨论提纲塞在另一个同志的床铺下面,随即跳下床来,像平常一样拿起梳子,对着墙上那面破镜子梳着她的黑发。

同牢房的人听说江姐要转移,心里很难过,都跑过来围着江姐。但她们一看到江姐那样平静的、不慌不忙的表情,顿时产生了一种不祥的预感。一些同志连忙给江姐收拾行李。

江姐梳好了头发,从枕头下面取出了她那件洗得干干净净的、被捕时穿过的阴丹士林布旗袍,换下了打着“×”的闪服

蓝色的旗袍外面套着一件玫瑰色的短毛线衣。江姐习惯性地用手拍拍身上的灰尘,再理理旗袍上的折痕,然后弯下身子擦去皮鞋上的泥污。她又在镜子前照了照,试着在室内走了几步,像要去参加什么隆重的典礼似的。

特务在门外不停地催促。江姐准备告别女室的同志们。

“江姐,你的换洗衣服……”一个女同志把江姐的衣服、毛巾、牙刷收拾在一个小布包里。江姐轻轻地接过布包来,看了一眼,又递给那位女同志,“留给大家用吧。看见这些东西,就等于看见我一样。”

包落在地上。同牢房的人们忍不住悲伤,哭了起来。

这时,从走廊里传来了一阵急促的脚步声。成群的男同志戴着手铐,从牢房里从容地走出来,一路上和每一间牢房里伸出来的手紧握着告别

江姐抬起头来,像对自己,也像对着大家说:“要勇敢一些!每一个革命者,当他面临着最后考验的时候,都应该——脸不变色,心不跳!”

江姐说完以后,就大步向牢门走去。她走到门口又停了下来,回头向室内看了一眼。熟悉的八张双层铺,一张小条桌,墙上的破镜子……

“同志们,永别了!”

江姐和那些男同志们,挺立在因车上面,像去迎接庄严的战斗,也像去迎接即将到来的黎明。看,他们的脸上充满了胜利的欢笑,洋溢着圣洁的光辉……

1短文主要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说明狱中的生活条件_______,同时也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

3在接到转狱通知,其实也就是死亡通知之后,江姐做了些什么?请简要概括。 

处理文件→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4对短文最后一个自然段理解正确的是( )

A.“像去迎接庄严的战斗,也像去迎接即将到来的黎明”既表现了革命者大义凛然无比坚贞的革命斗志,又表现了他们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

B.文末的省略号表现了革命者对胜利的憧憬,以及对生命的留恋和不舍。

11、课内阅读

父亲说:花生的好处很多,有一样很可贵:它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头上,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你们看它矮矮地张在地上,等到成熟了,也不能立刻分辨出来它有没有果实,必须挖起来才知道。

【1】这段文字选自《落花生》,作者(许地山)。这篇文章围绕花生写了三件事,分别是(种花生)、( )、(   )、( )。

【2】这段话写出了花生的(   )。

A.果实特点 B.好处   C.可贵之处

【3】父亲拿(   )、( )、( )同花生做比较,来说明花生具有( )、默默奉献的品格。

【4】同学们学习到这里,心中肯定充满了对花生的喜爱之情、赞美之情。你能用自己的话语来赞美花生,赞美许许多多像花生一样有用的人吗?

我爱花生,它的好处很多,它虽然没有 ,但可贵的是 。我们的   不正像花生一样吗?他们 。我赞美花生,我更要赞美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的题。

《战国策》主要记载了战国时期谋臣策士游说各国诸侯的事迹。战国时期,群雄割据,时局动荡。诸侯认识到人才是扩充实力的根本,于是(变本加厉/费尽心思)地到处挖掘人才。在这样的背景下,谋臣策士走上了历史舞台。他们长于辞令,能言善辩,为了达到目的,言谈或夸饰铺陈,辞藻华丽;或针锋相对,语言犀利;或巧设寓言,善用比喻。阅读《战国策》,我们既可以感受到那个时代的(风云变幻/变幻无穷),还可以欣赏到纵横之士说辞的强大魅力。

1请把①②处不恰当的成语划去。

13、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材料一)南京的灵谷寺里有成片的雪柳,春暖花开,远远望去一片雪白。然而你走近细看,就会发现每一朵小花都是精美工巧的艺术品,雪白的花瓣、浅绿色的花蕊,玲珑剔透,姿态万千……贺知章看到春天的万条柳丝,惊叹说:“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我们同样可以追问:世间万紫千红的鲜花究竟是哪一双巧手剪裁出来的呢?

(材料二)我们说中国是诗的国度,不纯粹指诗歌的数量。这样说,主要指以下两层意思。一是中国的一切文化艺术,无不渗透了诗的特点。比如汉字,是从象形文字开始的;汉语有声调上的抑扬起伏,即平上去入的不同。二是从先秦到今天,我们的理论核心,即真、善、美的原则标准是统一的。我们的美学思想同真和善不可分割。孔子说诗可以“兴、观、群、怨”,汉人诗教讲究“温柔敦厚”,都是与真和善紧密结合的。从上述两层意思来说,中国确是诗的国度。

1(日积月累)根据语境写诗句。

当我们看到春天的万条柳丝,会想到贺知章的诗句“______________”;当我们目睹停留在荷叶上的蜻蜓,会吟诵杨万里的诗句“______________”;当看到满山红叶,会想到杜牧的诗句“_____________”;当严寒的冬天到来,人鸟都不见踪迹,我们又会想到柳宗元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

2(提取信息)用“   ”画出(材料二)里中国被称为诗的国度的原因。

3(语言运用)读(材料一)中画线部分,完成练习。

(1)画线部分按照_______的顺序,描写了______________

(2)我也会运用这种方法来写一写某种植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追赶太阳

读小学的时候,我的外祖母过世了。外祖母生前最疼爱我,我无法排除自己的忧伤,每天在学校的操场上一圈又一圈地跑着,跑得累倒在地上,扑在草坪上痛哭。

那哀痛的日子,持续了很久,爸爸妈妈不知道如何安慰我。他们知道与其骗我说外祖母睡着了(可那总有一天要醒来),还不如对我说实话:外祖母永远不会回来了。

“什么是永远不会回来呢?”我问着。“所有时间里的事物,都永远不会回来。你的昨天过去,它就永远变成昨天,你不能再回到昨天。爸爸以前也和你一样小,现在也不能回到你这么小的童年了;有一天你会长大,你会像外祖母一样老;有一天你度过了你的时间,就永远不能回来了。”爸爸说。

爸爸等于给我一个谜语,这谜语比课本上的“日历挂在墙上,一天撕去一页,使我心里着急”还让我感到可怕;也比作文本上的“光阴似箭,日月如梭”更让我感觉得有一种说不出的滋味。

以后,我每天放学回家,在庭院里面看着太阳一寸一寸地沉进了山头,就知道一天真的过完了,虽然明天还会有新的太阳,但永远不会有今天的太阳了。

我看到林鸟飞过空中归巢,它们飞得多么快呀,明天它们再飞过同样的路线,也永远不是今天了。而或许明年飞过这条路线的,不是老鸟,而是小鸟了。

时间过得那么飞快,使我的幼小的心灵里不只是着急,而是悲伤。有一天我放学回家,看到太阳快落山了,就下决心说:“我要比太阳更快地回家。”我狂奔回去,站在庭院前喘气的时候,看到太阳还露半边脸,我高兴地跳跃起来,那一天我跑赢了太阳。以后我就时常做这样的游戏,有时和太阳赛跑,有时和西北风比快,有时一个暑假才能完成的作业,我十天就做完了。那时我三年级,常常把哥哥五年级的作业拿来做。

    每一次比赛胜过的时间,我都快乐得不知道怎么形容。

后来的二十年里,我因此受益无穷。虽然我知道人永远跑不过时间,但是人可以比自己原来的时间跑快一步,如果跑得快,有时可以快好几步。那几步很小很小,用途却很大很大。

如果将来有什么要教给我的孩子,我会告诉他,假若你一直和时间比赛,你就可以成功。

1你认为文题“追赶太阳”的含义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3段中“永远”这个词是爸爸反复强调的,强调它的意图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后来的二十年里,我因此受益无穷。”你认为作者真正受益无穷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从文中摘录出你感受最深的一句话,并谈谈你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根据你对文章中心的理解,请提炼出一个警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共6题,共 30分)

15、按要求写句子。

1舞蹈演员的手指不是常作兰花状吗?(改成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两根手指正是这朵兰花中最优美的两瓣。(改成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我会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①人的聪明与愚笨,难道是天生的吗?(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妈妈告诉姐姐:我要出差了,三天后我才回家。(改为间接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以日出为内容,分别写句子。(比喻句、拟人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将下面语句有毛病的地方改正过来。

(1)这里空间非常低矮,低矮得使人感到压缩。

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谆谆教导,把我们从一个心智成熟的孩子培养成懵懂天真的少年。

____________________

(3)她认为取报纸是自己一项“权利”,是绝不能让别人侵略的。

____________________

18、将下列陈述句改成疑问句

①这幅奔马图是徐悲鸿的画。

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我刚吃过饭。  

_____________________

19、将下列句子改为陈述句。

①像桑娜那样品德高尚的人难道不值得赞扬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为了把祖国建设得更强盛,我们怎能不努力学习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按要求写句子。(5分)

(1)橘树一种到淮北,就只能结又小又苦的枳,还不是因为水土不同吗?(改为陈述句)

(2)清澈的溪水流向远方。

改写成拟人句:

(3)楚王听了,只好赔不是,说:我原来想取笑大夫,没想反让大夫取笑了。(改为转述句)

 

(4)我最不中用。   我被派到这儿来了。(用关联词语合成一句话)

 

(5)从这以后,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改为肯定句)

 

 

五、书面表达(共1题,共 5分)

21、写作

题目:成长的故事  

    提示:在你成长的过程中,一定发生过许多值得回忆的事,使你回想起来觉得有意思,确定一个中心,写出真情实感,字数在300字左右。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